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观察

许维丹;叶伟东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窦性心动过缓,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EHF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阿托品,治疗组再加用自拟升脉汤配合针刺内关穴,观察临床症状、心率变化、心率复常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提高,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率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快、更有效提高EHF患者心率,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

    我们于2006年8月~2008年3月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100例进行对照,取得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蔡高翔;张文娥;汪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云南白药鼻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42例

    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患者常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胃肠内营养的输入.因此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尽早开始提供胃肠内营养,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十分重要.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云南白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冠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50例

    目的:观察冠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予以自拟冠心通痹汤(生黄芪、太子参、天冬、丹参等)治疗2个疗程,观察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电图情况.结果:50例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冠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叶秀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刀结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0例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急性创伤、慢性劳损或炎症肿胀使肌腹形成纤维束,或呈疤痕条索,梨状肌上下孔粘连缩窄,局部解剖变异,造成坐骨神经梨状肌部位受激惹或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采用封闭和针刀结合封闭两种方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各20例,报告如下.

    作者:任高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巴卡亭Ⅲ组,通过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治疗组开始给药,给药后第14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细胞外信号调节酶(ERK1)测定.结果:巴卡亭Ⅲ能减轻大鼠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P<0.01),并能减少ERK1的表达.结论:巴卡亭Ⅲ对BLM诱导产生的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小囡;田菊霞;陈河;徐小冬;朱婉萍;王灵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42例

    颈性眩晕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笔者自2006年~2007年间运用颈夹脊穴温针灸为主治疗本病42例,并与电针颈夹脊穴治疗38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广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舌三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问题.文献报道[1]22%~65%的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伴吞咽困难的脑卒中幸存者易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我们自2007年12月起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舌三针穴位按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斐琳;吴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天合保肾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合保肾合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背部切除单侧肾,2周后以链尿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诱导DN模型,观察天合保肾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对DN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血小板活性指标血浆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F1α(6-K-PGF1α)含量影响.结果:天合保肾合剂各剂量组均能够降低DN大鼠肾组织VEGF、ET、血浆TXB2水平,升高血浆6-K-PGF1α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天合保肾合剂能够降低肾组织VEGF、ET水平及TXB2/6-K-PGF1α比值,改善DN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严仲庆;何敏尔;张菁;范铧;沈伟钢;朱声宏;胡松春;杜洪乔;章国琳;郑凯;赵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了解该专业临床教育现状,为提高中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以调查法为主,对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临床实践时间太少,临床教学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综合测评内容有待完善.结论:增加临床实践时间、采用床边教学和病历讨论等教学方式、完善综合测评制度等是提高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敏;徐玲珑;陈玉洁;莫达瑜;王欢欢;张翼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法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20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中药内服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立萍;田义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从文献统计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规律

    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引起医家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力求探寻中医药治疗用药中的共性,以提高临床辨证效率及疗效.

    作者:何嘉莉;肖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方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预后极差.我们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方观察治疗晚期肝癌,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颗粒剂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中药颗粒剂的诞生使众多患者受益,笔者将其应用于妇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周克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治疫明理论

    中医治疫,源远流长,回顾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部与疫病作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历史.治疫必须明理,即是要明白中医治疫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明白中医治疫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是治疫的必备知识和基本功,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兹择要论述如下:

    作者:盛增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参苓白术散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减轻胃癌术后化疗药物副作用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胃癌术后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单纯化疗6个疗程;治疗组25例配合参苓白术散,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5剂,连用8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胃肠道反应、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体重、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化疗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费燕华;王南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傅萍运用养精种玉汤治疗试管婴儿术前后临床经验

    采用试管婴儿术是现代妇产科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方法,但治疗成功率有待提高.若中医药参与试管婴儿的孕前调理和孕后保胎治疗,可提高其妊娠率和保胎成功率.傅萍主任中医师运用养精种玉汤治疗试管婴儿术前后积有较多临床经验,并举二案予以介绍.

    作者:姜萍;傅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空白对照组和葛根素组.葛根素组采用MTT法,观察12h、24h、48h和72h后GMcs的增殖水平.结果:随着葛根素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GMCs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葛根素能抑制GMCs增殖,并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谢月英;孙爱华;蒋锦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发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的2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07)和对照组(n=108).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和止痛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和止痛药,共治疗2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4周的偏头痛的发作天数和治疗后23~26周的差值.次要疗效指标为应答率,疼痛时间减少>50%的病人的百分率.安全指标为血常规等.结果:治疗组脱落6人(n=101),对照组脱落8人(n=100).主要疗效指标:治疗组头痛天数减少2.3天(95%CI 1.9~2.7),对照组1.2天(95%CI 1.3~2.0),两组比较,P<0.05.次要疗效指标,治疗组应答率32.7%,对照组19.0%,两组比较,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够减少偏头痛的发作,可以作为偏头痛的预防药物.

    作者:陈凌;吕磊;胡万华;支英豪;赵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50例

    声带小结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本人自2005年5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肾病蛋白尿辨治四法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应用探索,认为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辨治必须把握审因论治,辨证组方,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其中合理灵活运用益肾固精、健脾生精、温阳利水和活血化瘀等治法尤为重要.1:益肾固精法有中医学者认为,蛋白尿的漏泄是阴精亏损,而阴精的封藏、固摄与化生,主要为肾所主,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常为病之本.患者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腿沉重乏力,按之凹陷难复,舌淡,脉沉细等.法宜益肾固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此方纯阴重味,补中有泻,对于肾虚阴精亏损,微有水肿者可作首选.若水肿全消,可选用左归饮壮水之剂,重补元阴.在此基础上,尚可选加冬虫夏草、鹿茸、女贞子、紫河车、肉苁蓉、龟甲胶等补肾填精、滋阴壮阳之品,以增效力.也可酌加莲须、五味子、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固涩摄精之品,以制约阴精的漏泄.

    作者:曾慧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