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加拔罐治疗尿失禁验案

胡林飞

关键词:尿失禁, 针刺, 拔罐, 医案
摘要:患者,女,56岁.初诊日期2010年4月10日.主诉:不自主排尿急迫,尿液滴沥不净3个月,因3月前,家务事过度劳累所致.自诉5年前曾因患肌瘤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术后小便次数较以前略多,但控制自如.此次病情突然加重后,对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立即去上海某医院药物治疗,仍未明显缓解,被告知需手术治疗.患者因此寝食难安,后转入我院针灸科治疗.查患者面容痛苦,精神焦虑,但神志清醒,回答自如.查体:一般可,稍动则尿液不自主流出.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为尿失禁(肾虚失固).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苍术白虎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一旦患病,将给病人带来非常大的痛苦.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加味苍术白虎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益气活血通络为主与颈舒颗粒冲剂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主症的缓解程度、经颅多谱勒(TCD)检查结果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而安全的方剂.

    作者:张新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86例

    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笔者自2006年至2009年,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患者8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味止嗽散治疗喉源性咳嗽40例

    近年来因急、慢性咽炎引起的咳嗽患者日益增多,究其病机,仍属风邪犯肺,气失清肃.笔者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临床运用加味止嗽散治疗本病40例,收到较满意效果.

    作者:张雷英;梅妃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安体舒通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WHO预测2030年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达3.5亿,随之而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亦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终末期肾病亦迅速增加,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目前临床应用的Mogensen糖尿病肾病(DN)诊断及分期标准中,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定量是两个主要的诊断和分期依据,其中诊断Ⅳ期糖尿病肾病标准:尿蛋白总量>0.5g/24h,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

    作者:赵艳玲;朱永林;陈辉乐;周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活性的影响

    脑梗死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障碍与其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目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众多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间存在密切关系[1].

    作者:叶瑞印;陈建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萎胃方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笔者3年来采用自拟萎胃方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98例,结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观察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28~64岁;病程1~21个月.胃腺体萎缩轻度36例,中度52例,重度10例;伴见肠上皮化生(IM)48例,异型增生(Dys)31例,同时伴见IM和Dys19例.

    作者:胡一莉;陈永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胡宝书温热病临证心法探析

    胡宝书先生为清末民初江南名医,浙江绍兴人.他精研经典,毕生致力于时病研究,擅治温热病症.今结合阅读胡氏著作<伤寒十八方>,对其治疗温热病的临证经验作一探析.

    作者:沈元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8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内科常见病,中老年人多发,患者多有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其次有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头痛、意识障碍及脑干定位征等表现.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愈,且容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笔者近来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燕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丛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经验

    丛品教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善于辨治各种耳鼻咽喉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丛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方面的独到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斐;Cong Pin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二陈汤五官科临床应用一得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痰病的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症加减运用可治疗多种疾病.笔者临床上用其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屡获良效,现择验案报道如下.

    作者:孙颖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生麻黄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麻黄是辛温解表的代表药,在外感疾病中应用广泛.对于麻黄,历代医家多有议论,认为麻黄与大黄、附子和石膏同为四大君药,临床发挥甚多.笔者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借鉴前人的用药经验,小剂量使用生麻黄,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张建亨;凌燕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何若苹治疗胃肠病医案三则

    导师何若苹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已行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内科、妇科及肿瘤方面有较深造诣.现举其治疗胃肠病医案三则,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中医干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干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近年门诊就诊1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辨证分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和控制血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压,系统地观察2年内发生的脑卒中例数、脑卒中类型.结果:观察组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1例患者为阴阳两虚型,无发生出血性卒中,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阴虚阳亢3例,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各1例,出血性卒中发生在肝火亢盛型1例.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发生比对照组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高血压病降压同时予以中医辨证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支英豪;胡万华;张云霞;张炳财;陈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我院从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年龄18~58岁;病程6个月~6年.对照组68例,年龄20~60岁;病程4个月~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王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陈祖皋儿科治验偶拾

    陈祖皋先生年逾古稀,悬壶绍兴五十余载,精通内儿妇科杂病,退而不休,每日应诊,门庭若市.笔者有幸伺诊左右,感触良多,兹例举陈师儿科临证验案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侯春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红花酒精联合龙血竭粉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笔者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红花酒精联合龙血竭粉外敷治疗褥疮,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4例褥疮患者中,入院时带入38例,住院后发生16例.随机分为红花酒精组、龙血竭组、红花酒精联合龙血竭组各18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褥疮部位和程度情况等方面比较无差异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作者:裴芳;陈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慢性肾衰患者肝脏酶谱变化与肝肾同源的临床研究

    肝肾同源论是中医学体系中五脏相关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同属于下焦的肝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目前对肝肾同源的相关机制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肝脏血清酶谱变化的规律,探讨肝肾二者共同发病规律、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肝肾同源的实质内涵.

    作者:丁伟伟;周富明;韦先进;张忠贤;费德升;李玉卿;张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自拟枳术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临床观察

    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们对30例脾胃气滞型的厌食症患儿用枳术合剂进行治疗,并取空腹血清作锌、铁、胃泌素、胃动素的检测,旨在观察枳术合剂治疗厌食症的可能机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怡;陈捷;吴铁锋;王爱敏;张则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针刺加拔罐治疗尿失禁验案

    患者,女,56岁.初诊日期2010年4月10日.主诉:不自主排尿急迫,尿液滴沥不净3个月,因3月前,家务事过度劳累所致.自诉5年前曾因患肌瘤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术后小便次数较以前略多,但控制自如.此次病情突然加重后,对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立即去上海某医院药物治疗,仍未明显缓解,被告知需手术治疗.患者因此寝食难安,后转入我院针灸科治疗.查患者面容痛苦,精神焦虑,但神志清醒,回答自如.查体:一般可,稍动则尿液不自主流出.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为尿失禁(肾虚失固).

    作者:胡林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