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颖;张志虎;南鹏博;孙玮;牟辛鹏
病案是病人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共同完成的、由文字和图片(图像)组成的记录文件.病案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病案号管理则是病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号是查找病人资料的唯一途径,要使病案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首先必须管好病案号[2].病案的编号方式一般有三种,包括单一编号、系列编号、单一系列编号等[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医院及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不同的编号方法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编号方法的优劣和目前的应用现状,我们对在杭15家三级医院的病案编号方式进行了调查.
作者:洪雪文;吴美萍;戚未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分析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影响,认为新制度解决了医疗机构财务信息失真和不完整的问题,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作者:张卉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要求医疗卫生单位编制、上报现金流量表.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管理,这对医疗卫生单位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如何有效利用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信息,准确把握并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使医院在健康的财务状况中运行,是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刘义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分析我国药品定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特征价格模型应用于药品定价的思路.同时,借鉴特征价格模型的基本理论,将药品特征分为安全性特征、有效性特征和创新性特征,对三个特征向量进一步量化,给出了药品特征价格模型的基本形式.
作者:高菁菁;常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江苏省三种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的典型城市进行分析,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主线,探讨在不同支付方式下,江苏省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支付方式的改革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黄晓光;陶宏滨;唐晓东;万彬;冷明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与新医院会计制度顺利衔接,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笔者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自制了一套固定资产常用账单供同行参考.
作者:史美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宁夏盐池县6个村卫生室负责人及120位村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基本药物的价格较低,可负担性较好;但是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品种配备太少,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用药需求;村民对基本药物政策知之甚少,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重.对此建议:通过保证村医采购药品的基本费用、增加村级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等措施,提高宁夏村级基本药物可及性.
作者:郎颖;张志虎;南鹏博;孙玮;牟辛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青岛市新农合的个案研究发现,政府筹资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筹资水平缺乏合理性、缴费方式过于粗放、统筹层次过低及商业保险公司介入新农合基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等等.因此,必须健全政府筹资责任分担机制、科学确定筹资水平、规范缴费方式及提高统筹层次.
作者:徐义海;高和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嘱是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是护士执行各项治疗的依据,同时也是医保报销、工伤、车祸理赔及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凭证.因此,医嘱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尤其重要.在病案质量检查中发现本院医嘱书写存在较多问题,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为规范医嘱书写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本院病案质控小组对医嘱书写进行专项检查,对医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作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结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实施情况,一方面从卫生材料的采购和科室使用的微观角度介绍其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医用胶片、手术室低值易耗品、试剂、输液器的成本控制方法;另一方面从医院成本控制角度介绍支出占收入比例的卫生材料成本控制方法.
作者:袁晓芸;谭成;黄湘雯;张坤;单顺芳;陈亚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人民群众提供费用较低、质量较高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卫生系统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顾志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医院内部会计报表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由医院自行设立,内部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缺少系统性和合理性,难以达到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准确的目的,没能真正起到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在此,笔者提出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报表体系的构想.
作者:盛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分析按定额支付和限额支付的4个省会城市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费用,探索不同医疗保险管理方式对恶性肿瘤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限额结算城市的次均住院费用比定额结算城市高2891元,医保管理的监管方式对住院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在制定医保管理方法时,不仅要考虑控费效果,还应保障患者合理的就医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结算方式,弥补单一结算方式的不足.
作者:茅雯辉;黄韻宇;陈文;刘桦;林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旧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差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已正式实施.相对于原《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在会计科目上作了较大调整.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变动首先,新制度增加的会计科目有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一科目下面设置了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个子科目.其次,从调整的科目来看,旧会计制度的现金调整为库存现金,待摊费用调整为待摊支出.再次,从取消的会计科目来看,应收在院病人药费、坏账准备、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在加工材料、对外投资、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益在新制度中没有列出来.总体来看,这种调整是根据基层医院功能定位的需要而做出的改变,能够使资产类科目更加符合现实情况.
作者:刘晓兰;廖莉真;袁邦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医院预算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当前医院预算管理粗放、预算执行力不强、监督力度薄弱等问题已严重削弱了预算管理在医院的推进.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预算细化和执行力方面的探索,促进医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徐伟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05年10月5日,WHO发表了一篇题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报告,指出慢性病是目前首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慢性病死亡率为0.54%,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所有死亡的60.76%[1].尽管慢性病在今后10年可能夺走超过3.5亿人的生命并造成数百万人的痛苦,但是全球的认识和应对并未跟上[2].我国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显示,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0.0%(城市28.3%、农村17.1%),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2.6亿例.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3].在个人负担方面,罹患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4].由此可见,慢性病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我国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以社区慢性病管理为基础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探索适合当地慢性病管理的模式,促使社区工作人员和患者积极配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楼烨;郑振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将标杆管理法应用于医院的成本控制,由政府联合行业内成本管理居于领先地位的医院共同进行流程再造、成本控制等过程的管理分析,进而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并加以推广,以加强医疗行业的内部经营管理,降低成本,终达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轻病人负担的目的.
作者:何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