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崎病的中西医诊治现状

毛利华;冯天明;周燕蓉;蒋祥林

关键词:川崎病, 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医生首次报道.由于KD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故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目前认为,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K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的有关KD的中西医诊治资料综述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老年性黄斑变性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Zeiss FF450眼底荧光造影摄像机对老年性黄斑变性(SMD)进行FFA检查,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SMD 41例(53眼)中,萎缩型39眼(73.58%),渗出型14眼(26.42%).萎缩型表现均为点状或斑驳样透见荧光,未见荧光素渗漏.渗出型早期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CNV),晚期大量荧光素渗漏,周围有出血者则表现为荧光遮蔽.结论:对SMD患者早期应用FFA检查有助于发现CNV,并显示其范围和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林呈飞;李波;韦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参治疗颅脑损伤66例

    我院神经外科从2003年1月~2003年11月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33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丰;杜笥凤;徐强;吴挺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Fabry病1例

    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性连锁显性遗传的弥漫性血管胶质瘤及糖鞘脂贮积症.发病率为1∶40000男性人群,国内仅10余例报道.

    作者:马纪林;陶筱娟;陈立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楼天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风系列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风系列方活血汤、化痰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益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活血汤、化痰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及益气汤各治疗组,维脑路通对照治疗组.观察各组脑组织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B2(TXB2)含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结果:益气汤及养阴汤能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6-酮-前列腺素F1α的含量;活血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益气汤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TXB2的含量;活血汤、养阴汤、益气汤具有调节血浆t-PA与PAI活性的作用.结论:活血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及益气汤具有抗凝和溶栓的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华;别晓东;张国平;万海同;孟祥磊;余道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唇沟皮瓣修复鼻下部缺损6例

    我院应用以内眦动脉为轴型血管,蒂在上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鼻翼、鼻小柱缺损畸形6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忠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全世界至少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甚至肝细胞癌.据统计,代偿性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55%,失代偿性肝硬化仅为14%.在中国每年因乙肝而死亡的肝病患者达数十万,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对慢性乙肝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脏坏死和炎症,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克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24例

    自1991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腹泻2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岑;李继宏;王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崎病的中西医诊治现状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医生首次报道.由于KD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故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目前认为,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K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的有关KD的中西医诊治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毛利华;冯天明;周燕蓉;蒋祥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后尿潴留

    我院在2001~2003年用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6例,术后并发尿潴留72例.笔者采用针刺、推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鹰;魏晖;徐勇刚;陈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1组和补阳还五汤2组,每组1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小时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含水量,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小时,补阳还五汤1、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及脑水肿也明显减轻(P均<0.05),脑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善.补阳还五汤1、2两组比较,2组疗效稍好于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新高;童萼塘;孙圣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司帕沙星治疗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近年来由于对异烟肼(H)和利福平(R)耐药菌株的增多,使本来可以治愈的肺结核变成难治性或化疗失败.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已经并将继续对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构成威胁,也是当今全球结核病疫情第三次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通过2001年5月~2004年5月对复治的菌阳肺结核31例采用司帕沙星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葛美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黄煎剂直肠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进展性疾病,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采用中药大黄煎剂直肠滴注,配合西药一体化治疗,同时给予低蛋白质饮食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费德升;周富明;张雪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的认识.方法: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内镜检查所见病理类型、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症状以上腹痛者占90.6%.以前壁及大弯为主,腺癌占1/2.结论:本病明确诊断应以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为主,其确诊率78.6%;建议对可疑患者应作全面检查.

    作者:翁雪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治愈率81.58%,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汪丙柱;林丹薇;郑舟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所致少精弱精症

    慢性前列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少精子及弱精子症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早中期妊娠尖锐湿疣99例诊治体会

    笔者选择近来门诊的早中期妊娠尖锐湿疣(CA)患者99例,按不同方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蕾;许素玲;林秉奖;石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生态调节剂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由于新生儿所特有的对病原易感性和感染后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的免疫特点,使临床医生很难准确把握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指征和预防指征.我院新生儿病房的使用率几乎达100%,因而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所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也日渐增多.为此我们用微生态调节剂贝飞达胶囊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竺乖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脾脓肿误诊2例分析

    脾脓肿由于发病率低,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易发生误诊.本院在2000~2001年收治脾脓肿2例,在早期均出现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启;徐俊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机械通气在创伤性呼吸衰竭应用中的比较

    各种严重胸部创伤是引起呼吸衰竭原因之一,机械通气作为一项基本治疗手段,可保障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本科自2001年10月至今,采用经口插管和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胸部创伤性病例43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佩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