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病诊断难问题刍议

肖云龙;余志林;李继猛;官玉红

关键词:职业病, 诊断, 分析, 对策
摘要: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法制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技术方面,按其标准进行判定,只是鉴别诊断有时较复杂.职业病诊断难,主要体现在按法律法规与诊断标准的规定获取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以下简称“职业接触史”)资料难.本文就此原因、状况、对策和建议进行刍议,供职业病诊断相关部门与人员参考,以利更好地解决职业病诊断难问题.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应激损伤对内耳毛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和钙调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分析氧化应激损伤的内耳毛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钙调蛋白(CaM)表达水平,探讨感音性耳聋的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50 μmol/L、100 μmol/L、200μmol/L)双氧水染毒培养内耳毛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Fluo-3 AM荧光探针定量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免疫荧光法分析CaM表达水平.结果 氧化损伤的毛细胞CAT活性明显下降,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下降更明显(F=689.9,P<0.01);氧化损伤毛细胞游离Ca2+浓度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716.107,P<0.01);氧化损伤的毛细胞CaM表达水平明显增加,50 μmol/L和100 μmol/L H2O2染毒组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但200μmol/L H2O2染毒组表达水平有所回落(F=732.727,P<0.01).结论 氧化应激损伤导致毛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CaM表达增加诱发细胞凋亡是多类型感音性耳聋的重要发病机制,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可抑制细胞CaM表达.

    作者:龚丽娟;赖晓敏;夏源;王致;王军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离子膜烧碱企业氯气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采用现场调查法、工程分析法,对离子膜烧碱企业现有的氯气中毒预防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比较.离子膜烧碱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通风排毒的工程技术,以及落实职业卫生及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等措施,可大大降低氯气中毒发生的风险.

    作者:焦红;戴冠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996-2015年宁夏自治区煤工尘肺发病特征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1996-2015年宁夏自治区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的煤工尘肺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并作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性检验,包括煤工尘肺新发病例的年度、地区、工业系统和工种分布,以及发病年龄、接尘工龄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996-2015年,宁夏累计报告煤工尘肺1172例,以壹期为主;2005年以前每年报告的煤工尘肺病例较少,2005年以后明显增多,2012年以后又逐步回落;新发煤工尘肺主要分布在石嘴山市和银川市,分别为949例(80.97%)和200例(17.06%);煤工尘肺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主采煤工、主掘进工、纯采煤工、煤矿混合工和纯掘进工为前5位;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0.00岁,接尘工龄中位数为22.00年;2006-2015年间诊断的煤工尘肺发病年龄小于1996-2005年,而接尘工龄则无明显变化.建议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作者:张磊;谢峰;刘吉祥;周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白藜芦醇对镍染毒NIH/3T3细胞COX-2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白藜芦醇对镍染毒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损伤的保护作用.将NIH/3T3细胞分为镍染毒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染毒组给予终浓度分别为0.00、100.00、200.00、400.00μg/ml的三氧化二镍(Ni2O3)混悬液.干预组在染毒前加入白藜芦醇溶液(终浓度为20 μmol/L)预处理2h,其他处理与染毒组一致.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实时定量PCR (real time PCR,RT-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染毒组和干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增加.在Ni2O3染毒浓度100.00、200.00、400.00 μg/ml时,干预组抑制率均低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OX-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18±0.18、5.25±1.10、7.34±0.96.干预组COX-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镍染毒浓度的增加,NIH/3T3细胞损伤程度增加,COX-2 mRNA表达水平增高,白藜芦醇对镍所致的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辛芮;王玥;李昶;周艾佳;杨越;付瑶;吴永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甲基硫代乙酸

    尿中甲基硫代乙酸用盐酸酸化后经乙醚萃取,有机相经氮吹仪吹至近干后,以环己烷/丙酮溶解残渣,经SGE AC-5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即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甲基硫代乙酸在0~ 20.48μ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尿中低检出浓度为0.1μg/L.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4.2%~8.7%;样品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8% ~ 92%,可以满足对一氯甲烷接触者尿中甲基硫代乙酸检测的需要.

    作者:耿琪;曾东;王超洋;秦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5年无锡市职业健康检查现状分析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对2015年无锡地区所有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体检机构的有毒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区、江阴、宜兴等地,锡山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总检出率高(2.75%);健康检查重点行业为制造业,总捡出率较高的行业为建筑业(5.71%)和制造业(0.79%);经济类型以外商经济企业和私有经济企业为主;私有经济企业多,且总检出率高(0.62%);主要危害因素以噪声、粉尘、甲苯、高温、苯等为主,接触噪声、矽尘、铅及其化合物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噪声、粉尘、苯系物、铅等是本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应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王宜庆;张金龙;王苗苗;苏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

    采用风险指数评估法和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对某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综合评估.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和NO2、SO2、CH4、NaOH、KOH、CO、O3、Mn及其化合物、Ni及其化合物、Cr及其化合物等毒物.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电焊作业点产生的Cr及其化合物、Mn及其化合物、Ni及其化合物;电焊及纸机干部产生的NO2;加工车间的复卷、折叠和抄造车间的复卷、初卷、打包及纸机干湿部、仓储作业点产生的噪声.电焊岗位的Cr及其化合物职业危害风险为“高度危害”,电焊岗位的Mn及其化合物、Ni及其化合物、NO2和纸机干部的NO2以及初卷、复卷等8个岗位的噪声均为“中度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为“一般”,职业病危害现状综合评价结果为“严重危害”.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尤其应加强重点岗位和重点危害的控制.

    作者:金蕾;王龙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例氯乙酸灼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在生产、运输、应用氯乙酸过程中时常由于操作不当或缺乏保护意识而发生灼伤,致使局部皮肤组织黏膜坏死.我院2013年6月及2014年8月先后收治2例氯乙酸灼伤患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39岁,因盛有氯乙酸的容器泄漏而致躯干及四肢灼伤,伤后立即给予纯碱粉搓洗15 min,并迅速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36.8℃,P 88次/min,R 22次/min,BP120/75 mm Hg.一般情况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躯干及四肢可见约42%灼伤创面,呈灰白色,质韧,无水疱,痛觉迟钝.入院后立即给予快速补液抗休克,持续低流量吸氧,抗生素防治感染,生理盐水冲洗创面15 min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30 min,然后用磺胺嘧啶银悬液外涂,创面行暴露疗法.伤后5h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频繁的躯体抽搐,呼吸浅快,达46次/min,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效果不明显,此后病人渐进入昏迷状态,呼吸频率减慢至8~12次/min,心率减慢至40~ 46次/min,于伤后7h呼吸心跳停止,经复苏无效死亡.

    作者:赵金芳;张红香;李洪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05-2015年无锡市急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分析

    对无锡市2005-2015年诊断的100例急性职业中毒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急性职业中毒的种类、发病情况、行业分布、年龄性别分布等,为防控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与科学管理方法.

    作者:任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09-2015年无锡市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对2009-2015年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有害化学因素平均合格率较高,为96.3%;粉尘(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的平均合格率91.6%,但矽尘的合格率仅为73.7%;物理因素中的噪声平均合格率为75.4%.监管部门应结合职业病危害分布特征加大执法力度,从现场改造、劳动制度、知识宣贯等方面入手,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吴辉;李春平;屠鹃;张金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的测量方法

    工频电磁场广泛存在于各种工作环境中[1],其中电力行业的发电厂、变压站中的部分设备产生较稳定的工频电场或磁场心,3],而汽车及其零部件等行业中存在的点焊设备则产生变化较大的工频磁场[4].针对目前100 kHz以下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不完善的现状,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100 kHz以下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的研制,规定了100 kHz以下电场和磁场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和峰值,同时保留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中工频电场的8h职业接触限值.目前,我国并无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所的工频电磁场的测量方法,而国内外有众多相关的标准.我们前期对国内外有关工频电磁场的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5],现针对电场和磁场的短时间接触限值以及电场8h接触限值,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仪器情况、现场情况和检测现状,从测量仪器、位置、取值方式、注意事项、长时间接触工频电场的调查和计算以及原始记录等六个方面探讨适用于我国各种工作场所的工频电磁场的测量方法.

    作者:徐国勇;陈青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数字X线摄影与高仟伏胸片在矽肺诊断中一致性比较

    选择来自陶瓷企业的矽肺病患者、依法要求进行职业性尘肺病诊断的劳动者及部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共计144人,同时拍摄数字X线摄影(DR)胸片及高仟伏胸片,由放射科技师及3名尘肺病诊断医师分别对各胸片的质量、矽肺病诊断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R胸片质量明显高于高仟伏胸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R胸片及高仟伏胸片在矽肺病诊断中(小阴影的形态、密集度、分布范围)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9、0.79、0.46,P<0.01).DR胸片可用于矽肺的诊断.

    作者:罗玉明;谭强;孟家晓;谢迎庆;龙显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客观听力组合测试在噪声聋诊断中鉴别伪聋和夸大性聋的应用初探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噪声已成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据我国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4年间新发职业性噪声聋(以下简称“噪声聋”)共3 276例,每年平均546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噪声聋已成为我国除尘肺病外发病率高的职业病病种.由于噪声聋作为我国法定职业病,按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患者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赔付待遇,部分受检者受利益驱使,在职业健康体检或申请职业病诊断过程中有意夸大听力损失程度甚至伪装耳聋.国内有文献报道伪聋或夸大性聋在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中达到或超过40%[2,3],因而在噪声聋诊断中,如何鉴别伪聋或夸大性聋至关重要.

    作者:姜晓琴;顾明华;章敏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家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现状调查

    选取我市20家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调查,包括设备使用情况、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等.结果显示,我市放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总体较好,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人剂量监测、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以及放射防护知识等基本符合要求,但仍存在改进之处,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

    作者:李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ON1基因miRNA结合区SNPs与职业性铅中毒的关系

    目的 通过人群研究和SNP功能分析,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3'UTR区SNPs对miRNA结合的影响,为铅中毒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ELISA方法检测铅中毒组和对照组中血清PON1含量,分析其在不同血铅浓度人群中的变化情况;Taqman MGB探针检测PON1基因rs854550和rs854552基因型分布情况;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法检测has-miR-218与rs854552所在区域结合情况.结果 低浓度血铅值的个体PON1血清水平显著下降(P<0.05);rs854550和rs854552多态性位点在铅中毒组和对照组中未发现显著差异;报告基因实验也未能发现has-miR-218可能受rs854552影响其与3'UTR结合.结论 铅暴露能引起人体PON1表达改变,但本研究尚不能证明PON1基因3'UTR区多态性在铅中毒所致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需进一步实验寻找相关易感SNP,为明确铅中毒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李春平;王苗苗;王宜庆;张金龙;孙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职业病诊断难问题刍议

    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法制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技术方面,按其标准进行判定,只是鉴别诊断有时较复杂.职业病诊断难,主要体现在按法律法规与诊断标准的规定获取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以下简称“职业接触史”)资料难.本文就此原因、状况、对策和建议进行刍议,供职业病诊断相关部门与人员参考,以利更好地解决职业病诊断难问题.

    作者:肖云龙;余志林;李继猛;官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国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的演变和发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2014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职业病29 972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26 873例,职业性尘肺病约占全部职业病病例的九成,并且每年还以近30 000例的速度递增[1].由此可见职业性尘肺病仍是我国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病.为保障广大劳动者的权益,我国早在1963年就出台了《矽肺X线分期及其诊断标准》,并先后修订了5次,近一次修订的《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实施.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既与国际尘肺病X线分类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尘肺病诊断标准体系.为更好地理解和准确应用GBZ 70-2015,现对我国尘肺病X线诊断标准历次修订情况及主要内容作简要的回顾.

    作者:王峥;张建芳;钱青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焊作业者胸部HRCT的影像学特征

    电焊烟尘引起肺部慢性损害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46例电焊作业者行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后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高分辨率重建.结果显示,小叶核影增粗(20例)、磨玻璃结节(19例)、实性结节(14例)是电焊作业者胸部HRCT常见的征象,结节分布以小叶中心性为主(29例).13例表现为肺内结节伴小叶核影增粗.肺内结节密集度越低,伴发小叶核影增粗征象的比例越高,不同密集度肺内结节伴小叶核影增粗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工龄组肺内结节形态和小叶核影增粗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和P=0.818).电焊烟尘致肺纤维化较弱的特性,使其导致肺部损害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更具有临床意义.由于肺内病变主要体现在肺小叶水平,因此HRCT是疾病早期诊断、随访复查的必要检查手段.

    作者:沈江;伍东升;温晓玲;邵恒;刘露;张洪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电焊车间通风系统效果职业卫生学调查

    对某汽车座椅焊接车间的通风系统效果和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检测,该电焊车间空气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合格率为100%,电焊烟尘的合格率为17%.电焊车间局部通风系统存在罩口与焊接点距离较远、控制点风速偏低及部分焊接岗位未设置局部排风设施等问题.建议该企业应综合治理电焊车间的通风系统,有效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作者:刘红;王辉;张勤;姬炳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氯化氢吸入247例临床分析

    对247例急性氯化氢吸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片、肺功能及脑电图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提示急性氯化氢中毒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可致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同时还可引起脑、心、肝等全身脏器的缺氧性损害.给予吸氧,积极防治肺水肿,同时给予纳络酮氧自由基清除剂,以及细胞赋能剂,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处理,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作者:王晓彤;李艳萍;刘秀玲;张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