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树突状细胞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中的作用

赖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预防, 肝移植术后, 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复发, 存活率, 免疫球蛋白, 抗乙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远期效果, 拉米夫定, 病毒变异, 复发率, 应用, 停药, 耐药, 患者, 肝病, 防治, 方法
摘要: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的乙型肝炎复发率高达70%~80%[1,2],复发后的1年存活率为68%,3年存活率仅44%[3],使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远期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拉米夫定的应用在防治乙型肝炎复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其自身的缺点,如停药后复发、诱导病毒变异和耐药等,使其不能成为彻底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方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相关文献
  • 树突状细胞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中的作用

    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的乙型肝炎复发率高达70%~80%[1,2],复发后的1年存活率为68%,3年存活率仅44%[3],使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远期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拉米夫定的应用在防治乙型肝炎复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其自身的缺点,如停药后复发、诱导病毒变异和耐药等,使其不能成为彻底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方法.

    作者:赖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因治疗在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器官移植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所致的毒性作用以及供者的短缺,严重制约着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而采取基因治疗手段可调控移植物局部微环境的免疫反应,使移植物免遭排斥,也可诱导受者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使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基因治疗手段还可培育转基因动物,用于异种器官移植,以缓解供者短缺的矛盾.

    作者:雷道雄;王波涌;艾中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移植肾输尿管结石一例

    患者,男,57岁,因肾移植术后16个月反复右下腹不适半月入院,B型超声波提示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于16个月前接受肾移植术(右侧),术后半个月曾发生尿路感染,尿培养为溶血葡萄球菌生长,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

    作者:何屹;蒋振华;何以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移植中胆管引流方式的探讨

    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施行原位肝移植25例,现对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的21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胆管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用硬膜外导管作胆管引流的改进.

    作者:江艺;吕立志;谈景望;张绍庚;杨芳;程俊波;吴东;胡还章;林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服用微乳化环孢素A的长期存活肾移植患者血环孢素浓度监测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服用微乳化环孢素A(CsA)的长期存活肾移植受者血CsA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存活1年以上的肾移植患者术后血CsA浓度的资料,入选受者术后存活1~17年,随访期间患者均接受微乳化CsA、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CsA浓度测定采用免疫荧光偏振TDx法.分析服药后2h血CsA浓度(C2)变化及其与药物剂量、移植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C2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个体间的变异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大;肾移植后的前5年,C2与服药剂量以及移植肾功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肾移植后10年以上的受者C2与肾功能关系不明显.结论对于存活1年以上的肾移植受者,C2仍然是药物调控的一个有效指标,但随移植时间的延长,C2的变异度逐渐加大.

    作者:朱同玉;史懿;蒋金根;张永康;王国民;林宗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供者骨髓输注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

    目前器官移植术后所采用的免疫抑制治疗均为非特异性地全面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许多缺点,如发生感染、肿瘤发病率上升及其它毒副作用.有报道,受者接受供者的骨髓可降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本研究旨在通过输注供者骨髓,观察肾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

    作者:唐礼功;谢森;潘铁军;饶作祥;李志雄;姚爱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移植术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心内膜心肌活检

    目的评估心脏移植术后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对8例心脏移植患者共行16次(每例2次)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心内膜心肌活检,活检取材在手术室进行,取材部位为右心室靠近心尖处以及室间隔的右心室面.结果 8例患者中,3例分别于术后第18个月、第24个月和第32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他患者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排斥反应.16次取材,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可以节省费用,减少X线的照射,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吴锡阶;廖崇先;陈道中;孙旭东;翁钦永;李增棋;廖东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以聚β-羟基丁酸酯为载体的肾上腺细胞移植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细胞载体进行肾上腺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Wistar大鼠切除双侧肾上腺后,分别行单纯肾上腺细胞移植和以PHB为载体的肾上腺细胞移植,术后动态观察受者的血清皮质酮和醛固酮水平以及移植物组织学形态.结果肾上腺细胞移植后,大鼠血清皮质酮和醛固酮的水平升高,以PHB为载体的细胞移植组升高更加显著,形态学证实PHB载体组的肾上腺细胞生长良好.结论以PHB为载体的肾上腺细胞移植比单纯肾上腺细胞移植效果更好.

    作者:吴天鹏;张孝斌;李伟;程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肝癌患者施行肝移植,根据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侵犯范围将肝癌分为三期,统计分析不同期患者肝移植后的存活率及医疗费用.结果Ⅰ期患者共4例,术后存活时间均超过1年,长者已达3年,其半年医疗费用为(21.68±1.08)万元;Ⅱ期患者共32例,有7例存活时间超过1年,6个月存活率为68.8%,半年医疗费用为(25.22±2.60)万元;Ⅲ期患者共14例,仅1例存活达12个月,平均存活时间4.1个月,医疗费用为(28.45±1.34)万元.结论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及医疗费用,Ⅰ期和Ⅱ期肝癌患者可接受肝移植治疗,而Ⅲ期肝癌患者由于肝移植的效果差,费用昂贵,不宜提倡.

    作者:陈知水;曾凡军;明长生;张伟杰;林正斌;魏来;蒋继贫;朱学海;刘敦贵;唐莉;陈忠华;夏穗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和停用环孢素A对肾移植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和停用环孢素A(CsA)对肾移植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例应用和3例停用CsA的肾移植患者的精液进行检测,并与12名正常男性的精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精液pH值以及精子活动力、存活率和精子密度方面,应用CsA组与停用CsA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精子形态正常率、畸形率,应用CsA的肾移植患者与停用CsA的肾移植患者和正常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剂量的CsA对肾移植患者的精子形态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许龙根;徐惠明;宋启哲;戚晓平;王鑫洪;张军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维生素D衍生物联合供者骨髓细胞输注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按分组分别给予门静脉输注供者骨髓细胞(DBMC)(B组)、骨化三醇灌胃(C组)、输注DBMC及骨化三醇灌胃(D组)以及环孢素A(CsA)灌胃(E组).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钙、磷浓度,进行受者与供者及无关第三品系大鼠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结果 D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其它各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7 d,C组、D组、E组受者脾细胞均能显著抑制供者及第三方无关供者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引起的MLR;D组手术前后血磷、血钙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D组轻;D组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与对照组(A组)、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化三醇灌胃联合DBMC输注可显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江华;姜睿;何强;祝恒成;王惠萍;金娟;陈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快速HLA-DR52组分型

    目的用基因芯片对HLA-DR52组快速分型.方法根据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HLA-DRB位点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独特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扩增中用荧光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确定样品的基因亚型.83份样本分别用基因分型芯片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HLA-DR52组分型.结果 PCR-SSP分型DR52组57个位点中,经芯片分型有2个无DR52组位点,3个PCR-SSP分型为DR52组纯合子,芯片为DR52组杂合子,1个PCR-SSP分型为非DR52组纯合子,芯片分型为含有1个DR52组位点的杂合子.结论基因芯片能对HLA-DR52组快速、准确的分型,比PCR-SSP能更多的检出DR52组位点,特别是能将纯合子进一步分型,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肖家全;谭建明;李成涛;康敏华;方燕红;余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剂的不同组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三联用药预防排斥反应者37例(Aza组),采用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三联用药者35例(MMF组).比较分析两个组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以及继发感染发生率等方面,MMF组与Aza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Aza组明显高于MMF组(P<0.05).结论在药物性肝损伤方面,以MMF、CsA及Pred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较CsA、Aza及Pred方案相对安全.

    作者:黄黎明;曾甫清;李恒;张润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FTY720诱导大鼠心脏移植物长期存活

    目的观察FTY720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进行SD→Wistar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将受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甲泼尼龙(MP)组、环孢素A(CsA)组、FTY720组、FTY720与CsA二药联用组和FTY720、CsA及MP三药联用组,各组按分组要求分别于术前3 d至术后14 d通过灌胃给予FTY720和CsA,术前1 d至术后2 d腹腔注射给予MP,观察各组动物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 FTY720组、二药联用组和三药联用组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给药后3 h开始明显下降,停药后开始回升,至停药14 d后恢复正常;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对照组平均为7.8 d,CsA组为16.0 d,MP组为27.6 d,三药联用组为16.8 d,而FTY720组和二药联用组分别超过了150 d和124 d.结论 FTY720可诱导同种异体大鼠心脏移植物长期存活.

    作者:张永革;孙尔维;张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人胰岛细胞的分离

    目的探讨成人胰岛细胞的分离及胰腺冷缺血时间与胰岛细胞活率的关系.方法采取胰、肾联合切取,经腹主动脉插管,用自制的灌注器以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HC-A液)1500~2000ml进行原位灌洗.将肾与胰腺、十二肠、脾分离,采用胶原酶P消化胰腺,分离并纯化胰岛细胞,以双硫腙及丫腚橙染色,测定所得到的胰岛细胞的纯度及活率.结果胰腺的冷缺血时间为2.5~8h,温缺血时间为0~3min.胰岛收获量为(2 38±0.67)×103 IEQ/g,纯化后胰岛细胞的活率为19%~83%,冷保存指数(或输注指数)为9.8~66.4.胰岛细胞的活率与胰腺的冷缺血时间呈负相关,冷保存指数和胰岛细胞活率呈负相关.结论以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灌洗、胶原酶P消化胰腺所得到的胰岛细胞活率高,但胰腺的冷缺血时间不宜超过5 h.

    作者:高宏君;林民专;李民;范礼佩;赵明;蔡德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一过性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男,40岁.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尿毒症于2000年6月2日行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前血压为150/96 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电图正常.

    作者:高怡;杜鹃;眭维国;晏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15例报告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1年8月共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光策;张治国;彭万岭;周健;邹永强;王建功;张茂才;阎天中;冯合成;王新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剂量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

    近来国外报道,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拉米夫定在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现将我院使用该方案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夏强;彭志海;刘俊;王书云;陈国庆;徐军明;祝哲诚;李克;裘正军;戴雪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肝、肾联合移植后肺曲霉菌感染一例

    我院于2002年12月施行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1例,术后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曲霉菌感染,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1d后痊愈,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报告如下.

    作者:王林辉;徐振宇;孙颖浩;李保春;郭志勇;张世林;王锡智;万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