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程志清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常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绝大多数发生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且初产妇的发病率比经产妇略高1倍,一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1].临床表现为乳房局部结块,乳汁不畅,有压痛,局部皮肤表面发热,充血肿胀,伴有恶寒、发热、白血球升高等全身症状和体征.
作者:武瑞仙;楼丽华;赵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笔者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合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脂的影响,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6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42.9~76.2岁,平均 63.5 岁.中西药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41.8~75.5岁,平均62.7岁.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排除标准:①颈动脉超声显示管腔内斑块导致严重血流阻塞;②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严重感染、恶性肿瘤;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作者:仝树坡;史润霞;邢军;张惠玉;陆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在无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良好的护理也是抢救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笔者对本院36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股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股静脉置管成为安全输液,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然而随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也日益增多.笔者对我科2000年3月~2008年10月使用股静脉置管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其相关性感染的发生菌群进行分析,并对股静脉置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佩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观察组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可拉明.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24小时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治疗后48小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pH 、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pH 、PaCO2比同期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PaO2、Sa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神志恢复清醒时间4.52±3.7小时,对照组为7.02±4.1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可迅速、有效地缓解高碳酸血症,缩短患者神志障碍时间,提高无创通气疗效,降低气管插管率.
作者:张晓洁;邓晻;马伟;周可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5%,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我院湖滨院区外科2004年3月~2009年5月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1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陈筱莉;张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在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中可出现病毒耐药、停药后反弹等.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对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的CHD患者和未经抗病毒治疗的初治CHB患者共75例,给予苦参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罡;潘尚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引起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等,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我院采用中药配伍克林霉素及普鲁卡因保留灌肠治疗该病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嫣;吕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BNP与脑出血时间、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不伴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1周内(急性期)进行BNP检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并对患者做GCS评分.其中12例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者分别在入院24小时内和1周时各检测1次.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B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发病1周时的BNP水平低于发病24小时内(P<0.05 ),而GC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出血(LH)者、基底节、丘脑出血者及GCS评分≤8分者BNP水平分别低于中量出血(MH)者、小量出血(SH)者、脑叶出血者及GCS > 8分者(P<0.05,P<0.01).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BNP水平显著降低;血BNP值与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出血量及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均有明显相关.
作者:吴勇飞;胡兴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在我国发病率已居性传播疾病首位, 解脲支原体(ueraplasmaruealyticum,Uu)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等疾病的常见病原体.部分病例久治不愈,造成患者长期身心痛苦.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老年人因各脏器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和代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患病、手术的应激状态下,易发生各脏器的并发症,为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必须重视手术前后全面的护理管理,以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现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232例老年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俞华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对其作用效应及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利于指导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也将为研究和探索经络、腧穴的功能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康志强;陈华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2007年5月~2009年7月我们运用滋阴降火祛瘀法治疗阴虚瘀热型视网膜静脉阻塞31例(31眼),并与复方血塞通胶囊治疗31例(31眼)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林文君;陈国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人体在排便时,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排便时盆底肌不松弛反而异常收缩,使肛门出口阻塞引起排便困难,是顽固性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笔者导师林爱珍教授采用经验方益肠通秘汤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的便秘,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排便的生物反馈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光军;林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冻结肩又称肩凝症、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疾病.2007年12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7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8例冻结肩患者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门诊.随机分为三组,治疗I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43~69岁,平均54.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6个月;其中左肩活动受限15例,右肩活动受限13例,双肩活动受限3例.
作者:王维佳;骆国钢;徐海孺;王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采用静脉应用抗生素及皮炎洗剂和喜疗妥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并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6年5月~2008年10月我院血管外科住院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68例,均符合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9~71岁;静脉曲张引起2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4例,输液刺激引起2例,肿瘤2例,无明显诱因2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7~70岁;静脉曲张引起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3例,输液刺激引起2例,肿瘤引起2例,无明显诱因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发病部位均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施月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腹膜透析设备投入少、操作方便、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小以及对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力强,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因此学术界对腹膜透析并发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微炎症是增加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因素概述如下.
作者:王臣大;鲁盈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 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慢性反复发作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严重出血不能控制者,采用脾切除治疗有效率70%~90%[1].通常脾切除术后可导致血小板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严重者可致血栓形成.2007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共施行ITP脾全切术54例,有效5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丹;裘华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6年4月~2008年10月我院应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 3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跌伤13例,坠落伤7例.骨折类型:横形骨折 23例 (其中上极5例,下极4例,中部14例),粉碎性骨折12例.手术治疗时间为伤后6小时~8天,平均 3天.
作者:杨得海;李晶;李世海;宋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长期的焦虑状态可通过机体的应激反应诱发冠心病,反之,冠心病又会加重焦虑症状.笔者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焦红娟;程志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