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泸州市水源污染状况检测及评价

张青碧;甘仲霖;韩知峡

关键词:泸州市, 水源, 污染状况, 遗传毒性监测, 水质污染, 致突变性检测, 细胞微核试验, 环境污染监测, micronucleus, 集中式供水, 综合评价, 物理化学, 污水排放, 污染评价, 污染程度, 市区, 生物检测, 技术检测, 化学物质, 河段
摘要:作为四川省泸州市市民集中式供水的主要水源沱江和长江,由于受到其上游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影响,其污染程度日趋严重[1],目前对其水质的监测主要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手段,而有关遗传毒性监测和污染评价的报道较少.由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CN)具有简便、快速、灵敏高等优点,被列为国家监测水质污染的规范方法之一[2],并在环境污染监测、化学物质致突变性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运用[3-5].本文利用该技术检测泸州市区河段水质遗传毒性并评价其污染状况,为有关部门综合评价泸州市区河段水质及生物检测提供依据.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甲基对硫磷对大鼠生殖毒性损伤作用

    目的 研究甲基对硫磷对雄性大鼠的睾丸毒性作用,探讨其毒理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220-240 g)20只,连续6周灌胃染毒,剂量为1.2,6,30 mg/(kg·bw)染毒结束次日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睾丸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同时检测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2,6,30mg/(kg·bw)甲基对硫磷染毒后大鼠精子存活率分别为90.40%,82.99%,73.98%;精子畸形率分别为20.88%,23.91%,29.10%,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0 mg/kg染毒组的SOD活力185.33U(mg·pro),低于阴性对照组[344.61 U/(mg·pro)];MDA含量1.90 nmol/(mg·pro)高于其阴性对照组(0.71 nmol/mg·pro)(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毒组GO/G1期细胞比例(73.43%,75.22%)显著降低,S期细胞(12.10%,9.35%)比例降低;高剂量甲基对硫磷组细胞凋亡率(32.77%)高于对照组(2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对硫磷对大鼠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其毒理作用机制可能是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周期的改变和细胞凋亡的增加.

    作者:黄斌;祝明清;程丽薇;欧阳雯;邹萍;范勇;毕勇毅;汪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毒力因子检测

    目的 检测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是否具有公认的毒力因子.方法 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Fral;利用假结核菌对PstI敏感可产生抑菌环的复盖种子层法检测PstI;采用乏Ca2+时37℃鼠疫菌不能生长观察Vwa,利用色素培养基观察Pgm.结果 所检测青藏铁路沿线菌株都具有PstI+、Vwa+、FraI+、Pgnn+4种毒力因子.结论 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宿主判断所检测菌株属于强毒力菌株.

    作者:张春华;吕景生;赵斌;丛显斌;王忠惠;张市;邵奎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河北省食管癌死亡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居民食管癌死亡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河北省20世纪70年代(1973~1975年)、80年代(1983~1985年)、90年代(1990~1992年)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凋查.为了解21世纪人群死亡情况,对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进行了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死因调查.结果 2004~2005年在河北省抽取有代表性的18个市县,共13 791 868人,其中男性7 089 291人,女性6 702 577人;总死亡人数为82 878人(男性48 611人,女性34 267人),粗死亡率为600.92/10万(男性为685.70/10万,女性为511.25/10万),其中食管癌死亡3015人(男性2048人,女性967人),粗死亡率为21.86/10万(男性为28.89/10万,女性为14.43/10万).21世纪初的死亡率与20世纪90年代比较,男性下降了20.61%,女性下降了25.45%,与20世纪70,80和90年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癌死亡率低年龄为15岁~组,高年龄为85岁~组,中位死亡年龄为68岁.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11:1.地理分布依然是邯郸磁县死亡率高,赤城县低.地形分布是山区显著高于平原县和沿海县(P<0.001);城乡分布是农村显著高于城市(P<0.001).结论 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河北省食管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贺宇彤;栗华;刘杰;徐丽;侯浚;朱俊卿;张敬一;陈志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市各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现状.方法 对北京市153家医院的人员及床位设置、应急预案制定、实验室检测能力、医疗救治措施和应急药品储备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4家医院完成调查问卷,应答率为87.6%.已成立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的应答医院为96.3%,其提供应急的床位占床位总数的8.5%;已制定至少1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应答医院为93.3%,其中能全部分离鉴定霍乱弧菌、感染性腹泻病原体、H5N1禽流感病毒、鼠疫杆菌、SARS冠状病毒等13种致病微生物和有机磷农药、四亚甲基二砜四氨及肉毒杆菌毒素等3种致病源的医院为0,院内备有治疗上述致病源引起的15种疾病或中毒具体方案的应答医院为18.6%,储备有一定数量治疗上述疾病和中毒药品的医院为5.2%.结论 北京市各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健全.

    作者:张慧;黄建始;吕中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桑椹花青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桑椹花青素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抗炎功效.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在除正常对照组外的所有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观察大鼠左后足肿胀度,用比色法检测动物血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继发性炎症区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结果 桑椹花青素对大鼠继发性足肿胀有一定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桑椹花青素高、中、低组左侧继发性足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明显提高大鼠血清中的GSH-Px、SOD活力及T-AOC水平,降低血清中MDA含量;降低血清及关节浸液中IL-1β和TNfa的水平,在抑制血清NO的合成中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桑椹花青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抗炎活性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作者:王振江;肖更生;刘学铭;唐翠明;罗国庆;吴福泉;钟仰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个性、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广州市区小学1200名6~12岁学生及家长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儿童行为问题组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分(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总分)均低予儿童行为正常组,而消极应对方式因子、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儿童行为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性格相容性、对子女和婚姻态度、个性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因子依次进入儿童行为问题的回归方程.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低、消极的应对方式、神经质个性有关.治疗儿童行为问题应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干预.

    作者:张柏芳;黄雪薇;赵静波;于凤兰;余巍;黄四邑;钱蔚珍;皇甫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建立

    目的 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为中药应用于湿热证治疗提供模型基础.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造模)、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肺病毒含量.并与正常组、病毒组小鼠进行肛温、血脂、肺病变程度等方面的比较.结果 正常组、病毒组、模型组小鼠的体重分别为(21.5±0.91),(19.44±1.55),(22.16±0.94)g,模型组高于正常组、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肛温分别为(35.8±0.4),(35.6±0.3),(36.6±0.4)℃,模型组温度增高(P<0.05).此外模型组血脂亦较其他2组升高明显.模型组、病毒组的肺指数和肺病变程度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模型无论发病条件、病变程度,还有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湿热证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沅;林培政;罗炳德;刘叶;万为人;郭进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人不同亚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大幅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尤其是痴呆相关问题已成为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是痴呆的早期阶段[1,2].每年MCI进展为痴呆的速率远远高于正常人,且不同亚型MCI终发展成为的痴呆类型也不同.到目前为止,由于缺乏针对痴呆的有效治疗手段,因而通过对不同亚型MCI这一特殊阶段的研究,有助于充分认识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为有效防治痴呆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不同亚型MCI诊断、流行、转归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蔡毅媛;黄文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酒精对大鼠胰岛素受体及底物-1基因表达影响

    目的 研究慢性酒精摄入对雄性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酒精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酒精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0.8,1.6和2.4g/(kg·bw)的酒精灌胃.第19周末,断头处死大鼠,测定空腹血糖和血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提取脂肪组织总RNA,通过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IR、IRS-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空腹血糖(葡萄糖)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胰岛素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酒精剂量组IR、IRS-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88 ±0.039),(0.504±0.070);(2.678 ±0.031),(1.178±0.177);(0.761±0.137),(0.515±0.037).与对照组相比,各酒精剂量组IR、IRS-l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酒精摄入可以引起雄性大鼠胰岛素抵抗,酒精造成脂肪组织IR、IRS-1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赵要武;赵立娜;郝丽萍;曲巍;刘烈刚;孙秀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牛磺酸对苯并(a)芘致L-0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苯并(a)芘(B(a)P)致人胚肝细胞(L-02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L-02细胞为靶细胞,按完全随机设计分成5组:(1)空白对照组;(2)溶剂对照组;(3)B(a)P染毒组:设12.5,25,50μmol/L3个剂量染毒细胞;(4)牛磺酸组:设1.0,2.0,4.Ommol/L3个浓度,加入培养体系后继续培养24h;(5)牛磺酸预防组:L-02细胞先以3个不同浓度的牛磺酸预处理24h,再加入25μmol/L的B(a)P培养24h.各组均设3个平行样.收获细胞后用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损伤,计算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结果 牛磺酸单独作用于L-02细胞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浓度牛磺酸诱导的微核率降低,核分裂指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低到高3个剂量B(a)P单独染毒L-02细胞诱导的微核率为(34.67±2.52),(45.33±4.16),(60.00±7.21)%.核分裂指数分别为1.326±0.034,1.228±0.006,1.148±0.012,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微核率升高,核分裂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低、中、高浓度牛磺酸预防组诱导的微核率对应为(30.33±3.51),(25.67±1.53)和(23.00±1.00)%.均比单纯25μmol/LB(a)P染毒组诱导的微核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浓度牛磺酸预防组对应的核分裂指数为1.455±0.011,1.474±0.015和1.1492±0.013,比单纯25μmol/L B(a)P染毒诱导的核分裂指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均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B(a)P能诱导肝细胞染色体损伤,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牛磺酸预处理对B(a)P引起的肝细胞毒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吴姗芸;鲁力;林辉;鲁文清;肖德强;李习艺;曾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南宁市畜禽内脏食品及牛奶污染物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市售的畜禽内脏组织中抗生素、激素、重金属残留及其病理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南宁市场上销售的鸡、鸭、猪肝,生鲜牛奶;应用酶免疫吸附法检测激素,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砷含量,应用双硫腙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铅含量,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镉含量,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做组织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从8个市场共收集样品371份.其中33份鸡肝、35份鸭肝、34份猪肝样品的铅检出率分别为72.72%,85.00%,73.53%;31份鸡肝和30份鸭肝样品的镉检出率均为100%;33份鸡肝、34份鸭肝和27份猪肝样品的砷检出率分别为93.34%,11.76%和33.33%;33份鸡肝样品中27份砷检测值超标,超标率为81.82%.70份鲜牛奶样品有4份检出速效氯霉素,检出率为5.72%.28份鸡肝、20份鸭肝样品全部检出乙烯雌酚.结论 南宁市的畜禽食品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作者:梁惠宁;施向东;刘海燕;李必斌;苏萍;王孔前;黄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农村卫生适宜诊断技术推广模式效果评价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及时将农村卫生迫切需要的、先进实用的诊断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村地区疾病的筛查能力十分迫切.但如何做好农村卫生适宜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至今尚无一个成熟先进的推广模式和管理机制[1-3].针对农村卫生适宜诊断技术推广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技术推广模式的稀缺和迫切性,为提高技术推广应用数量和工作质量,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浙江地区乃至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用的农村卫生诊断技术推广模式和管理工作机制,进行了本项研究.

    作者:蒋健敏;夏志俊;蒋海瑛;楼涤;朱纬;陈睿;杨再峰;王美蓉;项立伟;张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徐州市城乡居民慢性病疾病负担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徐州市城乡居民慢性病的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徐州市城乡居民慢性病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97~2006年徐州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分别为151.12/10万,7.72/10万,77.68/10万,103.96/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0.25/10万,9.48/10万,77.99/10万,95.67/10万.农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x2=488.4,P=0.00).城市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x2=1495.9,P=0.00;x2=2247.5,P=0.00;x2=446.9,P=0.00).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标化减寿率分别为11.95‰,0.80%.,4.93%o,4.10%o;农村居民标化减寿率分别为14.99%o,0.33%.,2.86%.,2.84%.2006年徐州市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的人均直接医疗费用负担分别为99,48元.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徐州市城乡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造成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应加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减轻慢性病疾病负担.

    作者:林敬德;张雷;余加席;胥占忠;娄培安;王勇;温之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

    目的 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对41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及32名正常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组织进行甲基化检测.结果 32名正常子宫颈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区均未发生甲基化,为非甲基化状态;41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共有13例发生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32%).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部分参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有可能作为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陈少泽;潘晓琳;郭晓青;王振宝;郑威楠;韩虎;潘泽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986~2006年北镇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分析

    学生常见病监测是掌握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于1986~2006年通过对辽宁省北镇市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监测,基本掌握了学生近视、沙眼、龋齿、肥胖等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谷俊华;杜志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武汉市农村地下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饮用地下水是农村居民饮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部分地区均存在着饮用地下水的安全问题.为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农村地下饮用水的卫生学状况,于2007年8月~11月对武汉市新洲、黄陂、蔡甸、江夏、洪山5个远城区的农村地下饮用水进行调查.

    作者:吴林;周敦金;段继俊;张启生;王怀记;刘俊玲;李连春;聂绍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福氏2a志贺菌MarA蛋白纯化复性及活性检测

    目的 纯化、复性志贺菌MarA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将构建好的BL21大肠埃希菌工程菌经异丙基-β-D-硫代-乳糖苷(IPTG)诱导,His-tag形式表达MarA融合蛋白(约21ku),采用超声波破碎细菌,提取包涵体用高浓度尿素裂解,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蛋白质在小分子保护剂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存在下对融合蛋白进行复性.用凝胶薄层扫描法测纯度.结果 从融合蛋白包涵体中获得纯度达90%以上的目的 蛋白,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显示,复性后的MarA融合蛋白能与抗福氏志贺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建立有效纯化融合蛋白包涵体His-MarA的方法.

    作者:魏小娟;张继瑜;王松泰;李剑勇;周绪正;牛建荣;李金善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IV-gp120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筛选与鉴定

    目的 通过制备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gp120蛋白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eFv),探索新型抗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HIV-gp120蛋白固相包被于Nunc板,应用半合成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文库技术,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96个克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获得与HIV-gp120蛋白结合活性较强的scFv阳性克隆,并对HIV-gp120蛋白ScFv的编码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96个克隆中有39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A450 nm)值较高,将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交叉反应,确定其中有7株交叉反应较弱,结合3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后确定1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DNA为699 bp.结论 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功地获得抗HIV-gp120蛋白的scFv,为抗gp120蛋白的ScFv防治艾滋病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贾雷立;马巍娜;宋宏彬;钟彦伟;刘雪林;戚红卷;张传福;徐元勇;高志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已婚流动妇女避孕方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已婚流动妇女避孕方法选择情况及影响因素,保障流动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合法权益.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通过访问问卷法收集资料,对已婚流动妇女避孕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 已婚流动妇女总避孕率为94.6%,避孕方法以宫内节育器为主,在流人地获得避孕方法的比例为43.6%,只有51.1%已婚流动妇女现用避孕方法为全部免费,年龄、避孕方法获得地点、选择/推荐者以及是否免费对避孕方法选择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已婚流动妇女尚未充分享有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合法权益,需从多方面加强干预.

    作者:尹勤;温勇;高祖新;毛京沭;宗占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男性下尿路症状与腰围及腰臀比相关性分析

    目的 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对≥55岁临床术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男性进行调查,探讨下尿路症状(LUTS)程度与腰围(WC)及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6月,收集280例55~85岁临床术后BPH男性的LUTS资料,同时测量腰围和臀围.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重度LUTS(梗阻性和刺激性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LULS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显著性升高.在调整了多因素之后,WC>85cm和WHR≥0.9者发生中~重度LUTS(刺激性症状)的危险增加.WC与中~重度LUTS和刺激性症状的OR值分别为2.807和1.105(95%=2.506~15.587和1.023~2.892);WHR与发生LUTS(OR=3.635,95%CI=3.432~10.624)和刺激性症状(OR=1.195,95%CI=1.135~3.286)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结论 向心性肥胖可能是LUTS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可能是促使LUTS恶化的因素.

    作者:卢智泉;刘玉芳;史玉婷;王立华;贺振权;李志强;张国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