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笑丹;孙爱宣;曾晓燕
为提高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手术效果,我院对经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改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秀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Lewis于1982年首先描述,Roth G于1986年首先报道为单纯累及运动神经的周围神经病.其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非对称性肢体运动无力,肌肉萎缩,感觉正常或轻度受累;电生理示多灶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部分阻滞,而感觉传导多正常;血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常增高;病理检查可见阻滞区有神经脱髓鞘,很少见炎性细胞浸润,感觉神经正常或轻度异常;激素无效,而免疫球蛋白及环磷酰胺有效.现将MMN 11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军;任琅;许晓妹;李存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老化过程,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过渡时期,表现身体各组织器官走向老化和生殖功能走向衰退阶段.围绝经期分为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作者:胡康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UC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中药3个月,同时给予甲硝唑与利多卡因灌肠1个月;对照组76例口服补脾益肠丸3个月.结果:近期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00%与6.58%,两组比较,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5%与71.05%,两组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疗效确切.
作者:卫忠妹;张金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承气汤治疗,对照组仅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加用大承气汤是一种较单纯西药治疗ACS更加经济、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作者:张赟华;郦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是来源于上消化道管壁非上皮性间叶组织的一类病变.内镜检查很容易发现消化道存在隆起性病变,但很难判断其性质.微探头超声内镜(erdoscopic 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检查技术能清晰显示消化道壁及周围结构,对黏膜下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姜利佳;朱丽明;陈利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解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各项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笔者于2006年初对宁波市7家医院近80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军;张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黄芪对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60例,随机分黄芪组与对照组各30例.黄芪组选用黄芪为君药配伍利胆护肝中药及更昔洛韦.出院后继续服用黄芪为君药的中药1个月;对照组选用更昔洛韦及利胆护肝中药.定期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及尿巨细胞病毒DNA(CMV-DNA)定量.结果:黄芪组反复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尿CMV-DNA阴转率黄芪组高于对照组,χ2=4.01,P<0.05.住院期间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及一过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佐治可减少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肝功能异常的反复率,提高尿CMV-DNA阴转率.
作者:徐亚萍;吴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麻醉药品主要是阿片类药物,其镇痛作用较强,一般只限于中至重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反复使用.阿片类药物应用后易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现对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孙妍;张相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我院对新生儿窒息24例进行CTnI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的诊断标准,将210例体检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65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45例.应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各项诊断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颈动脉IMT值0.73±0.15mm、斑块发生率15.4%,非MS组分别为0.66±0.16mm、4.8%,两组比较,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0.413、0.207、0.166,P均<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作者:徐永远;李浙成;胡智星;黄金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是浙江省中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质量检验所依据的法定技术标准.1994年浙江省卫生厅颁发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使用13年后,于2007年1月启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200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
作者:胡钦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完全性川崎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作者:钱烘云;李朝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万爽力(通用名:曲美他嗪)是一种改善缺血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新型药物.目前,有关该药用于心衰的疗效,临床报道不多.本组观察万爽力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陈慧兰;沈小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的生殖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封闭抗体缺乏的RSA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中药组30例,给予补中益气汤为主(孕前服用补中益气汤,孕后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寿胎丸)治疗;免疫组42例,以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封闭抗体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中药组和免疫组的封闭效率(BE-Ab1)分别为(-64.08±38.58)%、(-59.61±43.47)%,封闭抗体抗独特型抗体(BE-Ab2)分别为(-34.81±29.86)%、(-42.13±33.05)%;治疗后中药组与免疫组的封闭效率分别为(-9.17±7.77)%、(-7.06±4.49)%,封闭抗体抗独特型抗体分别为(5.67±8.19)%、(-3.53±8.90)%,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分别为P<0.01,P<0.05).抗CD3-BE、抗CD4-BE及抗CD8-BE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使患者的BE-Ab1、BE-Ab2明显上升,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与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疗法治疗RSA患者临床疗效相近.
作者:葛荣跃;刘永林;许志良;张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系统分析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52周临床疗效应答特点.方法:38例ALT≥3×ULN、HBV-DNA载量≥105拷贝/ml、HBeAg(+)和YMDD无变异患者完成52周疗程(拉米夫定, 100mg/d).按照新的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在拉米夫定治疗期1、3、6、9、12个月评价其生物化学指标(ALT)、病毒核酸指标、病毒血清学指标和YMDD应答变化.结果:ALT、病毒核酸指标完全与部分应答率3个月与1个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6个月与1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血清学部分应答在治疗1个月后始终维持在50%左右变化.ALT和病毒核酸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12个月期间保持同步,在治疗初始3个月内两者应答呈线性增长,且病毒核酸应答绝对增长量快于ALT,在1个月疗效点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进入平台期,9个月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这与YMDD用药9个月后发生变异时间相一致.结论:病毒核酸指标是拉米夫定治疗CHB初期的敏感参数,是完全应答后病情反跳的早反应者.拉米夫定治疗CHB 6个月可作为评判疗效无应答的终点;YMDD发生突变的时间应在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之后.
作者:杨红斌;卢伟力;姚京忠;陆军;胡雅国;蒋峻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以喘息表现为主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的常见病,以冬春季多见.2005年3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药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皿治林(咪唑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抗组胺、抗炎症介质的双重功效.笔者应用皿治林治疗湿疹患者6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蓓玲;余土根;邓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脂肪肉瘤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多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且容易误诊.我院自1992年9月~2006年8月,共收治脂肪肉瘤患者8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作者:毛建水;何颖韬;柳育健;吕国强;吕益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于2001年11月~2006年10月,应用葵花胃康灵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与法莫替丁治疗的进行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成家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