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旋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评价

何飞军

关键词:环枢关节半脱位, 提旋法, 疗效评价
摘要:笔者自1999年9月~2004年6月采用提旋法配合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双介入合中药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联合经皮肺穿碘油标记无水乙醇混悬液瘤内注射(PAI)配合中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随机分成两组,双介入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和单用双介入治疗(对照组).结果:近期疗效和影像学改变两组无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双介入治疗次数、消化道反应、血象等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介入疗法能治疗原发灶,又可控制转移灶,是对各自单一疗法不足的补充,起到了疗效的叠加作用.配合中药治疗能减轻介入化疗后对肺组织局部及骨髓功能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脾胃功能,大限度地减少晚期肺癌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作者:韦爱华;董小芳;张炉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湿敷1号治疗汗疱疹疗效观察

    汗疱疹又称汗疱症或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季节性复发性手足水疱性疾患.该病虽有自限性,但瘙痒、脱屑、易复发,对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临床治疗方法不多.笔者采用本院协定方中药湿敷1号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关节结核误诊为肿瘤1例

    现将我院关节结核误诊为肿瘤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男,53岁.右小腿中上段后侧肿块进行性增大2年,于2003年10月25入院.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小腿中上段后侧有一鸡蛋大小肿块,无不适症状,后逐渐增大,伴行走受限.查体:T:36.6℃,慢性病容,精神尚可,消瘦.右小腿中上段后侧可扪及10cm×8cm×8cm大小肿块,质较硬,边缘欠清,无压痛,较固定.

    作者:李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中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1]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引起DVT的主要原因有静脉曲张、血液高凝状态、肿瘤、腹部手术、妊娠、股静脉置管输液等.

    作者:李建英;申屠珍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前列腺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护理体会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早期常并发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发生率约30%左右,严重影响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正常恢复.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容易并发出血、尿漏、泌尿系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现对176例前列腺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红;王庆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针结合TDP照射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以关节运动异常,运动时疼痛及出现弹响或杂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病变发展过程可分功能紊乱、关节内结构紊乱和关节器质性破坏三个阶段,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笔者用温针结合TDP照射治疗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化疗毒副作用临床观察

    随着高效抗肿瘤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使用化学疗法治疗(化疗)恶性肿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抗肿瘤药物往往存在较多毒副作用,而合用参附注射液后毒副作用有了明显的改善[1,2].

    作者:金向宇;孔祥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猫爪草胶囊在抗肺结核短程化疗中的应用

    为迅速消灭结核菌以达到早期彻底治愈肺结核的目的,我们在抗肺结核短程化疗中加用猫爪草胶囊治疗.对改善病人症状、促进胸片病灶吸收及痰菌阴转均较单用西药短程化疗有更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茅蓉;杜文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脂肪肝中医证治

    肝脏在脂质储存和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正常人肝脏内脂质含量占肝湿重2%~4%.各种因素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肝细胞脂变>1/3时,称为脂肪肝.根据脂肪含量,脂肪肝可分为轻型(脂肪含量占肝湿重5%~10%)、中型(含脂肪10%~25%)和重型(含脂肪>25%)三型.据流行病学调查,脂肪肝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15%,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占50%,嗜酒者高达70%.防治脂肪肝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也获得很大进展.

    作者:王建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方对大鼠肝癌PCNA、p53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于诱癌第12周末和第18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补肾方治疗前后大鼠肝细胞PCNA、P53蛋白.结果:P53阳性细胞可见于癌前肝细胞的增生结节中;补肾方在诱癌第12周末和第18周末均能明显抑制P53的阳性表达(P<0.05),显著降低PCNA-LI(P<0.01).结论: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中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肝癌癌前病变,参与肝癌的启动过程.补肾方可抑制大鼠诱癌过程中肝细胞的增殖活性和P53的突变,从而延缓肝癌的形成.

    作者:邹菁;陈建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的肿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很难与肾癌鉴别,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绝大多数的AML在术前得到正确诊断.我院自1995年~2003年12月收治AML 27例,现结合文献,在影像学诊断方面对本病进行讨论.

    作者:嵇克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倾向于应用抗凝剂低分子肝素治疗[1].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爱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提旋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评价

    笔者自1999年9月~2004年6月采用提旋法配合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飞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摩罗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摩罗丹对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肠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有良好疗效,并有清除Hp感染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有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饮片质量与临床疗效

    为了更好地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 坚持从正常渠道购药,杜绝劣药入库伪劣中药投放市场给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带来严重问题.如全草类药材含泥沙、杂质较多,果实种子类药材带有非药用部位.如山茱萸核去除未尽,夏枯草带有很长的枝柄及叶等.因此,对所购进的中药饮片应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伪劣中药入库,才能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

    作者:俞明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膀胱癌颈椎转移1例

    现将我院以颈部疼痛为首发表现的膀胱癌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工人.因反复颈部疼痛3~4个月就诊.3个月前曾在外院就诊拟诊为颈椎病,经口服药物后疗效不佳,于2002年4月10日入院.查体:各生命体征正常,颈部可触及2个如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地中等,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无明显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两肾区叩击痛阴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辅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阴性,尿常规蛋白阴性,红细胞及白细胞少许;胸部正位片、心电图、腹部及两肾、输尿管、膀胱B超、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正常范围;头颅CT及胸部CT正常;颈椎正侧位片及颈椎CT提示,颈椎5~6椎体骨质破坏,转移癌.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三角区可见1cm×0.8cm绒毛状突起,诊断为膀胱癌.

    作者:陈孟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腓骨部分切除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腓骨缺损的长度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10例男性新鲜下肢骨标本,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测量切除不同长度的腓骨后,外踝相对于内踝的位移值,说明腓骨缺损不同长度后对踝关节稳性性的影响.结果:小段部分腓骨切除后,不会影响踝关节的功能,大段腓骨切除后必然对踝关节造成影响,引起踝关节不稳定.结论:腓骨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作者:韩贵和;贺西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过敏中药研究进展

    过敏反应是病理性免疫反应,即体机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在抗过敏中药的研究中,发现多种单味、中药复方和中成药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在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减少或防止其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IgE产生、对抗过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多环节起作用,临床疗效较好,且未见显著的不良反应.现将中药抗过敏反应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承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泽泻汤对兔椎基底动脉供血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泽泻汤对实验动物(兔)的脑血流量和脑血管阻力的影响.方法:40只实验兔按体重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泽泻汤小剂量、泽泻汤大剂量和全天麻胶囊组.采用电磁流量计检测脑血流量,计算脑血管阻力,检测血压、心率,分别记录0、5、15、30、60min时的指标变化.结果:泽泻汤大剂量组在第30、60min时脑血流量显著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结论:泽泻汤能提高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

    作者:吴勇飞;范立红;陈顺泉;周沙白;黄向荣;应华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施治,所得资料用SAS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71.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0.0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潘佳蕾;汤聘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