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燕龄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肝功能衰竭患者共19例,9例接受血浆置换加综合治疗(治疗组),10例仅接受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行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ALT、AST明显下降(P<0.01),血清TBiL、Scr亦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经内科常规治疗后病情虽有所缓解,血清TBiL、Scr、ALT、AST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清醒率(8/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4/10,40% 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
作者:范燕萍;罗群;陈玉冲;陈其军;林冠斌;郭俊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以往已有同行报道综合性医院主要心理疾患为抑郁症、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躯体化障碍[1].我们通过综合性医院主要心理疾患识别状况、初诊科室分布以及到心理科就诊的渠道分析,为减少误诊设置相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琼芝;瞿玉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们用六味地黄丸(系列)辨证施治万艾可所致的肾虚患者3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对门诊服用万艾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ED)的患者65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35~40岁8例,41~50岁11例,51~60岁13例,>61岁4例.对照组29例,其中35~40岁7例,41~50岁9例,51~60岁10例,>61岁3例.两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
作者:钮正祥;孟凡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自1989~2000年本院共收治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4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3例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32~65岁,平均56.3岁.有肝炎史4例,外伤史2例,Child分期A~B 级.患者均以右上腹部突发疼痛,迅速弥漫至全腹为主要症状,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可见暗红色不凝液体,B超提示腹腔内大量积液,肝破裂出血.行剖腹探查术,探及结节性肝硬化41例,门静脉癌栓6例,肿块大小3~12cm,位于左肝15例,右肝28例,位于肝叶边缘13例,肝内转移5例.
作者:喻祖胜;施晓芳;李国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白苓健脾颗粒与转移因子合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5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各75例.治疗组用白苓健脾颗粒合转移因子治疗,对照组单用转移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0%、26.7%与90.7%、76.0%,两组显效率比较,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苓健脾颗粒合转移因子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黎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郑氏胃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患者80例,随机分治疗与对照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郑氏胃药基本方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猴头菌片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胃脘胀满等症状、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胃药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疗效确切.
作者:郑逢民;张小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笔者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1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5例均为急性病例,女86例,男49例,年龄31~75岁,平均53岁.非结石性单纯急性胆囊炎25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8例,伴有胆道系统结石62例.随机分成中西结合治疗组68例和西医治疗组6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等具有对比性.
作者:卫德龙;虞陆祥;李国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我院应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由于病情危重,不易及时诊断,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现将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2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勇;徐建平;沈剑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自1998年6月~2004年6月,我院骨伤科采用在X线下用钢针撬拨复位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亦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是内科常见危重病之一[1].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生脉注射液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老年慢性CHF,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长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院自2002年3月~2005年9月,在开展疝环充填式补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中,属60岁以上老年者19例.经术后观察近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叶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1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对膝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5例施行了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移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经手术前后系统的康复训练与中西医综合护理,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Milligan-Morgan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混合痔手术.该术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疼痛明显,容易发生水肿等并发症[1].我科自2002年1月采取切除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轻了疼痛和水肿发生.在此基础上自2003年6月~2004年6月进行了混合痔切除缝合术与Milligan-Morgan术式的前瞻性研究,以期解决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等问题.
作者:杨琴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床边纤支镜采样技术与常规取痰方法在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具有肺部感染临床症状的危重症患者39例采用床边经纤支镜防污染毛刷采样(PSB)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进行查验采样作病原学诊断,并与常规取痰方法的结果比较.结果:纤支镜采样标本阳性37例,阳性率94.8%;常规采样标本符合21例,阳性率56.7%.结论:床边纤支镜采样技术在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以及在指导临床用药比常规采样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炜;刘长文;朱克毅;陆骏;郑永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和气流阻塞为特征,至2020年预计将成为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疾病.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人们认识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包括磷酸二酯酶-4、蛋白酶和多种炎症介质等,相应的新药被陆续开发出来.现介绍一些新的但还处在实验阶段的治疗药物.
作者:吕小琴;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对抗HBV及护肝作用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分层,并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联合治疗组57例,拉米夫定1次100mg,1日1次口服,苦参素胶囊1次200mg,1日3次;拉米夫定组55例,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日1次;均连续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末各检测HBV-M、HBV-DNA、肝功能各1次;于治疗后12个月末检测YMDD变异1次.结果:①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12个月时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的YMDD变异率较拉米夫定组低,但P>0.05;②联合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P均>0.05,联合治疗组的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9、12个月时P均<0.05;③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复常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3、6个月的差异不大,9、12个月的差异增大,但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可以提高HBV、HBeAg的阴转率,提高HB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促进肝功能恢复.
作者:王岭;张均倡;李春涛;李野平;申高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从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运动疗法对存在睡眠障碍的50例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潘轶晶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大黄配伍芒硝对危重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产生中毒性肠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功能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煎液配伍芒硝鼻饲;对照组40例基础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仅采用普通通便方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与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大黄配伍芒硝对危重病并发中毒性肠麻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俞林明;明自强;吕少敏;王黎卫;王洁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笔者于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严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