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菲
目的:对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提高用药合理性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金华中心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314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其中涉及抗生素应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860例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率65.45%.调查发现单独用药患者427例(49.65%),二联用药患者294例(34.18%),三联用药患者97例(11.27%),四联用药患者42例(4.88%).在这次调查中共涉及到抗生素类药物28个品种,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基本上趋于合理,但是仍有部分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管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曹秀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使用自制的问卷,收集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0.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
作者:赵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PICC规范管理在乳癌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为更好地开展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采用PICC规范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成功置管率和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癌患者中实施PICC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高幼斐;樊赛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儿科患儿家属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提高儿科输液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儿科进行静脉输液3天以上的860名患儿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属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表,对儿科患儿家属静脉输液安全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表总共分为10项内容,每项内容按照实际情况以1~5分给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家属对该项的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越高.结果:在这次调查中发现,静脉输液安全需求排在前5名的分别为担心护士一次穿刺未能成功、担心患者穿刺过程中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担心护士给药发生差错、担心药物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及担心患儿输液过程中不听话易动.结论:儿科患者家属对静脉输液安全需求相对较高,需要全面加强儿科护士的培训力度,提高儿科护士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全面落实查对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切实满足患儿家属的静脉输液安全需求.
作者:陈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文章阐述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在中医骨伤临床医师考核模式方面所做出的具体实践;解析了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型.
作者:王彬;牛伟刚;吕振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将由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员、督察员、组织员、协调员、评审员和心理辅导员等多元化的角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切实把课堂变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阵地.
作者:梁晓伦;王艳杰;曲姗姗;肖炜;黄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2014~2015年统计上报的72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基本临床资料,结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追溯诱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针对具体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结果:所用抗生素种类、住院时间、胎龄、侵入性操作次数、体重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新生儿性别与院内感染相关性不大.结论:导致新生儿诱发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防治中应结合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效防治方案,将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郑筱蓉;李丹婷;吴露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在ICU高危压疮监控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ICU高危压疮患者2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全面质量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高危压疮监控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可有效减少压疮发病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医院整理护理质量.
作者:黄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癫痫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癫痫患儿按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活动实施10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在身体状况、情绪状况、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方面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心理康复状况,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后,观察组患儿在身体状况、情绪状况、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方面的评分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减轻(SAS、SD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提高(QL-Index评分升高),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的降低和QL-Index评分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合理应用品管圈管理能有效改进癫痫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儿的康复.
作者:黄哲和;叶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20例肝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110例.风险管理组分析护理危险因素,行风险管理;常规管理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结果:风险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风险管理组的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风险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王麟宏;林秀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泌尿外科作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临床科室,为了保证护理服务质量,通过分析该科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方面及医疗方面,患者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偏低,容易发生感染;泌尿外科的治疗常需要外置导尿管及各种引流管,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机会.基于此,泌尿外科在科室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成立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小组,积极改善科室护理工作的情况,加大术前、术后的相关检查及监测,合理使用引流管及导尿管,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5例ICU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使用护理标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3.20% (P<0.05);观察组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80%(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00% (P<0.05).结论:护理标识能减少ICU管道安全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张雅婷;张秀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将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设为观察组,根据对策进行置管操作,探讨干预对策的效果.结果:导致置管困难和异位的原因有忽略患者个体化差异,占36.67%;置管入路局限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占31.67%;未及时进行置管,占31.67%;采用针对性对策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由76.67%提高到98.83%(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包括入路选择狭窄、个体差异明显、患者认知欠缺等,采用针对性措施,考虑个体化差异,对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王碧芸;陈世英;朱亚敏;沈月秀;阮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输液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实施护理管理,记录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100例新生儿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家属的满意度为93.00%.结论:在新生儿输液中实施护理管理可减少风险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赵锦莹;童益慧;钟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通过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房42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妇产科病房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和护理因素有关,患者自身因素有年龄、体质及基础疾病因素,手术因素有手术时间、非主刀医师缝合、预防用药及切口消毒不完全等因素,护理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过长、病室感染、围术期用药和康复教育等因素.结论:针对导致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晓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状况,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以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应该进行婚检人数及实际婚检人数进行统计,并对婚检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结果: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应该进行婚检人数约为15万人,实际进行婚检人数约5万人,婚检率约为33.33%;检出疾病包括生殖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占比分别为10.00%、0.17%、0.33%和0.17%.结论:婚前医学检查男性疾病总检出率高于女性总检出率,生殖系统疾病均占比较大,婚前检查是对自己及婚配对象的负责任表现,可以有效提高婚孕质量,避免婚姻矛盾产生,做到优生优育.
作者:陆佳丽;黄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146例消化内科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联合温馨提示卡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条件、疾病与治疗知识、医护配合常识、饮食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其入院介绍、饮食介绍、疾病知识介绍、特检流程介绍、出院流程介绍、出院指导、宣教方法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具有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等诸多优势.
作者:李展锋;江建颖;沈美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手术室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用药差错发生率和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
作者:陈芬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输液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自2014年2月起实施风险防范对策,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门诊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大厅存在较多风险,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教育、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输液大厅的工作效率.
作者:刘苇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管理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浙江省荣军医院普外科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对出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和手术次数进行分析,总结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管理建议.结果:2012年出院1598人,平均住院(8.4±2.3)天,床位使用率87.6%,手术次数1013例次;2015年出院2468人,平均住院(6.4±1.5)天,床位使用率98.0%,手术次数1316例次,4年间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和手术次数逐渐增加,但平均住院日逐渐缩短.结论:影响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较多,建议从加强门诊管理、完善住院流程、应用电子病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推广护理新技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普外科医疗服务治疗,提高医疗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欧阳秋菱;朱宇;叶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