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化镧对小鼠生殖功能及抗氧化应激酶的影响

刘秋芳;杨敬华;巫生文;翟玲玲;蔡原

关键词:氯化镧, 生殖, 氧化应激
摘要:50只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3个染毒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氯化镧(100、200、40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30 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0.2 ml/只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d.分离附睾,检测精子活动度和精子数量,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睾丸氧化抗氧化指标.随着氯化镧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度呈下降趋势,氯化镧染毒组的精子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200 mg/kg和400 mg/kg染毒组的精子活动度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MD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GSH、SOD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提示氯化镧染毒可能影响小鼠生殖器官的发育,并抑制体内某些抗氧化酶活性.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6-2010年厦门市机械制造企业电焊工职业病危害调查

    收集2006-2010年厦门市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场监测资料及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224个电焊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电焊烟尘检测114个点,超标率10.53%;噪声检测84个点,超标率41.67%;MnO2、NO、NO2共检测24个作业点,各检测点空气中浓度均未超标.770名电焊工岗前体检,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3.42%,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17.66%;2 886名电焊工岗中体检,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和心电图异常;5年内检出42例疑似尘肺病例,确诊15例,检出率0.54%,尘肺发病工龄多集中在5 ~ 10年.提示电焊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电焊作业工人体检应按照粉尘+噪声混岗作业进行.

    作者:徐健;白宏;陈明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贫困县职业卫生工作现状与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职业卫生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国各地的职业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多为老、少、边、穷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工农业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当前经济发展中,职业卫生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寻找出一条贫困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的对策.

    作者:史林谦;冯圣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静电场治疗中毒性神经衰弱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采用静电场治疗仪治疗76例职业性慢性中毒致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患者于静电场治疗前后觉醒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睡眠时间延长,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电场治疗对改善中毒性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虚弱感、情感障碍、躯体疼痛感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为临床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王雪玲;贾芸玲;袁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职业健康现状与对策

    农村妇女因患职业病致贫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农村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使仅主要从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关注农村妇女健康的服务已不再满足农村妇女的需要.她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的职业病危险因素、长时间及负重劳动、不良工效学、意外伤害及心理疾病等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妇女健康状况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是当前农业推广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谢晓霜;俞文兰;周荐佼;周安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柴油机废气颗粒物诱导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实验研究

    以国产柴油机排气口废气采集物为受试物,用噻唑蓝(MTT)染色的方法检验受试物各浓度作用12 h、24 h、36 h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作用2h、4h、8h受试物致细胞的DNA损伤.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引起细胞的拖尾率、尾矩和细胞尾部DNA含量增加.柴油机废气颗粒物的各浓度组在不同时间诱导的细胞拖尾率和尾部DNA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可以降低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并不同程度地致NIH/3T3细胞的DNA损伤.

    作者:周雪松;王军;韩丹;王声远;吴永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职业接触铟化合物所致的肺部损害

    尽管工业应用铟化合物制造液晶面板的需求在增加,却很少有人了解职业接触铟化合物对健康的危害.应密切关注铟化合物可能的毒性作用,大限度地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作者:朱秋鸿;黄金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X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毒性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集326名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外周静脉血样品,检测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检测XRCC1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铅作业工人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326名铅作业工人XRCC1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组(XRCC1-194CC/CT+ TT、XRCC1-280 GG/GA+AA、XRCC1-399GG/GA+AA)工人Z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RCC1-194CT+ TT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高于XRCC1-241CC基因型组(P<0.05),而XRCC1-280GG/GA+ AA、XRCC1-399GG/GA+ AA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铅水平1.90 μmol/L为界,经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铅组XRCC1-194CT+ TT基因型的比例大于低铅组(P<0.05),XRCC1-194CT+ TT基因型组工人较XRCC1-194CC基因型组工人高血铅发生率的风险明显增高(OR =2.78,95%CI=1.49 ~5.28).结论 XRCC1 Arg194T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铅升高有一定关联性,C→T多态性提高了接铅工人对铅毒性易感的风险性,XRCC1-194CT/TT基因型可能是铅毒性易感基因型;XRCC1 Arg280His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可能与铅毒性易感性无关.

    作者:张忠;刘祥铨;王志勇;刘合焜;何颖荣;林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铅的中枢神经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铅在人体蓄积产生毒性,大脑为其主要的靶器官之一,铅对发育中的大脑可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毒性.本文就近年来铅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云芬;李文芳;李济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职业接触二甲苯尿中甲基马尿酸生物限值的研究

    选择不同暴露水平的二甲苯接触个体,检测个体二甲苯暴露浓度,同时采集当日工人班末尿样,对尿中二甲苯的代谢产物甲基马尿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将二甲苯的外暴露空气浓度与体内甲基马尿酸代谢量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国外限值资料,提出适合我国职业卫生现状的甲基马尿酸生物限值的建议.接触工人在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为0~144.21 mg/m3时,班末尿中甲基马尿酸(MHA)与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肌酐校正回归方程为y(g/g肌酐)=0.0052x (mg/m3) +0.0112,r=0.731;比重校正回归方程为y(g/L) =0.0089x (mg/m3) -0.0259,r=0.793.将我国二甲苯职业接触限值50 mg/m3分别代入回归方程,推出工作班末尿中甲基马尿酸含量为0.271 g/g肌酐和0.419 g/L.依据我国二甲苯实际接触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和文献,建议我国职业接触二甲苯的代谢产物尿中甲基马尿酸的生物接触限值为班末尿0.3 g/g肌酐或0.4 g/L.

    作者:宋为丽;梅勇;江金凤;王敏;严雁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56例分析

    对56例急性环氧乙烷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事故原因、中毒途径、接触时间、有无防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转归.通过对其临床特点的分析,认为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可以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伤为主要依据进行诊断及分级.

    作者:李岩;徐春茹;张毅南;王福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柳州市建筑工地和厂矿农民工职业卫生认知现状调查

    了解柳州市建筑工地和制造业厂矿职业卫生认知现状,为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整群抽取建筑工地430名和制造业厂矿320名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认知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职业病概念的知晓率(95.1%)、制造业厂矿农民工对戴口罩防尘防毒的有效程度知晓率高(95.1%),建筑工地农民工对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作业,预防中暑无效办法的知晓率低(11.0%),厂矿农民工对预防铅、镉等重金属粉尘中毒,应该佩戴哪种口罩的知晓率较低(32.1%).建筑工地和制造业厂矿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治法》中定义的职业病等12个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护知识需求比较迫切,应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潘榕;蒋琦莲;范引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4-苯醌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opine 1、copine 3的表达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体外培养系统,检测1,4-苯醌(1,4-BQ)对hBM-MSCs中copine 1、copin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流式细胞技术分离、鉴定hBM-MSCs; 10、25、50μmol/L1,4-BQ染毒24 h后,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hBM-MSCs中copine 1、copine 3 mRAN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hBM-MSCs稳定表达CD29、CD44,几乎不表达CD34、CD45;实时定量PCR的结果证实,在mRNA水平1,4-BQ染毒剂量在10μmol/L即可引起copine 1表达降低,25 μmol/L可引起copine 3表达水平降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证实1,4-BQ为25 μmol/L和50 μmol/L分别引起copine 1和copine 3表达降低.结论 1,4-BQ可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抑制hBM-MSCs中copine 1和copine 3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苯及其代谢物1,4-BQ的血液毒性机制.

    作者:张敏;朱丽瑾;余珉;贾振宇;陈钧强;赵允武;张幸;肖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824名煤矿脱尘工人尘肺病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824名煤矿脱尘工人的尘肺患病率较高,占尘肺总数的37.40%;按不同接尘年代分组,晚发尘肺患病数及尘肺晋期人数比较,50年代接尘组高于60年代及70年代以后接尘组(P<0.01);不同作业工龄及工种的煤矿脱尘工人晚发性尘肺发病率及尘肺晋期率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唐玉樵;刘江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甘肃省62个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析

    为了摸清我省建设项目职来卫生管理现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对62个建设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省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管理较为薄弱,今后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孙建云;樊玉芳;何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市粮食存储加工行业谷尘所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谷尘所致尘肺病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场所谷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检测结果评定暴露者职业接触水平.提示长期接触高浓度谷物粉尘可致肺组织纤维化而引起尘肺病.

    作者:张建中;陈法明;周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肌酐检测方法解析及尿汞报告的转换

    结合工作实际,对常用尿液肌酐及汞的报告进行解析,以期为临床医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查阅文献资料提供方便.

    作者:史善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2例急性草鱼胆中毒治疗前后腹部二维超声分析

    总结急性草鱼胆中毒的声像图改变特点及治疗过程中肝、肾、胆囊等脏器的声像图改变.治疗前42例患者二维超声检查,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光点增粗,39例肝内胆小管壁增粗,胆囊壁双环影21例,双肾增大伴弥漫性改变39例,伴胸水、腹水10例.治疗中期(5 ~7 d)肝脏仅7例增大,9例胆囊壁稍厚,13例肾脏仍呈弥漫性改变.治疗后期(10~13 d)患者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声像图均大致正常.提示二维超声影像学对急性草鱼胆中毒不仅有辅助诊断意义,而且对监护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锦雄;郭黎红;苏凤璋;曹小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正己烷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广泛性周围神经损害,多为四肢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1].我们依据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以及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高能力水平[2]的原则,对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在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春勤;魏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染毒、培养来研究DOP对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提取未成年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DOP染毒后测定细胞分泌产物(雌二醇和孕酮)含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二醇含量与DOP剂量的相关系数为-0.68 (P<0.01);孕酮含量与DOP剂量的相关系数为-0.79 (P<0.01),提示在实验剂量下产生剂量-反应关系.DOP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赵力军;沈晟;王静;陈曦;孙增荣;汤乃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氯化镧对小鼠生殖功能及抗氧化应激酶的影响

    50只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3个染毒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氯化镧(100、200、40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30 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0.2 ml/只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d.分离附睾,检测精子活动度和精子数量,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睾丸氧化抗氧化指标.随着氯化镧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度呈下降趋势,氯化镧染毒组的精子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200 mg/kg和400 mg/kg染毒组的精子活动度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MD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GSH、SOD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提示氯化镧染毒可能影响小鼠生殖器官的发育,并抑制体内某些抗氧化酶活性.

    作者:刘秋芳;杨敬华;巫生文;翟玲玲;蔡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