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正己烷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张春勤;魏莉

关键词:
摘要: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广泛性周围神经损害,多为四肢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1].我们依据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以及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高能力水平[2]的原则,对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在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铅的中枢神经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铅在人体蓄积产生毒性,大脑为其主要的靶器官之一,铅对发育中的大脑可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毒性.本文就近年来铅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云芬;李文芳;李济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甘肃省62个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析

    为了摸清我省建设项目职来卫生管理现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对62个建设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省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管理较为薄弱,今后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孙建云;樊玉芳;何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皮鞋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与职业卫生检测法,对某皮鞋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危害程度的评估,并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化学毒物(丁酮、环己酮、乙酸丁酯、甲醛、正己烷、正庚烷、苯系物),除冲床点位的噪声超标以外,其余检测点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关键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系物,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作者:陈凤琼;黄进;邹碧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2例急性草鱼胆中毒治疗前后腹部二维超声分析

    总结急性草鱼胆中毒的声像图改变特点及治疗过程中肝、肾、胆囊等脏器的声像图改变.治疗前42例患者二维超声检查,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光点增粗,39例肝内胆小管壁增粗,胆囊壁双环影21例,双肾增大伴弥漫性改变39例,伴胸水、腹水10例.治疗中期(5 ~7 d)肝脏仅7例增大,9例胆囊壁稍厚,13例肾脏仍呈弥漫性改变.治疗后期(10~13 d)患者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声像图均大致正常.提示二维超声影像学对急性草鱼胆中毒不仅有辅助诊断意义,而且对监护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锦雄;郭黎红;苏凤璋;曹小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柴油机废气颗粒物诱导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实验研究

    以国产柴油机排气口废气采集物为受试物,用噻唑蓝(MTT)染色的方法检验受试物各浓度作用12 h、24 h、36 h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作用2h、4h、8h受试物致细胞的DNA损伤.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引起细胞的拖尾率、尾矩和细胞尾部DNA含量增加.柴油机废气颗粒物的各浓度组在不同时间诱导的细胞拖尾率和尾部DNA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可以降低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并不同程度地致NIH/3T3细胞的DNA损伤.

    作者:周雪松;王军;韩丹;王声远;吴永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职业健康现状与对策

    农村妇女因患职业病致贫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农村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使仅主要从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关注农村妇女健康的服务已不再满足农村妇女的需要.她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的职业病危险因素、长时间及负重劳动、不良工效学、意外伤害及心理疾病等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妇女健康状况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是当前农业推广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谢晓霜;俞文兰;周荐佼;周安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824名煤矿脱尘工人尘肺病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824名煤矿脱尘工人的尘肺患病率较高,占尘肺总数的37.40%;按不同接尘年代分组,晚发尘肺患病数及尘肺晋期人数比较,50年代接尘组高于60年代及70年代以后接尘组(P<0.01);不同作业工龄及工种的煤矿脱尘工人晚发性尘肺发病率及尘肺晋期率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唐玉樵;刘江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氯化镧对小鼠生殖功能及抗氧化应激酶的影响

    50只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3个染毒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氯化镧(100、200、40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30 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0.2 ml/只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d.分离附睾,检测精子活动度和精子数量,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睾丸氧化抗氧化指标.随着氯化镧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度呈下降趋势,氯化镧染毒组的精子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200 mg/kg和400 mg/kg染毒组的精子活动度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MD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GSH、SOD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提示氯化镧染毒可能影响小鼠生殖器官的发育,并抑制体内某些抗氧化酶活性.

    作者:刘秋芳;杨敬华;巫生文;翟玲玲;蔡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柳州市建筑工地和厂矿农民工职业卫生认知现状调查

    了解柳州市建筑工地和制造业厂矿职业卫生认知现状,为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整群抽取建筑工地430名和制造业厂矿320名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认知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职业病概念的知晓率(95.1%)、制造业厂矿农民工对戴口罩防尘防毒的有效程度知晓率高(95.1%),建筑工地农民工对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作业,预防中暑无效办法的知晓率低(11.0%),厂矿农民工对预防铅、镉等重金属粉尘中毒,应该佩戴哪种口罩的知晓率较低(32.1%).建筑工地和制造业厂矿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治法》中定义的职业病等12个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护知识需求比较迫切,应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潘榕;蒋琦莲;范引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CFD技术的工作场所苯职业暴露模拟分析

    目的 通过对炼油装置工作场所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进行苯扩散模拟,探讨FLUENT软件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实现跑冒滴漏的浓度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从而提高评价技术水平.方法 以某石油化工原油炼制的常减压装置为对象,对原油炼制工艺进行工程分析及职业暴露调查,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有害物质苯的扩散模拟.结果 在有风气象条件下,当轻石脑油采样口发生少量泄漏时,可对下风向装置区造成较大的污染;上风向污染较小,在风力作用下,污染区域相对较小,没有无风的影响范围大;在无风状态下采样泄漏对装置区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其影响范围更大,但是对外操室的影响不如有风时严重.结论 采用基于CFD方法的FLUENT软件可以实现在巡检、采样、跑冒滴漏等复杂条件下的职业有害物质暴露评估及定量分析,并实现职业暴露评估的可视化.

    作者:黄德寅;刘茂;李敏嫣;胡利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市粮食存储加工行业谷尘所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谷尘所致尘肺病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场所谷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检测结果评定暴露者职业接触水平.提示长期接触高浓度谷物粉尘可致肺组织纤维化而引起尘肺病.

    作者:张建中;陈法明;周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进行职业危害评价.该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部分作业场所噪声危害较大.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作业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张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静电场治疗中毒性神经衰弱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采用静电场治疗仪治疗76例职业性慢性中毒致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患者于静电场治疗前后觉醒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睡眠时间延长,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电场治疗对改善中毒性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虚弱感、情感障碍、躯体疼痛感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为临床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王雪玲;贾芸玲;袁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4-苯醌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opine 1、copine 3的表达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体外培养系统,检测1,4-苯醌(1,4-BQ)对hBM-MSCs中copine 1、copin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流式细胞技术分离、鉴定hBM-MSCs; 10、25、50μmol/L1,4-BQ染毒24 h后,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hBM-MSCs中copine 1、copine 3 mRAN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hBM-MSCs稳定表达CD29、CD44,几乎不表达CD34、CD45;实时定量PCR的结果证实,在mRNA水平1,4-BQ染毒剂量在10μmol/L即可引起copine 1表达降低,25 μmol/L可引起copine 3表达水平降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证实1,4-BQ为25 μmol/L和50 μmol/L分别引起copine 1和copine 3表达降低.结论 1,4-BQ可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抑制hBM-MSCs中copine 1和copine 3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苯及其代谢物1,4-BQ的血液毒性机制.

    作者:张敏;朱丽瑾;余珉;贾振宇;陈钧强;赵允武;张幸;肖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职业接触铟化合物所致的肺部损害

    尽管工业应用铟化合物制造液晶面板的需求在增加,却很少有人了解职业接触铟化合物对健康的危害.应密切关注铟化合物可能的毒性作用,大限度地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作者:朱秋鸿;黄金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职业接触二甲苯尿中甲基马尿酸生物限值的研究

    选择不同暴露水平的二甲苯接触个体,检测个体二甲苯暴露浓度,同时采集当日工人班末尿样,对尿中二甲苯的代谢产物甲基马尿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将二甲苯的外暴露空气浓度与体内甲基马尿酸代谢量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国外限值资料,提出适合我国职业卫生现状的甲基马尿酸生物限值的建议.接触工人在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为0~144.21 mg/m3时,班末尿中甲基马尿酸(MHA)与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肌酐校正回归方程为y(g/g肌酐)=0.0052x (mg/m3) +0.0112,r=0.731;比重校正回归方程为y(g/L) =0.0089x (mg/m3) -0.0259,r=0.793.将我国二甲苯职业接触限值50 mg/m3分别代入回归方程,推出工作班末尿中甲基马尿酸含量为0.271 g/g肌酐和0.419 g/L.依据我国二甲苯实际接触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和文献,建议我国职业接触二甲苯的代谢产物尿中甲基马尿酸的生物接触限值为班末尿0.3 g/g肌酐或0.4 g/L.

    作者:宋为丽;梅勇;江金凤;王敏;严雁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矽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CC16和SP-D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危害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病理演化过程为与炎性有关的纤维化反应.近几年一些学者在研究矽肺的致病机制过程中发现CC16、SP-D的抗炎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矽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它们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辉;王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化工有限公司碱渣处理装置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了解某化工有限公司碱渣处理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新建装置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现场调查识别该装置在碱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硫化氢等.监测结果显示噪声合格率为85.7%,硫化氢合格率为100%.该装置鼓风机处噪声超标,应保证隔声减噪措施的落实,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王玲;胥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低浓度铅暴露对女工性激素及生殖结局的影响

    对铅暴露女工368人及对照组女工453人的一般情况、生殖结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并测定暴露组女工30人、对照组48人的血铅及性激素水平.暴露组女工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早产率、自然流产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孕酮(P)、雌二醇(E2)降低,睾酮(T)升高(P<0.01).说明长期低浓度铅暴露可引起女工月经失调、激素紊乱,导致不良的生殖结局.

    作者:程玉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生活垃圾发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某生活垃圾发电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采用调查表和定量分级法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化氢、氨、活性炭粉尘和高温等,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部分职业病防护措施需改进.

    作者:钱晓燕;刘凤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