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麟宏;林秀芳
目的:探究完善患者家属按需探视制度,在提升ICU护理服务质量中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定时探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完善后的患者家属按需探视制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投诉率、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探视制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善患者家属按需探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ICU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雪丹;陈玲玲;潘璇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提高用药合理性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金华中心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314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其中涉及抗生素应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860例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率65.45%.调查发现单独用药患者427例(49.65%),二联用药患者294例(34.18%),三联用药患者97例(11.27%),四联用药患者42例(4.88%).在这次调查中共涉及到抗生素类药物28个品种,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基本上趋于合理,但是仍有部分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管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曹秀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措施与效果.方法: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1年的健康教育管理,观察100高血压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前后的血压水平.结果:100例高血压患者经健康教育管理后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管理前的血压水平(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还能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质量,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帮助.
作者:陈春梅;杨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外科出院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2014年6月之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治疗,护理方面在患者出院后仍实施为期1年的延续护理服务,建立整体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1、2、6、12个月时的健康教育知识、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随着院外延续护理的进行,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随着延续护理的进行逐渐提升,终达到100%.结论:延续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院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培养了患者的主动康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妇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内容的知晓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海妙;张丽香;甘雅丽;王淑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在ICU高危压疮监控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ICU高危压疮患者2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全面质量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高危压疮监控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可有效减少压疮发病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医院整理护理质量.
作者:黄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146例消化内科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联合温馨提示卡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条件、疾病与治疗知识、医护配合常识、饮食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其入院介绍、饮食介绍、疾病知识介绍、特检流程介绍、出院流程介绍、出院指导、宣教方法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具有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等诸多优势.
作者:李展锋;江建颖;沈美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就诊流程的优化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手术室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流程管理理论与急诊科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急诊科实施规范化的就诊流程化管理.并评估优化就诊流程前后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将优化就诊流程运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上后,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79.56%提高到97.34%(P<0.05).结论:优化急诊科就诊流程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发展.
作者:钱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管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恩泽医疗集团(中心)恩泽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和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0例,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医护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护依从率为96%,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和82%(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缩短其住院时间.
作者:陈丽;赵旭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在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SAS评分、SDS评分,疼痛程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差异(P>0.05);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管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并辅助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蒋叠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5例ICU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使用护理标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3.20% (P<0.05);观察组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80%(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00% (P<0.05).结论:护理标识能减少ICU管道安全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张雅婷;张秀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2015年正式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门类中独立设置之后,面临医教协同、“双轨合一”的改革,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新问题: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有矛盾,研究生课业压力增大等.必须采取修订培养方案、理顺管理体系、加强导师培训、完善监控体系等众多措施来保障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体系.
作者:白娟;朱志军;禄保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依从性因素,为提高其戴腕识别带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未戴腕识别带的46例,占30.67%.影响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的主要因素有不了解戴腕识别带的作用、戴腕识别带非常不方便、戴腕识别带与未戴腕识别带没有区别、戴腕识别带过松、戴腕识别带会产生过敏、洗澡时会取下腕识别带等因素,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戴腕识别带的认识,规范腕识别带使用,加强护理宣教等,可有效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的依从性.
作者:黄东梅;毛杨芳;胡丽娅;缪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对一导乐”模式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70名初产妇为导乐组,采取“一对一导乐”模式,由1名有经验的导乐助产士为产妇提供全程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和分娩指导.选取2015年1~7月分娩的70名初产妇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三班轮换的产时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间、母婴结局和产妇满意度.结果:导乐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导乐”模式有利于减轻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产妇分娩效果,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周雪微;高聪颖;张茜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科学分析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与前景展望,为护理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各种疾病患者临床资料111例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未接受中医护理的患者资料110例作为B组.A组应用常规护理的干预模式,同时增加中医护理的干预模式.B组应用常规护理的干预模式.结果:A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97.11±2.36)分,B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83.25±6.18)分,A组的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B组(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99.09%,B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A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B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在于能够以人为本,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施护,应用中医护理模式能够广泛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度评分.
作者:王智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层级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新护士带教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0例消化内科新护士,作为观察组,根据消化内科护理带教的特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层级培训,应用医院自制理论及技能考核试卷,旨在提高新护士的操作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选取30例消化内科新护士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两组新护士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带教护士对新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及教师对新护士满意度都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层级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素质,有助于实现新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升,推动了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蓉;夏云;徐佳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消化科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使用自制的问卷,收集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0.77%,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81.5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
作者:周玉堂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状况,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以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应该进行婚检人数及实际婚检人数进行统计,并对婚检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结果: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应该进行婚检人数约为15万人,实际进行婚检人数约5万人,婚检率约为33.33%;检出疾病包括生殖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占比分别为10.00%、0.17%、0.33%和0.17%.结论:婚前医学检查男性疾病总检出率高于女性总检出率,生殖系统疾病均占比较大,婚前检查是对自己及婚配对象的负责任表现,可以有效提高婚孕质量,避免婚姻矛盾产生,做到优生优育.
作者:陆佳丽;黄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介绍疝外科手术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情况及日间病房在外科手术中的前景.方法:结合作者在上海华东医院疝外科进修期间,对日间手术操作模式及护理模式的认知,进一步探讨日间病房管理的理想方案.结果:日间病房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减缓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社会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医院和社会三方均带来了一定益处,更适应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结论:日间手术既是一种概念上的革新,也是医疗上的新挑战,随着相应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更能满足中国医疗环境,满足了广大患者的需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缓解了医院床位不足的局面,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叶丽珍;马柏强;胡巧美;李绍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原因,探讨护理防范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坠床跌倒防范对策.结果:2013~2014年发生患者坠床跌倒6例,风险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病房环境因素及后勤保障等因素.针对性防范对策包括规范化健康宣教、完善病房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后勤保障及对跌倒后的应对、强化高危人员管理.结论: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可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范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