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卫阳
麻黄是辛温解表的代表药,在外感疾病中应用广泛.对于麻黄,历代医家多有议论,认为麻黄与大黄、附子和石膏同为四大君药,临床发挥甚多.笔者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借鉴前人的用药经验,小剂量使用生麻黄,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张建亨;凌燕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疾病,胸部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临床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和肢体水肿[1].近年来,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2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鸿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一旦患病,将给病人带来非常大的痛苦.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加味苍术白虎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WHO预测2030年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达3.5亿,随之而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亦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终末期肾病亦迅速增加,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目前临床应用的Mogensen糖尿病肾病(DN)诊断及分期标准中,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定量是两个主要的诊断和分期依据,其中诊断Ⅳ期糖尿病肾病标准:尿蛋白总量>0.5g/24h,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
作者:赵艳玲;朱永林;陈辉乐;周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年来因急、慢性咽炎引起的咳嗽患者日益增多,究其病机,仍属风邪犯肺,气失清肃.笔者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临床运用加味止嗽散治疗本病40例,收到较满意效果.
作者:张雷英;梅妃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临床采用活络效灵丹为主治疗松毛虫病70例,经服药5~15剂,均获痊愈.基本方组成:丹参、当归、银花各15g,蒲公英30g,乳香、没药、防风、秦艽各12g,蜈蚣(研吞)2条.加减:上肢疼痛酌加桑枝、羌活,下肢疼痛酌加牛膝,关节肿痛甚者酌加白芥子、车前子,伴筋脉掣痛酌加威灵仙,伴皮肤瘙痒酌加蝉衣.若患处灼热感明显,可加用金黄散,并以浓茶调敷患处.
作者:许鸿画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面积脑梗死指脑组织的梗死灶大,大多数为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的完全性闭塞所致的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一类,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1],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率占脑梗死的10%~15%[2].为探讨本病的治疗效果,收集了自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患者,现详述如下.
作者:林家驹;王富江;李邦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适合人群.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肥胖组32例,非肥胖组28例.采用黄连素0.02g/ (kg·d),分3次口服,治疗观察8~10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经黄连素(BBR)治疗后,FPG、HbA1c、BMI、TC、TG、HDL-c、LDL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治疗前后BMI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BR具有显著的降糖疗效,能调节血脂,减轻体重,更适用于治疗肥胖者的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
作者:孙秀琴;牛涣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中医按照早期糖尿病肾病病变发展规律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观察各分型在糖脂代谢、肾脏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方面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方法:将33例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30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燥热组、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行.131I-邻碘马尿酸钠肾动态显影观察各组的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采用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同时计算FF(eGFR/ERPF);测定各组血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定各组的尿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Ig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腺苷酶NAG).结果:①糖脂代谢:阴虚燥热组、气阴两虚组及脾肾气虚组的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阴两虚组及脾肾气虚组的TG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肾血流动力学:阴虚燥热组eGFR和ERPF、FF值比对照组增高.气阴两虚组eGFR、FF比对照组增高,ERPF低于对照组.eGFR随着UAER增加呈正相关,ERPF随着UAER增加呈负相关.脾肾气虚组FF比对照组增高,ERPF比对照组显著降低.③其他相关指标:脾肾气虚组的IgG及NAG高于对照组;气阴两虚组及脾肾气虚的β2-MG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组基本符合西医关于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进展的理论.三组证型在糖脂代谢、肾脏血流动力学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赟;倪海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秋季腹泻,是指发生于每年9~12月份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多见.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39.5℃,同时伴有频繁呕吐,随后24h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日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目前暂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在2009年9月~2009年12月,应用更昔洛韦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秋季腹泻患儿58例,报道如下.
作者:肖琦;邢燕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胡宝书先生为清末民初江南名医,浙江绍兴人.他精研经典,毕生致力于时病研究,擅治温热病症.今结合阅读胡氏著作<伤寒十八方>,对其治疗温热病的临证经验作一探析.
作者:沈元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乳腺疾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多见于25~45岁女性,且现在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逐渐低龄化.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内报道的中医药治法在乳腺增生病治疗的运用也日渐广泛,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就治疗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陈舒;陈成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干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近年门诊就诊1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辨证分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和控制血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压,系统地观察2年内发生的脑卒中例数、脑卒中类型.结果:观察组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1例患者为阴阳两虚型,无发生出血性卒中,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阴虚阳亢3例,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各1例,出血性卒中发生在肝火亢盛型1例.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发生比对照组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高血压病降压同时予以中医辨证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支英豪;胡万华;张云霞;张炳财;陈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笔者运用猴耳环消炎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颗粒治疗1期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秋玲;吴烨;王翔;王家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患者,女,56岁.初诊日期2010年4月10日.主诉:不自主排尿急迫,尿液滴沥不净3个月,因3月前,家务事过度劳累所致.自诉5年前曾因患肌瘤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术后小便次数较以前略多,但控制自如.此次病情突然加重后,对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立即去上海某医院药物治疗,仍未明显缓解,被告知需手术治疗.患者因此寝食难安,后转入我院针灸科治疗.查患者面容痛苦,精神焦虑,但神志清醒,回答自如.查体:一般可,稍动则尿液不自主流出.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为尿失禁(肾虚失固).
作者:胡林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加味柴苓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我院骨伤门诊病例,其中男27例,女7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5.1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2.6年.上述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作者:张帆;张益;朱雪梅;吴惠明;王庆来;陈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丛品教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善于辨治各种耳鼻咽喉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丛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方面的独到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斐;Cong Pin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疾病,以急性起病的面部表情肌麻痹为主要临床特点,治疗不当常留有后遗症.西医以皮质类固醇和B维生素等治疗[1].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加味牵正散合用西药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笔者于2008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配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并与常规治疗对照观察,获效相对较佳.
作者:阙建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几年来,笔者用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多例,取得良好疗效.诊余琐谈体会如下.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髓海所居处,外感内伤都可能引起头痛.
作者:莫晓枫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