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钱子胶囊治疗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症

吴镇印;刘树硕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症, 马钱子胶囊
摘要:前列腺增生可引起膀胱逼肌收缩无力,随着逼尿肌收缩强度减弱,剩余尿量增多,严重者甚至出现尿潴留.患者经手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迟缓,需较长时间留置导尿.逼尿肌收缩无力症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尤其是老年患者使用拟胆碱药物常有顾虑.我们于2006年~2007年用马钱子胶囊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症8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D)是因为多发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变因素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综合征.许多研究表明,VaD是可以治疗或预防的.笔者应用都可喜片配合中药健脑合剂治疗VaD 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罗英;刘英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舍尼通联用癃闭舒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已成为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我科自1999年12月开始采用舍尼通联用癃闭舒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清热化瘀散结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痛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盆腔痛为慢性盆腔炎常见临床症状.消炎治疗,疗效并不理想.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痛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伟霞;傅理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死亡率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2003~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156例,根据入院时心率分为心率<80次/min组、心率80~90 次/min组及心率>90次/min组,分别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的死亡例数.结果:心率>90次/min组及心率80~90次/min组患者前、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心率<80 次/min组(P均<0.05).心率>90次/min组和心率80~90次/min组患者LVEDD均高于心率<80次/min组;心率>90次/min组的LVESD明显高于心率80~90次/min组及心率<80次/min组;而心率>90次/min组LVEF明显低于心率80~90次/min组及<80次/min组.1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5例(9.6%).心率>90次/min组死亡率20%(5/25),明显高于心率80~90次/min组的12.5%(P<0.05)和心率<80次/min组的6.1%(P<0.01).结论:入院时心率增快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强预测因子.

    作者:罗建华;黄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恶病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机体的综合代谢变化过程,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AIDS和终末期肾衰等[1].癌症恶病质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恶病质是诸多肿瘤并发症发生的基础,肿瘤患者出现恶病质,不仅对放疗、化疗的反应性差,降低患者生存期,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作者:翁家武;陈培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浙江省中医院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

    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长期的职业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群体自身的健康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1].通过对我院百名护士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及分析,了解护士压力的表现和来源,采取积极有效的减压措施,促进护士的身心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郎美恒;余兰仙;何雅英;阙建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温化汤对慢性肾衰消化道症状的改善作用

    笔者用自拟温化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脾阳虚衰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长川;栾仲秋;张传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清肺合剂工艺研究

    清肺合剂系我院的院内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清肺止咳化痰、消痞散结功能,对肺癌,尤其是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有显著疗效.我们对其制剂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爱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观察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是白内障的特殊类型之一,此类白内障手术难度较常规白内障大.我院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对31例33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健;吕红;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疏肝理气治疗女性面部色素沉着

    总结妇人一生,在生理、病理方面,有3个不同阶段,青春期主重在肾,中年时期主重在肝,暮年时期主重在脾.女子青春时期正当肾气旺盛之年,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当青春时期月经之反常为病,主要在肾.而暮年则肾气衰弱,天癸竭,地道不通,气血虚弱,血液来源衰少,病患因血不足,脾乃藏营而统血,故关键在于脾.然中年时期,由于人事环境之复杂,情志怫逆为多,则肝气郁结,气盛暴厉,为之肝阳亢旺,又凡七情所伤,都关乎肝木.肝木之病变,特别多出现于中年时期,所以女性中年期间,当以调肝为主要.

    作者:王金生;罗杏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生脉散加味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毒副作用

    放射治疗可以控制局部肿瘤和杀灭癌细胞,但对正常组织和全身各系统也能引起一定损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和限制了放疗的疗效.笔者从2005年3月~2006年5月,在常规放疗同时应用生脉散加味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时产生的毒副作用,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志雄;罗文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华蟾素辅助治疗晚期肿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姑息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晚期肿瘤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化疗同时加用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化疗方案.分别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0%和37.0%,两组疗效比较,P<0.05.生活质量治疗组提高32.0%,对照组提高15.2%,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发生化疗毒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姑息化疗治疗晚期癌症,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诸云华;张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研究概述

    <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它较系统地阐述了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其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就近10年国内医学期刊中关于<内经>养生思想理论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姚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57例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5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7年9月笔者在安徽省南陵县中医院结石专科门诊工作期间收治住院治疗泌尿道结石患者57例,均符合泌尿系结石诊断标准[1].

    作者:何邦友;程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药坐浴合爱脉朗治疗嵌顿痔40例

    我科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坐浴加口服爱脉朗治疗嵌顿痔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发病时间1~5天.

    作者:范树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女性盆腔结核25例超声分析

    总结分析25例女性盆腔结核超声检查结果,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盆腔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红英;杨高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韦格纳肉芽肿误诊肺结核3例分析

    韦格纳肉芽肿病(wagener granulonatosis,WG)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坏死性肉芽肿和小血管炎,可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以上呼吸道及肾脏受累为常见.Grenzformen[1]在1931年首先描述本病,Wagener[2,3]于1936、1939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该病少见,初期症状多变且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本文收集2004~2007年间在我科住院,首诊为肺结核,后确诊为WG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凌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艾迪注射液辅治胃癌根治术后患者38例

    2004年12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38例,报道如下.

    作者:丁政;李建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及中药治疗进展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研究表明,脊髓损伤的终神经学损害是由两种机制引起的,即原发性损伤(包括机械损害、出血等)和继发性损伤(包括水肿、炎症反应、缺血、细胞因子、再灌注等对脊髓产生的毒害作用).原发性损伤被动地发生在损伤后短时间内(一般认为4小时内),且产生的神经损害是不可逆的.

    作者:叶红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及其实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历代中医在其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治疗本病除了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治疗、局部清创引流及血管重建术等外,多主张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内治外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以下谨予介绍.

    作者:赵进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