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余贤兴

关键词:重度急性酒精中毒, 安宫牛黄丸, β-内啡肽
摘要:笔者在纳洛酮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临床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的98例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年龄18~60岁,其中男性90例,女性8例.随机分成三组,各组年龄、性别、酒精摄入量、饮酒量、接受治疗时间及酒精中毒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40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及工作.对此,我们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琴;曹岐新;吴元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电针情感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症25例观察

    笔者运用电针情感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症,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至2017年在我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均明确诊断为缺血性中风后抑郁患者,且与焦虑症共病.依据统计分析软件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8~73岁,平均58.28±8.35岁;病程30~80天,平均56.8±14.09天.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4~66岁,平均55.12 ± 6.87岁;病程30~71天,平均48.12±14.58天.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相关基线数据均具有可比性(P>0.05).诊断标准符合吴江等主编的《神经病学》第2版中脑梗死病诊断标准,所纳入病例均可在头颅CT或颅脑MRI检查下找到责任病灶.抑郁症诊断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有关抑郁症状态的诊断标准.

    作者:杨利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育麟方改善老龄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

    高龄是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主要原因[1],主要表现为卵巢内卵母细胞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下降,进而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虽然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为广大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但高龄DOR患者在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卵巢低反应[2].育麟方是浙江何氏妇科的代表方之一,治疗肾虚型不孕症,临床效果显著[3].本实验主要研究自然衰老致DOR的卵巢组织学特点及内分泌变化规律,并观察育麟方对高龄导致DOR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缪晨韵;章勤;马景;张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安神定志解郁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55例

    本文观察安神定志解郁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治疗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19~68岁,平均46.2±9.4岁;病程2~18年,平均6.2±1.9年.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17~69岁,平均45.8 ± 9.1岁;病程3~16年,平均6.0±1.8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

    作者:高晓欣;刘晶;吴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疏肝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观察

    笔者在临床自拟疏肝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舟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74例.其中女45例,男2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6个月~10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对照组36例,男14例,女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参照罗马Ⅲ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证候分类中肝郁脾虚证制定.

    作者:徐汤舟;汪玲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栀子花中栀子苷的提取与测定

    栀子来源于茜草科Rubiaceae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寒味苦,入心、肝、肺、胃经.目前对栀子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对栀子花的研究却甚少,偶有学者涉及[1].本试验旨在分析不同采摘时期和炮制方法对含量测定的影响,从而确定佳采摘时期和佳炮制方法的优组合,为栀子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朱慧慧;白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自拟消痤方联合火针治疗痤疮29例观察

    笔者使用火针配合自拟消痤方治疗痤疮患者29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治疗组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15~45岁,平均26±5岁;病程2月~10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16~43岁,平均26±4岁;病程1月~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制定:①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②皮损以丘疹、脓疱、黑头、结节、囊肿为主,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作者:郑肖;吉海春;聂玲娟;朱希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子午流注择时督脉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

    我们采用子午流注择时督脉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10月在本院推拿科治疗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12 ± 5.24岁;平均病程41.91 ± 17.83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32±5.45岁;平均病程46.53±15.56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作者:徐星星;成惠娣;巴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清胰汤与善宁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清胰汤与善宁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即分为五组(n=10):假手术组(SO组),SAP组,清胰汤组(QY组),善宁组(SN组),清胰汤联合善宁组(QY+SN组).在造模成功后,QY组立即胃注清胰汤(10ml/kg),SN组立即皮下注射善宁(16μg/kg),QY+SN组立即等量胃注清胰汤和皮下注射善宁,各组6h和12h后分别再次给药,SO组和SAP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24h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环氧合酶-2(COX-2)蛋白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血清淀粉酶、COX-2和IL-6指标:与SO组相比,其余4组血清淀粉酶、COX-2、IL-6的水平均升高(P<0.01);与SAP组相比,QY组和SN组血清淀粉酶、COX-2、IL-6的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单给药组相比,QY+SN组血清淀粉酶、COX-2、IL-6的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或P<0.01).胰腺病理学表现:与SO组比较,其余4组病理损伤严重;与SAP组比,QY组和SN组病理损伤减轻;与单给药组比,QY+SN组病理损伤进一步减轻(P<0.01).结论:清胰汤与善宁联用较单药治疗相比能够更有效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有关.

    作者:钱涛;李昌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王庆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用药规律分析

    王庆其主任中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实践,积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治疗胃癌前疾病方面具有独到心验,曾经有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为了进一步继承和总结王庆其辨治胃癌前疾病的学术经验,本研究拟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王师在龙华医院门诊HIS系统中的处方用药,建立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运用复杂系统熵网络、BK算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多维动态分析、定性和定量结合研究王师临床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基本处方和经验药对,探讨总结其治疗胃癌前疾病遣方用药的规律.

    作者:王少墨;杨铭;王秀薇;柳涛;戴彦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柴胡疏肝散治疗胸部迸伤疗效观察

    胸部迸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常因没有明显阳性体征而不被重视或因患者疼痛能忍不予处理,给患者带来较长时间的痛苦.笔者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胸部迸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积勇;孟永久;张桢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激光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失健运型厌食症30例临床观察

    小儿厌食症(Anorexia)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对小儿生长发育可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积极给予干预治疗.笔者采用激光针灸联合健脾开胃贴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厌食症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符合相关诊断辨证标准[1-2]的脾失健运型厌食患儿60例.随机分外治组和西药组,各30例.外治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7岁,平均4.69 ± 1.41岁;平均病程6.52±2.3个月.西药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7岁,平均5.13±1.16岁;平均病程6.83±2.33个月.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董晨霞;邵征洋;詹璐;王伟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泄化浊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病29例

    近几年,降浊祛瘀类中药参与治疗痛风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泄化浊瘀方在本院使用多年,临床主要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痰瘀痹阻证)的治疗.笔者采用泄化浊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病患者29例,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魏升;钟光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幻肢痛临床验案选介

    幻肢痛是诸多神经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主观上感觉已切除的肢体依旧存在,其疼痛呈现出程度不一、性质迥异的幻觉现象,是临床中截肢患者恢复期中常见症状之一,常伴有幻肢觉和残肢痛.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每个截肢术后的患者对幻肢痛的感受不同,故此常规疗法很难在长期缓解疼痛中取得成功,有必要针对个体差异性采取合适的、长远的整体治疗.本文从临床中攫取3例幻肢痛病例,采取中医辨证分析进行治疗取得可靠效果,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刘延庆;王龙华;操敏;黄一峰;盛晓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与胸部CT特征的研究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与胸部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胸部CT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分为肺阴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气虚血瘀4个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51.67%),且随着胸部CT病变程度的加重,气阴两虚证愈发突显.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病机以阴虚为主,证型分布与胸部CT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钟杰;郭净;刘忠达;张尊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川楝素提高宫颈癌细胞对顺铂诱导的凋亡信号敏感性作用机制研究

    宫颈癌在女性群体中是发病率很高的妇科肿瘤,手术和化疗目前仍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1-2].本研究主要探讨天然药物川楝素是否对顺铂诱导的凋亡有协同作用并研究其机制.

    作者:宋晶晶;王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清金益气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40例观察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以咳嗽、发热、胸痛等为主要症状,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平素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已成为抗菌治疗的一大问题,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其独到价值及应用前景.笔者使用张锡纯所创清金益气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毅;许先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笔者在纳洛酮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临床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的98例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年龄18~60岁,其中男性90例,女性8例.随机分成三组,各组年龄、性别、酒精摄入量、饮酒量、接受治疗时间及酒精中毒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者:余贤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张仲景运用黄连特色探析

    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伤寒杂病论》中有20多条论述涉及黄连,并有黄连命名的处方.仲景运用黄连组方遣药,独有特色,今总结如下.1 除痞不治痛仲景创立五个泻心汤治疗各类心下痞,方中均有黄连.除小结胸证和黄连汤证疼痛病位不在胃腑外,凡其它配伍黄连的方剂都不治胃痛.究其原因,胃为多气多血之腑,黄连苦寒,易致胃络收引而加重胃痛.笔者体会,对慢性胃痛,或无胃痛而常用黄连内服患者,每致胃部不适或加重胃痛,胃镜检查往往会提示加重胃部糜烂、食道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有实验研究显示,黄连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胃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说明仲景有选择地使用黄连于胃部病证有其深刻用意.

    作者:王建康;沈秀伟;王扬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益肾祛瘀方结合宫内放置孕激素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观察

    子宫内膜增生症(EH)是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少或多、不孕不育率高.本院采用益肾祛瘀方结合宫内放置孕激素缓释系统治疗肾虚血瘀证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不良反应少,疗效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建红;徐淑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