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社兰(综述);柴程良;陈恩富(审校)
目的:了解丽水市结核病控制现状,为制定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丽水市2008-2012年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所有初诊患者及结核病患者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初诊查痰率从2008年的72.34%提高到2012年的92.32%(P$0.01);非结防机构的转诊到位率从2008年的27.66%提高到2012年的44.78%,总到位率从2008年的76.36%提高到2012年的90.26%(P$0.01);肺结核患者新登记率从2008年的62.56/10万下降到2012年的52.16/10万,涂阳新登率从23.62%下降到15.38%;2007-2011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0.10%。结论丽水市自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以来,结核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作者:李秋华;雷永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舟山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情况,比较手足口病发病季节趋势并探讨高峰变化原因。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日期,分别用Watson-William法和Watson's U2法对3年发病高峰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亚型病原体分布,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舟山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均存在季节性集中趋势(P<0.01),5月8日-9月1日是疫情高峰期;3年间发病高峰时间不尽相同(P<0.01),2012年发病高峰时间早于2010年及2011年(P<0.01)。2010-2012年报告35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体分布各年不同(P<0.01),其中2010年、2011年以 EV 71病毒为主,分别占58.46%、64.62%;而2012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48.84%;两两比较表明,2010年、2011年分别与2012年病原体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舟山市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病原体优势毒株发生变化,由EV 71转变为其他肠道病毒。
作者:任飞林;仝振东;唐安;顾全忠;王建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湖州市农药中毒的危害与现况,为农药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湖州市2006-2012年农药中毒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州市2006-2012年共发生农药中毒4218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004例,占23.80%,男性占76.10%,女性占23.90%;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占67.43%;发生年龄在35~55岁者占40.93%;死亡6例,病死率0.60%。非生产性农药中毒3214例,占76.20%,女性占55.76%,男性占44.24%;发生年龄<4岁者占64.91%;死亡176例,病死率5.48%。农药中毒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分别占80.18%和9.86%。结论湖州市近几年农药中毒发生仍较多,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仍是防治工作重点。
作者:张鹏;刘弢;马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和评估农贸市场传播人感染H7 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方法随机抽取嘉兴市城乡31个农贸市场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与分析。结果31个农贸市场均有活禽交易;29(83.87%)个有活禽宰杀点,其中有3个不在交易区内。活禽交易点卫生状况及隔离、消毒、个人防护状况较差,只有1个(3.23%)农贸市场是顾客与禽类不接触。宰杀点与远的活禽交易点之间的距离在10 m以上的只占41.38%。结论当前农贸市场传播人感染H7 N9禽流感风险很大,建议在疾病流行期间关闭活禽市场,并加强监测。
作者:曹家穗;富小飞;林云;沈玉华;周建红;黄健;蒋雪峰;楼银伟;丁丰;许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云和县0~2岁儿童贫血现状,预防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1603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02%。贫血患病率以0岁~组为高(25.82%),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16.69%,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贫血率;贫血儿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婴幼儿,身高、体重评价在均值以下者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贫血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要提高对儿童贫血危害程度的认知,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作者:蓝夏红;季时怀;周峰;蓝荷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电接触职业人群中电击伤者的人格特征,为减少电接触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010-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的98名电击伤者进行人格特征调查与分析。结果98名从事电接触相关工作的电击伤患者EPQ中精神质因子、神经质因子和掩饰性因子得分分别为4.40±0.42、8.73±0.46和14.93±0.65,均高于全国常模因子的相应得分2.73±2.05、4.42±2.95和6.19±2.96(P<0.01);男、女EPQ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5年者的精神质因子、神经质因子以及内、外向维度得分均高于工龄≥5年者(P<0.01)。结论电击伤者具有高神经质、高精神质、高掩饰性的人格特征,该人格特征者在从事高危工作时易发生事故。招聘高危职业人员时,从人格特征角度进行筛选可能有助于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作者:骆智臻;刘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海宁市农村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个镇(街道)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海宁市农村成年居民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5.17%,男性5.81%,女性4.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为年龄(OR=1.78)、超重与肥胖(OR=1.71)、糖尿病家族史(OR=16.05)。结论海宁市农村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结合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其发生。
作者:盛敏阳;方芳芳;王洁;许云峰;陈浩祥;叶真;俞敏;张新卫;胡如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检测调节性T细胞中Foxp3在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的外周血与蜕膜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就诊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28例为URSA组,正常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30人为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液及蜕膜组织标本。采用半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外周血及蜕膜中Foxp3mRNA相对含量。结果 Foxp3转录水平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Foxp3在维持早期妊娠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表达下调可能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
作者:朱虹;蒋伟春;郝志敏;劳佩维;叶小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某医院125 I粒子植入治疗项目放射诊疗管理现状,找出关键点和关键措施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对该项目放射诊疗全过程进行调查,判定与相应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收集由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和评价报告,辨识本项目放射防护的关键点。结果125 I粒子植入治疗项目涉及放射防护管理、临床能力、医疗机构执业、执业医师管理、辐射环境管理和放射性药品管理等诸多环节,属于放射诊疗风险与危害程度较严重的放射诊疗项目。结论应针对项目特点加强项目评价和放射诊疗许可管理,保障放射防护安全。
作者:谢锡治;彭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评估2种常规检测系统高密度脂蛋白-C (HDL-C)测定结果的正确性,为临床检测提供指导。方法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检验科联合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考实验室按照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提供的溯源方案进行实验,采用2种厂家常规检测系统分批、多天数测定5个浓度梯度的40份新鲜单人份血清样本,结果与CRMLN成员实验室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按照美国CDC参考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按EP9-A2文件评价2个常规检测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并用Bland-Altman图形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贝克曼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回归方程为Y=0.8992X+2.5277,平均偏倚为-2.2 mg/dL;美康生物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回归方程为Y=0.9327X+1.9791,平均偏倚为-1.2 mg/dL;2个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回归方程为Y=0.9576X+0.9205。结论2种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正确度性能一致。
作者:傅叁君;谢服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情况,研究白色念珠菌临床耐药基因的表达与氟康唑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某院微生物实验室2010年分离保存的221株来自就诊患者的痰、中断尿、粪便和咽拭子的白色念珠菌进行氟康唑MIC值测定。以白色念珠菌18S RNA为内参照,采用RT-PCR技术观察比较耐药株和敏感株组在不同氟康唑浓度下CDR1和CDR2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221株白色念珠菌中,有57.47%(127株)对氟康唑敏感,10.86%(24株)剂量依赖敏感,31.67%(70株)耐药。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耐药株组CDR1和CDR2的表达量相对要高于敏感株组(P<0.05)。结论白色念珠球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耐药株组CDR1和CDR2表达量高于敏感株组。
作者:卜兴胜;曹毅;汪浙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部影像学和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1例肺癌、167例肺良性疾病和136名健康体检者血中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含量,同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肺癌组血清CEA、NSE、CYFRA21-1的数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良性疾病组(P<0.05);在5种肿瘤标志物中,CEA的敏感度高(64.46%),其次为CYFRA21-1(46.28%);联合检测CEA+SCC+CYFRA21-1对肺腺癌和肺鳞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0.56%和85.71%,联合检测CEA+NSE对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和76.47%,联合检测肺部影像学和CEA+SCC+CYFRA21-1+NSE 4种肿瘤标志物,对各种病理类型肺癌的敏感度均较高(92.56%)。结论联合胸部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有较好的价值,并对肺癌病理分型有重要的参考。
作者:何小帆;江明凤;金赛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疗养的离退休干部为对象,其中63例患有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组,87名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进行检查,并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两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作分析,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H )、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 (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颈动脉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硬化表现,但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检出率及累及多支血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峰值流速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组的复相关系数为0.870(P<0.01),对照组为0.902(P<0.01),两组结果均说明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结论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较好检查手段。
作者:刘东升;蔡定军;庄恒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景宁县2008-2012年居民伤害死亡率、伤害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伤害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对伤害死亡报告个案卡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2008-2012年共发生各类伤害死亡56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5.72/10万,占居民死亡总数的12.93%,居死因顺位第4位。其中男性伤害死亡率为88.06/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为40.41/10万,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15.67/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2.16/10万)、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0.53/10万)、自杀(8.89/10万)和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4.09/10万)。结论伤害死亡已经成为景宁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其伤害死亡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
作者:严伟萍;胡思丁;陈晓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儿童不同剂次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的中短期效果,为儿童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周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但无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史的5~14岁玉环县户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儿童加强免疫1剂乙肝疫苗,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3剂乙肝疫苗,对抗-HBs阳性儿童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1剂后6个月及18个月,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3剂后1个月及12个月进行采血并定量检测抗-HBs水平。结果抗-HBs阳性儿童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1剂后6个月及18个月的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463.38、3666.90和1425.19 mIU/mL,加强1剂免疫后6个月及18个月的抗体平均浓度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3剂后1个月及12个月的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2.63、3479.24和475.08 mIU/mL,加强免疫3剂后1个月及12个月的抗体平均浓度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疫苗加强免疫后18个月的抗体平均浓度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14岁儿童中开展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良好,免疫后18个月抗体水平基本维持在强阳性水平。
作者:刘灿磊;姚军;陈永弟;施海云;尚建斌;陈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应急接种、常规接种免疫及建立监测系统等控制乙脑流行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年间发生乙脑11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2005-2012年乙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年均16.80%速度递减。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发病高峰日(7月1日)延后,流行高峰期(6月2日至7月29日)延长;乙脑疫区范围逐渐缩小;5~7岁儿童发病率至2012年维持在较高水平(1.11/10万~1.79/10万),将成为乙脑高危人群。结论通过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消除了乙脑暴发与流行,打破流行周期,发病率降至历史低水平。
作者:黄春光;高连;许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外来学龄儿童肠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象山县1所私立民工子弟学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学生肠道线虫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学生蛲虫感染情况。结果改良加藤厚涂片检查407人,肠道线虫感染率20.39%,蛔虫、鞭虫和钩虫3种肠道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3.51%、8.85%和4.67%;蛲虫检测536人,感染率27.43%。结论象山县外来学龄儿童肠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宋世忠;林素萍;夏来宝;陈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状况及与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5120名中老年体检者血脂检测数据,分析血脂异常及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25.50%,男性27.47%高于女性24.68%,总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男性分别为14.43%和11.13%高于女性12.18%和3.26%。血脂异常率在男性人群中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1),在女性人群中则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在调整了相关因素后肥胖人群患高血脂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90倍。血脂异常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存在明显的正关联。结论宁波市中老年人群的血脂异常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异常率不同;肥胖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性较高;血脂异常与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
作者:王俊;王雪君;徐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气象条件的变化对甲型H1N1流感活动强度的影响,建立气象因子对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的预报模型。方法收集浙江省2009年4月-2011年1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各哨点医院的监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在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甲型H1N1流感活动强度与有关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方法建立决策树预报模型。结果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与周平均气压(r=0.50)、高气压(r=0.51)、降水量(r=-0.23)、低气压(r=0.50)、平均气温(r=-0.40)、高气温(r=-0.41)、低气温(r=-0.39)、平均风速(r=-0.22)、气温周较差(r=-0.30)和周平均温差(r=-0.30)等气象因子存在相关性(P<0.05)。影响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为低气压、平均风速和降水量(P均<0.05)。将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分为不同等级与气象因子建立预报模型,模型预测的正确率为66.67%。结论低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因子与甲型H1N1流感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可利用决策树建立模型作预测预报。
作者:何凡;林君芬;徐旭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估俱乐部活动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宁波市东柳街道的153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分级管理及高血压俱乐部形式的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率和降压效果。结果俱乐部活动1年后,干预组的低盐控油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控制饮食、自我监测血压等知识掌握率和血压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俱乐部活动形式的社区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效果明显。
作者:朱百琼;吴苏君;王军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