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86例

刘燕婉

关键词:颈性眩晕, 痰饮内阻型, 泽泻汤
摘要: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笔者自2006年至2009年,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患者8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陈祖皋儿科治验偶拾

    陈祖皋先生年逾古稀,悬壶绍兴五十余载,精通内儿妇科杂病,退而不休,每日应诊,门庭若市.笔者有幸伺诊左右,感触良多,兹例举陈师儿科临证验案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侯春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加味活络效灵丹治疗松毛虫病

    近年来,笔者临床采用活络效灵丹为主治疗松毛虫病70例,经服药5~15剂,均获痊愈.基本方组成:丹参、当归、银花各15g,蒲公英30g,乳香、没药、防风、秦艽各12g,蜈蚣(研吞)2条.加减:上肢疼痛酌加桑枝、羌活,下肢疼痛酌加牛膝,关节肿痛甚者酌加白芥子、车前子,伴筋脉掣痛酌加威灵仙,伴皮肤瘙痒酌加蝉衣.若患处灼热感明显,可加用金黄散,并以浓茶调敷患处.

    作者:许鸿画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活性的影响

    脑梗死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障碍与其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目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众多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间存在密切关系[1].

    作者:叶瑞印;陈建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加味牵正散为主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31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疾病,以急性起病的面部表情肌麻痹为主要临床特点,治疗不当常留有后遗症.西医以皮质类固醇和B维生素等治疗[1].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加味牵正散合用西药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6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适合人群.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肥胖组32例,非肥胖组28例.采用黄连素0.02g/ (kg·d),分3次口服,治疗观察8~10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经黄连素(BBR)治疗后,FPG、HbA1c、BMI、TC、TG、HDL-c、LDL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治疗前后BMI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BR具有显著的降糖疗效,能调节血脂,减轻体重,更适用于治疗肥胖者的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

    作者:孙秀琴;牛涣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肾动态显影联合改良MDRD公式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价值性研究

    目的:中医按照早期糖尿病肾病病变发展规律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观察各分型在糖脂代谢、肾脏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方面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方法:将33例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30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燥热组、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行.131I-邻碘马尿酸钠肾动态显影观察各组的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采用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同时计算FF(eGFR/ERPF);测定各组血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定各组的尿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Ig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腺苷酶NAG).结果:①糖脂代谢:阴虚燥热组、气阴两虚组及脾肾气虚组的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阴两虚组及脾肾气虚组的TG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肾血流动力学:阴虚燥热组eGFR和ERPF、FF值比对照组增高.气阴两虚组eGFR、FF比对照组增高,ERPF低于对照组.eGFR随着UAER增加呈正相关,ERPF随着UAER增加呈负相关.脾肾气虚组FF比对照组增高,ERPF比对照组显著降低.③其他相关指标:脾肾气虚组的IgG及NAG高于对照组;气阴两虚组及脾肾气虚的β2-MG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组基本符合西医关于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进展的理论.三组证型在糖脂代谢、肾脏血流动力学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赟;倪海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猴耳环消炎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1期手足口病45例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笔者运用猴耳环消炎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颗粒治疗1期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秋玲;吴烨;王翔;王家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二陈汤五官科临床应用一得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痰病的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症加减运用可治疗多种疾病.笔者临床上用其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屡获良效,现择验案报道如下.

    作者:孙颖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胡宝书温热病临证心法探析

    胡宝书先生为清末民初江南名医,浙江绍兴人.他精研经典,毕生致力于时病研究,擅治温热病症.今结合阅读胡氏著作<伤寒十八方>,对其治疗温热病的临证经验作一探析.

    作者:沈元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构筑名中医成才之路的十八字诀(上)

    名中医是怎样成才的,名中医成才之路该怎么走,我理解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为着力点,即要立大志、读经典、跟名师、多临证、学国学和修道德.今结合自己的从医经历和读书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连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酒熨疗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36例临床观察

    慢性踝关节扭伤是伤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治疗尚缺乏特效方法.我们自2006年,采用酒熨疗法治疗3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设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31例进行比较,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戴丽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当代浙江针灸名家临证精要(一)

    浙江自古人杰地灵,名医辈出.古有朱丹溪、张景岳等名家,今有何任国医大师等名医.浙江针灸则有著<针灸大成>之杨继洲、<针灸聚英发挥>之高武、<针灸大全>之徐凤,以及曾徙居于浙江的元代著名医家滑寿(著有<十四经发挥>)等,近代更有针灸名家汇聚于此,浙江针灸名家在中医针灸学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参阅部分他人总结的基础上[1-2],较全面地整理总结楼百层、高镇五、阮少南、盛燮荪、罗诗荣等5位当代浙江省针灸名家的临证经验之精要,以赐后学.

    作者:方剑乔;马睿杰;王樟连;阮步青;陈峰;朱月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2例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疾病,胸部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临床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和肢体水肿[1].近年来,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2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鸿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魏长春论治痧胀(下)

    第七章砭法俞曲园曰:刮痧之说,用细瓷盅,或光洁铜钱,蘸油于背上刮之,百病皆解.重者即轻,轻者即愈.尝谓此即古人砭法.古人治疾,先针砭而后汤药.今针法犹存,砭法竟绝.不知刮痧之法,即古人砭法之遗.古无痧字,虽<康熙字典>亦无之,实即沙字耳.黄河之水天上来,为泥沙所滞则不行.人身血气,为风寒暑湿及饮食所滞,犹之沙也.五脏六腑其系在背,故于背上刮之,则徐徐而解矣.士大夫家多不信刮痧之说,谓是村妇之见.寒家历试数十年,知其不谬.

    作者:裴君;王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86例

    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笔者自2006年至2009年,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患者8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40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妇产科手册>[1]有关PCOS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考<中医妇科学>[2]及<伤寒学>[3].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施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何若苹治疗胃肠病医案三则

    导师何若苹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已行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内科、妇科及肿瘤方面有较深造诣.现举其治疗胃肠病医案三则,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当归饮子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荨麻疹27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当归饮子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荨麻疹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的门诊患者,其中年龄大33岁,小21岁,平均24.5岁;病程2天~5周;孕期2~8月.

    作者:庞卫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琐谈

    近几年来,笔者用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多例,取得良好疗效.诊余琐谈体会如下.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髓海所居处,外感内伤都可能引起头痛.

    作者:莫晓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针刺加拔罐治疗尿失禁验案

    患者,女,56岁.初诊日期2010年4月10日.主诉:不自主排尿急迫,尿液滴沥不净3个月,因3月前,家务事过度劳累所致.自诉5年前曾因患肌瘤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术后小便次数较以前略多,但控制自如.此次病情突然加重后,对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立即去上海某医院药物治疗,仍未明显缓解,被告知需手术治疗.患者因此寝食难安,后转入我院针灸科治疗.查患者面容痛苦,精神焦虑,但神志清醒,回答自如.查体:一般可,稍动则尿液不自主流出.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为尿失禁(肾虚失固).

    作者:胡林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