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科学分析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与前景展望,为护理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各种疾病患者临床资料111例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未接受中医护理的患者资料110例作为B组.A组应用常规护理的干预模式,同时增加中医护理的干预模式.B组应用常规护理的干预模式.结果:A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97.11±2.36)分,B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83.25±6.18)分,A组的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B组(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99.09%,B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A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B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在于能够以人为本,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施护,应用中医护理模式能够广泛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度评分.
作者:王智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随着卫生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病案统计信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肯定,真实、准确的医疗数据成为制定医院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何有效统计出全院各病区、各科室、乃至各医疗组数据就显得尤为关键,文章从改进后的病区工作日报系统为突破口,探讨如何有效监测医院住院业务指标数据.
作者:周林玉;陈灵峰;金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原因,探讨护理防范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坠床跌倒防范对策.结果:2013~2014年发生患者坠床跌倒6例,风险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病房环境因素及后勤保障等因素.针对性防范对策包括规范化健康宣教、完善病房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后勤保障及对跌倒后的应对、强化高危人员管理.结论: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可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范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护理电子病历覆盖了医院内护士的所有工作内容,结合国内外新的护理理念和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信息化,让护士在护理病历管理与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中取得了更加有效、便捷的工作效率.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使用新的护理病历管理系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整与调整,使护理病历系统更加接近临床使用的需求,使护理病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病历质量.并可以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与实时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促进医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起到有效作用.
作者:苏学;贺秀君;罗何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创伤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和管理方法.方法:2013年4月~201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创伤外科120份病历为对照组,分析创伤外科护理记录缺陷,针对护理记录缺陷,制定管理对策,2014年4月~2015年3月创伤外科的120份病历为实验组,实验组对护理记录缺陷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病历缺陷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病历内容不完整、不全面、缺乏连续性和字迹潦草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创伤外科护理记录缺陷采用积极的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彩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有效提高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手术室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对策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深化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对各项设备、仪器的管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才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黄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文书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2015年1~6月对8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管理干预模式,2015年7~12月则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分别抽取300份护理文书,评估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文书质量情况,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书写总体要求、医嘱单书写部分、体温单书写部分、护理记录单书写部分及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均明显高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文书质量,更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监控护理文书质量的积极性.
作者:陈娟;应可;方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输液流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传统门诊输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隐患,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改造门诊输液管理流程,充分考虑患者的就诊需求,改善就诊体验.结果: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流程后,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和医疗投诉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给患者营造了一个安心、舒适的就医环境,患者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87.4%提高到了98.9%.结论: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室管理流程的改善,能够有效优化整体流程,更符合患者的就诊需求,减少了流程因素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郑飞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完善患者家属按需探视制度,在提升ICU护理服务质量中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定时探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完善后的患者家属按需探视制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投诉率、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探视制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善患者家属按需探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ICU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雪丹;陈玲玲;潘璇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通过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房42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妇产科病房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和护理因素有关,患者自身因素有年龄、体质及基础疾病因素,手术因素有手术时间、非主刀医师缝合、预防用药及切口消毒不完全等因素,护理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过长、病室感染、围术期用药和康复教育等因素.结论:针对导致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晓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介绍疝外科手术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情况及日间病房在外科手术中的前景.方法:结合作者在上海华东医院疝外科进修期间,对日间手术操作模式及护理模式的认知,进一步探讨日间病房管理的理想方案.结果:日间病房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减缓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社会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医院和社会三方均带来了一定益处,更适应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结论:日间手术既是一种概念上的革新,也是医疗上的新挑战,随着相应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更能满足中国医疗环境,满足了广大患者的需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缓解了医院床位不足的局面,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叶丽珍;马柏强;胡巧美;李绍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疗战线在各个时期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时代的偶像和社会的标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护人员的成长.医院在选树先进典型的过程中脱离社会现实、民众需求,导致社会对先进典型怀疑、恶搞、审丑,以此解构先进典型,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在弱化先进典型价值的同时,也削弱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医患矛盾的激化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先进典型的科学重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医院管理创新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金晓虹;潘冬梅;卢丽珠;夏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为加强患者围术期管理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自2014年4月开始对内窥镜微创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抽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而实施之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有了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强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玲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外科出院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2014年6月之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治疗,护理方面在患者出院后仍实施为期1年的延续护理服务,建立整体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1、2、6、12个月时的健康教育知识、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随着院外延续护理的进行,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随着延续护理的进行逐渐提升,终达到100%.结论:延续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院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培养了患者的主动康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舒适护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神经内科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个性化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芳萍;李卫琴;吴露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肝胆胰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0名肝胆胰外科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柔性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投诉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更高,投诉率更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性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应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综合延续护理管理措施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基础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舟山医院进行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5人,对照组在腹膜透析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腹膜透析后采用综合延续护理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透析后出院后二个月进行随访并对其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价.结果:透析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不具有显著差异,出院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得分平均水平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延续护理管理措施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基础治疗后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海红;邬燕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500例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和3例手术医生为研究对象.对白内障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存在的感染进行控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了眼内炎发生率,研究中患者均未发生化脓性眼内炎,即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0%.结论:通过完善围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作者:封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用药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
作者:王丽丽;徐倩娟;苏志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妇科整体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妇科实施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发生进行分析,提出适当建议.结果:妇科整体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护理制度不健全方面,护理人员工作难度和压力较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护士实习时间,增加了患者消费.结论:整体护理方案的实施在妇科护理上有很大优势,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克服.
作者:林飞云;赵欣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在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SAS评分、SDS评分,疼痛程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差异(P>0.05);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管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并辅助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蒋叠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采取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在各个治疗节点上所耗时间及患者的病情转归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进行自入院前就开始的全程规范化护理,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顾俊杰;黄金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就诊流程的优化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手术室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流程管理理论与急诊科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急诊科实施规范化的就诊流程化管理.并评估优化就诊流程前后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将优化就诊流程运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上后,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79.56%提高到97.34%(P<0.05).结论:优化急诊科就诊流程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发展.
作者:钱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手术室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用药差错发生率和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
作者:陈芬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20例肝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110例.风险管理组分析护理危险因素,行风险管理;常规管理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结果:风险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风险管理组的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风险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王麟宏;林秀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PICC规范管理在乳癌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为更好地开展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采用PICC规范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成功置管率和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癌患者中实施PICC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高幼斐;樊赛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肺结核患者心理问题的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肺结核护理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关怀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对疾病的认知、就医配合程度、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疾病认知和就医配合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关怀性心理干预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时的焦虑和对疾病的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降低因护患沟通不到位引发的矛盾,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应小燕;楼群儿;吴维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输液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自2014年2月起实施风险防范对策,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门诊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大厅存在较多风险,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教育、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输液大厅的工作效率.
作者:刘苇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对一导乐”模式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70名初产妇为导乐组,采取“一对一导乐”模式,由1名有经验的导乐助产士为产妇提供全程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和分娩指导.选取2015年1~7月分娩的70名初产妇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三班轮换的产时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间、母婴结局和产妇满意度.结果:导乐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导乐”模式有利于减轻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产妇分娩效果,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周雪微;高聪颖;张茜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管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恩泽医疗集团(中心)恩泽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和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0例,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医护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护依从率为96%,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和82%(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缩短其住院时间.
作者:陈丽;赵旭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管理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浙江省荣军医院普外科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对出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和手术次数进行分析,总结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管理建议.结果:2012年出院1598人,平均住院(8.4±2.3)天,床位使用率87.6%,手术次数1013例次;2015年出院2468人,平均住院(6.4±1.5)天,床位使用率98.0%,手术次数1316例次,4年间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和手术次数逐渐增加,但平均住院日逐渐缩短.结论:影响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较多,建议从加强门诊管理、完善住院流程、应用电子病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推广护理新技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普外科医疗服务治疗,提高医疗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欧阳秋菱;朱宇;叶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用药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成效.方法:将24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用药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用药管理水平得分、护理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两组血压控制率.结果:护理前,观察组药依从性、用药知识及用药管理水平得分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9.23±1.01)mmHg、(75.30±0.96)mmHg,均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管理能增加社区老年患者用药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杨燕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提高用药合理性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金华中心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314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其中涉及抗生素应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860例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率65.45%.调查发现单独用药患者427例(49.65%),二联用药患者294例(34.18%),三联用药患者97例(11.27%),四联用药患者42例(4.88%).在这次调查中共涉及到抗生素类药物28个品种,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基本上趋于合理,但是仍有部分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管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曹秀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宁海县第一医院中药用药咨询情况,剖析咨询内容的侧重方向,更好提供药学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5月197人次咨询内容结果:中草药与饮片的辨别占到28%,中草药的煎服法占13%,忌口占到10%.结论:咨询内容对药材鉴别与药理作用相对重视,应从多种渠道满足患者咨询要求.
作者:童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通过对老年患者用药各个方面的研究讨论,对老年患者用药不规范现状的分析,来切实关注老年患者用药,提出老年患者用药的规范与建议,关爱老年患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楠;俞巧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呼吸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12月之间呼吸科护士护理用药过程中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执行用药三个重要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对该类事件影响因素的类型、来源和处理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共发生846例次护理中断事件,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前三位分别为意外因素、主观因素、损毁因素,占42.4%、26.1%和22.8%;按照影响因素来源分类,前三位分别为环境因素、家属因素、医生因素,占26.7%、25.5%和15.7%;对处理结局进行分析,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出现意外的积极处理率高,占15.9%,执行用药环节消极处理率高,占97.4%.结论:影响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较多,来源复杂,处理结局多以消极处理为主,应当加强护士的相关培训,强调用药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影响因素,避免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顾亚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鄞州六院内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以在鄞州六院内科病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6年1月14日~3月14日内科病区医院感染人数有19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50%,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50%、1.00%、0.00%、1.50%、1.50%、1.00%;医院感染发病例次数21例次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肠道感染及他发生率分别为23.81%、23.81%、9.52%、14.29%、28.57%;内科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白色念球菌感染率、支原体感染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分别为40.00%、40.00%、20.00%;调查当天,200例患者中有125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预防用药50例,治疗用药60例,预防加治疗用药15例,抗生素使用率为62.50%,在抗生素联合应用中,单独用药比例为92.00%,二联用药比例8.00%,三联用药比例0.00%.结论:对内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预防院内感染,使抗生素合理应用,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郑胤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安全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自2014年7月在心血管内科患者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在应用前后分别选取820例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用药差错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应用之后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之前,而应用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之前(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安全护理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用药的差错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确保了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
作者:邱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按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观察组和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管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分值,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得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FMA量表、ADL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敌对等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调节心理状态.
作者:邵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转化医学正得到广泛重视.要进行中医转化医学研究,必须分析转化医学在中医学领域的内涵.文章回顾了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探讨了其核心诉求,进而指出中医学发展借鉴转化医学思路的必要性,以转化医学理念探讨中医研究领域的现象,提出了中医转化医学研究策略.
作者:钟非;赵阿丽;王乐;周鹍;石磊;林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文章阐述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在中医骨伤临床医师考核模式方面所做出的具体实践;解析了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型.
作者:王彬;牛伟刚;吕振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研究探讨患者对放射科技师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加强放射科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放射科质量管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而放射科技师的临床检验技术水平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基础,但影响患者对放射科技师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除放射科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有服务态度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患者对放射科技师的满意度评估.因此应当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并加强放射科技师与临床相关科室的联系和沟通,还有放射科技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技能,努力提高放射科技师的检验质量及服务水平.
作者: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完善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管理制度,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2014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73.58%,2015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86.79%,2016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92.73% (P<0.05).结论:传染科护士与各方面的危险因素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针对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减少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使护理操作更加规范.
作者:胡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将由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员、督察员、组织员、协调员、评审员和心理辅导员等多元化的角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切实把课堂变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阵地.
作者:梁晓伦;王艳杰;曲姗姗;肖炜;黄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文章从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对信息素养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慕课自身的特点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以增强慕课与传统教育的交叉式结合,促进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者:祝雨婷;余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2015年正式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门类中独立设置之后,面临医教协同、“双轨合一”的改革,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新问题: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有矛盾,研究生课业压力增大等.必须采取修订培养方案、理顺管理体系、加强导师培训、完善监控体系等众多措施来保障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体系.
作者:白娟;朱志军;禄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随着国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进行政策(即“双轨合一”)的全面推行,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实际,总结研究生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对策.研究生压力大和部门管理不协调成为研究生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对策应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研究生自我管理,引入科学的循证管理研究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模式.
作者:单娥仙;王有文;张金涛;赵嬿;金亚菊;郭太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通过论述“教学相长”与“教学相知”的内涵,阐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论证在中医教学中建立“教学相知”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中医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二平;朱光;刘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依从性因素,为提高其戴腕识别带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未戴腕识别带的46例,占30.67%.影响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的主要因素有不了解戴腕识别带的作用、戴腕识别带非常不方便、戴腕识别带与未戴腕识别带没有区别、戴腕识别带过松、戴腕识别带会产生过敏、洗澡时会取下腕识别带等因素,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戴腕识别带的认识,规范腕识别带使用,加强护理宣教等,可有效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的依从性.
作者:黄东梅;毛杨芳;胡丽娅;缪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将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设为观察组,根据对策进行置管操作,探讨干预对策的效果.结果:导致置管困难和异位的原因有忽略患者个体化差异,占36.67%;置管入路局限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占31.67%;未及时进行置管,占31.67%;采用针对性对策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由76.67%提高到98.83%(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包括入路选择狭窄、个体差异明显、患者认知欠缺等,采用针对性措施,考虑个体化差异,对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王碧芸;陈世英;朱亚敏;沈月秀;阮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1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孕妇进行调查,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年龄、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及心理情绪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对产妇加强健康宣教,提升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加强自我锻炼,及时进行产前体检,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王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状况,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以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应该进行婚检人数及实际婚检人数进行统计,并对婚检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结果: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应该进行婚检人数约为15万人,实际进行婚检人数约5万人,婚检率约为33.33%;检出疾病包括生殖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占比分别为10.00%、0.17%、0.33%和0.17%.结论:婚前医学检查男性疾病总检出率高于女性总检出率,生殖系统疾病均占比较大,婚前检查是对自己及婚配对象的负责任表现,可以有效提高婚孕质量,避免婚姻矛盾产生,做到优生优育.
作者:陆佳丽;黄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泌尿外科作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临床科室,为了保证护理服务质量,通过分析该科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方面及医疗方面,患者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偏低,容易发生感染;泌尿外科的治疗常需要外置导尿管及各种引流管,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机会.基于此,泌尿外科在科室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成立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小组,积极改善科室护理工作的情况,加大术前、术后的相关检查及监测,合理使用引流管及导尿管,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2014~2015年统计上报的72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基本临床资料,结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追溯诱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针对具体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结果:所用抗生素种类、住院时间、胎龄、侵入性操作次数、体重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新生儿性别与院内感染相关性不大.结论:导致新生儿诱发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防治中应结合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效防治方案,将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郑筱蓉;李丹婷;吴露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癫痫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癫痫患儿按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活动实施10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在身体状况、情绪状况、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方面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心理康复状况,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后,观察组患儿在身体状况、情绪状况、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方面的评分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减轻(SAS、SD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提高(QL-Index评分升高),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的降低和QL-Index评分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合理应用品管圈管理能有效改进癫痫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儿的康复.
作者:黄哲和;叶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管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4月期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舒适护理),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助产质量、产房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心理舒适度及生理舒适度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舒适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助产质量及产妇身心舒适度,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紫美;周临;袁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在ICU高危压疮监控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ICU高危压疮患者2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全面质量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高危压疮监控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可有效减少压疮发病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医院整理护理质量.
作者:黄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通过分析神经外科约束带使用率偏高的原因,总结使用约束带的安全隐患,提出要加强对神经外科使用约束带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欧阳李娜;丁晓珍;吴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儿科患儿家属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提高儿科输液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儿科进行静脉输液3天以上的860名患儿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属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表,对儿科患儿家属静脉输液安全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表总共分为10项内容,每项内容按照实际情况以1~5分给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家属对该项的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越高.结果:在这次调查中发现,静脉输液安全需求排在前5名的分别为担心护士一次穿刺未能成功、担心患者穿刺过程中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担心护士给药发生差错、担心药物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及担心患儿输液过程中不听话易动.结论:儿科患者家属对静脉输液安全需求相对较高,需要全面加强儿科护士的培训力度,提高儿科护士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全面落实查对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切实满足患儿家属的静脉输液安全需求.
作者:陈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前馈控制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其中对照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心内科健康安全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前馈控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安全意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安全隐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前馈控制,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预防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更好的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加快病情恢复.
作者:王超群;杜晓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5例ICU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使用护理标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3.20% (P<0.05);观察组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80%(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00% (P<0.05).结论:护理标识能减少ICU管道安全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张雅婷;张秀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5S现场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制定计划、方案、目标,在骨科病房实施5S管理,对护理事件风险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在实施5S现场管理前,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2.05%和94.53%,实施后,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11%和96.40%,差异显著(P<0.05).结论:5S现场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夏晶晶;孙惠萍;朱艳丽;陈华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安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起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呼吸科安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呼吸科患者特点的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全面落实风险管理新策略,比较风险管理策略实施前的2014年和实施后的2015年的护理意外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风险管理新策略后,呼吸科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9.3%,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5% (P<0.05).结论:针对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并有效落实,能够有效防止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小芳;李丹;陈智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输液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实施护理管理,记录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100例新生儿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家属的满意度为93.00%.结论:在新生儿输液中实施护理管理可减少风险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赵锦莹;童益慧;钟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嘱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对化疗患者家属进行饮食等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管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和日常自我健康护理常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日常饮食等健康护理常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后,在护理应用中,对家属进行饮食等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管理具有显著意义,能缩短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日常护理效率.
作者:宫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妇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内容的知晓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海妙;张丽香;甘雅丽;王淑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146例消化内科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联合温馨提示卡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条件、疾病与治疗知识、医护配合常识、饮食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其入院介绍、饮食介绍、疾病知识介绍、特检流程介绍、出院流程介绍、出院指导、宣教方法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具有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等诸多优势.
作者:李展锋;江建颖;沈美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消化科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使用自制的问卷,收集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0.77%,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81.5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
作者:周玉堂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妇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260例产妇,根据产妇是否应用健康教育,将其分为健康教育组130例和常规护理组130例,前者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向产妇宣讲妇产科相关知识等;后者即行常规护理,未应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健康教育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融入健康教育,大幅度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水平,赢得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
作者:林巧;葛青;应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认知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于浙江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家属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家属健康教育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冠心病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其中,对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水平高,为(4.03±0.65)分,其次为对冠心病知识认知水平的(3.23±0.54)分及对出院指导认知水平的(2.34±0.24)分.影响因素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认知水平与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属的态度有关.同时,79.43%的家属表示迫切需要与很需要冠心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且85.72%的家属对健康教育者的选择上倾向于医护合作模式的指导和帮助.结论:了解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认知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高了患者的家庭支持,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隐患,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石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使用自制的问卷,收集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0.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
作者:赵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小儿科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小儿科102例就诊患者基本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就诊或住院治疗期间给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治疗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小儿科推行健康宣教后,患者满意度达到9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患者预后效果良好,无再次复发.结论:在小儿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积极推行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杜晓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措施与效果.方法: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1年的健康教育管理,观察100高血压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前后的血压水平.结果:100例高血压患者经健康教育管理后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管理前的血压水平(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还能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质量,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帮助.
作者:陈春梅;杨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层级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新护士带教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0例消化内科新护士,作为观察组,根据消化内科护理带教的特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层级培训,应用医院自制理论及技能考核试卷,旨在提高新护士的操作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选取30例消化内科新护士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两组新护士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带教护士对新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及教师对新护士满意度都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层级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素质,有助于实现新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升,推动了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蓉;夏云;徐佳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EICU护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EICU实习的177名护士,按照是否采取风险管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带教方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的带教方式.比较两组护生KAP各项得分、护理差错、职业暴露、无不良记录者、投诉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护生护理差错、职业暴露、投诉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纪录者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EICU护士实习带教中,可显著降低护生护理差错、职业暴露、投诉事件,提高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无不良纪录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谢施;张赞华;李家乐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