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
选择本地区350例煤矿井下工人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16例地面后勤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运用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的方法调查煤矿井下工人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情况,并针对导致井下工人胃部疾病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郑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08年1月至12月,对北京市从事放射性工作1年以上、年龄18~60岁的8137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静脉血常规范围调查,排除标准为体检中发现的活动型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者,以同期来我院进行非放射体检的人员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北京市和全国的静脉血常规参考值范围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与非放射体检人员、北京市成人、中国成人的静脉血常规参考值范围相近;部分结果比较虽有统计学意义,但数值差异不大,临床意义不显著.
作者:岳瑶;王文学;贾廷珍;邵玉霞;高美玲;李卓;梁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电焊作业时焊料在高温下可产生二氧化锰,长期吸人则会引起慢性职业性锰中毒.我们对涉低锰作业的电焊工通过测试声、光反应时间及背诵数码、译码等,对其神经行为及记忆力的变化进行分析.1 对象和方法随机初选宝鸡市某大型重工国企电焊工体检人员,工龄、性别、文化程度不限.由内科执业医师检查神经系统及相关医学项目,并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填写健康调查表,收集工人的基本信息.由专人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神经-行为-心理功能测试康复仪(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制造)对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
作者:晁晖;路建超;杨海峰;张克俭;屈蒙;康志东;胡新梅;赵丽;郭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在一定程度上尚具有可逆性,依据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可降低其伤残率和病死率.本文就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可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欣;王永义;金焱;张建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总结及分析我院诊治的194例铅中毒及83例观察对象的病例资料.经相关分析认为,驱铅后尿铅值(CPbU)是慢性铅中毒、铅作业观察对象较好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性、正确度及阳性预测度、阴性预测度均明显优于血铅值(PbB)、尿铅值(PbU)、红细胞锌卟啉值(ZPP).建议在诊断铅中毒和驱铅治疗时,尽可能以CPbU作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梁霄;王治华;蔡木蔚;钱乐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机抽取南昌市某区135家工业企业,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落实等情况,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比较理想,小型企业的管理情况较差.
作者:彭维霞;郏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及对照,分别取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uPA、PAI-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矽肺模型组uPA表达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第1周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弱,但仍较对照组明显.PAI-1第1天起即可见阳性表达,且随染尘时间延长强度逐渐增强,持续至第4周.模型组肺内多种细胞uPA、PAI-1表达增加,矽肺纤维化中可能存在uPA/PAI-1比例的失衡,导致细胞外基质(ECM)积聚而影响矽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侠;陈晓文;高娟;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为国家化学中毒(湖北)救治基地,我院开展了大量的有机磷中毒救治工作,其中在实行胃肠道毒物清除标准临床路径期间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效果较好,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标准路径组为我院2010-2012年开展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胃肠道毒物清除标准临床路径以来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共123例,其中男54例、女69例.常规组为2006-2009年未开展标准临床路径期间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共150例,其中男63例、女87例.病例人选标准为患者在轻、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出现意识不清或昏迷,抽搐、肌颤,肺部湿罗音,入院24h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到30%以下,其中以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为必须标准[1,2].
作者:郭玉飞;徐堃;屈银宗;计春燕;余贻汉;汪毅;凌瑞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采用卫生部《化学品毒性技术鉴定规范》中试验方法对2,4-二硝基苯甲醚(DNAN)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Ames试验结果显示,DNAN在每皿200~2500μg剂量范围引起T98菌株(加S9)回变菌落数增加(P<0.05),且超过溶剂对照菌落数的2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微核试验结果显示,DNAN在6~ 22 mg/kg剂量范围内不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提示DNAN在Ames试验中有致突变作用,但在小鼠体内试验中未发现致突变作用,为可疑诱变剂.
作者:卢青;王鸿;张盼红;高俊宏;刘志永;岳红;王延琦;周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资料,了解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分布特征,为职业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事件级别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死亡构成和病死率等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19个省市累计上报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138起,年均事件数28起;较大级别事件所占比重高;累计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121人和170人,事件总病死率为15.2%;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结论 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危害仍较为严重,需提高对急性职业中毒危害因子的监测强度.
作者:马晓明;周静;袁媛;尹萸;孙承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应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2家137名砷冶炼工及42名无砷接触史的人员进行尿中总砷(TAs)和尿中不同价态砷含量分析,初步分析了有色金属冶炼工暴露在不同砷浓度的环境中尿TAs、尿中不同价态砷与年龄、性别、工龄等之间的关系,提示职业砷暴露水平与作业工人尿TAs和尿中二甲基砷酸盐(DMA)含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梁启荣;覃然;覃利梅;李小萍;黄才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氮气中毒机制与CO相仿,主要是与氧气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造成氧合血红蛋白大量减少,形成脑、肺、心等组织的急性缺氧性损害.2014年7月我科收治1例因氮气吸入致肺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误吸入氮气致头晕、头痛、乏力、胸闷4h,于2014年7月1日急诊收入病房.患者于入院前4h,工作操作过程中管道安全阀发生故障,不慎吸入一口氮气,氮气中含有少量残留的铁、锡土混合粉末,粉末直径为10 μm.患者感头晕、头痛、胸闷、恶心,伴四肢乏力,急来我院就诊.
作者:谢芳;朱丽颖;李连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2年1月12日,湖南某金属矿-75风井作业面发生一起窒息险肇事故,现报告如下.1 事故经过该企业是集黄金及有色金属矿山勘探、开采、选矿、冶炼、工程测量、地质测量为一体的大型矿业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金锑选矿和冶炼精细分离技术.1月12日早班,按照湿式作业要求,开工前需洒水喷雾,-75风井作业面工人在洒水喷雾过程中一个100W的灯泡突然爆炸,引发作业点空气爆燃,爆燃后人员迅速撤离,结果造成1名工人身体裸露部分(面、手)Ⅱ~Ⅲ度烧伤,事故发生后该作业面停止生产.
作者:聂云峰;彭仁和;董吉良;张养元;汤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企业职工掌握职业病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户籍的调查对象有关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学历、年龄的升高,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大多呈上升趋势;被调查者喜爱的职业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为卫生部门培训讲座(99.1%).提示应针对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的职业人群采取有区别的职业健康教育形式,以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马龙;刘启胜;高晶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报道6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救治过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脑病,头颅CT和/或MRI检查所见以脑白质病变为主,呈弥漫性损害;治疗上以中毒性脑病为重点,积极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作者:薛汉淑;金安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将56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右美沙芬(DM)预处理组.染毒28 d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形态学改变、Na+-K+-ATP酶活力、Ca2+-ATP酶活力、Ca2+含量、活性氧簇(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甲基汞剂量的增加,病理形态损伤明显加剧;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均明显降低;Ca2+和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高剂量组比较,DM预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中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提示右美沙芬对甲基汞致大鼠神经毒性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奉姝;徐兆发;刘巍;李乐慧;魏衍刚;邓宇;徐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8名油田海上作业工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与全国正常人常模相比,海上作业工人除人际关系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因子分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石油员工男性常模比较,各因子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几个方面,井下作业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采油工与钻井工.提示海上作业工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与石油员工,应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吴新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院收治1例职业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用人单位不提供刺激性化学物职业危害接触史及工作现场检测情况等诊断用资料,我们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提供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资料、既往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情况,依据《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GBZ/T237-2011)做出职业病诊断.现将其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郑长林;郭广冉;陈云;周镔;李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确定某地浸采铀矿山的辐射源项,通过现场调查、监测检验法确定辐射危害程度.结果显示,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控制在管理目标值以内,工作场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控制在国家标准限值以内.该项目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有效,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姜霞;杨雪;王秀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对60例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服用的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提示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得到重视.
作者:杨枫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