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和瘦素抵抗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

石占利;程志清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瘦素抵抗, 肥, 胖, 高血压
摘要:肥胖是指机体脂肪组织绝对增多或比例增高,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体重指数》25kg/m2,可诊断为肥胖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重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0倍.而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是联系肥胖与高血压的桥梁,也是目前医学界研究肥胖型高血压的重要锲入点.笔者总结了10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情况,现综述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和瘦素抵抗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

    肥胖是指机体脂肪组织绝对增多或比例增高,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体重指数》25kg/m2,可诊断为肥胖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重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0倍.而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是联系肥胖与高血压的桥梁,也是目前医学界研究肥胖型高血压的重要锲入点.笔者总结了10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情况,现综述如下.

    作者:石占利;程志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肌麻痹疗法辅助抢救急性灭鼠药中毒26例

    肌麻痹疗法即应用肌肉松驰剂和呼吸机控制通气治疗重型全身痉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1].我们用此方法抢救出现频繁抽搐或惊厥的急性灭鼠药中毒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志范;沈志恩;俞国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生态调节剂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由于新生儿所特有的对病原易感性和感染后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的免疫特点,使临床医生很难准确把握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指征和预防指征.我院新生儿病房的使用率几乎达100%,因而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所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也日渐增多.为此我们用微生态调节剂贝飞达胶囊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竺乖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24例

    自1991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腹泻2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岑;李继宏;王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黄煎剂直肠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进展性疾病,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采用中药大黄煎剂直肠滴注,配合西药一体化治疗,同时给予低蛋白质饮食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费德升;周富明;张雪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泌尿道医院感染原因调查

    泌尿道医内感染位列我院医院感染第二位,仅次于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20.2%,与文献报道[1]20.8%~31.7%基本符合.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院内泌尿道感染85例的原因、病原、抗生素应用等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hterans organiging pneumonia,BOOP)是一种以远端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并形成栓子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大多数病人的发病原因不明,故称为特发性BOOP,亦称隐原性机化性肺炎.BOOP虽然有其临床明显特点,但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中医鲜见治疗报道.现将中医治疗1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王国放;徐志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临床观察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亦称‘口眼涡斜’或‘口僻’.是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瘫早期治疗则是关键,治疗正确则阻止病变发展使病及早治愈.

    作者:张梅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组,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的研究对象.观察预防组和非预防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大黄预防组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预防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有效率77.8%,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75%. 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

    作者:袁正强;陈微微;张历;温建立;曹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全世界至少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甚至肝细胞癌.据统计,代偿性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55%,失代偿性肝硬化仅为14%.在中国每年因乙肝而死亡的肝病患者达数十万,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对慢性乙肝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脏坏死和炎症,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克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断离术的临床应用

    1985年德国的Hauer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引入治疗下肢静脉疾病,开展了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手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2].与传统的linton法相比,具有手术切口远离病变区操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回顾分析2002~2003年我院进行的26例、32条肢体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断离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宋伟勇;陈大荣;丁锦相;吴益夫;童伟民;陈涛;李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后尿潴留

    我院在2001~2003年用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6例,术后并发尿潴留72例.笔者采用针刺、推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鹰;魏晖;徐勇刚;陈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唇沟皮瓣修复鼻下部缺损6例

    我院应用以内眦动脉为轴型血管,蒂在上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鼻翼、鼻小柱缺损畸形6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忠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脉注射液合门冬氨酸钾镁辅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搏量和心排量所致各器官阻性充血表现的临床危重病变.1999年2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生脉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辅助治疗CHF,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高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红花油合维生素E外治新生儿硬肿症

    笔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红花油、维生素E涂于硬肿部位并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泳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所致少精弱精症

    慢性前列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少精子及弱精子症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的认识.方法: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内镜检查所见病理类型、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症状以上腹痛者占90.6%.以前壁及大弯为主,腺癌占1/2.结论:本病明确诊断应以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为主,其确诊率78.6%;建议对可疑患者应作全面检查.

    作者:翁雪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贴敷治疗外感咳嗽与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外感咳嗽、支气管炎是寒冷季节极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气候突变、寒暖失常、冷热不调或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疲劳等情况下易感染发病.临床一般采用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药物治疗,但多数患者常需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治愈.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和传统中药的独特药理作用,采用有关穴位中药贴敷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虞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枳壳临床新用

    枳壳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和香橼或枳的成熟果实,具有行气消痰、散结消痞的功能.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枳壳还可应用于其它病证.下面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它的新用途.

    作者:张东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30例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年提高.2001~2003年,我院根据中医辨证,采用自拟中药方结合西药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方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