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筱;伊杰;曾垂焕
215例男性尘肺患者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全肺灌洗,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参数,术后复查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胸片、肺功能.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灌洗前后肺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薛敬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按比例抽取某区764名女职工进行劳动保护调查.33.3%的女职工对单位应设有劳动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并不知情;21.7%经期从事禁忌作业,30.0%孕期被扣除或下调基本工资,40.1%没有将产前检查时间计入劳动时间;11.9%在哺乳期被安排从事夜班劳动.提示该区女职工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企业对女工保护重视不够.建议形成多部门合作的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模式,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作者:王宇红;党瑜慧;李盛;张晓晶;毛波;郑鑫;李芝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某橡胶阀门厂职工,从事原料筛选工作,接触石棉5年.以进行性腹胀、消瘦、乏力、厌食2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腹部高度膨隆,未触及包块,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右附件区5.0 cm ×4.0 cm肿物,混合性回声.CT扫描示盆腹腔大量积液,右附件区肿物,其内密度不均.穿刺腹水,淡黄色渗出液,未查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Ca125异常增高.诊断:右附件区占位病变,腹腔积液.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俊奎;张妮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应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某钢铁冶炼厂工人尿液中的各种砷化物形态进行测定,分析男性和女性工人尿液中各种砷化物含量及甲基化情况,对钢铁冶炼厂的职业病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宋英利;孙清山;刘盛男;王菲;张琳;颜凌;席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孕哺期暴露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仔代大鼠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大鼠于受孕后第2天开始经口灌胃染毒2,4-D 0,25、50、100 mg/kg直到仔鼠出生后第21天.结果显示各染毒组仔鼠出生后张耳、门牙萌出、开眼、睾丸下降、阴道开启等生理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仔鼠早期神经行为测试中100 mg/kg染毒组断崖回避、空中翻正及听觉惊愕的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神经行为发育迟缓.提示2,4-二氯苯氧乙酸对早期神经行为发育具有一定毒性作用.
作者:薄存香;张振玲;郭启明;谢琳;刘永霞;戈扬;赛林霖;张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路径分析,深层次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因素对职工职业倦怠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方法 对某制造厂所有635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人口学资料、个人噪声暴露史,职业倦怠通用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等.结果 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职业效能存在不同的影响路径,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对工人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其作用路径为社会支持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情感耗竭及消极怠慢;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工人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效能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其路径为社会支持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职业效能感;自我效能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及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效能感.结论 提高工人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可以减轻职业倦怠.
作者:倪蕾;姚勇;曹慧;李济超;易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采用检查表法、定量分级和定性分析法对某船厂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显示,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包括电焊烟尘)、毒物、噪声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空气中锰、二甲苯浓度以及噪声强度超标,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职业健康检查主要为工人的电测听、胸片和肺功能异常.提示造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电焊、油漆、打磨、装配等作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锰、二甲苯和噪声.
作者:蔡翔;钱晓勤;窦建瑞;朱宝立;张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分析某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了解职业病危害控制关键点,以更好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发生的风险.
作者:傅筱;伊杰;曾垂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探讨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对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将3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只,给予250 mg/ml的HBIW混悬液;对照组10只,给予一定量的植物油.给药后观察动物一般表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隔天记录动物体重,连续观察14 d.实验结束后对其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病理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仅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长速度略低于对照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出现中度肝细胞肿胀,其它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提示HBIW的大鼠LD50>5000 mg/kg,属于微毒物质.
作者:刘志永;高俊宏;王鸿;岳红;李江平;刘黎阳;孙成辉;宋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以职业砷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准剂量(BMD)方法,通过分析尿中砷含量与各种效应指标异常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砷接触的基准剂量,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某冶炼厂铜冶炼车间173名工人为砷暴露组,同时选取同厂区机械加工车间62名工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工人的一般健康情况、有害因素的接触史、生活方式及疾病史等,排除有肾脏疾患的工人.在标本采集前,要求所有调查对象在3d内不得摄入任何海产品.现场收集清晨随意尿标本.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总砷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用速率法测定尿中Ⅳ-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结果 砷暴露组工人尿中砷含量19.42~ 451.60.μg/L,平均值为140.33 μg/L;对照组工人尿中砷含量8.90~89.00 μg/L,均值35.60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暴露组工人尿中β2-MG含量及NAG和γ-G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暴露组工人尿中β2-MG含量及NAG和γ-GT活性均随尿中砷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经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基准剂量统计软件(BMDS)计算各检测指标的BMD和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当基准剂量反应(BMR)取10%时,γ-GT为132.65 μg/L和107.73 μg/L,β2-MG为123.87 μg/L和99.76 μg/L,NAG为114.72 μg/L和92.22 μg/L.结论 尿中砷含量达到114.72 μg/L可作为砷接触引起肾功能损伤的判定标准,92.22 μg/L可作为砷接触的正常参考上限值.
作者:王凯;彭珊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慢性铅中毒患者可出现周围神经障碍.现就我院近3年内收治的17例铅中毒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近3年内收治的58例因铅接触住院病人,既往无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其中17例按照《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6-2002)诊断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3岁,接铅工龄5~33年,存有程度不同的周围性神经性病变.
作者:贾芸玲;常桂玲;孙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06-2011年网络直报的职业病病例数据显示,淄博市6年间共报告职业病1194例,新发尘肺病930例(占77.9%),职业中毒137例(占11.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06例(占8.9%),职业病病种涉及职业病目录中9大类28种.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以煤工尘肺、矽肺、苯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为主,对尘肺病、职业中毒防治是本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晓芳;夏猛;李芳玉;姜程;李广益;伊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6例手部氢氟酸灼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创面换药或多次手术植皮、皮瓣修复后创面愈合.未发生脏器功能不全或死亡病例.提示早期、及时、正确的急救,局部补充钙剂阻断氟离子损害和彻底清创、切(削)痂等手术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家贵;张博;张晓启;宋振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特殊的技术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这种细胞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 cell).它在形态学以及表观遗传学与胚胎干细胞极为相似.目前,已经成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长期职业性锰暴露的人群会出现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类似帕金森病的中毒症状.本文拟从iPS细胞的研究概述、诱导步骤及筛选方法三个方面简介iPS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锰中毒治疗中的应用作以展望.
作者:焦聪聪;邓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等方法对某医疗垃圾处理厂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毒物、噪声等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致病微生物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加强防护.
作者:韩毅;戴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某电动车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铅酸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铅烟、炭黑粉尘、硫酸、噪声、高温等,分别有3个接触噪声岗位、5个接铅工种、1个接触硫酸工种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超过国家标准,提示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铅和噪声,应加强有关作业工人的防护.
作者:曾东;杨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运用定量分级法对某汽车刹车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苯酚、甲醛、氰化氢、氨、苯等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外缘磨床、钻孔机为噪声Ⅰ级(轻度)作业,多刀切割机为噪声Ⅱ级(中度)作业.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需加强噪声作业关键岗位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
作者:邱劲松;彭言群;龚禧;曹芳;李躲;贺性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以小鼠肺成纤维细胞(NIH/3T3)为靶细胞,以某碳化硅冶炼车间沉降尘为受试物,采用中性红染料滞留(neutral red dye retention)实验和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碳化硅冶炼烟尘对NIH/3T3细胞活性与增殖的影响.碳化硅冶炼烟尘未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随染毒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升高,呈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中性红实验作用48 h,800 μg/ml浓度组的细胞相对存活率达到大值164.23%.MTT实验作用48 h,12.50 μg/ml浓度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达到大值155.48%;MTT实验1 600.00 μg/ml浓度组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碳化硅冶炼烟尘对NIH/3T3细胞的毒性较弱,对NIH/3T3细胞的增殖有影响.
作者:焦冬;吴永会;王玥;巴婧翀;冯小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某钨矿浮选厂工作场所矽尘(呼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整改前和整改后的配对比较.整改后的CSTEL、CTWA明显低于整改前,CSTEL超限倍数合格率高于整改前.职业健康体检未检出尘肺,常规体检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对照组.该企业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后,厂区作业场所粉尘污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奕;左萍;吕宗荣;王晋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锰致小鼠运动障碍及纹状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小鼠84只,均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及低、中、高Mn组,褪黑素(MT)对照组和MT+高Mn组.第5、6组提前皮下注射给予5 mg/kg MT,2h后,第2~4和6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12.5、25、50和50 mg/kg MnCl2,连续2周.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检测纹状体GSH-Px、SOD和γ-GCS的活力、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 随着锰浓度的升高,自主活动和站立次数逐渐减少;纹状体γ-GCS、GSH-Px和SOD活力、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与高锰组比较,MT干预组自主运动和站立次数增加明显(P <0.05,P<0.01);γ-GCS、GSH-Px和SOD活力、阳性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过量锰暴露可导致运动障碍及纹状体氧化损伤,褪黑素可能通过激活抗氧化酶GSH-Px、SOD和γ-GCS发挥对它的拮抗作用.
作者:邓宇;米超;李乐慧;徐冬辉;徐斌;刘巍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