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斌;卢伟力;姚京忠;陆军;胡雅国;蒋峻梅
近年来,笔者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患者92例,疗效显著,现将救护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叶雪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主要表现、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由于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笔者用归脾汤加减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予报道.
作者:龚俊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少精子症是男科较为常见的病症,也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笔者根据其病因、症状制定以补肾滋阴为主的治疗方案,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向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的生殖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封闭抗体缺乏的RSA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中药组30例,给予补中益气汤为主(孕前服用补中益气汤,孕后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寿胎丸)治疗;免疫组42例,以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封闭抗体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中药组和免疫组的封闭效率(BE-Ab1)分别为(-64.08±38.58)%、(-59.61±43.47)%,封闭抗体抗独特型抗体(BE-Ab2)分别为(-34.81±29.86)%、(-42.13±33.05)%;治疗后中药组与免疫组的封闭效率分别为(-9.17±7.77)%、(-7.06±4.49)%,封闭抗体抗独特型抗体分别为(5.67±8.19)%、(-3.53±8.90)%,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分别为P<0.01,P<0.05).抗CD3-BE、抗CD4-BE及抗CD8-BE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使患者的BE-Ab1、BE-Ab2明显上升,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与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疗法治疗RSA患者临床疗效相近.
作者:葛荣跃;刘永林;许志良;张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自2005年9月~2006年8月,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5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涛;范连兴;高亚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现就甲氨喋呤(MTX)和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的疗效、毒副反应作一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林笑丹;孙爱宣;曾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脂肪肉瘤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多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且容易误诊.我院自1992年9月~2006年8月,共收治脂肪肉瘤患者8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作者:毛建水;何颖韬;柳育健;吕国强;吕益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系统分析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52周临床疗效应答特点.方法:38例ALT≥3×ULN、HBV-DNA载量≥105拷贝/ml、HBeAg(+)和YMDD无变异患者完成52周疗程(拉米夫定, 100mg/d).按照新的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在拉米夫定治疗期1、3、6、9、12个月评价其生物化学指标(ALT)、病毒核酸指标、病毒血清学指标和YMDD应答变化.结果:ALT、病毒核酸指标完全与部分应答率3个月与1个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6个月与1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血清学部分应答在治疗1个月后始终维持在50%左右变化.ALT和病毒核酸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12个月期间保持同步,在治疗初始3个月内两者应答呈线性增长,且病毒核酸应答绝对增长量快于ALT,在1个月疗效点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进入平台期,9个月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这与YMDD用药9个月后发生变异时间相一致.结论:病毒核酸指标是拉米夫定治疗CHB初期的敏感参数,是完全应答后病情反跳的早反应者.拉米夫定治疗CHB 6个月可作为评判疗效无应答的终点;YMDD发生突变的时间应在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之后.
作者:杨红斌;卢伟力;姚京忠;陆军;胡雅国;蒋峻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解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各项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笔者于2006年初对宁波市7家医院近80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军;张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黄芪对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60例,随机分黄芪组与对照组各30例.黄芪组选用黄芪为君药配伍利胆护肝中药及更昔洛韦.出院后继续服用黄芪为君药的中药1个月;对照组选用更昔洛韦及利胆护肝中药.定期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及尿巨细胞病毒DNA(CMV-DNA)定量.结果:黄芪组反复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尿CMV-DNA阴转率黄芪组高于对照组,χ2=4.01,P<0.05.住院期间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及一过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佐治可减少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肝功能异常的反复率,提高尿CMV-DNA阴转率.
作者:徐亚萍;吴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完全性川崎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作者:钱烘云;李朝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三合汤系焦树德为治疗难愈性胃脘痛的经验方.笔者采用本方加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胆总管结石、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疗效满意,摘附三则,以作参考.
作者:李建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1997年~2006年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43例,发生各种并发症7例,现就并发症的防治作一分析.
作者:陈光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之一.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正在被接受并迅速推广.我院应用大承气汤加减内服,冰片、芒硝外敷,结合洛赛克等治疗,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作者:陈潮;朱炜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PU)患者90%以上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院消化科门诊自2004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雷贝拉唑钠四联疗法治疗PU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48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地;蔡维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的诊断标准,将210例体检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65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45例.应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各项诊断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颈动脉IMT值0.73±0.15mm、斑块发生率15.4%,非MS组分别为0.66±0.16mm、4.8%,两组比较,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0.413、0.207、0.166,P均<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作者:徐永远;李浙成;胡智星;黄金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于2001年11月~2006年10月,应用葵花胃康灵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与法莫替丁治疗的进行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成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严重问题[1].目前,U波倒置在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愈来愈受到重视[2].笔者对5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配伍川芎嗪治疗.并通过常规12导心电图评价其对冠心病U波倒置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王未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在高危老人中调脂疗效、安全性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42例,予血脂康1次0.6g,每天2次;氟伐他汀组44例,予氟伐他汀1次40mg,每晚1次.均口服,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血脂康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末LDL-C 水平达标率均达80%以上.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氟伐他汀组有3例因肌痛或实验室安全指标升高而退出观察,血脂康组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副作用.结论:血脂康是一种安全、有效、降LDL-C达标率高的调脂药物,并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适合高龄老人应用.
作者:何炳荣;蒋蓝英;熊静芳;郦旦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自2002~2006年采用中药五倍子煎汤熏洗热坐浴治疗痔瘘患者100例.同时予以中药辨证施以消、托、补方剂,肛门括约肌、肛提肌弛张功能锻炼与西医手术、消炎结合,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焕章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