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中药防治糖耐量减低

潘善余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摘要:糖耐量减低(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系指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一种特殊的代谢状态.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7.8~11.0mmol/L.一般认为,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又易发生心、脑等大血管病变,且尚不能排除其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所以,积极防治IGT十分重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四物汤加味治疗黄体功能不全30例

    黄体功能不全是造成不孕及妊娠早期流产的重要原因.笔者采用以四物汤加味为主的方法治疗本症3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苑淑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

    为降低断指再植的失败率,我们对15例20指断指再植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发生血管危象仅3指,断指再植成活率明显提高,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疹86例

    2005年3月以来,本院共诊治麻疹500余例,其中病情较重86例.经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建明;付跃娟;盛琪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7例

    我院近年来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麝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军;蔡承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直肠癌盆腔CT的检查价值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4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术前或术后患者盆腔CT检查结果,探讨CT在直肠癌诊断、分期和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上腺素肺俞穴经皮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肺俞穴经皮给药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56例,均采用抗病毒、吸氧、止咳、镇静、解痉、纠酸、雾化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肾上腺素药贴片贴于2个肺俞穴处,应用SL-ⅢA型经皮给药仪治疗,1天1次,每次30min,5~6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气促缓解时间、心率正常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6. 25±1.56天,对照组7.67±2.13天,P<0.05~0.01.5天X线片正常率治疗组92.31%,对照组78.57%,P<0.05.7天治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71.4%,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合用肾上腺素肺俞穴经皮给药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之一.

    作者:昌晓军;万政;王忠平;徐利萍;刘丽玉;熊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醒脑静抗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长爪沙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长爪沙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长爪沙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观察干预性腹腔注射西药尼莫地平和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长爪沙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的影响.结果:尼莫地平和醒脑静注射液均能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两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醒脑静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抗自由基损伤疗效,为中药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红波;代建峰;张宾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穴位按压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合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尿路结石引起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肾绞痛患者189例分为三组,治疗组86例,取背部阿是穴(腰部压痛明显的部位)按压约3~5min,继以丹参注射液20ml加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1组48例,黄体酮20mg+维生素K3 8mg,肌肉注射,继以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加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2组55例,度冷丁75mg,肌肉注射,继以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加葡萄糖液250ml常规速度静脉滴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7%,对照1组6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2组总有效率92.7%,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指压腰部穴位并合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绞痛起效快,疗效确定,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郑珉;汤群辉;陈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颅多普勒对脑出血脑血流动力学的观察价值

    对8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析脑出血量与脑血液循环之间的关系,探讨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刚;万景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中药防治糖耐量减低

    糖耐量减低(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系指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一种特殊的代谢状态.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7.8~11.0mmol/L.一般认为,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又易发生心、脑等大血管病变,且尚不能排除其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所以,积极防治IGT十分重要.

    作者:潘善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痤疮及难治性痤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痤疮多见于青春期,亦有至40岁以后仍发病者,患者面部、胸部、背部皮肤出现白头与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与囊肿.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些对常规治疗抵抗的痤疮,称之为难治性痤疮.几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邬成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两种固定方法治疗指掌骨骨折疗效观察

    我院在2001年6月~2004年10月间,用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掌指骨骨折25例及钛合金微型钢板治疗41例掌指骨骨折,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傅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输尿管肾镜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2001年6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输尿管肾镜(URS)气压弹导碎石术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虞建达;邵法明;孙树本;黄善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药结合改善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戒断症状

    目的:比较头针+美沙酮、体针+美沙酮、单纯美沙酮疗法对海洛因依赖者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海洛因依赖者94例用上述3种疗法治疗,动态观察10天的戒断症状记分.结果:治疗10天后的评分显示头针组控制戒断症状的效果为完全,体针组也有一定效果,但不及头针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针刺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纯美沙酮组,P<0.01.结论:在目前尚无特效戒毒疗法的情况下,针灸参与戒毒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的特点,头针结合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戎军;刘智艳;阿斯哈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固定治疗老年女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评价

    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施行手术坚强内固定.笔者自1998年9月~2004年4月,根据Tronzo-Evans分型,选择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或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女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25例,结合个体化的功能锻炼,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余作取;张长松;戴寿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剂量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服用益肝灵片1次2粒,1日3次.治疗组加用罗格列酮1次4mg,1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影像学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53.3%,对照组4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TC、TG、HOMA-IR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血脂,从而减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损害.

    作者:叶瑞华;叶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炎症后黑变病

    我院于2001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面部炎症后黑变病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彩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加蜈蚣全蝎治疗癫痫32例

    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蜈蚣全蝎为基本方治疗癫痫疗效较好,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32例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江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260例

    2002年8月~2004年2月应用本院研制的痤疮合剂治疗中度寻常痤疮2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先成;罗维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推拿足部反射区治疗肾虚症状作用观察

    对中老年肾虚人群进行足部反射区推拿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詹强;柯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