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外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的恶性淋巴瘤3例

陈萍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血细胞减少, 误诊分析
摘要:1980年1月~2004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118例,但以外周血细胞一系减少或多系同时减少为首发的仅为3例,占2.5%,且均为近3年发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

    我们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舟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前列腺炎所致早泄的两种药物治疗比较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占成年男性的14%~41%[1].认为早泄通常为心理性,但慢性前列腺炎是重要的器质性病因.大约50%的男性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曾有过前列腺炎症状[2].关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早泄分别进行的临床疗效比较资料较多,但慢性前列腺炎所致早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却有限.我们于2004年1月~2005年7月应用万艾可、前列回春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所致的早泄,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梅方;应永强;王庆相;秦勇;顾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下肢骨科手术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

    舒芬太尼镇痛效价是芬太尼的5~10倍,并具有起效快、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1].本观察旨在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后镇痛的疗效.

    作者:罗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痤疮及难治性痤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痤疮多见于青春期,亦有至40岁以后仍发病者,患者面部、胸部、背部皮肤出现白头与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与囊肿.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些对常规治疗抵抗的痤疮,称之为难治性痤疮.几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邬成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正清风痛宁口服与局部给药治疗反应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ReA)是指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感染的以无菌性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急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多数于20~40岁发病.笔者自2003年开始应用正清风痛宁口服和关节腔注射治疗34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洪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症

    我院自2003年~2005年9月共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根英;陈震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硬膜外腔阻滞下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自1994~2003年11月采用硬膜外腔阻滞下并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水娟;席光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醒脑静抗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长爪沙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长爪沙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长爪沙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观察干预性腹腔注射西药尼莫地平和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长爪沙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的影响.结果:尼莫地平和醒脑静注射液均能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两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醒脑静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抗自由基损伤疗效,为中药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红波;代建峰;张宾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肠内营养支持右半结肠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价值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右半结肠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29例,应用促胃动力药(胃动力药组)9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素或能全力施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20例.比较两组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及氮平衡,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与胃动力药组比较,肠内营养组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平均缩短(7±20)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3%.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8g/L,转铁蛋白平均升高0.82g/L,淋巴细胞升高0.7×109/L,体重平均增长4.5kg,氮平衡平均升高6.15g/天.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治疗胃排空障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钟金瑞;李建胜;莫善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康复

    我们对56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符合个体的康复指导、锻炼,与传统的时间、方式进行功能锻炼后的结果比较,发现具有病人疼痛感减轻,乐于接受且能主动进行锻炼,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降低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不影响等优点,报道如下.

    作者:孙珍儿;戴伟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以外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的恶性淋巴瘤3例

    1980年1月~2004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118例,但以外周血细胞一系减少或多系同时减少为首发的仅为3例,占2.5%,且均为近3年发现.

    作者:陈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

    对我院外科自1988年来,收治的院内、外医源性胆管损伤12例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叶国祥;毛敏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穴位按压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合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尿路结石引起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肾绞痛患者189例分为三组,治疗组86例,取背部阿是穴(腰部压痛明显的部位)按压约3~5min,继以丹参注射液20ml加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1组48例,黄体酮20mg+维生素K3 8mg,肌肉注射,继以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加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2组55例,度冷丁75mg,肌肉注射,继以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加葡萄糖液250ml常规速度静脉滴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7%,对照1组6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2组总有效率92.7%,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指压腰部穴位并合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绞痛起效快,疗效确定,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郑珉;汤群辉;陈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输卵管介入术配合补肾活血法与单纯输卵管介入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行输卵管介入术,并于术后次月再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加服中药补肾活血方,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各组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前期血清雌二醇(E2)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介入术配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能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且能明显提高其妊娠率.

    作者:姜玉婵;张燕;吕玉玲;梁瑞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和早期防治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VaD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在西方国家,Alzheimer(AD)症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VaD约占20%,其余为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1].日本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管性痴呆在所有痴呆中占40%以上,远高于AD的比例[2].在我国,老年人VaD患病率为324/10万,AD为238/10万[3],而且城市高于农村.

    作者:张伟骏;陈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味治疗迟发性痤疮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大于25岁的女性痤疮发病明显增多,多无既往史,称之为女性迟发性痤疮(post adolescent acne)[1].笔者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运用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味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58例,收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炎症后黑变病

    我院于2001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面部炎症后黑变病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彩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蝮蛇咬伤258例诊治体会

    笔者自1996年4月~2005年10月,共收治蝮蛇咬伤病人25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卢春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汤联合弥凝治疗小儿遗尿症35例

    小儿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多指5岁或5岁以上小儿,每周至少2天夜间不自主排尿,且持续时间达3个月或以上的现象[1].我们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弥凝(精氨酸加压素,AVP)治疗小儿遗尿症35例,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CD14细胞TLR2、HLA-DR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正常参考人群(正常组)CD14细胞TLR表达之间的差异,从TLR信号转导机制方面研究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原因.方法:选择有糖尿病史2年以上患者22例和正常组20例,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成熟外周血CD14细胞表面TLR2、HLA-DR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CD14细胞TLR2的表达为(57.5±6.11)%,正常组为(43.63±8.94)%(P<0.01).糖尿病组HLA-DR的表达为(75.08±14.64)%,正常组为(83.36±12.98)%(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可能与CD14细胞TLR2、HLA-DR的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许志良;刘永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