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来;郭智勇;李迎春;王取南;朱启星;杨永坚
对龙口洼里褐煤矿进行了肿瘤死亡情况分析及劳动卫生学调查.表明该矿职工肺癌标化比例死亡比偏高.
作者:徐旭东;周永田;崔萍;郑传斌;李圣宝;柳美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11名长期从事噪声作业工人的ABR波V反应阈值与纯音气导听阈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噪声作业工人ABR波V反应阈值与主观测听的语频听阈、高频听阈之间均有显著相关.
作者:邓虹;江莲娣;刘钟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调查了石河子垦区职业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除颁布<职业病防治法>外,还应有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刘成风;韦建国;谭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5~62岁,4例因矽肺并感染,1例因泌尿系感染入院.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钠3.0 g于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在输液3~10天时,均于饮酒后(3例饮白酒50~250 ml,2例饮啤酒500 ml)20分钟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视物模糊、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其中2例出现意识不清,约2分钟.当时测体温正常,心率135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正常.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陈光宴;徐彬;蒙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铝氟联合暴露对大鼠抗氧化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代谢的影响及其动态改变.方法 86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9组,氯化铝按105、35和0 mg/kg,氟化钠按18、3和0 mg/kg剂量三水平交叉实验设计,于实验4、8和11周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DTNB)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结果铝和氟暴露的确引起大鼠抗氧化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的改变,表现为铝氟暴露引起SOD活力降低和GSH-Px活力升高,且与铝、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动态观察结果提示SOD急性期(4周)反应强烈,活力处于高水平,亚急性或慢性期(8~11周)降低并趋于稳定.结论铝氟暴露确能引起大鼠抗氧化酶活力改变和脂质过氧化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所致损伤可能是铝氟毒性重要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胡传来;郭智勇;李迎春;王取南;朱启星;杨永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森林脑炎是林区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也是林业工人的主要职业危害.本文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预防等进行了简介,为今后诊治森林脑炎和制定职业性森林脑炎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毛丽君;赵金垣;徐希娴;孙淑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家小型铸造厂的粉尘危害调查表明,作业点粉尘浓度0.50~244.00mg/m3,以清砂作业超标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45.21%.近一次体检370人,发现0+14人,尘肺病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
作者:林平;吕金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噪声习服性暴露对人听觉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组首先接受10天,每天6h低强度噪声的习服性暴露,结束后,休息2天,然后再接受3天,每天2.5h高强度噪声暴露;对照组只接受3天,每天2.5h的高强度噪声暴露.测量两组高强度噪声暴露后的暂时性阈移(TTS).结果试验组高强度噪声暴露后的TTS明显小于对照组(0.5~2kHz平均差异9.5dB,P<0.05).结论噪声习服性暴露可降低高噪声引起的TTS,并对听觉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刘长春;王生;李桂兰;范昭宾;田传盛;赵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解健康人群脂肪肝发病情况,应用腹部超声对716名22~58岁健康人进行肝脏检查,并以血脂对照.脂肪肝发病率占16.9%,脂肪肝发病率与血脂密切相关.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李桃荣;田焕;马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八项职业卫生保护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流动职业人群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王祖兵;陈葆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对34名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及作业环境的卫生学调查,发现三氯乙烯接触工人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三氯乙烯可导致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
作者:闫莉;徐栋;王春燕;周宁;庞新侠;张红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简称<职防法>),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60号令公布,今年5月1日实施.这是振奋职业医学工作者信心的大事.劳动者主体受到保护,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有章可循,卫生监督部门有法可依,终将梦想化为现实.近几年来,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中毒,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党和政府代表人民大利益,历经多次认真、细致的修改、完善,出台了<职防法>,分为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7章,共79条.
作者:曹钟兴;朱玉华;郭九吉;徐黎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与对照组比较,氟接触组血清氟、尿氟浓度增高;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高,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增高,且均与血清氟浓度呈明显相关.提示机体接氟后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
作者:郭智勇;何玉华;褚勇;朱启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对使用中的高频淬火和热合作业电磁场的监测,发现作业位电磁场强度较高.应加强屏蔽及远距离操作.
作者:张兰敏;朱崇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20~40岁人群中吸烟心理和药理依赖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或药物戒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某石油化工公司1 379名职工有关吸烟史、戒烟史以及吸烟的原因进行了横断面问卷调查.其中,利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调查吸烟人群心理和药理依赖程度.结果该人群的吸烟率为34.6%,低于1996年全国调查的结果.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吸烟率越高.在吸烟的心理学原因方面,以享乐、镇静和刺激为主,开始吸烟时的原因则主要是心理意象.此外,吸烟者对烟草的依赖程度还与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和其是否戒烟有关.结论要对该人群进行有效的控烟干预,应将心理因素视为影响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心理学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云妙英;孙江平;高文静;季成叶;叶广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苯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及酶促体系和非酶促体系的抗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分成4组,设一对照组,其余3组按126 mg/kg(低剂量组)、190 mg/kg(中剂量组)、380 mg/kg(高剂量组)量作灌胃染毒.于第1次染毒后第10天、第45天、第90天采血,取血清分别检测TAC、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低、中剂量组,在染毒第45天时,SOD活性下降,在染毒第90天时,SOD活性回升;高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及TAC含量均逐渐降低;低、中、高剂量组,MDA含量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TAC与MDA含量均值间的相关系数r=0.751 4,TAC含量与SOD活性均值间的相关系数r=0.820 7.结论苯能诱导大鼠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其抗氧化能力降低.
作者:史善富;汤桂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5例出现中间综合征的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1)中间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肟类药物用量不足有关;(2)阿托品减量过快可能会加重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3)中间综合征与反跳有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李少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糖、脂类及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仅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受损,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也下降,易于并发多种感染.据统计,糖尿病合并感染有增加趋势,但合并肝脓肿仍较少见.现将近两年来收治的7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光华;贺虹;杨俊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戒断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即除常规用镇静药等外,应用改善血液动力学药物、抗抑郁药、β-受体拮抗药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8%和30%,P<0.05);其戒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和42.86%,P<0.05).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戒断的治疗应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戒断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培云;刘春颖;刘世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59岁,于1个月内3次误服优降糖共7.5 mg、降糖灵共25 mg.服药后出现昏睡不醒,于晚6时由家属急送来诊.接诊时患者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吸消失、瞳孔散大,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同时进行复苏等对症治疗.经抢救患者意识恢复,血压回升至正常,检测血糖2.3 mmol/L.20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不清.经头部DCT检查,为大面积脑出血.经临床抢救无效死亡.本例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因误服优降糖片7.5 mg、降糖灵片25 mg克,出现低血糖昏迷且并发脑出血死亡.
作者:王丹;施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