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曙;吴鹏远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听力的耳科常见病.听力中心近3年来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单耳发病,男32例,女28例,年龄16~66岁,病程均3个月以上,均经过反复鼓室穿刺.
作者:施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血钠监测对于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血钠改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平均血钠为125.13±10.12mmol/L;早期11例,血钠131.91±4.74mmol/L;中期9例,血钠129.02±6.60mmol/L;晚期17例,血钠118.68±10.50mmol/L.早、中期血钠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早、中两期与晚期血钠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显效13例,血钠132.86±4.90mmol/L;有效19例,血钠124.79±6.19mmol/L;无效5例,血钠106.32±6.39mmol/L,三者间血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钠监测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作者:张德和;王舜;彭春仙;姚京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讨帕罗西汀辅以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帕罗西汀,1天20mg,早晨顿服.观察组32例,除服用帕罗西汀外,加服枣仁安神胶囊5粒,每天睡前服,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进行HAMA、HAMD、睡眠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于治疗后第1周即获得HAMA、HAMD、睡眠障碍减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HAMA于第4周获得减分,第2周获得HAMD、睡眠障碍减分.结论:帕罗西汀辅以枣仁安神胶囊较单用帕罗西汀起效更快,且能明显改善睡眠状态,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祝连生;谭倩;武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目前微创脊柱外科的热点.我院自2001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疗效优良,但有部分患者疼痛缓解不理想或后期发生其他椎骨骨折.
作者:卢斌;蒋国强;欧阳甲;罗科锋;岳兵;曹杰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调气健脾汤合加斯清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组34例,运用调气健脾汤合加斯清治疗;西药组32例,单用加斯清治疗;中药组32例,单用调气健脾汤治疗.结果:治疗4周,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73.5%,总有效率94.1%;西药组显效率53.1%,总有效率71.9%;中药组显效率53.1%,总有效率71.9%.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卜昌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药物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保留了年轻妇女的生育功能,被广大妇女所接受.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燕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院根据胆红素代谢途径,在常规运用茵栀黄、培菲康散剂、肝酶诱导剂及病因治疗同时,加用蓝光毯间歇性照射疗法,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一种以出现大量的坏死、松弛性水疱或以大疱为表现的严重皮肤病.皮损与一度或浅二度烧伤类似,可以累及全身皮肤和黏膜.我院试用湿润烫伤膏涂于无菌纱布上外贴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观察肿节风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1的干预作用及细胞存活度的影响.方法:LPS(100ng/ml)刺激内皮细胞24小时,并用肿节风,浓度分别为:0.5%、1%、2%、3%进行干预,设立对照组、单纯刺激组(刺激组)、刺激+干预组.测定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的表达,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结果:对照组与刺激组、刺激组与2%、3%浓度刺激+干预组比较,P<0.01;2%、3%浓度肿节风能够降低LPS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IL-1;刺激+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IL-1水平仍明显升高(P<0.01).MTT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肿节风干预对LPS引起的内皮细胞活力下降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肿节风对LPS感染引起的炎症介质IL-1有抑制作用,阻断了炎症的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朱黎红;洪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血液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IFI早期症状不典型,使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容易耽误治疗时机.现对我科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IFI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IFI的认识,及时、合理予以治疗.
作者:吴文淼;陆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生大黄降低急性胰腺炎腹腔内压的作用.方法:将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PPI制酸等常规治疗下,治疗组加用生大黄浸出液胃管内注入,比较两组腹腔内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早期降低腹腔内压.结论:生大黄能早期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利于机体恢复.
作者:曹红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合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常用的胃管需持续减压,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我院将液囊空肠导管用于上消化道手术,与传统的置管方法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和实用性.
作者:詹卫华;陈一奇;吴晓英;卫长富;郭松永;宋伟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亚莫利1~4mg/d或达美康160~320mg/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8.89%,对照组61.11%;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等指标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
作者:郁卫刚;吴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多数心肌梗死(AMI)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有1/6~1/3的患者疾病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易发生误诊.现就不典型患者的诊治谈谈笔者的诊治体会.
作者:陈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学基础的进一步认识,哮喘的治疗方案相应进行了调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以吸入疗法为主的治疗新概念.基于此,我科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布地奈德(商品名: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哮喘34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永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川芎嗪组)27 例,消心痛治疗(对照组)19 例.分别治疗21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川芎嗪组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近,但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中医症状及血液流变指标改善,川芎嗪组优于消心痛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中川芎嗪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且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田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凡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皮疹时隐时现,持续时间<24小时,以瘙痒为主症,反复发作,病程>8周者.
作者:卢俊明;沈一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秋季腹泻是秋季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2005年9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源;黄华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根据骨组织经微波处理后成骨能力的变化,探讨微波对骨传导性及诱导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10只,取每只鼠左胫骨,锯成相等的移植骨4块,每块约0.5cm,加以标记.然后从每只鼠中各取1块,分成四组.Ⅰ组不加热作为阳性对照组;Ⅱ组用微波加热60℃ 10min;Ⅲ组用微波加热60℃ 15min;Ⅳ组水浴加热100℃ 30min作为阴性对照.然后将加热的骨块经脱脂、脱钙水洗后制成完全脱钙骨基质,再移植于自体腹部肌肉内.21天后将移植物取出并进行组织学分析.观察微波加热后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的变化.结果:Ⅱ、Ⅲ组微波加热后组织学改变与阳性对照组的Ⅰ组相似.植入的脱钙骨基质诱导新骨生成,组织切片内见大量新生的软骨细胞、骨细胞及类骨质,部分切片看到明显的骨小梁,但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Ⅳ组仅看到形成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无明显骨及软骨形成.结论:微波加热后,脱钙骨基质的骨生长因子无明显破坏,能诱导新骨产生,因此保存了骨的传导性及诱导性.说明体外微波加热可应用于骨肿瘤的保肢手术.
作者:李新春;毛宾尧;杜靖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是肝癌的生物特征之一.根据尸检、影像学及肝癌病理学检查,20%~70%的HCC合并有PVTT[1].门静脉癌栓的出现是肝癌中晚期病程表现,是决定肝癌预后、术后转移或复发的重要因素,是肝癌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领域,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只有3个月[2].2003年5月~2006年5月,我院运用康莱特注射液经皮门静脉灌注治疗PVTT,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清坚;赫军;黄名威;莫绍雄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