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邵珊

关键词:脑梗死,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按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观察组和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管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分值,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得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FMA量表、ADL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敌对等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调节心理状态.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某医院内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鄞州六院内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以在鄞州六院内科病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6年1月14日~3月14日内科病区医院感染人数有19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50%,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50%、1.00%、0.00%、1.50%、1.50%、1.00%;医院感染发病例次数21例次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肠道感染及他发生率分别为23.81%、23.81%、9.52%、14.29%、28.57%;内科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白色念球菌感染率、支原体感染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分别为40.00%、40.00%、20.00%;调查当天,200例患者中有125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预防用药50例,治疗用药60例,预防加治疗用药15例,抗生素使用率为62.50%,在抗生素联合应用中,单独用药比例为92.00%,二联用药比例8.00%,三联用药比例0.00%.结论:对内科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预防院内感染,使抗生素合理应用,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郑胤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风险管理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20例肝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110例.风险管理组分析护理危险因素,行风险管理;常规管理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结果:风险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风险管理组的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风险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王麟宏;林秀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妇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260例产妇,根据产妇是否应用健康教育,将其分为健康教育组130例和常规护理组130例,前者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向产妇宣讲妇产科相关知识等;后者即行常规护理,未应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健康教育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融入健康教育,大幅度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水平,赢得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

    作者:林巧;葛青;应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加强神经外科使用约束带患者的安全管理

    通过分析神经外科约束带使用率偏高的原因,总结使用约束带的安全隐患,提出要加强对神经外科使用约束带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欧阳李娜;丁晓珍;吴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按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观察组和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管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分值,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得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FMA量表、ADL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敌对等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调节心理状态.

    作者:邵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探讨

    目的:了解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管理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浙江省荣军医院普外科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对出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和手术次数进行分析,总结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管理建议.结果:2012年出院1598人,平均住院(8.4±2.3)天,床位使用率87.6%,手术次数1013例次;2015年出院2468人,平均住院(6.4±1.5)天,床位使用率98.0%,手术次数1316例次,4年间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和手术次数逐渐增加,但平均住院日逐渐缩短.结论:影响普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较多,建议从加强门诊管理、完善住院流程、应用电子病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推广护理新技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普外科医疗服务治疗,提高医疗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欧阳秋菱;朱宇;叶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层级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层级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新护士带教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0例消化内科新护士,作为观察组,根据消化内科护理带教的特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层级培训,应用医院自制理论及技能考核试卷,旨在提高新护士的操作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选取30例消化内科新护士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两组新护士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带教护士对新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及教师对新护士满意度都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层级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素质,有助于实现新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升,推动了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蓉;夏云;徐佳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5S现场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5S现场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制定计划、方案、目标,在骨科病房实施5S管理,对护理事件风险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在实施5S现场管理前,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2.05%和94.53%,实施后,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11%和96.40%,差异显著(P<0.05).结论:5S现场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夏晶晶;孙惠萍;朱艳丽;陈华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2014~2015年统计上报的72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基本临床资料,结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追溯诱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针对具体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结果:所用抗生素种类、住院时间、胎龄、侵入性操作次数、体重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新生儿性别与院内感染相关性不大.结论:导致新生儿诱发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防治中应结合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效防治方案,将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郑筱蓉;李丹婷;吴露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与防治措施

    目的: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通过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房42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妇产科病房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和护理因素有关,患者自身因素有年龄、体质及基础疾病因素,手术因素有手术时间、非主刀医师缝合、预防用药及切口消毒不完全等因素,护理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过长、病室感染、围术期用药和康复教育等因素.结论:针对导致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晓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影响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依从性的因素与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依从性因素,为提高其戴腕识别带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未戴腕识别带的46例,占30.67%.影响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的主要因素有不了解戴腕识别带的作用、戴腕识别带非常不方便、戴腕识别带与未戴腕识别带没有区别、戴腕识别带过松、戴腕识别带会产生过敏、洗澡时会取下腕识别带等因素,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戴腕识别带的认识,规范腕识别带使用,加强护理宣教等,可有效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戴腕识别带的依从性.

    作者:黄东梅;毛杨芳;胡丽娅;缪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预防眼科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

    目的:探讨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500例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和3例手术医生为研究对象.对白内障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存在的感染进行控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了眼内炎发生率,研究中患者均未发生化脓性眼内炎,即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0%.结论:通过完善围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作者:封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将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设为观察组,根据对策进行置管操作,探讨干预对策的效果.结果:导致置管困难和异位的原因有忽略患者个体化差异,占36.67%;置管入路局限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占31.67%;未及时进行置管,占31.67%;采用针对性对策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由76.67%提高到98.83%(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包括入路选择狭窄、个体差异明显、患者认知欠缺等,采用针对性措施,考虑个体化差异,对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王碧芸;陈世英;朱亚敏;沈月秀;阮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用药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成效.方法:将24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用药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用药管理水平得分、护理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两组血压控制率.结果:护理前,观察组药依从性、用药知识及用药管理水平得分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9.23±1.01)mmHg、(75.30±0.96)mmHg,均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管理能增加社区老年患者用药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杨燕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生儿输液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作用

    目的:研究新生儿输液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实施护理管理,记录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100例新生儿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家属的满意度为93.00%.结论:在新生儿输液中实施护理管理可减少风险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赵锦莹;童益慧;钟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安全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安全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自2014年7月在心血管内科患者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在应用前后分别选取820例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用药差错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应用之后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之前,而应用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之前(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安全护理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用药的差错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确保了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

    作者:邱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目的:探究有效提高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手术室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对策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深化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对各项设备、仪器的管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才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黄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管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管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4月期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舒适护理),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助产质量、产房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心理舒适度及生理舒适度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舒适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助产质量及产妇身心舒适度,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紫美;周临;袁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放射科技师如何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思考

    研究探讨患者对放射科技师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加强放射科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放射科质量管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而放射科技师的临床检验技术水平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基础,但影响患者对放射科技师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除放射科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有服务态度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患者对放射科技师的满意度评估.因此应当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并加强放射科技师与临床相关科室的联系和沟通,还有放射科技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技能,努力提高放射科技师的检验质量及服务水平.

    作者: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146例消化内科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联合温馨提示卡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条件、疾病与治疗知识、医护配合常识、饮食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其入院介绍、饮食介绍、疾病知识介绍、特检流程介绍、出院流程介绍、出院指导、宣教方法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具有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等诸多优势.

    作者:李展锋;江建颖;沈美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