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与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家鑫;黄志新;王晓燕;高小玲

关键词:Barrett食管, 食管癌, 环氧化酶-2, 环氧化酶-2抑制剂
摘要: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PG)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普遍认为COX-1为生理酶,由它产生的PG参与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保护功能,如保护胃肠黏膜完整性、调节血小板功能和脏器血流.而COX-2在生理情况下几乎不表达,在许多促炎症和致突变因素的刺激下,COX-2可被诱导出来,表现在炎症部位的巨噬、滑膜和内皮等细胞,参与病理过程,它产生PG参与炎症反应.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COX-2与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的癌变,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维胃方对乙酸致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与血浆神经降压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GU)的疗效及与血浆神经降压素(NT)的相关性.[方法]制备乙酸致大鼠GU模型,予维胃方低、中、高剂量及雷尼替丁治疗7 d后,观测胃液pH值、胃黏膜大体标本、溃疡面积、病理组织改变、血清促胃液素(Gas)及血浆NT水平.[结果]从胃黏膜大体标本、切片及溃疡面积观察,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佳,其pH值、Gas、NT水平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好,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NT对机体的整体性调节而发挥治疗GU作用.

    作者:陈窕圆;刘晓伟;丁慧波;陈欣;肖卫平;卢永康;董秋安;许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酒客乐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酒客乐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白酒、吡唑、橄榄油的混合液制成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酒客乐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代谢终产物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酒精可使大鼠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而酒客乐能明显提高SOD活性(P<0.01),降低MDA的水平(P<0.05),病理观察结果能明显减轻酒精所致的肝脏损伤.[结论]酒客乐具有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脂肪肝的形成、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作者:陈宏慈;甘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檗碱对HepG2细胞肝细胞核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人肿瘤细胞株(HepG2)细胞肝细胞核因子(HNF1α、HNF1β、HNF4α、HNF6)mRNA表达和糖代谢相关激酶作用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对不同浓度小檗碱(0、0.1、0.3、1、3、10、30 μmol/L)和1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后的HepG2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HNFs mRNA表达,同时检测糖代谢相关激酶(葡萄糖激酶、L-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能够一定程度下调HepG2细胞HNFs mRNA表达,调节肝脏葡萄糖代谢相关激酶活性.[结论]小檗碱下调HepGZ细胞HNFs mRNA表达,调节肝脏葡萄糖代谢相关激酶活性,这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锋;冷三华;陆付耳;官纯寿;高志强;徐丽君;王开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前者采用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加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配合黄败二白汤浓缩煎液加氢化考的松保留灌肠治疗;后者SASP口服配合氢化考的松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4.4%,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治愈率13.3%,总有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UC 疗效明显,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海;赵自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法进行前S1(PreS1)抗原检测的特点.[方法]收集5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从阳性率、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TRF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1),有17例标本ELISA法结果为阴性,而用TR-FIA法可检测到PreS1抗原.对这17例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其中11例标本HBV DNA拷贝数异常,另6例标本HBV DNA拷贝数正常;高、中、低3个浓度,TRFIA法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测试,CV均<10%;TRFIA法从低值到高值,从批内至批间CV均优于ELISA法;对于强阳性标本,从原倍到1:16倍稀释,ELISA法都无法区分阳性程度的强弱,而TRFIA法结果从高到低有显著性区别;TRFIA法与ELISA法相比灵敏度提高4倍.100份正常体检者血清标本TRFIA法结果均阴性,特异性100%.[结论]TRFIA与ELISA法相比,测量范围、精密度和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作者:郭继中;胡志刚;陈国千;俞蕾;李琴;殷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退黄药灸灸神阙穴治疗黄疸30例

    [目的]探讨退黄药灸灸神阙穴治疗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黄疸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治疗均应用甘利欣、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组加用退黄药灸灸神阙穴,疗程45 d,观察黄疸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黄药灸灸神阙穴治疗黄疸,疗效满意.

    作者:张立群;王科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50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胆、脾,对其肝右叶大斜径、前后径,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胆囊壁厚度,脾脏大小,肝静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等超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左叶上下径:血瘀证与肝气郁结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比较明显缩小(P<0.05);脾脏厚度:血瘀证较湿热内蕴证明显增厚(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增宽,与湿热内蕴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血瘀证流速减慢,与肝气郁结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证型的发展,肝脾大小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相应改变.

    作者:熊屏;张赤志;李雪芹;陈群;李建英;罗欣拉;邹民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痛泻要方水提取物及其萃取成分对大鼠体外肠肌的作用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水提浸膏及其萃取后母液部分的药效学,探索该复方的有效部位或成分.[方法]采用大鼠体外肠肌的振幅和基线变化为观察指标,比较痛泻要方水提浸膏及其萃取成分对大鼠体外肠肌的影响.[结果]痛泻要方水提浸膏能明显抑制大鼠小肠上、中、下段和结肠段体外肠肌的振幅和基线(P<0.05);浸膏经萃取分离后的母液部分仅对大鼠体外小肠中段振幅抑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水提浸膏能够抑制大鼠体外肠管肌运动的振幅和基线,经萃取分离得到的母液部分不能达到与原复方相同的效果.

    作者:楚更五;张建英;饶高雄;李平;杨云;梁玲;聂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与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PG)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普遍认为COX-1为生理酶,由它产生的PG参与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保护功能,如保护胃肠黏膜完整性、调节血小板功能和脏器血流.而COX-2在生理情况下几乎不表达,在许多促炎症和致突变因素的刺激下,COX-2可被诱导出来,表现在炎症部位的巨噬、滑膜和内皮等细胞,参与病理过程,它产生PG参与炎症反应.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COX-2与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的癌变,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家鑫;黄志新;王晓燕;高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内关及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足三里穴防治胃镜检查术中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内关(手穴)组、足三里(足穴)组、内关与足三里联合应用(联合)组及对照(药物)组,观察各组患者胃镜检查术中恶心(含呕吐)的次数,幽门运动情况,检查结束后评定患者的咽部不适程度、总体不适程度,比较各组积分.[结果]手穴组、足穴组、联合组在恶心次数、咽部不适、整体不适、积分方面与药物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手穴组、足穴组、联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幽门痉挛的程度、幽门松弛的程度肉眼观察无明显差异,各组正常与异常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防治胃镜检查不良反应行之有效,临床可单取内关.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细胞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细胞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70例,检测胃黏膜Fas、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凋亡基因相关蛋白.并与70例脾胃虚寒证胃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脾胃湿热证以糜烂性胃炎多见(58.6%),而脾胃虚寒证以萎缩性胃炎多见(22.9%).脾胃湿热证患者Fas、p53表达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阳性率分别为74.3%、75.7%和55.7%、64.3%(P〈0.05),而PCNA、Bcl-2表达则与脾胃虚寒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细胞有促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讨度表达.

    作者:陆宇平;王长洪;林一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白细胞介素4及10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将之随机分为清肠栓大、小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L-4、IL-10 mRNA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IL-4、IL-10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②清肠栓大、小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结肠组织IL-4、IL-10 mRNA表达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肠栓能促进结肠组织抑炎细胞因子IL-4、IL-10 mRNA的表达.

    作者:郝微微;马贵同;张晓峰;唐志鹏;龚雨萍;柳文;朱凌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性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病理学的共同基础,因此,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复制是研究肝纤维化的前提之一.目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概括起来有以下6种,笔者就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并提出创建肝纤维化证候动物模型的设想.

    作者:赵宗江;张新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谈慢性肝病临床的几个问题

    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众多,但其疗效并不乐观.在抗病毒、降酶、调节免疫、阻断病变进展等方面的疗效不稳定,存在着反弹问题.究其原因,应引起深思.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因其病变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必须具备坚实的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深刻认识与把握疾病的阶段性与整体性规律,做到正确掌握药物应用时机、客观评价药物疗效.通过近20年对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一些问题需要共同思考与探讨.

    作者: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参皂苷Rgl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三七总甙单体成分人参皂苷Rg1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50%CC1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35 d,同时给予三七总皂甙单体成分人参皂苷Rg1治疗,于实验第2、5周(实验结束)时检测肝功能、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于实验结束时分离肝组织光镜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1及三七总皂甙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降低血清PC Ⅲ、HA、LN水平;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组及三七总皂甙明显减轻肝组织胶原的沉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结论]人参皂苷Rg1及三七总皂甙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人参皂苷Rg1是三七总甙抗肝纤维化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马岚青;梁兵;柳波;段丽平;李树安;董向前;张林;詹尔益;杨志伟;张肇久;魏咏敏;吴秀娟;晋德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胃康胶囊对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和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对胃溃疡(GU)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液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抗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8例GU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胃康胶囊)45例和对照组(丽珠得乐)43例,用流式细胞术、放射免疫法、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T细胞亚群、血清及溃疡灶周围黏膜组织中IL-2、IL-6的水平,并与15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GU患者IL-2水平低下,IL-6水平升高,与健康人比较P<0.01.胃康胶囊治疗后能使患者CD3+、CD4+、CD4+/CD8+比值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IL-2、IL-6均有较好改善,但不及溃疡灶周围黏膜组织中IL-2、IL-6的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及组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GU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存在IL-2的欠表达和IL-6的过表达.胃康胶囊能有效地抑制溃疡及溃疡复发,可能与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调节血清及溃疡灶周围黏膜组织中IL-2、IL-6的水平有关.

    作者:宋春辉;李桂;孟润岭;贾凤新;武大勇;郑瑞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证候的中医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反流证候的疗效.[方法]对77例GER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47例予中药清肝泻火、和胃降逆等治疗;对照组30例予西药奥美拉唑标准剂量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反流证候除反食外,均明显好转(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反流比较,对照组对反酸的缓解优于治疗组(P<0.05);对烧心、反食、胸痛的缓解,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100.0%.[结论]中药治疗GERD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汶;肖旸;韩偎偎;陈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β-榄香烯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家族的影响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HSC系HSC-T6与不同剂量β-榄香烯(终浓度为10、5、2.5 mg/L)共同培养48 h后,应用Annexin-V-碘化丙锭染色检测β-榄香烯对HSC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结果]β-榄香烯可使HSC凋亡率明显 增多,同时可使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分子Bax表达增强(P<0.01).[结论]β-榄香烯可通过下调Bcl-2/Bax比率,促进HSC凋亡.

    作者:朱清静;熊振芳;杨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状与展望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lolitil,UC)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肠病.1859年Wilks首先对该病进行了描述,将其从慢性腹泻疾患中独立出来.

    作者:陈治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柴枳朴槟汤原方及拆方对大鼠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柴枳朴槟汤原方及拆方对大鼠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理气A组、理气B组、活血A组、活血B组、理气活血A组、理气活血B组、甘草组8组,灌胃14 d后进行血浆MOT水平的检测.[结果]理气活血B组(柴枳朴槟汤原方)、理气A组、活血A组MOT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甘草组MOT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气B组、活血B组、理气活血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柴枳朴槟汤原方及拆方对大鼠血浆MOT水平的影响各不同,推测可能方中理气药、活血药能升高大鼠血浆MOT水平,而甘草抑制其水平.3组药物配伍后能协同作用.

    作者:陈文莉;郭良集;张亚妮;凌昌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