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锦雄;郭黎红;苏凤璋;曹小祯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危害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病理演化过程为与炎性有关的纤维化反应.近几年一些学者在研究矽肺的致病机制过程中发现CC16、SP-D的抗炎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矽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它们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辉;王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50只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3个染毒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氯化镧(100、200、40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30 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0.2 ml/只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d.分离附睾,检测精子活动度和精子数量,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睾丸氧化抗氧化指标.随着氯化镧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度呈下降趋势,氯化镧染毒组的精子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200 mg/kg和400 mg/kg染毒组的精子活动度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MD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GSH、SOD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1).提示氯化镧染毒可能影响小鼠生殖器官的发育,并抑制体内某些抗氧化酶活性.
作者:刘秋芳;杨敬华;巫生文;翟玲玲;蔡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为了摸清我省建设项目职来卫生管理现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对62个建设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省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管理较为薄弱,今后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孙建云;樊玉芳;何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采用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甘肃省16家制药企业的647名流动女工进行现场调查.流动女工较年轻,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3.26% (474人),42.16%的女工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她们获取职业健康知识的愿望较强烈,提示多部门应联合协作,加大对流动女工的职业健康的监管,共同促进女工职业健康工作.
作者:寇振霞;寇嘉宁;何玉红;俞文兰;徐茗;周安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铅在人体蓄积产生毒性,大脑为其主要的靶器官之一,铅对发育中的大脑可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毒性.本文就近年来铅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云芬;李文芳;李济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铅暴露女工368人及对照组女工453人的一般情况、生殖结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并测定暴露组女工30人、对照组48人的血铅及性激素水平.暴露组女工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早产率、自然流产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孕酮(P)、雌二醇(E2)降低,睾酮(T)升高(P<0.01).说明长期低浓度铅暴露可引起女工月经失调、激素紊乱,导致不良的生殖结局.
作者:程玉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集326名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外周静脉血样品,检测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检测XRCC1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铅作业工人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326名铅作业工人XRCC1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组(XRCC1-194CC/CT+ TT、XRCC1-280 GG/GA+AA、XRCC1-399GG/GA+AA)工人Z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RCC1-194CT+ TT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高于XRCC1-241CC基因型组(P<0.05),而XRCC1-280GG/GA+ AA、XRCC1-399GG/GA+ AA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铅水平1.90 μmol/L为界,经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铅组XRCC1-194CT+ TT基因型的比例大于低铅组(P<0.05),XRCC1-194CT+ TT基因型组工人较XRCC1-194CC基因型组工人高血铅发生率的风险明显增高(OR =2.78,95%CI=1.49 ~5.28).结论 XRCC1 Arg194T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铅升高有一定关联性,C→T多态性提高了接铅工人对铅毒性易感的风险性,XRCC1-194CT/TT基因型可能是铅毒性易感基因型;XRCC1 Arg280His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可能与铅毒性易感性无关.
作者:张忠;刘祥铨;王志勇;刘合焜;何颖荣;林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结合工作实际,对常用尿液肌酐及汞的报告进行解析,以期为临床医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查阅文献资料提供方便.
作者:史善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广泛性周围神经损害,多为四肢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1].我们依据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以及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高能力水平[2]的原则,对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在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春勤;魏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收集2006-2010年厦门市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场监测资料及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224个电焊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电焊烟尘检测114个点,超标率10.53%;噪声检测84个点,超标率41.67%;MnO2、NO、NO2共检测24个作业点,各检测点空气中浓度均未超标.770名电焊工岗前体检,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3.42%,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17.66%;2 886名电焊工岗中体检,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和心电图异常;5年内检出42例疑似尘肺病例,确诊15例,检出率0.54%,尘肺发病工龄多集中在5 ~ 10年.提示电焊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电焊作业工人体检应按照粉尘+噪声混岗作业进行.
作者:徐健;白宏;陈明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采用静电场治疗仪治疗76例职业性慢性中毒致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患者于静电场治疗前后觉醒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睡眠时间延长,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电场治疗对改善中毒性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虚弱感、情感障碍、躯体疼痛感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为临床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王雪玲;贾芸玲;袁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根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采用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3-硝基-1,2,4-三唑-5-酮( NTO)的遗传毒性研究.Ames试验NTO在8~5000μg/皿未发现诱变作用,1250 ~5000 mg/kg NTO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诱发微核作用,500 ~2500 mg/kg NTO对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提示NTO无遗传毒性.
作者:王玉玲;杜文霞;孙苑菡;张延巍;邢亚飞;常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进行职业危害评价.该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部分作业场所噪声危害较大.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作业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张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选择不同暴露水平的二甲苯接触个体,检测个体二甲苯暴露浓度,同时采集当日工人班末尿样,对尿中二甲苯的代谢产物甲基马尿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将二甲苯的外暴露空气浓度与体内甲基马尿酸代谢量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国外限值资料,提出适合我国职业卫生现状的甲基马尿酸生物限值的建议.接触工人在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为0~144.21 mg/m3时,班末尿中甲基马尿酸(MHA)与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肌酐校正回归方程为y(g/g肌酐)=0.0052x (mg/m3) +0.0112,r=0.731;比重校正回归方程为y(g/L) =0.0089x (mg/m3) -0.0259,r=0.793.将我国二甲苯职业接触限值50 mg/m3分别代入回归方程,推出工作班末尿中甲基马尿酸含量为0.271 g/g肌酐和0.419 g/L.依据我国二甲苯实际接触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和文献,建议我国职业接触二甲苯的代谢产物尿中甲基马尿酸的生物接触限值为班末尿0.3 g/g肌酐或0.4 g/L.
作者:宋为丽;梅勇;江金凤;王敏;严雁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农村妇女因患职业病致贫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农村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使仅主要从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关注农村妇女健康的服务已不再满足农村妇女的需要.她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的职业病危险因素、长时间及负重劳动、不良工效学、意外伤害及心理疾病等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妇女健康状况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是当前农业推广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谢晓霜;俞文兰;周荐佼;周安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某生活垃圾发电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采用调查表和定量分级法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化氢、氨、活性炭粉尘和高温等,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部分职业病防护措施需改进.
作者:钱晓燕;刘凤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以国产柴油机排气口废气采集物为受试物,用噻唑蓝(MTT)染色的方法检验受试物各浓度作用12 h、24 h、36 h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作用2h、4h、8h受试物致细胞的DNA损伤.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引起细胞的拖尾率、尾矩和细胞尾部DNA含量增加.柴油机废气颗粒物的各浓度组在不同时间诱导的细胞拖尾率和尾部DNA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可以降低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并不同程度地致NIH/3T3细胞的DNA损伤.
作者:周雪松;王军;韩丹;王声远;吴永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职业卫生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国各地的职业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多为老、少、边、穷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工农业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当前经济发展中,职业卫生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寻找出一条贫困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的对策.
作者:史林谦;冯圣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尽管工业应用铟化合物制造液晶面板的需求在增加,却很少有人了解职业接触铟化合物对健康的危害.应密切关注铟化合物可能的毒性作用,大限度地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作者:朱秋鸿;黄金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谷尘所致尘肺病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场所谷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检测结果评定暴露者职业接触水平.提示长期接触高浓度谷物粉尘可致肺组织纤维化而引起尘肺病.
作者:张建中;陈法明;周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