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62名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变化3年跟踪研究

由悦;陈敏;翟屹;杨正雄;满青青;王春荣;刘辉;赵文华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超重, 肥胖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城区选择10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对2000年在小班的862名儿童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男女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男童肥胖发生率从2000年的4.4%上升到2002年的12.5%,女童肥胖发生率从2000年的4.2%上升到2002年的10.7%,超重和肥胖的儿童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3年中80%的肥胖儿童继续保持肥胖,体重正常组的儿童发展为肥胖的发生率则远远低于超重组.
卫生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有机氯农药人体内残留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测定产妇静脉血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分组研究其对产妇静脉血和脐带血中激素、胎盘和脐带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产妇静脉血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和脐带血FSH、黄体生成激素(LH)、E2随着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的升高而增高,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静脉血LH和脐带血中孕酮随着体内残留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也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2)胎盘组织α-雌激素受体(α-ER)、β-内啡肽(β-E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脐带组织α-ER、β-EP基因的表达水平也随着有机氯农药体内残留水平的升高而增高,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3)既往不良妊娠结局次数随着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的升高而有增加趋势,各残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高残留组低于中残留组(P<0.01);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各残留组均高于对照组,高残留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低、中残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低残留组>中残留组>高残留组.结论有机氟农药体内代谢产物具有干扰内分泌功能,产生生殖和发育毒性作用,在总六六六的残留水平明显高于总DDT的混合暴露作用下,表现为拟雌激素作用为主.

    作者:刘国红;杨克敌;刘西平;秦启发;刘四海;陈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株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省区、不同样品分离的串珠镰刀菌及其产毒株的基因多态性及遗传变异性.方法以串珠镰刀菌的5.8S、28S rRNA基因及其间区序列ITS1、ITS2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rDNA,以参与伏马茵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多酮肽合成酶(PKS)基因fum5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PKSFB.对16株我国分离菌株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并与5株ATCC典型菌株进行比较.结果Fumr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从山东芝麻样品中分离的菌株SD-fm040 DNA经两种内切酶(EcoR Ⅰ和Pst Ⅰ)消化后,杂交图谱显示的基因多态性与ATCC典型菌株不同,而从山东和浙江玉米中分离的菌株均与典型串珠镰刀菌ATCC 52539、ATCC38946、ATCC 26263一致,与串珠镰刀茵亲缘关系非常近的菌株ATCC 12763(F.nygamai)和ATCC 38016(F.subglutinans)对多数内切酶的杂交图谱表现出与其他菌株不同的基因多态性.经EcoRI酶切,FumPKSFB探针杂交结果表明,2株山东分离的胶孢镰刀菌和2株河南分离的串珠镰刀菌非伏马菌素产毒株没有杂交带,与ATCC非伏马菌素产毒株及胶孢镰刀菌结果一致.2株安徽伏马菌素产毒株产生两条杂交带,其中一条与ATCC 52539相同,分子量约为15000bp,另一条杂交谱带为18000bp,与其他菌株不同.其余10株伏马菌素产毒株均产生一条杂交带,与ATCC 52539结果一致.结论尽管探针FumrDNA不能鉴别伏马菌素产毒株与非产毒株,但其对鉴别不同样品来源、不同型别的串殊镰刀菌并研究其基因多态性是非常有用的.探针FumPKSFB可完全鉴别伏马菌素产毒株,适用于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样品来源的产毒串珠镰刀菌的产毒性及基因多态性.

    作者:王晓英;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药食植物提取物影响肺癌细胞YTMLC-90生长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目的在营养领域内建立血清药理学方法,为评价药食植物的防癌效果提供一种新技术;同时观察药食植物提取物(HFE)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为预防癌症提供有效可行的营养措施.方法用正交设计探讨建立血清药理学方法的适宜条件;用MTT、群体倍增时间和集落形成实验研究含HFE动物血清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针对HFE,在对小鼠每天灌胃2次、共连续灌胃3天、体外实验含药血清浓度10%的实验条件下,为建立血清药理学方法的较好条件.各浓度(0.5、1.0和2.0 g/ml)的HFE对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组(HFE 2.0g/ml)灌胃3日和低浓度组(HFE0.5g/ml)灌胃10目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且二者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能更直接深入地观察受试物的抑癌作用.药食植物对防癌抗癌有较好的效果,在长期防癌过程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鸣;黄承钰;魏大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砷对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砷对雌性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水平及卵巢、肾上腺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经砷染毒10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激素水平;光镜观察子宫和肾上腺的病理改变.结果除了黄体生成素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卵巢及肾上腺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砷对雌性大鼠的内分泌激素黄体生成素是一个敏感指标,且对生殖系统有直接的损害作用.

    作者:张晨;唐慧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化妆品中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建立化妆品中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用于监测化妆品中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使用情况.方法通过考察不同型号液相色谱柱、不同类型流动相及配比,确定了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在Alltima C18(250mm×4.6mm I.D.,5μ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90:1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25℃时,维生素D2、维生素D3在0.5~100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12mg/L和0.06mg/L;不同浓度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8%和3.5%;加标量为20μg/g时,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4.2%~101.4%和91.6%~97.2%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等特点,适于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的维生素d2、维生素D3.

    作者:朱英;杨艳伟;王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TT在测定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应用研究

    食品中细菌总数是反映食品卫生的基本指标,因此,在原材料、加工、保藏、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卫生质量控制时经常需要检测,目前除标准检测方法外还有改进的传统方法,在营养琼脂中添加TTC(氯化三苯四氮唑)就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尽管已证明该方法与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1],但细菌在该培养基上可生长成红色菌落,易于识别,许多实验室一直在使用.作者通过实验,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盐(简称MTT)替代TTC检测了50份各类食品,与标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MTT完全可以用于食品中细菌计数,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贵明;姚文荣;刘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雀异黄酮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金雀异黄酮(GS)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S对HT-29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Cell Death ELISA和流式细胞术从不同方面检测GS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hlot技术检测GS对核增殖抗原PCNA、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5~120μmol/L浓度范围内,GS能够抑制HT-29细胞增殖活力;降低S细胞分布比例,将细胞周期滞留在G2/M期;显著性诱导HT-29细胞凋亡(>30μmol/L,P<0.05),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GS对PCNA、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显示,GS能够抑制PCNA和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对bax的表达则表现出促进作用.结论GS通过诱导HT-29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活力,这些效应与PCNA、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有关.这些资料可为结肠癌的早期预防提供膳食干预新途径,并为临床新药的开发提供新方案.

    作者:吕全军;余增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用Agilent G1888顶空进样器/6890N气相色谱/5975inert MSD检测系统测定药品中的残留溶剂

    用配置Agilent G1888顶空进样器(HS)和安捷伦5975inert质谱检测器(MSD)的安捷伦6890N气相色谱系统(GC)检测药品中受法规限制的残留溶剂.标准样品混合物的水溶液配制成接近或低于发表的允许溶剂残留水平的不同浓度以评价系统性能.本文的分析包括了国际协调委员会(ICH)指南(包含美国药典方法467中列出的溶剂)中一类和二类溶剂.MSD进行同步选择离子检测/全扫描模式采集选择离子检测与全全扫描的数据,从而对各个被测成组分别进行鉴定与定量.测定了27种不同溶剂的方法检出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母鼠围产期铅暴露对仔鼠不同脑区POU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POU域蛋白在铅的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受孕雌性大鼠从妊娠第15天开始经饮水染铅(对照饮蒸馏水,试验组醋酸铅低0.5g/L、中1.0g/L、高2.0g/L),至仔鼠出生后21日断乳为止.分别取21日龄仔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部位组织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脑区的Oct-2和Brn-3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微图像分析表明,染铅组脑组织皮层、海马及小脑的Oct-2和Brn-3a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比[Aa(%)]、平均灰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的变化.染铅组Oct-2表达高于对照组,而Brn-3a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POU域蛋白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参与了铅对学习记忆损害的神经毒性过程.

    作者:常薇;祝卫国;陈军;范冠宇;陈学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视黄酸阻滞胎鼠腭间质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凋亡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小鼠胚胎腭间质细胞(MEPM)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MEPM细胞取材于孕13 d胎鼠腭组织.MTT比色法检测atRA对MEPM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atRA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并同时观察有无细胞凋亡现象发生;Western-blot检测atRA对细胞周期蛋白D和E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在5~10μmol/L浓度范围内,atRA能够显著性抑制MEPM细胞增殖活力(P<0.05),并将细胞周期滞留在G0/G1期(P<0.05).atRA对细胞周期蛋白D和E的表达及相应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效应.观察Rb的变化也显示,atRA降低Rb的磷酸化作用.结论atRA对腭器官发育敏感期腭间质细胞增殖活力及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可能是atRA诱导诱导唇腭裂的机制之一.

    作者:余增丽;林久祥;肖颖;韩璟;张兴中;贾海潮;李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影响因素及其表达指标研究

    目的研究制定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及其表达指标.方法依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测算思路,运用专家咨询的方法进行逐步推导和研制,利用对全国16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意向论证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和表达指标的论证.结果研制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的11类影响因素及其23种表达指标,样本机构对拟采用的11类影响因素同意率为69.4%~100%,对23种表达指标的同意率为77.8%~100%.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调整拟采用的11类影响因素及其23种表达指标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王颖;罗力;孙梅;苏忠鑫;马宁;谢洪彬;王伟成;于竞进;于明珠;段勇;龚向光;陈政;汪华;施培武;梁占凯;杨峰;王敦志;岳建宁;罗实;郝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流失情况分析

    为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的人才流失现象.运用三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获取全国东、中、西省、市县各地区各级别7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8家医院5年的人员调动情况,运用卫生人力综合素质计算方法计算人员素质.结果表明我国疾病控制中心调入人员的平均素质分为5.54,调出人员的平均素质分为6.62,调入调出比值为0.84,存在着明显的人才流失现象;从不同级别角度讲,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人才流失均比同级医院要严重;从不同地区角度讲,各地区疾病控制中心的人才流失同样比同地区医院要严重.

    作者:杨峰;谢洪彬;王伟成;王颖;孙梅;苏忠鑫;马宁;罗力;于竞进;于明珠;段勇;龚向光;陈政;汪华;施培武;梁占凯;王敦志;岳建宁;罗实;郝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成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膳食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28320名18~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询问调查数据.采用平衡膳食指数评价人群的膳食质量,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以正端分(DBI_LBS)及负端分(DBI_HBS)为因变量,以住户特征变量及个人特征变量为自变量,分析膳食摄入不足和膳食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业情况、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体育锻炼、看电视时间、阅读时间、地区进入DBI_LBS回归模型,是影响膳食摄入不足的主要因素.性别、在业情况、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民族、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看电视时间、阅读时间、做饭时间、地区进入DBI_HBS的回归模型,是影响膳食摄入过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何宇纳;翟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crAB-TolC电泵系统介导的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AcrAB-TolC电泵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X2的acrAB基因和tolC基因,获得两个突变株△tolC X2和△acrAB X2.通过基因敲除前后细菌耐药水平的改变,验证AcrAB-TolC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结果△tolCX2和△acrABX2对万古霉素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敏感,与野生株X2一致;但对11种抗生素由耐药变为敏感.结论AcrAB-TolC系统与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产生有关.

    作者:郭云昌;杜春明;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细胞DNA中8-OH-dG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以人肝肿瘤细胞HepG2为工具细胞,通过优化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的运行电压、温度、缓冲溶液pH值等条件,建立细胞DNA氧化损伤后8-OH-dG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检测方法,并以此方法分别检测未经H2O2处理组与经15mmol/L H2O2处理组HepG2细胞DNA中8-OH-dG含量的变化.方法提取DNA采用饱和盐析法,避免经酚-氯仿抽提导致8-OH-dG的产生.DNA溶液中加入DNase Ⅰ、蛇毒磷酸二酯酶及碱性磷酸酶得到游离核苷,并经去蛋白,二乙醚抽提后用于HPCE分析.优化后的分析条件为: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nm;pH值为9.5,浓度为20mmol/L硼酸钠水溶液;毛细管长度为47cm;运行电压为25kV;温度为25℃;进样方式为重力进样,进样时间为20秒.结果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细胞DNA处理得到的游离核苷电泳结果与5种核苷标准品的电泳结果符合.经或未经H2O2处理组HepG2细胞DNA中均检测出8-OH-dG峰,H2O2处理组细胞DNA中8-OH-dG含量增加.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易行,进样量小,需时间及费用少,灵敏度较高,对人体无损害,并为8-OH-dG在人群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徐永俊;徐顺清;周宜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甘氨酸亚铁改善学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为观察甘氨酸亚铁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7~12岁之间的贫血儿童(选择指血血红蛋白含量<120g/L),按血红蛋白含量随机将其分成安慰剂对照组(60人)和补充甘氨酸铁试食组(60人),观察期为1个月.结果儿童试食甘氨酸亚铁30天后的结果表明,口服甘氨酸亚铁一个月能使贫血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显著降低,试食组自身前后比较,血红蛋白平均升高幅度>10g/L,并且试食组试验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甘氨酸亚铁具有改善学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靳雅笙;赖建强;赵显峰;孟晶;潘丽莉;荫士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成都销售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加强对工作场所暴力作为一种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视.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成都某销售公司销售人员3个月来在工作场所施暴他人、遭受他人暴力情况和工作满意度,分析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工作满意度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ukey检验.结果男、女销售人员无暴力经历者,其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2.66、2.75.男性销售人员遭受暴力者比施暴他人者平均得分低(P<0.01),分别为1.84、2.33.男性销售人员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比只有情感虐待者得分低(P<0.05),分别为1.84、2.10;女性销售人员,有躯体攻击或攻击威胁经历者和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得分较低,分别为1.80、1.87,有语言性骚扰经历者得分较高,为2.46.暴力行为或来源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卫生工作者应该对工作场所暴力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王培席;王绵珍;兰亚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屑香波中水杨酸、吡啶硫酮锌吡啶酮乙醇胺、甘宝素和酮康唑5种去屑剂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去屑香波中的水杨酸、吡啶硫酮锌(ZPT)、吡啶酮乙醇胺、甘宝素和酮康唑5种去屑剂.在C18(5μm,4.6mm×150mm)色谱柱上,以乙腈:甲醇:水(10mmol/L磷酸二氢钾和0.5mmol/L EDTANa2,磷酸调pH4.0)=50:1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二极管陈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25℃下检测.该方法各组分变异系数小于3.8%,加标回收率在92.7%~104.9%之间,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等特点.

    作者:杨艳伟;朱英;苏晓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转sck基因水稻中标记基因表达蛋白HPT食用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针对抗虫转sck基因水稻中标记基因表达蛋白HPT的食用安全性开展初步研究,主要包括该蛋白在大米中的定性、定量研究、可能的膳食摄入量估计及其潜在致敏性评估等.方法将HPT的编码序列插入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2中进行融合表达,通过脲变性和镍柱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6His-HPT蛋白免疫家兔和小鼠,分别制备相应的抗HPT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进一步将这两种抗体组成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检测HPT在转sck基因水稻中的表达水平.在致敏性评估方面,首先将HPT序列与已知的致敏原数据库进行比较,再利用模拟的胃肠液环境进行体外消化稳定性实验.结果重组体经表达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95%)的6His-HPT融合蛋白,免疫动物后获得了高效价的抗HPT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所制备的抗体可与转基因水稻中及纯化出的HPT蛋白形成特异结合带.由这两种抗体组成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检测HPT抗原时的灵敏度为30ng/ml,可检测出转sck基因水稻叶片中HPT蛋白的表达量约为80~150ng/ml;而在相应的转基因大米中未能检出.HPT序列经与已知的致敏原数据库进行比较未见同源性,但在体外消化稳定性实验中,HPT蛋白在模拟的胃肠液环境中均迅速降解.结论就目前的检测水平来看,转sck基因大米中所含的HPT蛋白水平极低,且对消化环境不稳定,推测该标记基因表达蛋白不易引起可观察到的食用安全性问题.但利用表达的HPT蛋白直接进行动物急性毒性及致敏性实验的工作仍有待进行,有关的结果将进一步报道.

    作者:杨丽琛;李英华;杨晓光;朴建华;吴永宁;朱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菌体脂肪酸成分测定与分析

    目的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并利用MIDI-FAME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椰毒假单胞菌的菌株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中其他致病型菌株的脂肪酸成分非常相似,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它的分类地位.另外还发现C16:0.2OH、C18:1.2OH和C16:1.2OH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米酵菌酸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联系.结论由脂肪酸成分分析确认了椰毒假单胞菌的分类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它的产毒机制和致病机理积累资料.

    作者:杜春明;焦振泉;郭云昌;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卫生研究杂志

卫生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