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致休克1例

陈图明;胡焱离

关键词:甲磺酸二氢麦角碱, 不良反应, 休克
摘要:本文报告1例使用注射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致休克的病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窦多形性腺瘤1例

    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上颌窦的多形性腺瘤病例。

    作者:李海亚;李志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手术室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手术室护理是一种很好的临床护理方式,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小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注射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致休克1例

    本文报告1例使用注射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致休克的病例。

    作者:陈图明;胡焱离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拟疏肝和胃溃疡汤治疗胃溃疡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胃溃疡汤治疗胃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疏肝和胃溃疡汤治疗(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奥美拉唑),治疗4周(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溃疡汤治疗胃溃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贺维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气管内套管集中与分散处理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气管内套管集中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与临床各科室分散自行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将100件气管内套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件,A组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B组于临床科室自行清洗消毒。应用不同检测法检验两组气管内套管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 A组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气管内套管能够有效提高消毒合格率,其规范的清洗流程及质量控制,能够确保气管内套管的清洗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病区人力资源,可降低成本和气管切开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作者:刘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配合教学”是患者的法定义务

    本文对医疗机构中患者配合教学的事宜进行论述,并明确患者配合教学是法定义务。

    作者:胡晓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消化科培养基本要求(二)

    本文介绍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对消化科培养中症状学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炳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梅毒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梅毒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梅毒患者,分别运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0%和92.0%,特异性分别为94.0%和100%。结论在梅毒阳性检出率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高,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较高。

    作者:吴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

    本文介绍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先期45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先期的疗效。方法45例月经先期患者在西医人工周期疗法调节月经周期基础上,针对患者个体施行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治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先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刘明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柳城县294例出生缺陷儿调查分析

    目的:对柳城县近6年来的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及相关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建议,为出生缺陷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4年5月294例出生缺陷儿进行调查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009年10月-2014年5月共有活产儿16542例,其中出生缺陷儿294例,发生率为1.8%,男180例、女114例;出生缺陷类别28种,前5位分别为多指或并指65例(22.1%)、先天性心脏病54例(18.4%)、唇腭裂34例(11.6%)、水肿胎32例(10.9%)及肾畸形15例(5.1%)。结论柳城县人口出生质量情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对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同时应用各种检查手段做好二级预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韦小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浅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从脾胃论治

    本文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从脾胃的角度进行阐述。

    作者:赵岩;刘荣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进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护理满意度(96%)均高于对照组(80%、70%),且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中进行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管苓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肠道间质瘤11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2008年经过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手术后病理发现良性2例、交界性7例、恶性2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确诊必须依赖术后大体标本或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早发现、早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王玲莉;徐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保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保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的效果。方法38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d。结论中西医保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腊月二十八,街上张灯结彩,诉说着过年的味道。而医院里就诊的患者仍络绎不绝、人头攒动,我的整个身体也都淹没在患者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与喷嚏声中。

    作者:陈锦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华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改革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以来,经过1年多的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各地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巩固扩大改革成效,现就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

    本文介绍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2.85%,观察组为8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创伤轻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游建强;王清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