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醛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冯斌;邵华

关键词:遗传易感性, 生物标志物, 基因多态性, 不良环境因素, 致病易感基因, 易感人群, 交互作用模式, 生物学意义, 人类基因组, 作用关系, 种族差异, 致病机制, 遗传背景, 进化过程, 疾病关系, 职业病, 污染物, 适应性, 耐受性, 基因型
摘要:基因多态性显示了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可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抵御不良环境因素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对维持种群的生存与延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对它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基因多态性与病因未知的疾病关系的研究及对已知特定环境因素致病易感基因的筛选.由于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因此,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式上,不同的种族之间有可能不同.所以,开展我国人群的基因多态性与环境作用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病医学中则更具有实际的意义.随着对人类基因组了解的深入,对特定污染物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的研究手段已经更多地发展为以已知的基因型为起点,这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也推动了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的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膜转运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

    目的探讨腭心面综合征中缺失的膜转运蛋白基因(claudin 5transmembrane protein deleted in 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CLDN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173个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以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对CLDN5基因rs739371(G/C碱基改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应用基于家系的连锁不平衡方法分析基因型数据.结果(1)CLDN5基因的rs73937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TDT结果提示CLDN5基因rs739371与精神分裂症无连锁及关联.(3)CLDN5基因的rs739371位点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影响妄想相关联(x2=8.639,v=2,P=0.013).结论对于本研究的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CLDN5基因本身或其附近的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谢林;鞠桂芝;史杰萍;刘树铮;于雅琴;桑红;尉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及其毒性分析

    非O1群霍乱弧菌是指除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以外的霍乱弧菌的总称[1],是引起我市夏、秋季腹泻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一般认为食用受该类细菌污染的水产品等是诱发腹泻疾病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超过沙门菌、志贺菌心].有研究显示,该类弧菌很可能是新型霍乱弧菌产生的重要来源,是一个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库[3],其重要性正被重新认识.为此,本文对人群中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及其毒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景野;王仁元;石优章;叶鹿呜;傅小红;金春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一氧化氮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机体中存在的一种生理介质,其对人体的作用广泛,在多个系统病理过程(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器官移植、眼部疾病、糖尿病、运动系统疾病等等)中起的重要作用不断被阐明,使NO的研究渗入到临床诊断、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应用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林;刘冰;李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转基因大豆和玉米

    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日益增多和全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转基因食品已成为全球食品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食用安全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切[2,3].因此,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制订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政策,要求标识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性质及含量,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4~6].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在目前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主要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和抗虫玉米[1].因此,本文建立了鉴定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Roun Up ReadyTM Soybean和转基因抗虫玉米Bt 176 Maximazer、Mon 810 Yield Gard的特异PCR检测方法,为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提供检测手段.

    作者:周建嫦;杨杏芬;黄俊明;杨明杰;凌文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出生缺陷是在人类胎儿出生时就存在的,会导致生理或心理缺陷,或导致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1].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震撼世界的反应停致海豹畸形儿事件后,出生缺陷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在出生缺陷的环境因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发现,许多出生缺陷的发生与父母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有关,动物实验和试管研究发现,多种环境因素具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地理学家发现某些出生缺陷的发生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下面就不同学科在出生缺陷环境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新虎;王劲峰;郑晓瑛;张科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樟芝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樟芝属非褶菌目、多子孔科,珍贵的药用真菌.据报道,樟芝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癌[1]、消炎[2]、抗氧化[3]等功效.本实验通过荷瘤小鼠的体内实验,对樟芝子实体的抑瘤功效及对机体肿瘤免疫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孟繁岳;车会莲;杜杰;李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辽宁省神经管缺陷围产儿监测结果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发生在胚胎24~28 d期间神经管闭合受阻所致的一系列严重先天畸形,我国是该病高发国之一.1998~2003年我们利用辽宁省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共收集309例神经管缺陷儿资料,分析其地区分布特征.

    作者:李常惠;张丹;连峰;朱亚云;田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沈阳市零售肉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污染调查

    目的了解沈阳市不同类型市场零售肉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2003年1~12月从沈阳市2个超市,6个农贸市场和10个街边市场,随机采集零售生肉类包括鸡肉、鸭肉、兔肉、猪肉和牛肉样品500份,应用常规方法检测其受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serouars)的污染情况,分析不同肉类品种、不同市场类型、不同季节对污染的影响.结果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鸡肉、鸭肉和兔肉样品中均为100%,牛肉和猪肉样品中分别是89%和85%;沙门菌在鸡肉、鸭肉、兔肉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是61%,71%和83%,在猪肉和牛肉中分别是40%和48%.结论超市样品中2种微生物污染率低,街边市场零售肉类污染率高,农贸市场样品受污染程度居中.不同肉类以及不同市场类型2种微生物污染程度有明显差异,零售生肉是传播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潜在途径.切实有效的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艳;汤雪梅;丛柏林;魏锋;周仁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宜兴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变异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宜兴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变异情况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HCV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采用5'非编码区(5'NCR)1,2,3,1 b型特异性引物,对阳性标本进行Simmonds分型.选取未经干扰素治疗的43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 RNA阳性血清,采用RT-PCR扩增HCV包膜区(E2),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SSCP)获得HCV准种条带数,准种数>2为复杂准种,比较不同肝病活动度患者的准种复杂情况.结果166份血清中,有102份为HCV RNA阳性.其中1 b型86份占84.3%,2型6份占5.9%,1 b/2型的混合感染5份占4.9%,不能分型的5份占4.9%.男性和女性在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单一型感染和混合型感染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年龄、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包膜区准种复杂与否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正常与否具有相关性.结论江苏宜兴地区的HCV感染主要为1 b型,病毒的变异程度与ALT成正相关.

    作者:丁伟良;邵建伟;许可;潘建强;谈水飞;邓小昭;喻荣斌;胡学芳;张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沈阳市居民吸烟行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为了解沈阳市居民吸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对沈阳市18周岁以上居民吸烟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娟;李鹏飞;王雨;李哲;王永顺;徐守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灭菌乳污染H2O2所致食物中毒调查

    2001年秋,天津市区部分小学学生饮用袋装灭菌乳(袋装奶)10 min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1 h后发病达400人.经调查和实验检测,证实致病原因系袋装奶中污染过氧化氢(H2O2)所致.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之伦;张耀亭;白世基;张明月;江国虹;冯鹤鸣;常改;王燕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高危新生儿免疫效果观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1],作好乙型肝炎高危产儿的免疫保护,对降低人群慢性HBV感染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对母亲或父亲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以及母亲为乙型肝炎既往感染者的新生儿进行了乙型肝炎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凌;杭惠;张宏;惠东明;许元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探讨

    目前医疗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资料表明[1],我国医院每张床位平均每天产生1kg废弃物,1个中等城市每天的医疗废弃物约为40~70 t.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造成交叉感染或2次污染.因此,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群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对策.

    作者:崔羽;贾慧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游离SiO2环境污染与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

    目的探索游离SiO2粉尘的环境污染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为游离SiO2粉尘毒作用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运用流行病学随机整群抽样研究方法,抽取某市2家陶瓷企业进行横断面调查.对接触游离SiO2粉尘的人员179例及对照组57例进行检测,并现场调查.均抽取外周静脉血样2 ml,以肝素钠抗凝,抽提红细胞膜,以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硫代巴比妥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膜蛋白含量.结果职业接尘人员红细胞膜GSH-px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SiO2粉尘的环境污染可造成职业接尘人员红细胞膜明显的脂质过氧化毒作用;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可能为游离SiO2粉尘毒作用的某种临床前期危险信号;维持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动态平衡,可能是实现游离SiO2粉尘毒作用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大林;刘移民;唐冬生;彭晓春;荆春霞;纪卫东;胡恭华;杨建平;涂小志;庄志雄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啤酒中牛磺酸的荧光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探讨啤酒中牛磺酸的荧光测定方法以及牛磺酸在啤酒中的稳定性.方法以啤酒为基质,牛磺酸为添加剂,分别配制成5个浓度水平牛磺酸啤酒,各分装2份.1份放于4℃保存,另1份置棕色试剂瓶室温保存,放置6个月后与同样方法现配置的牛磺酸啤酒进行平行对照测定;待测样品经去泡、离心等处理后,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出牛磺酸,与邻苯二甲醛(OPA)/2-巯基乙醇衍生化后进行荧光法测定.结果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2.4%,回收率>95%,小检出限为0.023 mg/L;放置6个月的和现配置样品中的牛磺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而且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啤酒中添加的牛磺酸;牛磺酸在啤酒基质中非常稳定,具备开发牛磺酸保健啤酒的可行性.

    作者:刘辉;徐国卉;冯福民;周瑞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2003年广东省流感病毒的流行概况及特征

    目的了解2003年广东省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和抗原变异情况.方法根据广东地区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的抗原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序列和Gene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用MegAlign软件绘制种系发生树.结果全年分离到510株流感病毒,其中H3N2亚型流感481株,占92.4%;乙型流感29株,占7.6%.实验室证实流感爆发52起,其中50起暴发是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2起暴发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和疫苗株A/Pana-m√2007/99(H3N2)有所不同.类似于A/Fujian/411/02(H3N2).在HA1区氨基酸序列上,和疫苗株A/Panama/2007/99(H3N2)同源性为92.1%,存在有25个氨基酸差异.28株乙型流感病毒属于Victoria系,抗原性类似疫苗侏B/HongKong/330/01,1株乙型病毒属于Yamagata系,抗原性不同于B/Sichuan/379/99.结论2003年广东省流感活动比2002年要强;同时流行着甲型(H3N2)和2个谱系的乙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毒株是优势株,抗原性发生了漂移.

    作者:鄢心革;彭国文;张欣;倪汉忠;邓爱萍;万卓越;柯昌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广州市1~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意外伤害是儿童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是儿童保健的主要内容[1,2].在发达国家意外死亡是儿童的主要死因[1],我国的抽样调查显示,意外死亡是1~14岁儿童死亡顺位的第1位死因,并且占总死亡的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1,2].意外伤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给家庭带来经济、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降低生活质量.本文对1~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控制,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安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可;郝元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传染病防制法》的创新与意义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科学地总结了原<传染病防治法>实施15年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战胜非典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法律机制、制度化建设、管理理念以及对病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对原<传染病防治法>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与补充,从而使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法律制度有所创新与发展并日臻完善.现将修订后的<传染病防制法>的创新与意义探讨如下.

    作者:石东风;万兵华;谭畅;冯晓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农村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超重、肥胖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体力活动减少,膳食结构改变,超重和肥胖流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初步了解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2002年5月对河北省藁城市农村成年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纪新;张建新;薛玉凤;曹运星;韩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实施中问题与修订探讨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01年由卫生部颁布实施已近3年,该<规范>首次包括了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等7项内容,为我国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的规范管理制定了标准.但实施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本文对<规范>实施中的有关问题与修订进行探讨.

    作者:陈连生;陈晓东;林萍;蔡祖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