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污染对人类的遗传毒性

刘强;李克秋;苗绪红;刘庆芬;李光;屈颖;李健;赵永成

关键词:电子垃圾, 细胞遗传学, 彗星分析, 微核分析, 染色体畸变, 环境, DNA损伤
摘要:目的 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近郊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损伤效应.方法 在当地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彗星分析检测DNA损伤.选取与该镇毗邻区域且从未接触电子垃圾处理的30位村民(男女各半)作为对照组.结果 暴露组染色体总畸变率5.50%,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暴露组16.99‰,对照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彗星分析检测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Olive尾矩(OT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DNA损伤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电子垃圾污染物是潜在的遗传诱变剂,能够造成污染人群的细胞遗传学损伤.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某施工局隧道内台车工,长期在隧道内工作.14年前在隧道内进行放炮爆破工作时,因为隧道内的通风设备出现故障,吸入大量一氧化碳,造成急性重度CO中毒.当时出现昏迷并有呕吐以及大、小便失禁,立即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抢救,并于3 d后意识转为清醒,但仍有头昏、头痛等症状,在家休养,一个月后突然出现短时意识丧失,并有间歇大小便失禁,嗜睡、失语、发呆以及手足不自主抽搐等表现,立即送至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李玲;王广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条码技术在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工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工作量逐年上升.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作者:刘移民;黄黎;李步康;肖吕武;何健民;杜伟佳;李定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磷中毒1例报告

    磷灼伤后磷中毒的发生率较高,极小面积的磷灼伤患者也可因中毒而死亡[1].我院曾成功抢救了1例磷灼伤中毒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敖江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偏钒酸铵对小鼠脾脏微粒体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饮用三重蒸馏水,5个实验组每天分别饮用2.5、5、10、15和20 mg/kg偏钒酸铵,持续饮用20 d,测定脾脏微粒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实验组GSH-Px、SOD活力随偏钒酸铵剂量的增加而降低,MDA含量随偏钒酸铵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5~20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偏钒酸铵在此剂量范围内可降低小鼠脾脏微粒体抗氧化酶活力.

    作者:孙素玲;杨成群;计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矽肺患者血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的研究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矽肺的关系,采集16例矽肺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静脉血8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TGF-β1的含量.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总RNA以及血清中的总蛋白质,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方法检验TGF-β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矽肺患者血清TGF-β1为(203.14±32.38)μg/ml,正常人血清TGF-β1为(42.66±15.50)μ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1,P<0.01);矽肺患者血液中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TGF-β1可作为矽肺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指标.

    作者:马庆坤;吴成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污染对人类的遗传毒性

    目的 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近郊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损伤效应.方法 在当地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彗星分析检测DNA损伤.选取与该镇毗邻区域且从未接触电子垃圾处理的30位村民(男女各半)作为对照组.结果 暴露组染色体总畸变率5.50%,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暴露组16.99‰,对照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彗星分析检测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Olive尾矩(OT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DNA损伤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电子垃圾污染物是潜在的遗传诱变剂,能够造成污染人群的细胞遗传学损伤.

    作者:刘强;李克秋;苗绪红;刘庆芬;李光;屈颖;李健;赵永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骨斑点病误诊为减压病1例报告

    减压病是一种在潜水作业时常见的职业病,在临床诊断中结合有潜水作业的职业病史和x线照片的特征性骨小梁改变,一般不难诊断.但临床上有类似骨质改变的病例,如不认真调查病史,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我院近年接诊1例以全身骨关节疼痛为主诉症状,在外院诊断为减压病的病例,现结合参考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李广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3,4-二氯苯胺对雄性大鼠精子顶体酶活性和顶体反应的影响

    为观察3,4-二氯苯胺(DCA)对雄性大鼠精子顶体酶活性和顶体反应的影响,探讨DCA生殖毒性的可能机制,选取健康性成熟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3,4-二氯苯胺39、81、170、357 mg/kg4个剂量组.经口灌胃染毒,1次/d,连续35 d.分别采集精液,采用改良Kennedy法测定不同剂量组精子顶体酶活性,考马斯亮蓝染色法体外检测不同浓度二氯苯胺(5、10、20、40 μg/ml)对精子顶体反应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81~357mg/kg剂量组大鼠精子顶体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精子顶体反应率显著下降(P<0.01),且降低幅度与3,4-二氯苯胺的作用浓度有关.提示3,4-二氯苯胺对大鼠精子顶体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能由此影响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作者:芦冉;张波;张鑫;王东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重度顺式丁烯二酸酐中毒1例报告

    报道1例吸入顺式丁烯二酸酐急性中毒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中毒诊断与抢救治疗进行分析.临床实践提示很多低毒化学物一旦短期内大剂量接触后,也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

    作者:马欣欣;杨水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烃类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烃类有机溶剂一般是指仅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能够溶解另一种物质的液体,这种液体被用来悬浮或改变另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常见的烃类有机溶剂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脂肪烃、脂环烃和芳香烃等.烃类有机溶剂用途广泛,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量极大,如大家极为熟悉的汽油、苯系物(通常为苯、甲苯、二甲苯)等.

    作者:张维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混苯合并丁酮中毒1例报告

    报道1例急性混苯合并丁酮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经过,对中毒后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给予高压氧、B族维生素,配合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等,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晓彤;李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吡虫啉原药致突变实验研究

    为探讨吡虫啉原药的致突变性,预测其遗传危害性和潜在致癌作用的可能性.采用昆明种健康小鼠经口灌胃染毒吡虫啉原药,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的染毒剂量分别为90、45、23 mg/kg,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剂量分别为150、75、38 mg/kg.取其股骨或睾丸组织,常规制片,观察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实验采用平板掺入法,染毒荆量分别为5 000、1 000、200、40 μg/皿.结果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显示,吡虫啉原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es实验显示,不同测试浓度下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吡虫啉原药无致突变性.

    作者:贾强;郭启明;谢琳;刘衍忠;赛琳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建立职业暴露评估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职业卫生的中心任务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现行的职业卫生管理通常是对作业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作者:周捷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维生素E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细胞毒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小鼠淋巴瘤细胞(EL4)的毒作用及维生素E(VitE)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用10、100、500、1 000 μmol/L DBP作用细胞24 h,并且VitE进行干预,检测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DBP作用EL4细胞24 h,100~1 000 μmol/L DBP均能明显促进EL4细胞增殖.1 000 μmol/L DBP可明显升高EL4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及MDA含量.与1 000 μmol/L DBP组比较,50 μmol/L VitE能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及MDA含量.结论 DBP使EL4细胞产生氧化损伤,这可能与DBP的免疫毒性有关.

    作者:裴秀丛;李哲;张玉敏;段志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职业性慢性镉中毒21例临床观察

    通过对21例慢性镉中毒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病人有通气功能障碍,尿镉负荷增高,β2-微球蛋白排出较多.肾小管功能轻度受损,钙-磷代谢和免疫功能轻微改变,提示应提高对慢性镉中毒损害的认识.

    作者:陈捷;陈克宽;苏素花;梁启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洁厕净中毒5例临床分析

    报道5例急性洁厕净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救治经过并进行分析.

    作者:杜永锋;刘媛;张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以肠梗阻就诊的铅中毒7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6.5岁.

    作者:刘宪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一起职业性有机锡中毒事故分析

    2006年8月8~11日,某塑胶厂开炼工段3名操作工班后陆续出现乏力、烦躁、抽搐乃至昏迷,急诊入院治疗.事故发生后,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认定为一起三甲基氯化锡职业中毒事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全;何俊;翟明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四会市受伤害职工伤残鉴定234例分析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市作伤残鉴定的234名职工中,外地人占77.3%,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占89.7%,多见于机械外伤(占92.3%).致伤部位410处,四肢外伤占82.7%,其中骨折占71.2%,手指骨折或缺如占53.2%.私有企业伤残职工占81.2%,操作工多见,农民工占绝大多数.私有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者占70.0%,公有与私有企业参保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1,P<0.001).丧失部分劳动能力者占79.1%,提示应做好岗前安全培训工作,教育职工遵守操作规程;落实职工社会保障机制,预防伤害发生,减轻用人单位与社会的负担.

    作者:邓裕辉;潘国清;吴穗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镍冶炼烟尘对NIH/3T3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镍冶炼烟尘对NIH/3T3细胞的毒性.方法 以我国某镍冶炼厂的镍冶炼炉前沉降尘和镍精矿车间沉降尘为受试物,观察NIH/3T3细胞对其的吞噬活性,并用噻唑蓝(MTT)比色的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两受试物均可被NIH/3T3细胞吞噬,在200 μg/ml时的吞噬率分别为100.0%、83.0%;100 μg/ml时的吞噬率为77.0%、58.8%;50 μg/ml时的吞噬率为59.8%、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作用时间增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程度也随之增加.接触24 h,两受试物细胞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86、30.15 μg/ml.结论 两受试物均可诱导NIH/3T3细胞吞噬活性,可以降低细胞的成活率,为镍冶炼烟尘的致癌危险性以及镍冶炼工肺癌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金艳涛;吴永会;于翠平;陈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