张雅婷;张秀红
目的:探讨就诊流程的优化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手术室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流程管理理论与急诊科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急诊科实施规范化的就诊流程化管理.并评估优化就诊流程前后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将优化就诊流程运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上后,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79.56%提高到97.34%(P<0.05).结论:优化急诊科就诊流程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发展.
作者:钱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文书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2015年1~6月对8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管理干预模式,2015年7~12月则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分别抽取300份护理文书,评估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文书质量情况,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书写总体要求、医嘱单书写部分、体温单书写部分、护理记录单书写部分及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均明显高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文书质量,更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监控护理文书质量的积极性.
作者:陈娟;应可;方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肺结核患者心理问题的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肺结核护理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关怀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对疾病的认知、就医配合程度、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疾病认知和就医配合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关怀性心理干预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时的焦虑和对疾病的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降低因护患沟通不到位引发的矛盾,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应小燕;楼群儿;吴维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500例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和3例手术医生为研究对象.对白内障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存在的感染进行控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了眼内炎发生率,研究中患者均未发生化脓性眼内炎,即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0%.结论:通过完善围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作者:封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使用自制的问卷,收集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0.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
作者:赵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为加强患者围术期管理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自2014年4月开始对内窥镜微创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抽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而实施之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有了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强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玲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将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设为观察组,根据对策进行置管操作,探讨干预对策的效果.结果:导致置管困难和异位的原因有忽略患者个体化差异,占36.67%;置管入路局限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占31.67%;未及时进行置管,占31.67%;采用针对性对策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由76.67%提高到98.83%(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包括入路选择狭窄、个体差异明显、患者认知欠缺等,采用针对性措施,考虑个体化差异,对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王碧芸;陈世英;朱亚敏;沈月秀;阮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输液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自2014年2月起实施风险防范对策,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门诊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大厅存在较多风险,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教育、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输液大厅的工作效率.
作者:刘苇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呼吸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12月之间呼吸科护士护理用药过程中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执行用药三个重要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对该类事件影响因素的类型、来源和处理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共发生846例次护理中断事件,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前三位分别为意外因素、主观因素、损毁因素,占42.4%、26.1%和22.8%;按照影响因素来源分类,前三位分别为环境因素、家属因素、医生因素,占26.7%、25.5%和15.7%;对处理结局进行分析,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出现意外的积极处理率高,占15.9%,执行用药环节消极处理率高,占97.4%.结论:影响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较多,来源复杂,处理结局多以消极处理为主,应当加强护士的相关培训,强调用药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影响因素,避免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顾亚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1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孕妇进行调查,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年龄、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及心理情绪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对产妇加强健康宣教,提升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加强自我锻炼,及时进行产前体检,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王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通过对老年患者用药各个方面的研究讨论,对老年患者用药不规范现状的分析,来切实关注老年患者用药,提出老年患者用药的规范与建议,关爱老年患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楠;俞巧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鄞州六院内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以在鄞州六院内科病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6年1月14日~3月14日内科病区医院感染人数有19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50%,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50%、1.00%、0.00%、1.50%、1.50%、1.00%;医院感染发病例次数21例次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肠道感染及他发生率分别为23.81%、23.81%、9.52%、14.29%、28.57%;内科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白色念球菌感染率、支原体感染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分别为40.00%、40.00%、20.00%;调查当天,200例患者中有125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预防用药50例,治疗用药60例,预防加治疗用药15例,抗生素使用率为62.50%,在抗生素联合应用中,单独用药比例为92.00%,二联用药比例8.00%,三联用药比例0.00%.结论:对内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预防院内感染,使抗生素合理应用,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郑胤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科学分析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与前景展望,为护理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各种疾病患者临床资料111例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未接受中医护理的患者资料110例作为B组.A组应用常规护理的干预模式,同时增加中医护理的干预模式.B组应用常规护理的干预模式.结果:A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97.11±2.36)分,B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83.25±6.18)分,A组的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B组(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99.09%,B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A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B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在于能够以人为本,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施护,应用中医护理模式能够广泛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度评分.
作者:王智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宁海县第一医院中药用药咨询情况,剖析咨询内容的侧重方向,更好提供药学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5月197人次咨询内容结果:中草药与饮片的辨别占到28%,中草药的煎服法占13%,忌口占到10%.结论:咨询内容对药材鉴别与药理作用相对重视,应从多种渠道满足患者咨询要求.
作者:童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原因,探讨护理防范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坠床跌倒防范对策.结果:2013~2014年发生患者坠床跌倒6例,风险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病房环境因素及后勤保障等因素.针对性防范对策包括规范化健康宣教、完善病房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后勤保障及对跌倒后的应对、强化高危人员管理.结论: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可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范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对一导乐”模式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70名初产妇为导乐组,采取“一对一导乐”模式,由1名有经验的导乐助产士为产妇提供全程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和分娩指导.选取2015年1~7月分娩的70名初产妇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三班轮换的产时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间、母婴结局和产妇满意度.结果:导乐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导乐”模式有利于减轻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产妇分娩效果,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周雪微;高聪颖;张茜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小儿科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小儿科102例就诊患者基本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就诊或住院治疗期间给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治疗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小儿科推行健康宣教后,患者满意度达到9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患者预后效果良好,无再次复发.结论:在小儿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积极推行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杜晓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用药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
作者:王丽丽;徐倩娟;苏志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妇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260例产妇,根据产妇是否应用健康教育,将其分为健康教育组130例和常规护理组130例,前者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向产妇宣讲妇产科相关知识等;后者即行常规护理,未应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健康教育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融入健康教育,大幅度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水平,赢得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
作者:林巧;葛青;应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文章从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对信息素养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慕课自身的特点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以增强慕课与传统教育的交叉式结合,促进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者:祝雨婷;余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