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虫类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

李雯斌

关键词:虫类中药, 动脉粥样硬化, 文献综述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目前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是以脂质浸润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为基础的炎症理论[1].在1976年首先由著名学者Ross[2]提出,主要认为AS是脂质积累于动脉内壁而形成的局部斑块的病理变化过程,主要经由炎症反应介导,并伴有氧化应激的发生[3].痰浊、瘀血、毒邪是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的主要认识,也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圭臬.目前常规西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仍较难避免,因此,中药防治AS斑块的形成和破裂是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虫类中药因其善行走窜之性能够深入邪气聚集之处使得络脉之间的瘀血疏散,从而达到瘀血去新血生,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连建伟辨治疑难病验案举隅

    恩师连建伟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师从岳美中、王绵之等著名中医.历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现为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师临证精于遣方用药,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现撷取其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作者:樊志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何迎春应用五苓散合五皮饮临证验案举隅

    五苓散源自《伤寒杂病论》,由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五皮饮早见于《中藏经》,由茯苓皮、陈皮、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组成,功能行气健脾,利水消肿.两方均为利水渗湿剂,合用具有健脾理气、利水渗湿之功.何迎春为主任中医师,笔者随何老师抄方期间,发现其应用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不仅可有效治疗水肿、泄泻,同时对眩晕、耳鸣、睡眠障碍、视网膜静脉炎等疾病也有显著疗效,故选典型案例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薄理实;何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5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取效良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DPN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治疗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35~74岁,平均62.82±11.61岁;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6.70 ± 2.34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0年,平均5.30±1.12年.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35~75岁,平均62.78 ± 11.42岁;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6.60 ± 2.46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0年,平均5.57 ± 1.23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詹根龙;郑云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68例观察

    近年来,伴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不良作息习惯(如熬夜)的养成,以致干眼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年轻化趋势明显[1-2].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自拟清肝明目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懿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加味五子散热敷为主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24例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病因未明,目前AS尚无根治方法,对此,笔者采用加味五子散热敷为主,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24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娟;倪雯君;张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花生衣预防性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40例

    笔者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期间,预防性应用花生衣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40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年龄34~75 岁,化疗前 WBC 4 × 109/L,Hb≥90g/L,Plt≥100×109/L,无明显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无血液系统疾病,体力状况(PS)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第1周期(对照周期)化疗血小板低值≤75 × 109/L,但无出血倾向者.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34~75岁;乳腺癌8例,肺癌12例,卵巢癌3例,肠癌15例,子宫内膜癌1例,骨肉瘤1例.

    作者:胡佳楠;徐益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张谨宜治疗小儿腹泻医案三则

    张谨宜先生出生于中医儿科世家,系嘉兴市名老中医.行医50余载,继承祖辈经验,不断探索,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以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结合诊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肠胃道疾病,针刺治疗疳积(奶痨)、厌食等.兹将其治疗小儿腹泻病验案举析如下.

    作者:钱雄;邢燕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育阴清肺方为主治疗晚期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38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以及实验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和进展,中医药联合化疗防治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大量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肿瘤患者自身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增加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和完成率,减轻放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生存期得以延长[1].笔者在总结多年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和中药君臣佐使组方配伍规律,自拟育阴清肺方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鲍翊君;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通腑清肠汤治疗气滞热结型粘连性肠梗阻41例

    笔者采用通腑清肠汤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气滞热结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1例,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腹部略胀,甚或中度膨胀可见肠型,伴胸腹胀闷,恶心、呕吐,大便秘结,不排气或间有排气,或发热,尿少或黄,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查体:听诊肠鸣音亢进,腹部有明显的压痛点,有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常可扪及包块.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可有升高.X线检查示腹部可见几个液平面.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09±4.98岁;病程2天~2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6±3.49岁;病程2天~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毛立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祛斑霜对黄褐斑豚鼠模型SOD和MDA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中药祛斑霜外用治疗黄褐斑豚鼠模型,观察其对大鼠体内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超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棕黄色豚鼠,清洁级,体重(200±30)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作者:胡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亚硝基胍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中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与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具有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及通量高等特点[1].在研究中医药疗效的分子机理时,检测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是重要环节,通常选用相对定量qPCR法进行检测.筛选各处理条件下表达恒定的内参基因,是准确比较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前提.内参基因通常由管家基因充当,但研究发现常用的管家基因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出不稳定的表达,包括GAPDH和β-actin[2-4].因此,需要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筛选和检测表达恒定的内参基因.

    作者:陈璇;吴人照;马津真;聂晓静;龙华晴;戴关海;童晔玲;任泽明;吴悦;杨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逍遥散治疗帕金森病伴焦虑症30例观察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彻底治愈难度较大,患者多伴有严重的情绪改变,而且帕金森患者本身可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中即包括精神障碍.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帕金森早期患者中焦虑症是其中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单纯西药治疗难以改善.而笔者临床中采用逍遥散治疗帕金森病人焦虑症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小包装饮片斗谱编排方法探讨

    中药小包装饮片是指将经加工和炮制合格的饮片,参照临床常用的剂量,使用一定的包装材料进行封装的一种包装形式.它可以由药剂师直接调配,不需要进行称量,其规格比较固定.随着中药规范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小包装的中药饮片.中药饮片采用小包装可以有效保证饮片的质量,减少损耗,还会对中药房的调剂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现阶段中药小包装的斗谱排列来看,传统中药饮片的斗谱编排方法仍是其主要参考依据,有必要对其斗谱编排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项微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鲁盈分期辨治痛风经验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其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不良饮食结构是引起血尿酸增高的重要因素,病理机制主要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沉积,临床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性表现,久治不愈可有痛风石形成,甚或损及肾功能.鲁盈主任中医师,从事肾脏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30年,她认为痛风的发病主要与痰湿、瘀血相关,且缠绵难愈,后期将损及脾肾,根据痛风的发病特点应予分期论治,并重视中西互参,临证时以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为重点,以提高疾病缓解率及愈后.笔者有幸随师抄方,获益匪浅.现将其分期辨治痛风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金思佳;胡平新;鲁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补汤临床治验二则

    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均为中医临床经典方剂,前者是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后者是益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代表方.笔者将两方化裁而得双补汤,药物组成有黄芪、当归、川芎、地龙、红花、桃仁、鸡血藤、川牛膝、桑枝、党参、升麻、白术、柴胡、陈皮.应用于临床,每可获效,兹举例如下.

    作者:姜海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黄平合用经方调治甲状腺癌术后验案一则

    黄平教授是主任中医师,临证擅长思辨合用经方治疗,现举验案如下.黄某,女,65岁.甲状腺癌术后.初诊:患者面色黄,体型偏胖,平素精神紧张,近一周来心胸憋闷,时有气从心下上冲至咽喉,咽喉有异物感,呼吸不畅,呃逆,心胸烦闷,纳食一般,夜寐不安,二便尚调,舌淡紫、苔厚腻稍黄,脉滑.治拟痰降逆,理气除烦.

    作者:陶颖莉;王璐萍;黄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在推断IMN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IM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IMN患者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型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要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要高于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脾肾阳虚型与水湿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气虚型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P<0.01).气阴两虚型患者体重指数要明显低于脾肾阳虚组和脾肾气虚组(P<0.05).各组间CKD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BUN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P<0.05),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肾脏病理中慢性化及小管间质积分要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结论:IMN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患者病情较其余证型重,预后较差.

    作者:俞欣;蔡运重;高祥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草泻心汤方证缕析与体质辨识应用

    方证是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为遣方用药的客观证据,方证相应即是将方与证统一起来,有是证用是方.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辨方证以方证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而辨病机则以病机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代表方剂所主治的病证病机与疾病蕴涵的内在病机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这样就把辨主证与主证病机的形式结合起来,即用方证病机来指导临床.

    作者:郑文君;裴静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阻窍型眩晕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瘀血阻窍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阻窍型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朱东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益气养阴法佐治慢性心力衰竭45例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复杂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后阶段.心力衰竭在绝大多数患者中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患,即使心脏没有受到新的可觉察到的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也会不断地恶化[1].现代医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存在某些临床症状改善欠佳、药物禁忌症多、副反应明显等不足,中医药治疗也正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飞泽;康法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