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肠同治”法对脓毒症大鼠肺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陈素珍;楼黎明;胡丹丹;黄立搜;王世强;徐一凯;章潜

关键词:大鼠, 脓毒症, 肺肠同治, MMP-9, TIMP-1
摘要:目的:根据“肺合大肠”理论拟定治肺、治肠、肺肠同治方药,观察不同治法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MMP-9、TIMP-1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探讨“肺肠同治”法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每组10只。以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CLP术后24h大鼠肺组织匀浆中MMP-9、TIMP-1及MMP-9/TIMP-1比值、肺湿/干重比(W/D)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大鼠肺湿/干重比均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的大鼠肺湿/干重比均显著减小(P<0.01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的大鼠MMP-9、TIMP-1显著增高(P<0.01或P<0.05),TIMP-1/MMP-9比值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大鼠MMP-9降低[(12.56±0.76)、(12.50±0.98)、(10.50±0.71)比(14.80±0.59),P<0.05],TIMP-1显著下降[(14.10±1.12)、(14.30±1.30)、(10.90±0.53)比(17.70±1.06),P<0.05],TIMP-1/MMP-9比值显著升高[(0.91±0.04)、(0.90±0.04)、(0.98±0.03)比(0.84±0.03),P<0.05]。结论“治肺”法、“治肠”法、“肺肠同治”法均可以下调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MMP-9基因与TIMP-1基因表达,从而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对肺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以肺肠同治法效果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季德胜蛇药片联合云南白药胶囊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

    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TS)又名青竹蛇或焦尾巴,是蝮亚科的一种,属于竹叶青蛇属中小型管牙类毒蛇[1]。目前已知的竹叶青蛇属有20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中国有6种。TS咬伤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全身症状有恶心、头昏、腹胀痛,一般较少出现。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mg,人体致死量约为100mg,因此,竹叶青蛇咬伤的致死率并不高[2]。本研究观察季德胜蛇药片联合云南白药胶囊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刘小媛;邓素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质量分析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范围广,多发性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社区患病率为5.7%[1],城市患病率约为5%左右,欧美国家为10%~20%[2]。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肠易激综合征是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疾病,消化专科门诊中就诊的比例达20%~50%[4]。仅美国每年治疗IBS的相关费用就达300亿美元[5-6]。IB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个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7]。中医治疗IBS在我国运用广泛,其中参苓白术散治疗IBS研究较多。本研究采集已公开发表的参苓白术散治疗IBS的期刊,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了解参苓白术散治疗IBS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徐芳;龚文倩;李婷园;张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肺肠同治”法对脓毒症大鼠肺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目的:根据“肺合大肠”理论拟定治肺、治肠、肺肠同治方药,观察不同治法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MMP-9、TIMP-1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探讨“肺肠同治”法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每组10只。以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CLP术后24h大鼠肺组织匀浆中MMP-9、TIMP-1及MMP-9/TIMP-1比值、肺湿/干重比(W/D)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大鼠肺湿/干重比均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的大鼠肺湿/干重比均显著减小(P<0.01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的大鼠MMP-9、TIMP-1显著增高(P<0.01或P<0.05),TIMP-1/MMP-9比值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肺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大鼠MMP-9降低[(12.56±0.76)、(12.50±0.98)、(10.50±0.71)比(14.80±0.59),P<0.05],TIMP-1显著下降[(14.10±1.12)、(14.30±1.30)、(10.90±0.53)比(17.70±1.06),P<0.05],TIMP-1/MMP-9比值显著升高[(0.91±0.04)、(0.90±0.04)、(0.98±0.03)比(0.84±0.03),P<0.05]。结论“治肺”法、“治肠”法、“肺肠同治”法均可以下调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MMP-9基因与TIMP-1基因表达,从而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对肺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以肺肠同治法效果好。

    作者:陈素珍;楼黎明;胡丹丹;黄立搜;王世强;徐一凯;章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脾安肠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中晚期患者常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因此对晚期患者,治疗要解决的大问题是如何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我科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脾虚毒聚”为晚期结直肠癌的基本病机,并确立了健脾解毒,消肿散结的治疗方法,自拟健脾安肠方联合改良的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田义洲;李虹;刘中良;石惠燕;黄立萍;张凌燕;余达;邵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预防成年脂肪肝的儿童期危险因素

    芬兰一项研究表明,成年脂肪肝的儿童期危险因素为小于胎龄、胰岛素高水平和体质指数(BMI)升高;纳入PNPLA3和TM6SF2基因变异检测可增强对成年脂肪肝的预测。论文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J Hepatol)。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1-2]。文献[3-5]报道,山楂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笔者采用山楂配方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20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英;芮凤;张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炎症因子的调控

    目的:观察大黄酸(Rheic acid)对高糖(30mmol/L)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黄酸作用于高糖诱导的MsC,运用MTS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TGF-β1、MCP-1含量,RT-PCR法检测MCP-1、TGF-β1 mRNA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高糖30mmol/L)比较,大黄酸(62.5、125、250μg/mL)干预组MsC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59%、75%、84%比53%,P<0.05)。高糖(30mmol/L)作用于MsC细胞后,TGF-β1、MCP-1表达被激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酸(62.5、125、250μg/mL)干预后,TGF-β1及MCP-1活性均被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酸可以通过调控MCP-1和TGF-β1表达,从而减少高糖诱导的MsC炎症反应。

    作者:段淑芳;胡江;缪菁;杜文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近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会引起体质量增加或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甚至代谢综合征,也使得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高。而瘦素、胰岛素、抵抗素、脂联素等与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关系密切。证据显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体质量影响很小,已在精神科临床广泛使用[1]。帕利哌酮缓释片(商品名:芮达)是近几年在临床使用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报道显示该药能快速全面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并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体质量等的影响相对较小[2-4]。而其对糖脂代谢调节因子如瘦素、胰岛素等的影响报道不多。本研究应用帕利哌酮和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探讨两者对糖脂代谢、胰岛素、瘦素、体质量指数等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建华;苏伟;任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RPH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痔疮60例

    痔的发病率高,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患者疼痛较剧,且较易引起出血及水肿等并发症。研究[1]显示,胶圈套扎治疗内痔疗效显著,而自动痔疮套扎(RPH)即是由以前的胶圈套扎术改良而来。RPH联合硬化剂注射较单纯的RPH术疗效更为确切[2]。本文回顾比较RPH+硬化剂注射60例及行传统外剥内扎术60例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报道如下。

    作者:张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综合评估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同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骨骼肌萎缩、骨质疏松、焦虑抑郁等肺外效应[1]。国外研究报道[2-3],COPD患者焦虑障碍发生率可达13%~51%,抑郁障碍发生率则高达20豫~60豫。继发于躯体疾病的焦虑抑郁障碍状态,既可能是躯体疾病的直接作用结果,作为长期的负性精神情绪体验,又可诱发或加重原发躯体疾病的症状[4-5]。目前国内外对于COP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仍普遍存在诊断和治疗不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干预治疗,以评价SSRIs对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金晨慈;周健慈;颜孙舜;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患者全麻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麻醉手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以及记忆受损,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的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老年患者全麻腹部手术后POCD发生率较高,研究[2]表明,电针刺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全麻腹部手术后POCD,但由于电针刺属于侵袭性操作,不仅需要专科医生执行,而且患者的接受度不高。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是一种改良的电刺激穴位治疗方法,它将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与针灸穴位相结合,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脑功能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观察TEAS对老年患者全麻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冬冬;马婷婷;周程;朱华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耳穴放血治疗外伤性头痛30例疗效观察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常见的后遗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约占78%[1]。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缺乏特效的治疗方式及措施。中医将头痛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头痛、痰浊头痛、肾虚头痛、气血亏虚头痛、瘀血头痛五型[2],外伤性头痛以瘀血头痛为常见。笔者采用耳穴放血联合西医治疗外伤所致的瘀血头痛患者3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平;孙长忠;杨秀芹;陈碧益;余秋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筋刺法结合运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周围性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应用经筋刺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帕金森基因位点研究进展

    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神经退化的疾病,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为主要原因,表现为一系列进行性的运动与非运动症状。随着医学发展,采用不同的遗传分析方法及基因筛查技术可以发现PD致病的基因因素,这将有助于发掘PD潜在的病因病机,对PD的预防及治疗有很重要的帮助。目前发现的单基因有PARK1~PARK18等多种基因,其中α-synuclein(α-syn)基因等已经可以被克隆。本文从PD相关基因突变位点、遗传性、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新新;黄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裘昌林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明确,可能是多机制、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临床可表现为上眼睑下垂,复视斜视,晨轻暮重,易疲劳、活动后加重,全身无力。甚者出现咀嚼无力,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其病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甚至需终身带病服药。西医治疗方法仅能部分控制症状,易复发并容易出现危象,而中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裘昌林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神经系统疑难病症临床研究40余年,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及明显疗效。裘老师认为,“虚”为该病之根本,临证应辨证论治,防治结合,因人因时个体化治疗。笔者有幸随诊,现就老师的用药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钱同;蒋旭宏;裘昌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范炳华诊治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临床经验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臀部及下肢肌肉僵硬、关节活动障碍或放射痛等。引起下腰痛的因素有多种,肌性疼痛是下腰痛原因之一[1]。20世纪后发现骶髂关节病变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因素[2],由其引起的腰腿痛或下腰痛占15%~25%[3]。

    作者:郭少卿;诸波;范炳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研究进展

    骨与关节结核是伴随人类历史长的疾病之一,敏感、准确、快速、高效、简单、价廉的检测手段是防治骨与关节结核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细菌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方法的不断发展、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新的检测手段的不断涌现,为骨与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带来了希望,现就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金阳辉;石仕元;赖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白藜芦醇对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不同浓度(10μmol/L、50μmol/L)白藜芦醇保护组,通过检测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内皮细胞损伤程度。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活力、SOD水平降低[(0.33±0.01)比(0.45±0.010),(12.8±0.31)U/mL比(15.5±0.150U/mL,P<0.05],MDA含量增加[(2.10±0.51)nmol/mgprot比(1.05±0.06)nmol/mgprot,P<0.05],MCP-1、ICAM-1 RNA表达明显升高(1.56±0.06比0.67±0.09,3.62±0.32比1.35±0.21,P<0.05);与ox-LDL组相比,白藜芦醇(10、50μmol/L)保护组细胞活力升高(0.38±0.02、0.39±0.02比0.33±0.01,P<0.05)、SOD水平升高[(14.4±0.61)U/mL、(14.8±0.57)U/mL比(12.8±0.31)U/mL,P<0.05],MDA含量减少[(1.41±0.15)nmol/mgprot、(1.37±0.05) nmol/mgprot比(2.10±0.51)nmol/mgprot,P<0.05],MCP-1、ICAM-1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1.03±0.05、0.92±0.08比1.56±0.06,1.88±0.25、1.67±0.16比3.62±0.32,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过华蕾;邵畅;龚仪棠;陈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山楂总黄酮对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对人肝细胞(HePG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筛选出合适的山楂总黄酮作用浓度,用含不同浓度的山楂总黄酮培养液培养人肝细胞,基于细胞免疫技术,用荧光显微镜结合流式细胞术测定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量和表达活性。结果随着山楂总黄酮浓度升高,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量和表达活性增加。5、15、25μmol/L的山楂总黄酮在每10000个人肝细胞中的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1.21、14.39、19.67;每10000个人肝细胞中的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活性分别为6.34、10.11、16.77。结论山楂总黄酮能显著增加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

    作者:黄晓黎;陈益民;骆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我国女性71%卒中死亡和54%冠心病死亡由高血压所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发表数据显示,高血压导致我国女性71%的卒中死亡,54%的冠心病死亡和41%的其他心血管死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