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永;高俊宏;王鸿;岳红;李江平;刘黎阳;孙成辉;宋建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探讨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对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将3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只,给予250 mg/ml的HBIW混悬液;对照组10只,给予一定量的植物油.给药后观察动物一般表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隔天记录动物体重,连续观察14 d.实验结束后对其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病理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仅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长速度略低于对照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出现中度肝细胞肿胀,其它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提示HBIW的大鼠LD50>5000 mg/kg,属于微毒物质.
作者:刘志永;高俊宏;王鸿;岳红;李江平;刘黎阳;孙成辉;宋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发现某无水氢氟酸生产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氟化氢、硫酸、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粉尘.结果显示氟化氢、硫酸、一氧化碳、高温、粉尘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有2个岗位超标,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作者:谢炳熔;廖俊强;林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39例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资料,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积累中毒的综合救治经验.
作者:薛汉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慢性铅中毒患者可出现周围神经障碍.现就我院近3年内收治的17例铅中毒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近3年内收治的58例因铅接触住院病人,既往无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其中17例按照《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6-2002)诊断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3岁,接铅工龄5~33年,存有程度不同的周围性神经性病变.
作者:贾芸玲;常桂玲;孙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某橡胶阀门厂职工,从事原料筛选工作,接触石棉5年.以进行性腹胀、消瘦、乏力、厌食2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腹部高度膨隆,未触及包块,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右附件区5.0 cm ×4.0 cm肿物,混合性回声.CT扫描示盆腹腔大量积液,右附件区肿物,其内密度不均.穿刺腹水,淡黄色渗出液,未查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Ca125异常增高.诊断:右附件区占位病变,腹腔积液.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俊奎;张妮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调查某胶乳生产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浓度(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健康检查等.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乙烯、丁二烯、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化学因素和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物理因素.虽然本次检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但生产中存在2-乙烯基吡啶对作业人员的危害不容忽视.
作者:丁雯;夏猛;谭美霞;张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甲基氯化锡(TMT)的吸收、分布、排泄规律.方法 取SD大鼠10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8组,每组雌雄各3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后立即眼眶采血,第2~18组灌胃给予TMT 10mg/kg,分别在染毒后10min、20min、30 min、1h、2h、3h、4h、6h、8h、12 h、24 h、3d、6d、9d、12d、28 d、90d共17个时间点经眼眶采血并采集主要脏器.另取SD大鼠10只,灌胃给予TMT 10 mg/kg,收集染毒前连续12 h及染毒后第1、2、3、6、9、12、18、28、40、55、70、90天共13个时间段连续24h的尿液.用GC-MS测定血液、组织、尿液中TMT的含量,用3P87软件计算毒代参数.结果 (1)吸收:大鼠灌胃TMT后,全血和血浆半吸收期分别为0.16h和0.21 h;清除率分别为1.77×10-4 L/(kg·h)和0.03 L/(kg·h);消除半减期分别为15 d和10 d.(2)分布:灌胃后10 min组织中即可检测到TMT,6h达到峰值;红细胞中TMT浓度远高于各主要脏器,且红细胞>脾>肝>肾>心.TMT在组织中消除半减期为10 d,RBC达16.53 d.(3)排泄:TMT经尿液排泄较缓慢,尿TMT第6天高,第90天仍可检测到TMT.结论 大鼠灌胃给予TMT染毒后,TMT可被快速吸收,迅速分布在红细胞内,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缓慢经尿排出.
作者:武昕;谢玉璇;李颖超;雎罡;戎伟丰;赖关朝;唐小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自服心律平40片30 min后,于2013年6月20日20:10由家属陪同步行来诊.入院体检:意识清,呼吸平稳,血压123/82 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4次/min.20:15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抽搐,继而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示室颤.立即给予200WJ电击除颤一次后心电监护示电机械分离,心脏按压泵进行胸外按压,调试按压深度为4 cm,频率为100次/min.行气管插管,固定后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遵医嘱给予阿托品1 mg,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每3min-次,共给予阿托品3 mg,肾上腺素5 mg,利多卡因、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
作者:王项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运用定量分级法对某汽车刹车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苯酚、甲醛、氰化氢、氨、苯等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外缘磨床、钻孔机为噪声Ⅰ级(轻度)作业,多刀切割机为噪声Ⅱ级(中度)作业.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需加强噪声作业关键岗位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
作者:邱劲松;彭言群;龚禧;曹芳;李躲;贺性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百草枯是剧毒类除草剂,中毒后数天内即可导致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后期多死于肺纤维化.百草枯中毒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且目前无特效解毒剂,故尽早、充分的胃肠道和血液中毒物清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综述百草枯中毒的胃肠道和血液净化治疗.
作者:颉永乐;董晨明;杜毅君;卿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1365名接触粉尘和二氧化硫气体的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接触粉尘+ SO2组工人FVC和FVE1.0%的平均值低,分别为70.18%、78.93%,其次为接触粉尘组,接触SO2组的平均值相对高为93.68%、86.23%;SO2组只检出阻塞型肺功能异常,而粉尘组和粉尘+ SO2组3种肺通气功能障碍均被检出,粉尘导致的阻塞型肺功能异常占的比例高,为20.25%;粉尘+SO2组限制型肺功能异常占的比例高,为53.78%;粉尘+SO2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高(57.14%),其次为粉尘组,SO2组相对低(21.59%).提示粉尘和SO2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存在联合作用.
作者:李文玲;孙平辉;蒋建英;赵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6例手部氢氟酸灼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创面换药或多次手术植皮、皮瓣修复后创面愈合.未发生脏器功能不全或死亡病例.提示早期、及时、正确的急救,局部补充钙剂阻断氟离子损害和彻底清创、切(削)痂等手术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家贵;张博;张晓启;宋振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锰对脑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重点观察α-突触核蛋白与细胞凋亡的改变.方法 利用体外脑片培养模型,用不同浓度氯化锰(0,25,100,400μmol/L)处理脑片24 h后,观察脑片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改变,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释放量,细胞凋亡率以及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Mn处理浓度的增加,脑片神经细胞损伤逐渐加重.与对照组比较,锰处理脑片导致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LDH释放量、细胞凋亡率以及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 锰对多巴胺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并且锰可以通过诱导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而造成神经细胞损伤.
作者:徐斌;邓宇;王飞;刘巍;奉姝;杨天瑶;徐兆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以小鼠肺成纤维细胞(NIH/3T3)为靶细胞,以某碳化硅冶炼车间沉降尘为受试物,采用中性红染料滞留(neutral red dye retention)实验和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碳化硅冶炼烟尘对NIH/3T3细胞活性与增殖的影响.碳化硅冶炼烟尘未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随染毒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升高,呈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中性红实验作用48 h,800 μg/ml浓度组的细胞相对存活率达到大值164.23%.MTT实验作用48 h,12.50 μg/ml浓度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达到大值155.48%;MTT实验1 600.00 μg/ml浓度组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碳化硅冶炼烟尘对NIH/3T3细胞的毒性较弱,对NIH/3T3细胞的增殖有影响.
作者:焦冬;吴永会;王玥;巴婧翀;冯小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某电动车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铅酸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铅烟、炭黑粉尘、硫酸、噪声、高温等,分别有3个接触噪声岗位、5个接铅工种、1个接触硫酸工种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超过国家标准,提示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铅和噪声,应加强有关作业工人的防护.
作者:曾东;杨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分析某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了解职业病危害控制关键点,以更好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发生的风险.
作者:傅筱;伊杰;曾垂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等方法对某医疗垃圾处理厂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毒物、噪声等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致病微生物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加强防护.
作者:韩毅;戴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锰致小鼠运动障碍及纹状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小鼠84只,均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及低、中、高Mn组,褪黑素(MT)对照组和MT+高Mn组.第5、6组提前皮下注射给予5 mg/kg MT,2h后,第2~4和6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12.5、25、50和50 mg/kg MnCl2,连续2周.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检测纹状体GSH-Px、SOD和γ-GCS的活力、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 随着锰浓度的升高,自主活动和站立次数逐渐减少;纹状体γ-GCS、GSH-Px和SOD活力、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与高锰组比较,MT干预组自主运动和站立次数增加明显(P <0.05,P<0.01);γ-GCS、GSH-Px和SOD活力、阳性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过量锰暴露可导致运动障碍及纹状体氧化损伤,褪黑素可能通过激活抗氧化酶GSH-Px、SOD和γ-GCS发挥对它的拮抗作用.
作者:邓宇;米超;李乐慧;徐冬辉;徐斌;刘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某钨矿浮选厂工作场所矽尘(呼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整改前和整改后的配对比较.整改后的CSTEL、CTWA明显低于整改前,CSTEL超限倍数合格率高于整改前.职业健康体检未检出尘肺,常规体检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对照组.该企业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后,厂区作业场所粉尘污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奕;左萍;吕宗荣;王晋昆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