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贾光
目的研究有机氯农药人体内残留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测定产妇静脉血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分组研究其对产妇静脉血和脐带血中激素、胎盘和脐带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产妇静脉血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和脐带血FSH、黄体生成激素(LH)、E2随着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的升高而增高,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静脉血LH和脐带血中孕酮随着体内残留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也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2)胎盘组织α-雌激素受体(α-ER)、β-内啡肽(β-E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脐带组织α-ER、β-EP基因的表达水平也随着有机氯农药体内残留水平的升高而增高,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3)既往不良妊娠结局次数随着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的升高而有增加趋势,各残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高残留组低于中残留组(P<0.01);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各残留组均高于对照组,高残留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低、中残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低残留组>中残留组>高残留组.结论有机氟农药体内代谢产物具有干扰内分泌功能,产生生殖和发育毒性作用,在总六六六的残留水平明显高于总DDT的混合暴露作用下,表现为拟雌激素作用为主.
作者:刘国红;杨克敌;刘西平;秦启发;刘四海;陈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小鼠胚胎腭间质细胞(MEPM)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MEPM细胞取材于孕13 d胎鼠腭组织.MTT比色法检测atRA对MEPM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atRA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并同时观察有无细胞凋亡现象发生;Western-blot检测atRA对细胞周期蛋白D和E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在5~10μmol/L浓度范围内,atRA能够显著性抑制MEPM细胞增殖活力(P<0.05),并将细胞周期滞留在G0/G1期(P<0.05).atRA对细胞周期蛋白D和E的表达及相应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效应.观察Rb的变化也显示,atRA降低Rb的磷酸化作用.结论atRA对腭器官发育敏感期腭间质细胞增殖活力及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可能是atRA诱导诱导唇腭裂的机制之一.
作者:余增丽;林久祥;肖颖;韩璟;张兴中;贾海潮;李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在营养领域内建立血清药理学方法,为评价药食植物的防癌效果提供一种新技术;同时观察药食植物提取物(HFE)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为预防癌症提供有效可行的营养措施.方法用正交设计探讨建立血清药理学方法的适宜条件;用MTT、群体倍增时间和集落形成实验研究含HFE动物血清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针对HFE,在对小鼠每天灌胃2次、共连续灌胃3天、体外实验含药血清浓度10%的实验条件下,为建立血清药理学方法的较好条件.各浓度(0.5、1.0和2.0 g/ml)的HFE对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组(HFE 2.0g/ml)灌胃3日和低浓度组(HFE0.5g/ml)灌胃10目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且二者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能更直接深入地观察受试物的抑癌作用.药食植物对防癌抗癌有较好的效果,在长期防癌过程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鸣;黄承钰;魏大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胶原酶、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简称两步消化法)对大鼠肾细胞分离效果及细胞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MEM、RpMI1640)、鼠龄(乳鼠、成年鼠)对细胞产量、质量、增殖率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两组Wistar大鼠(乳鼠和成年鼠)用三种不同的消化方法制备大鼠肾组织细胞悬液,分别在MEM培养液和RPMI1640培养液中原代培养,培养48小时之后第一次传代,观察细胞质量,计算细胞产量,MTT法检测传代细胞24~48小时之间的增殖率,生化分析仪检测传代细胞第1~7天培养液中LDH漏出量.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和两步消化法的肾细胞产量显著高于胰蛋白酶消化法(P<0.01),两步消化法的细胞质量优于胶原酶消化法,MEM培养液和RPMI1640培养液对细胞产量、增殖率和LDH漏出量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乳鼠的肾细胞产量显著高于成年鼠(P<0.01).结论两步消化法对于肾细胞的分离制备尤为适合,MEM培养液和RPMI1640培养液均适于肾细胞的培养,乳鼠比成年鼠更适合肾细胞的制备.
作者:顾光;高芃;支媛;殷召雪;隋海霞;刘珊;周宇红;徐海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葡萄酒中多组分生物胺的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检测器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正丁醇/氯仿(1:1)为萃取液提取葡萄酒中生物胺,丹磺酰氯为衍生剂,1,7-二氨基庚烷为定量内标,采用C18色谱柱分离,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5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荧光激发波长(Ex)350nm,发射波长(Em)520nm.结果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精胺和亚精胺在30分钟内得到良好分离.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生物胺呈现良好线性相关(r>0.99).在葡萄酒中添加生物胺混合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79.2%~127.9%,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论采用荧光/紫外检测器串联方法检测,满足了葡萄酒中多组分生物胺检测的需要.
作者:李志军;吴永宁;刘浩;薛长湖;赵云峰;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crAB-TolC电泵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X2的acrAB基因和tolC基因,获得两个突变株△tolC X2和△acrAB X2.通过基因敲除前后细菌耐药水平的改变,验证AcrAB-TolC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结果△tolCX2和△acrABX2对万古霉素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敏感,与野生株X2一致;但对11种抗生素由耐药变为敏感.结论AcrAB-TolC系统与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产生有关.
作者:郭云昌;杜春明;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砷中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严重而且危害广泛,一直是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慢性砷中毒的类型和主要临床表现,然后从砷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大规模现场人群调查的研究现状,并讨论这三方面研究对慢性砷中毒判定的意义,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慢性砷中毒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几点思考.
作者:苏丽琴;金银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以人肝肿瘤细胞HepG2为工具细胞,通过优化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的运行电压、温度、缓冲溶液pH值等条件,建立细胞DNA氧化损伤后8-OH-dG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检测方法,并以此方法分别检测未经H2O2处理组与经15mmol/L H2O2处理组HepG2细胞DNA中8-OH-dG含量的变化.方法提取DNA采用饱和盐析法,避免经酚-氯仿抽提导致8-OH-dG的产生.DNA溶液中加入DNase Ⅰ、蛇毒磷酸二酯酶及碱性磷酸酶得到游离核苷,并经去蛋白,二乙醚抽提后用于HPCE分析.优化后的分析条件为: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nm;pH值为9.5,浓度为20mmol/L硼酸钠水溶液;毛细管长度为47cm;运行电压为25kV;温度为25℃;进样方式为重力进样,进样时间为20秒.结果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细胞DNA处理得到的游离核苷电泳结果与5种核苷标准品的电泳结果符合.经或未经H2O2处理组HepG2细胞DNA中均检测出8-OH-dG峰,H2O2处理组细胞DNA中8-OH-dG含量增加.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易行,进样量小,需时间及费用少,灵敏度较高,对人体无损害,并为8-OH-dG在人群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徐永俊;徐顺清;周宜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色脂肪组织UCPs和PPARγ2基因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抵抗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高脂实验组和基础对照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13周.实验结束时,根据体重将高脂组大鼠分为饮食诱导肥胖(DIO)和饮食诱导肥胖抵抗(DIO-R)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脂肪湿重、脂体比、空腹血糖(FBG)及血脂谱;RT-PCR法测定白色脂肪组织UCP2、UCP3及PPARγ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IO-R及DIO大鼠脂体比、TC、LDL-C、T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但DIO-R组体重、脂肪湿重、脂体比、TG显著低于DIO组(P<0.05);DIO-R大鼠UCP2和UCP3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DIO大鼠和对照组(P<0.01),PPARγ2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DIO大鼠(P<0.01),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发生肥胖抵抗与白色脂肪组UCP2、UCP3高表达及PPARγ2mRNA表达下降密切相关.
作者:杨年红;王重建;许明佳;胡学锋;郝丽萍;刘烈刚;孙秀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食物能量换算系统的食物成分表或数据库(FCT或FCD)中对应食物条目能量值的一致性.分析差异的大小和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4个FCT或FCD中各筛选出了101个单种食物条目,将水分调整到食物组的平均水平,各组能量值和营养素含量也做了相应调整.对其能量值的差异用均数、数据图形、相对差异等多种参数或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我国食物的能量值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国家或地区.总体上我国FCT的食物能量值比日、台、韩分别低(相对差异及其95%置信区间)7.7%(-0.6%~15.9%),11.7%(3.5%~20.1%)和2.6%(-5.2%~10.3%).在坚果和种籽类、菌藻类的量值差异很大,其他三个数据源的茵藻类能量值比我国的高23.5%~67.5%.结论不同FCT之间,尤其日本、台湾省和韩国FCT和我国FCT的能量数据缺乏一致性.采用不同的食物能量换算系统是导致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导致FCT能量值差异的其它因素只能通过各国或地区实验室间的合作研究,对同一批食物样品进行平行检测分析的方法来估测和评价.
作者:郭军;王竹;杨月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2002年全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建立我国婴幼儿喂养指数,评价喂养情况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喂养方式,选择母乳喂养、是否用奶瓶喂养、膳食多样性、食物频率等变量,建立喂养指数评分体系,评价喂养指数评分与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和身长别体重(WHZ)关系.结果城乡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1),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加,喂养指数评分显著增加(P<0.05),喂养指数得分与WAZ、HAZ和WHZ显著相关(P<0.05).结论喂养指数可以作为一项综合判断婴幼儿喂养的方法.
作者:赖建强;荫士安;马冠生;朴建华;许洁;孟晶;杨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食品中细菌总数是反映食品卫生的基本指标,因此,在原材料、加工、保藏、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卫生质量控制时经常需要检测,目前除标准检测方法外还有改进的传统方法,在营养琼脂中添加TTC(氯化三苯四氮唑)就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尽管已证明该方法与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1],但细菌在该培养基上可生长成红色菌落,易于识别,许多实验室一直在使用.作者通过实验,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盐(简称MTT)替代TTC检测了50份各类食品,与标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MTT完全可以用于食品中细菌计数,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贵明;姚文荣;刘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环境中的汞来源广泛,无机汞进入环境后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甲基汞.甲基汞是人类已知的致畸原,可以对生殖细胞造成损害,并进一步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它极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改变子代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的行为和认知能力.目前关于甲基汞发育毒性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王丽;贾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城区选择10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对2000年在小班的862名儿童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男女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男童肥胖发生率从2000年的4.4%上升到2002年的12.5%,女童肥胖发生率从2000年的4.2%上升到2002年的10.7%,超重和肥胖的儿童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3年中80%的肥胖儿童继续保持肥胖,体重正常组的儿童发展为肥胖的发生率则远远低于超重组.
作者:由悦;陈敏;翟屹;杨正雄;满青青;王春荣;刘辉;赵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四极杆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配合新的八极杆碰撞/反应池(ORS)消干扰技术进行Fe的同位素比测定研究.方法于现场进行人体代谢试验,受试者口服57Fe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剂,以卡红为标志,粪便监测法收集试验期内的所有粪样,测定粪样中57Fe/56Fe的比值.结果运用ICPMS的ORS技术可消除由Ar等离子体本身以及样品中存在的Ca等产生的多原子离子对Fe带来的干扰;稀释实际样品到一定范围,基体干扰可忽略不计;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短期及长期精密度均小于0.3%;测定两组受试者粪样中的57Fe/56Fe的比值,发现代谢后排泄出的57Fe遵循一定的变化趋势,从而可以测定人体对Fe的代谢吸收比率.结论该技术可准确测定粪样中57Fe/56Fe的比值,可以用来计算评价膳食中铁吸收率的情况,追踪铁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
作者:张慧敏;陈登云;荆淼;刘小立;朴建华;王小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低剂量氢醌(HQ)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适应性反应的量效关系,建立氧化适应模式,探讨真核细胞过氧化适应性反应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应用HLF,以HQ为诱导剂,用不同剂量HQ时HLF细胞预处理12h后,再用80μmol/L HQ攻击HLFlh,结合微核试验、彗星实验及细胞周期变化,观察低剂量HQ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结果在细胞整体活力水平,0.001μmol/L、0.01μmol/L HQ预处理可以提高HLF对攻击剂量80.0μmo1/L的耐受性.与对照组比较,从0.5μmol/L HQ剂量开始预处理的HLF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明显增加(P<0.05),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拖尾现象,拖尾率及彗星尾长显著增加(P<0.01),从0.1μmol/L预处理剂量开始,随着预处理剂量的增加,属3级、4级DNA损伤细胞比例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出现G2期阻滞,G1期比例减少.与细胞仅大剂量攻击比较,0~0.1μmol/L预处理的HLF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尾长及拖尾率均明显减少、DNA重度损伤比例明显下降(P<0.05).相关分析表明,预处理剂量从0.1μmol/L开始,HLF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拖尾率及彗星尾长与HQ预处理剂量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低剂量HQ预处理HLF后再用高剂量去攻击,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反应.
作者:唐焕文;梁海荣;庄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新装修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方法检测159户新装修6月~1年的居室室内空气中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氨和放射性氡的浓度,并用问卷调查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各个污染物浓度是否超过国家标准分组分析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超标组和达标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分别为(0.170±0.075)mg/m3,(0.064±0.022)mg/m3;TVOC超标组和TVOC达标组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分别为(2.033±1.161)mg/m3,(0.271±0.142)mg/m3.甲醛超标组居民疲劳、恶心、眼部刺激症状、鼻部刺激症状、喉咙干燥、皮肤干燥、皮肤骚痒、皮肤红肿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甲醛达标组(均P<0.05).TVOC超标组居民恶心、皮肤骚痒、胸闷气短3个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TVOC达标组(均P<0.05).结论装修可致室内空气中甲醛和TVOC超标,并可引起明显居民恶心、眼部刺激症状和皮肤刺激等症状,严重损害了居民健康.
作者:刘洪亮;韩树青;薛志明;王亭;侯常春;杨劲松;陈学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加强对工作场所暴力作为一种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视.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成都某销售公司销售人员3个月来在工作场所施暴他人、遭受他人暴力情况和工作满意度,分析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工作满意度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ukey检验.结果男、女销售人员无暴力经历者,其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2.66、2.75.男性销售人员遭受暴力者比施暴他人者平均得分低(P<0.01),分别为1.84、2.33.男性销售人员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比只有情感虐待者得分低(P<0.05),分别为1.84、2.10;女性销售人员,有躯体攻击或攻击威胁经历者和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得分较低,分别为1.80、1.87,有语言性骚扰经历者得分较高,为2.46.暴力行为或来源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卫生工作者应该对工作场所暴力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王培席;王绵珍;兰亚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化妆品中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用于监测化妆品中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使用情况.方法通过考察不同型号液相色谱柱、不同类型流动相及配比,确定了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在Alltima C18(250mm×4.6mm I.D.,5μ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90:1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25℃时,维生素D2、维生素D3在0.5~100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12mg/L和0.06mg/L;不同浓度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8%和3.5%;加标量为20μg/g时,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4.2%~101.4%和91.6%~97.2%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等特点,适于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的维生素d2、维生素D3.
作者:朱英;杨艳伟;王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并利用MIDI-FAME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椰毒假单胞菌的菌株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中其他致病型菌株的脂肪酸成分非常相似,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它的分类地位.另外还发现C16:0.2OH、C18:1.2OH和C16:1.2OH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米酵菌酸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联系.结论由脂肪酸成分分析确认了椰毒假单胞菌的分类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它的产毒机制和致病机理积累资料.
作者:杜春明;焦振泉;郭云昌;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