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方忠;刘广武;郭建峰;徐勇;曾恒;熊伟;李锋
目的 观察多方位参与的联合疼痛管理(good pain management,GPM)在长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长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术后疼痛护理中:对照组病人行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病人行多方位参与的联合疼痛管理.采用中文版休斯顿疼痛情况满意度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HPQI)分别对两组病人的疼痛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于疼痛管理干预前后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调查两组病人对疾病的应对方式.结果 观察组病人疼痛控制感知状况、疼痛教育状况及疼痛护理总体满意度的满意率依次为89.47%、94.74%、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53%、68.42%、65.79%(P均<0.05).疼痛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积极应对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长骨骨折病人疼痛护理中应用多方位参与的联合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体征,提高疼痛护理满意度,促使病人更积极地应对疾病.
作者:刘义;徐丽丽;党红胜;吴五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经皮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的78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微创手术的38例纳入微创组,行开放手术的40例纳入开放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 d、6个月、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周、3个月、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78例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放组;但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人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两组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术后1周、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经皮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稳定性和伤椎高度方面与开放手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吉光;刘江涛;徐俊昌;庄正陵;邹峰;廖晓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的逐年增多,伴随而来的人工全髋关节翻修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时,关节外科医生常常会面临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问题,如何修复髋臼的骨缺损,从而保证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是髋臼侧翻修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樊政炎;彭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于我院行单节段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2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年龄为(56.56±8.65)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随访时间均在10年以上.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单纯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增生组(1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Odom's标准.结果 单纯间盘突出组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61°±4.72°、12.63°±4.41°,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50.91°±15.58°、57.62°±9.18°,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2.61°±1.38°、2.07±1.74°,末次随访时未发生高等级PO,手术前后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骨赘增生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3°±4.62°、7.77°±5.82°,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45.98°±17.26°、40.89°±15.85°,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1.92°±1.11°、0.69°±2.12°,高等级PO发生率为55.6%,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末次随访时,合并骨赘增生组颈椎整体活动度低于单纯间盘突出组(t=2.610,P=0.016),高等级PO比例较单纯间盘突出组更高(Z=2.494,P=0.034),其余各影像学评估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单纯间盘突出组NDI下降情况优于合并骨赘组(t=2.169,P=0.041),其余各临床功能评估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长期临床疗效好,且对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病人的疗效优于合并骨赘增生的病人.
作者: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李祖昌;王晋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治疗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关节液中胶原蛋白2-1(Collagen2-1,Coll2-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膝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且两组均给予康复理疗措施.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时,采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关节炎病人疼痛指数(Lequesne index)和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价两组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关节液中Coll2-1、COMP的含量.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关节液中Coll2-1、COMP的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治疗对膝骨关节炎病人的疗效较好,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且明显降低病人关节液中的Coll2-1、COMP水平.
作者:刘艳新;周惠铃;徐丽丽;李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诊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去除外固定支架,改用小夹板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湖北省中医院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9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时间分为小夹板组和对照组.小夹板组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为62~85岁,平均70.5岁;急诊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3~4周去除外固定支架而改用小夹板继续固定2~3周.对照组共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为61~87岁,平均71.3岁;急诊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6~7周去除外固定支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6、12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及病人满意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6个月,小夹板组和对照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3.67±2.68)分、(4.12±2.64)分,优良率分别为88.64%、86.96%;术后12个月,小夹板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2.99±2.18)分、(3.44±2.76)分,优良率分别为95.45%、93.48%,两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夹板组和对照组术后7周的治疗满意率分别为90.91%(40/44)、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8,P=0.003).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分阶段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
作者:杨傲飞;邹季;何承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软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其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肿瘤性软骨.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常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1],软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取决于其组织学类型.目前对于软骨肉瘤的治疗主张外科广泛或根治性切除手术[2],术后骨缺损常需肿瘤假体或骨移植进行重建[3].临床上自体腓骨是桡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重建较好的替代材料,但多应用于桡骨远段肿瘤切除术后的骨重建[4,5].发生在整个桡骨近中段的软骨肉瘤较为少见,大段桡骨切除术后前臂功能重建方法亦少见报道.
作者:何进文;施建党;牛宁奎;杨宗强;吴龙云;丁惠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肱尺关节成形术治疗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采用肱尺关节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强直的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为29~56岁,平均为41.4岁,骨关节炎按Kellgren-Lawrence分级系统为Ⅱ级6例、Ⅲ级17例.术后镇痛、患肢石膏托外固定3d后拆除并开始功能锻炼.记录术前、术后肘关节大屈曲、伸直角度及屈伸活动范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人患侧肘关节的骨性异常均得到有效清除;病人肘关节屈曲角度、伸直角度、屈伸活动范围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的32.39°±9.75°(14例≤30°、9例为31°~60°)提高至术后的120.87°±11.04°(23例病人的屈伸活动度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0,P<0.001);病人术后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为(85.00±10.22)分,优良率为91.3%,显著优于术前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0,P<0.001);术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VAS评分值持续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的数值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肱尺关节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可靠、安全,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陈军号;李皓桓;刘远翔;李建平;彭飞;向绍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43例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人,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1~47岁,平均年龄为38.5岁;GardenⅢ型26例,Ⅳ型17例.采用Garden指数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Harris评分(hip Harris score,HHS)评估患髋功能,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髋疼痛情况.结果 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3)个月(21~80个月).2例病人出现轻微退钉现象,均无骨折不愈合、复位丢失、髋内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复位丢失,Garden指数Ⅰ级38例,Ⅱ级4例,Ⅲ级1例,优良率为97.7%;术后18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7%.术后18个月的Harris评分为(89.63±5.22)分,较术前的(53.42±6.71)分明显提高;VAS评分为(2.37±1.24)分,较术前的(7.85±1.33)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GardenⅣ型骨折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复位质量采用Garden指数评估: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股骨头坏死发生时间为术后1.3~3.8年,平均1.8年.结论 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能早期发现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施展;张卫国;汪阳;陈丰;杜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使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ST/G肌腱)和LARS人工韧带重建治疗军事训练所致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7例PCL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自体ST/G肌腱重建PCL的23例病人纳入ST/G肌腱组,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的24例纳入LARS韧带组.采用患肢屈伸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KT-2000试验评估PCL的松弛程度.结果 ST/G肌腱组术后6个月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78.4±7.5)分、(77.5±5.8)分,均低于LARS韧带组的(83.0±6.9)分、(88.3±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后1年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RS韧带组KT-2000试验结果:健侧、患侧在15、20、25磅外力作用时,胫骨后移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T/G肌腱组在25磅外力作用时,胫骨后移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与ST/G肌腱相比,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能尽早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更适合高强度训练导致的军事训练伤或运动损伤.
作者:周鹏;邵宏斌;杨勤旭;陈锋锋;李慎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联合多学科协作的教学模式在骨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员作为教学对象,根据所在的病区不同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MDT)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ing,LBL),通过两组学员的考试成绩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学员的病例分析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19.86±2.27)分和(76.59±5.49)分,对照组分别为(18.39±2.42)分和(71.14±7.05)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学员对于培养临床思维的满意度分别为95.45%(21/22)和64.29%(18/28),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8,P=0.034;t=2.981,P=0.005;χ2=6.975,P=0.031).结论 CBL联合MDT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作者:宫晨;王建华;郭风劲;张明生;邱红;李定宇;秦亮;李建军;熊慧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约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其中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1].病人就诊时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临床症状[2].目前跟骨骨折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等,其根本治疗目的是恢复跟骨高度、宽度、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3,4].
作者:晏波;厉泽众;代立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导航辅助经皮置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其中行导航辅助MIS-TLIF手术病人26例(导航辅助MIS-TLIF组),行开放TLIF手术34例(开放TLIF组).收集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等情况;记录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腰痛、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通过其腰椎X线、CT、MRI检查结果,评估椎间融合率、置钉精准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所有病人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永久性并发症.导航辅助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为(146.8±20.9)min,显著长于开放TLIF组的(133.6±15.8)min,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72.4±71.2)ml、(130.0±40.6)ml、(5.8±2.2)d,显著低于开放TLIF组的(253.3±88.6)ml、(206.1±38.8)ml、(7.5±1.9)d,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辅助MIS-TLIF组术后2 d腰痛VAS评分为(3.1±1.6)分,显著低于开放TLIF组的(4.4±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7,P<0.001);但两组病人术后3、6、12、24个月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腰痛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辅助MIS-TLIF组和开放TLIF组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80.77%、82.35%,置钉精准率分别为90.38%、88.9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导航辅助MIS-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置钉精准、安全性高,并且更加微创、出血少、术后腰痛轻微、康复快.
作者:高放;方忠;刘广武;郭建峰;徐勇;曾恒;熊伟;李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hBMP7)基因修饰的犬髓核细胞与同种异体椎间盘复合后体内原位移植的方法阻止或延缓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后退变的能力.方法 将18个比格犬椎间盘(L4-5)置于-196℃冻存液中保存2个月,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以rAAV2-hBMP7转染犬髓核细胞,将能够表达hBMP7蛋白的髓核细胞悬液(5×106个/ml,20μl)注射入复温后的椎间盘中体外培养,B组以相同数量未转染的hBMP7的髓核细胞注入椎间盘后体外培养,C组以20μl DMEM/F12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注射后体外培养.将培养7 d的3组椎间盘分别移植至15只比格犬的L4-5,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3、6个月通过X线检测移植椎间盘的愈合情况及其高度变化;通过MRI T2像分析椎间盘的退变情况;术后6个月时处死动物取材,分析腰椎屈伸、侧弯及扭转的生物力学变化;组织学染色检测椎间盘的结构及退变情况;PCR法检测3组髓核组织中hBMP7 mRNA的表达.结果 X线检测显示3组移植椎间盘高度变化指数(DH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结果显示:在术后12、24周时,B、C两组移植椎间盘的MRI T2像信号灰度比明显低于A组(P<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C组的左右扭转度明显大于A、B组(P<0.05),而A、B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屈伸及侧弯活动度检测发现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检测结果显示:6个月时A组仍可检测到hBMP mRNA的高表达;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6个月时仍有外源性髓核细胞存活,A组相对于B、C两组髓核结构更加完整,所含细胞外基质更多.结论 表达hBMP7的髓核细胞能阻止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后的退变性.
作者:王超锋;张超;徐成;何勍;阮狄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骨科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6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病人纳入对照组(132例),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住院的病人纳入观察组(1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病人DVT预防措施的落实率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预防措施的落实率为96.32%(131/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8%(9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1,P=0.005);观察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1.47%(2/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6%(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4,P=0.028).结论 基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质量控制相对于常规质量控制,提高了病人DVT预防措施的落实率,显著降低了下肢DVT的发生率,有效促进了病人的快速康复.
作者:詹雪;吴明珑;徐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病人根据伤椎椎弓根被破坏的情况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单侧组(18例)采用伤椎单侧置钉,双侧组(12例)采用伤椎双侧置钉.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凸角.结果 两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人术后1周和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角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各观察点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单钉置入与双钉置入均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参;周业金;江渟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