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食物成分表或数据库中食物能量值的比较研究

郭军;王竹;杨月欣

关键词:食物成分表, FCT, 食物能量
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不同食物能量换算系统的食物成分表或数据库(FCT或FCD)中对应食物条目能量值的一致性.分析差异的大小和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4个FCT或FCD中各筛选出了101个单种食物条目,将水分调整到食物组的平均水平,各组能量值和营养素含量也做了相应调整.对其能量值的差异用均数、数据图形、相对差异等多种参数或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我国食物的能量值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国家或地区.总体上我国FCT的食物能量值比日、台、韩分别低(相对差异及其95%置信区间)7.7%(-0.6%~15.9%),11.7%(3.5%~20.1%)和2.6%(-5.2%~10.3%).在坚果和种籽类、菌藻类的量值差异很大,其他三个数据源的茵藻类能量值比我国的高23.5%~67.5%.结论不同FCT之间,尤其日本、台湾省和韩国FCT和我国FCT的能量数据缺乏一致性.采用不同的食物能量换算系统是导致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导致FCT能量值差异的其它因素只能通过各国或地区实验室间的合作研究,对同一批食物样品进行平行检测分析的方法来估测和评价.
卫生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DNA中8-OH-dG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以人肝肿瘤细胞HepG2为工具细胞,通过优化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的运行电压、温度、缓冲溶液pH值等条件,建立细胞DNA氧化损伤后8-OH-dG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检测方法,并以此方法分别检测未经H2O2处理组与经15mmol/L H2O2处理组HepG2细胞DNA中8-OH-dG含量的变化.方法提取DNA采用饱和盐析法,避免经酚-氯仿抽提导致8-OH-dG的产生.DNA溶液中加入DNase Ⅰ、蛇毒磷酸二酯酶及碱性磷酸酶得到游离核苷,并经去蛋白,二乙醚抽提后用于HPCE分析.优化后的分析条件为: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nm;pH值为9.5,浓度为20mmol/L硼酸钠水溶液;毛细管长度为47cm;运行电压为25kV;温度为25℃;进样方式为重力进样,进样时间为20秒.结果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细胞DNA处理得到的游离核苷电泳结果与5种核苷标准品的电泳结果符合.经或未经H2O2处理组HepG2细胞DNA中均检测出8-OH-dG峰,H2O2处理组细胞DNA中8-OH-dG含量增加.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易行,进样量小,需时间及费用少,灵敏度较高,对人体无损害,并为8-OH-dG在人群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徐永俊;徐顺清;周宜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富含anthocyanin的水果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E2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富含anthocyanin的水果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E2的影响.方法将人类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CRL-2606在Kaighn's F12K培养基中(补加有10%FBS,0.1mg/ml肝素,0.03mg/ml的ECGS,50μg/ml链霉素和500U/ml青霉素)37℃、5%CO2的条件下培养至接近融合,然后在含有从水果中提取出的anthocyanin的F12K培养基中添加或不添加100ng/mlLPS,继续培养18小时,测定细胞生存率,并将培养液离心,收集上清液,用STAT-Prostaglandin E2 EIA Kit试剂盒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的PGE2浓度.结果当CRL-2606细胞暴露于300μg/ml或以上的Chokeberry提取物中时,细胞的生存率低于60%,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而50~400μg/ml的蓝莓提取物和100~700μg/ml的黑醋栗提取物未显示细胞毒性.LPS刺激可使细胞PEG2释放量增加一倍以上,蓝莓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由于LPS刺激引起的PGE2释放增加,100μg/ml的蓝莓提取物可完全抑制此作用而使其含量维持于正常水平.700μg/ml的黑醋栗提取物对处于LPS刺激下的CRL-2606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PGE2释放作用.而对于处于LPS刺激下的细胞,500μg/ml以上的Chokeberry提取物能抑制PGE2的释放.结论富含anthocyanin的黑醋栗、蓝莓以及Chokeberry提取物可以抑制由LPS刺激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EG2增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作者:韩光亮;李翠梅;Mazza G;杨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基汞的发育毒性及其研究进展

    环境中的汞来源广泛,无机汞进入环境后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甲基汞.甲基汞是人类已知的致畸原,可以对生殖细胞造成损害,并进一步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它极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改变子代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的行为和认知能力.目前关于甲基汞发育毒性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王丽;贾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母鼠围产期铅暴露对仔鼠不同脑区POU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POU域蛋白在铅的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受孕雌性大鼠从妊娠第15天开始经饮水染铅(对照饮蒸馏水,试验组醋酸铅低0.5g/L、中1.0g/L、高2.0g/L),至仔鼠出生后21日断乳为止.分别取21日龄仔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部位组织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脑区的Oct-2和Brn-3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微图像分析表明,染铅组脑组织皮层、海马及小脑的Oct-2和Brn-3a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比[Aa(%)]、平均灰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的变化.染铅组Oct-2表达高于对照组,而Brn-3a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POU域蛋白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参与了铅对学习记忆损害的神经毒性过程.

    作者:常薇;祝卫国;陈军;范冠宇;陈学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食物成分表或数据库中食物能量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食物能量换算系统的食物成分表或数据库(FCT或FCD)中对应食物条目能量值的一致性.分析差异的大小和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4个FCT或FCD中各筛选出了101个单种食物条目,将水分调整到食物组的平均水平,各组能量值和营养素含量也做了相应调整.对其能量值的差异用均数、数据图形、相对差异等多种参数或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我国食物的能量值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国家或地区.总体上我国FCT的食物能量值比日、台、韩分别低(相对差异及其95%置信区间)7.7%(-0.6%~15.9%),11.7%(3.5%~20.1%)和2.6%(-5.2%~10.3%).在坚果和种籽类、菌藻类的量值差异很大,其他三个数据源的茵藻类能量值比我国的高23.5%~67.5%.结论不同FCT之间,尤其日本、台湾省和韩国FCT和我国FCT的能量数据缺乏一致性.采用不同的食物能量换算系统是导致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导致FCT能量值差异的其它因素只能通过各国或地区实验室间的合作研究,对同一批食物样品进行平行检测分析的方法来估测和评价.

    作者:郭军;王竹;杨月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利用体外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检测化学物质光毒性作用

    目的建立体外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法作为检测化学物光毒性的试验方法,初步探讨体外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法作为豚鼠光毒性试验的一种替代方法.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BaLb/c3T3细胞建立反应的佳条件.结果中性红浓度、孵育时间、pH值、性别浓度等是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结论体外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可作为动物光毒性试验的替代方法.

    作者:张宏伟;董少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株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省区、不同样品分离的串珠镰刀菌及其产毒株的基因多态性及遗传变异性.方法以串珠镰刀菌的5.8S、28S rRNA基因及其间区序列ITS1、ITS2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rDNA,以参与伏马茵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多酮肽合成酶(PKS)基因fum5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PKSFB.对16株我国分离菌株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并与5株ATCC典型菌株进行比较.结果Fumr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从山东芝麻样品中分离的菌株SD-fm040 DNA经两种内切酶(EcoR Ⅰ和Pst Ⅰ)消化后,杂交图谱显示的基因多态性与ATCC典型菌株不同,而从山东和浙江玉米中分离的菌株均与典型串珠镰刀菌ATCC 52539、ATCC38946、ATCC 26263一致,与串珠镰刀茵亲缘关系非常近的菌株ATCC 12763(F.nygamai)和ATCC 38016(F.subglutinans)对多数内切酶的杂交图谱表现出与其他菌株不同的基因多态性.经EcoRI酶切,FumPKSFB探针杂交结果表明,2株山东分离的胶孢镰刀菌和2株河南分离的串珠镰刀菌非伏马菌素产毒株没有杂交带,与ATCC非伏马菌素产毒株及胶孢镰刀菌结果一致.2株安徽伏马菌素产毒株产生两条杂交带,其中一条与ATCC 52539相同,分子量约为15000bp,另一条杂交谱带为18000bp,与其他菌株不同.其余10株伏马菌素产毒株均产生一条杂交带,与ATCC 52539结果一致.结论尽管探针FumrDNA不能鉴别伏马菌素产毒株与非产毒株,但其对鉴别不同样品来源、不同型别的串殊镰刀菌并研究其基因多态性是非常有用的.探针FumPKSFB可完全鉴别伏马菌素产毒株,适用于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样品来源的产毒串珠镰刀菌的产毒性及基因多态性.

    作者:王晓英;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酒精所致大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酒精所致大鼠睾丸氧化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酒精灌胃(2.37g/kg bw)前,EGB采用分组(低剂量组48μg/g bw和高剂量组96μg/g bw)预防性给药的方法.于实验90 d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亚细胞分离方法提取大鼠睾丸微粒体,测定微粒体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性.采用RT-PCR检测睾丸组织中血红素氧化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慢性酒精摄入90d后,EGB组睾丸匀浆ROS、MDA较酒精组有明显降低(P<0.05);相反,GST、G-Px、CAT、SOD、HO-1活性以及GSH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EGB诱导HO-1高表达.结论:长期慢性酒精摄入引起大鼠睾丸氧化损伤.EGB可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抗氧化剂减轻这种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高表达,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李珂;姚平;周绍良;宋方方;章锡平;孙秀发;刘烈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SO、GSH、VC和DMPS对汞肾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次染汞的肾脏毒性作用并观察2-氨基-4-(S-丁基磺酰亚氨)丁酸(BS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VC)和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预处理对汞肾脏毒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成8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为低、中、高剂量染汞组,分别皮下注射0.75、1.5和2.5mg/kg的氯化汞溶液,第5~8组为预处理干预组.BSO预处理组先腹腔注射BSO 0.5mmol/kg bw,4h后皮下注射0.75mg/kg HgCl2溶液.其他3个预处理组中,先分别腹腔注射GSH 3mmol/g,VC 4mmol/kg或DMPS 200μmol/kg bw,2h后皮下注射2.5mg/kg HgCl2溶液.注射容量均为5ml/kg bw.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注射12h后收集大鼠12h尿液,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切取肝脏和肾皮质样品.测定肝脏、肾皮质和尿中汞含量;尿NAG、ALP、LDH活性和尿蛋白,血清尿素氮(BUN)含量.结果染汞后肝、肾皮质和尿汞含量随染汞剂量加大而逐渐增加.肾皮质汞含量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肝汞含量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中高剂量组尿汞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SO预处理组和单纯0.75mg/kg HgCl2组比,使肝汞含量增加,肾皮质和尿汞含量降低.GSH、VC和DMPS预处理组肝汞含量显著低于单纯2.5mg/kg HgCl2组.尿NAG、ALP、LDH活性和尿蛋白、BUN含量随染汞剂量加大而升高,且2.5mg/kg HgCl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75和1.5mg/kgHgCl2组.BSO预处理组尿NAG、ALP活性和尿蛋白、BUN含量显著高于单纯0.75mg/kgHgCl2组和对照组.GSH、VC和DMPS预处理组和单纯2.5mg/kgHgCl2组相比,尿NAG、ALP、LDH活性和尿蛋白、BUN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随着染汞剂量增加,肝脏、肾皮质和尿汞含量也增加.BSO预处理可增强汞的肾脏毒性作用,而GSH、VC和DMPS预处理则对汞的肾脏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徐兆发;杨敬华;于佳明;尹忠伟;孙炜;李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应用ICP-MS的ORS技术进行人体铁稳定同位素代谢示踪研究的初探

    目的应用四极杆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配合新的八极杆碰撞/反应池(ORS)消干扰技术进行Fe的同位素比测定研究.方法于现场进行人体代谢试验,受试者口服57Fe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剂,以卡红为标志,粪便监测法收集试验期内的所有粪样,测定粪样中57Fe/56Fe的比值.结果运用ICPMS的ORS技术可消除由Ar等离子体本身以及样品中存在的Ca等产生的多原子离子对Fe带来的干扰;稀释实际样品到一定范围,基体干扰可忽略不计;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短期及长期精密度均小于0.3%;测定两组受试者粪样中的57Fe/56Fe的比值,发现代谢后排泄出的57Fe遵循一定的变化趋势,从而可以测定人体对Fe的代谢吸收比率.结论该技术可准确测定粪样中57Fe/56Fe的比值,可以用来计算评价膳食中铁吸收率的情况,追踪铁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

    作者:张慧敏;陈登云;荆淼;刘小立;朴建华;王小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波广播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水平预测模型的研究

    目的根据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水平的规定预测中波广播频段近区场范围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模拟测试对象的场强垂直分布实测值进行曲线拟合,然后分析归纳出以地面场强实测值和楼层高度为参数的高层楼房场强垂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结果楼层高度在30米以上时,电场强度随着楼层高度的增高大致按照等比规律增加.结论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估算中波电磁辐射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可作为中波广播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水平预测模型的参考模式.

    作者:戈鹤山;许宁;谢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雀异黄酮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金雀异黄酮(GS)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S对HT-29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Cell Death ELISA和流式细胞术从不同方面检测GS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hlot技术检测GS对核增殖抗原PCNA、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5~120μmol/L浓度范围内,GS能够抑制HT-29细胞增殖活力;降低S细胞分布比例,将细胞周期滞留在G2/M期;显著性诱导HT-29细胞凋亡(>30μmol/L,P<0.05),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GS对PCNA、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显示,GS能够抑制PCNA和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对bax的表达则表现出促进作用.结论GS通过诱导HT-29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活力,这些效应与PCNA、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有关.这些资料可为结肠癌的早期预防提供膳食干预新途径,并为临床新药的开发提供新方案.

    作者:吕全军;余增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UCPs和PPARγ2基因在饮食诱导大鼠肥胖抵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色脂肪组织UCPs和PPARγ2基因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抵抗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高脂实验组和基础对照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13周.实验结束时,根据体重将高脂组大鼠分为饮食诱导肥胖(DIO)和饮食诱导肥胖抵抗(DIO-R)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脂肪湿重、脂体比、空腹血糖(FBG)及血脂谱;RT-PCR法测定白色脂肪组织UCP2、UCP3及PPARγ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IO-R及DIO大鼠脂体比、TC、LDL-C、T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但DIO-R组体重、脂肪湿重、脂体比、TG显著低于DIO组(P<0.05);DIO-R大鼠UCP2和UCP3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DIO大鼠和对照组(P<0.01),PPARγ2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DIO大鼠(P<0.01),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发生肥胖抵抗与白色脂肪组UCP2、UCP3高表达及PPARγ2mRNA表达下降密切相关.

    作者:杨年红;王重建;许明佳;胡学锋;郝丽萍;刘烈刚;孙秀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四川省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性及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目的研究从四川省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多重PCR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slt、eaeA、hly毒力基因;对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质粒和PFGE分型;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耐药性和对消毒剂的抗力.结果62.7%的株茵(42/67)携带有毒力基因,毒力图谱类型主要为slt1+slt2+eaeA+hly.67株菌共有6种质粒谱型和7种PFGE谱型.64.2%(43/67)的菌株分别对7种不同的抗生素耐药,其中有23、35、34株茵分别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SMZ耐药.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抗性谱不同,80.6%(54/67)的菌株对酒精和季铵盐产生了抗性,所有菌株对洗必泰敏感.结论四川省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带毒率相似,但毒力基因谱型不完全相同.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菌株对常用消毒剂有很高的抗性,在消毒灭菌时需要用较大剂量的消毒剂才能将其杀灭.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耐药性、质粒和PFGE谱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茵株可能在人、动物、食品以及外环境之间相互传播并存在流行的可能.

    作者:张本;刘衡川;张朝武;栾荣生;涂国平;李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影响因素及其表达指标研究

    目的研究制定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及其表达指标.方法依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测算思路,运用专家咨询的方法进行逐步推导和研制,利用对全国16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意向论证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和表达指标的论证.结果研制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的11类影响因素及其23种表达指标,样本机构对拟采用的11类影响因素同意率为69.4%~100%,对23种表达指标的同意率为77.8%~100%.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拟采用的11类影响因素及其23种表达指标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王颖;罗力;孙梅;苏忠鑫;马宁;谢洪彬;王伟成;于竞进;于明珠;段勇;龚向光;陈政;汪华;施培武;梁占凯;杨峰;王敦志;岳建宁;罗实;郝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用Agilent G1888顶空进样器/6890N气相色谱/5975inert MSD检测系统测定药品中的残留溶剂

    用配置Agilent G1888顶空进样器(HS)和安捷伦5975inert质谱检测器(MSD)的安捷伦6890N气相色谱系统(GC)检测药品中受法规限制的残留溶剂.标准样品混合物的水溶液配制成接近或低于发表的允许溶剂残留水平的不同浓度以评价系统性能.本文的分析包括了国际协调委员会(ICH)指南(包含美国药典方法467中列出的溶剂)中一类和二类溶剂.MSD进行同步选择离子检测/全扫描模式采集选择离子检测与全全扫描的数据,从而对各个被测成组分别进行鉴定与定量.测定了27种不同溶剂的方法检出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肾细胞分离制备及培养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胶原酶、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简称两步消化法)对大鼠肾细胞分离效果及细胞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MEM、RpMI1640)、鼠龄(乳鼠、成年鼠)对细胞产量、质量、增殖率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两组Wistar大鼠(乳鼠和成年鼠)用三种不同的消化方法制备大鼠肾组织细胞悬液,分别在MEM培养液和RPMI1640培养液中原代培养,培养48小时之后第一次传代,观察细胞质量,计算细胞产量,MTT法检测传代细胞24~48小时之间的增殖率,生化分析仪检测传代细胞第1~7天培养液中LDH漏出量.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和两步消化法的肾细胞产量显著高于胰蛋白酶消化法(P<0.01),两步消化法的细胞质量优于胶原酶消化法,MEM培养液和RPMI1640培养液对细胞产量、增殖率和LDH漏出量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乳鼠的肾细胞产量显著高于成年鼠(P<0.01).结论两步消化法对于肾细胞的分离制备尤为适合,MEM培养液和RPMI1640培养液均适于肾细胞的培养,乳鼠比成年鼠更适合肾细胞的制备.

    作者:顾光;高芃;支媛;殷召雪;隋海霞;刘珊;周宇红;徐海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流失情况分析

    为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的人才流失现象.运用三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获取全国东、中、西省、市县各地区各级别7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8家医院5年的人员调动情况,运用卫生人力综合素质计算方法计算人员素质.结果表明我国疾病控制中心调入人员的平均素质分为5.54,调出人员的平均素质分为6.62,调入调出比值为0.84,存在着明显的人才流失现象;从不同级别角度讲,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人才流失均比同级医院要严重;从不同地区角度讲,各地区疾病控制中心的人才流失同样比同地区医院要严重.

    作者:杨峰;谢洪彬;王伟成;王颖;孙梅;苏忠鑫;马宁;罗力;于竞进;于明珠;段勇;龚向光;陈政;汪华;施培武;梁占凯;王敦志;岳建宁;罗实;郝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TT在测定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应用研究

    食品中细菌总数是反映食品卫生的基本指标,因此,在原材料、加工、保藏、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卫生质量控制时经常需要检测,目前除标准检测方法外还有改进的传统方法,在营养琼脂中添加TTC(氯化三苯四氮唑)就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尽管已证明该方法与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1],但细菌在该培养基上可生长成红色菌落,易于识别,许多实验室一直在使用.作者通过实验,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盐(简称MTT)替代TTC检测了50份各类食品,与标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MTT完全可以用于食品中细菌计数,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贵明;姚文荣;刘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成都销售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加强对工作场所暴力作为一种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视.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成都某销售公司销售人员3个月来在工作场所施暴他人、遭受他人暴力情况和工作满意度,分析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工作满意度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ukey检验.结果男、女销售人员无暴力经历者,其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2.66、2.75.男性销售人员遭受暴力者比施暴他人者平均得分低(P<0.01),分别为1.84、2.33.男性销售人员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比只有情感虐待者得分低(P<0.05),分别为1.84、2.10;女性销售人员,有躯体攻击或攻击威胁经历者和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得分较低,分别为1.80、1.87,有语言性骚扰经历者得分较高,为2.46.暴力行为或来源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卫生工作者应该对工作场所暴力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王培席;王绵珍;兰亚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卫生研究杂志

卫生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