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焦鑫艳;杨岩;徐莲花;张向文;金锦花;李文哲
目的 探讨一期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兔均行感染性骨不连造模,造模成功后A组行一期开放性植骨,B组行二期开放性植骨,两组兔创面均行人工皮覆盖行负压封闭引流,比较两组的创面感染细菌数量、骨折愈合率、创面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植骨后2周时,A组骨折愈合数10只,创面愈合数6只,B组骨折愈合数14只,创面愈合数12只;植骨后4周时,A组骨折愈合数16只,创面愈合数13只,B组骨折愈合数18只,创面愈合数17只;植骨后8周时,A组感染数3只,骨折愈合数18只,创面愈合数17只,B组感染数1只,骨折愈合数18只,创面愈合数18只.所以两组在创面感染控制、骨折愈合率、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上观察,两组兔骨不连均已临床愈合,但A组创面和骨折愈合时间要短于B组兔.结论 一期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效果等同于传统分期开放性植骨术手术,且可缩短治疗周期.
作者:赵晓蕾;邓洲铭;蔡林;冉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给予低剂量脂多糖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制成股骨头坏死模型.EPO组大鼠给予每天500 U/kg人重组EPO治疗1周.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估EPO的治疗效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骨坏死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头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结果 EPO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表现明显改善.EPO组骨坏死率(22.2%)较对照组(66.7%)明显下降(P<0.05).TUNEL实验证实,在0、2、4周时,EPO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率[(4.93±2.78)%、(21.74±6.84)%、(15.75±5.61)%]较对照组[(30.39±9.84)%、(45.00±13.95)%、(85.13±13.71)%]明显降低(P<0.05).相应地,各时间点EPO组Casepase-3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对大鼠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EPO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彭昊;陈森;李建平;周建林;方洪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胆管癌是一类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以及远端胆管癌.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与之有关的诱因包括原发硬化性胆管炎、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肝脏寄生虫病、胆肠引流术、胆石症等.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的慢性炎症,如丙肝和乙肝也可以导致胆管癌.目前大部分实验是以肝内胆管癌或肝门部胆管癌为实验平台进行的.现将部分进展简述如下.
作者:张水军;翟文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DNA甲基化及缺氧与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食管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腺病毒E1B 19 000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食管癌细胞株KE4、Kyse-140、Caes-17和TE-7,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NI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BNIP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IC-101乏氧培养系统模拟肿瘤缺氧微环境,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1%O2)、常氧及小干扰RNA(siRNA)沉默HIF-1α后Caes-17细胞中BNIP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NIP3在KE4和Caes-17细胞中表达水平均较高,而在TE-7和Kyse-140细胞中表达较低;同时MSP结果显示,在TE-7和Kyse-140细胞中BNIP3启动子区发生了明显的甲基化,经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2个细胞株后,BNIP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得到了逆转,同时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缺氧条件下,Caes-17细胞中BNIP3 mRNA (4.35±0.20)和蛋白(1.23±0.04)的表达水平较常氧时(BNIP3 mRNA:1.07 ±0.12,BNIP3蛋白:0.28 ±0.03)显著升高(P<0.05),siRNA转染Caes-17细胞后能显著下调HIF-1α的表达(抑制率为90%),并导致BNIP3基因的表达(BNIP3 mRNA:1.12 ±0.14,BNIP3蛋白:0.34±0.03)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BNIP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导致其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较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甲基化酶抑制剂可逆转BNIP3的甲基化状态重新恢复其表达;缺氧能使HIF-1α蛋白的表达升高,同时上调BNIP3的表达水平.
作者:张洪典;陈传贵;马钊;于振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30只,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梗阻性黄疸组24例和对照组6例,造模7d后,分别取各组家兔的肝组织各100 mg,对肝组织内的8-羟基-2-脱氧鸟苷酸(8-OHdG)和丙二醛(MDA)分别进行免疫组织荧光显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MDA含量检测.结果 (1)肝组织免疫组织荧光结果:梗阻性黄疸组呈现橘红色,对照组呈现绿色;(2)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的含量:梗阻性黄疸组肝细胞内的8-OHdG的含量(1920 ±231) pg/mg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210 ±78) pg/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细胞内MDA的含量:梗阻性黄疸组和对照组肝细胞内的MDA分别为(1.08±0.25)和(0.21±0.09) nmol/mg蛋白,前组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和MDA有关.
作者:王百林;苑伟;翟淑萍;程海坤;王蕊;周海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柯里拉京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观察35 μmol/L柯里拉京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Notch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 35 μmol/L柯里拉京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20 μmol/L柯里拉京诱导细胞早期凋亡从2.0%上升到5.4%,晚期凋亡从3.1%上升至12.8%,40 μmol/L可见早期凋亡上升到7.0%,晚期凋亡上升至13.7%;35 μmol/L柯里拉京处理后可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Notch1、NICD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的表达.结论 柯里拉京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是通过Notch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谷乐;李文岗;胡素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Nanog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后续进一步体内外研究干扰Nanog基因表达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按照RNA干扰序列设计原则结合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puro结构的特征设计合成shRNA序列,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Nanog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pLKO.1-Nanog-shRNA,同包装质粒pCMV-dR 8.2 dvpr和包膜质粒pCMV-VSV-G共同转染293T包装细胞,收集储存可表达Nanog特异性shRNA慢病毒载体的病毒颗粒并进行滴度测定.结果 构建的Nanog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pLKO.1-Nanog-shR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和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慢病毒重组体构建成功,将pLKO.1-Nanog-shRNA、pCMV-dR 8.2dvpr和pCMV-VSV-G共同转染293T包装细胞后,收获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为106 T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RNA干扰载体pLKO.1-Nanog-shRNA,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并完成了病毒的包装、储存和滴度的测定,为后续进一步体内外研究干扰Nanog基因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李冬雪;牛朝诗;鲍得俊;夏成雨;程传东;杨洋;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4水平以及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2例正常人以及62例PLC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并比较18例Ⅰ期PLC患者手术前后以及25例Ⅱ期P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结果 PLC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46.83±9.98)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24±6.43) μg/L,P<0.叭],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与PLC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Ⅲ期[(53.67±10.57) μg/L]明显高于Ⅱ期[(47.32±7.99) μg/L]、Ⅱ期明显高于Ⅰ期[(40.04±8.50) μg/L]、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PLC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35.49±8.54) μg/L]明显低于手术前[(40.04±8.50) μg/L]、介入治疗后PLC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45.02±7.84) μL]明显低予介入治疗前[(47.32±7.99) 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清可溶性B7-H4有助于监测PLC治疗效果.
作者:梁卫明;陈义雄;陈建业;戴维;黄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及容量复苏所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5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PHC组(P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P组和C组通过颈动脉放血建立休克模型,维持1h后用自体血进行容量复苏.P组大鼠容量复苏前静脉注射PHC 0.03 mg/kg(1.0 ml).分别于颈动脉穿刺置入套管针后(T0)、休克制模前(T1)、休克成模后5 min(T2)、开始容量复苏前(T3)、复苏至预定血压后5 min(T4)、容量复苏后30 min(T5)、1.5 h(T6)和2.5 h(T7)等8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并于T0、T3和T7等3个时间点监测动脉血气.实验结束后取右下肺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T7时P组和C组PO2/FiO2显著低于S组[(289.5±67.1)mmHg(1 mmHg=0.133 kPa)、(280.0±73.3) mmHg比(458.1±31.0) mmHg,P<0.01].P、C和S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4.4±1.7)、(7.4±1.9)分比(0.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8[(7.35 ±0.14)、(8.44 ±0.13) ng/L比(3.75±0.06) ng/L]、TNF-α[(8.45±0.24)、(9.69±0.52) ng/L比(4.19 ±0.04) ng/L]和NF-κB[(272.34±12.60)、(310.00± 16.47) ng/L比(133.98±1.91) ng/L]峰值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HC可以使失血性休克及容量复苏大鼠体内的炎性介质释放减少、减轻肺组织病理评分,提示PHC具有肺保护效应;PHC对休克复苏后肺损伤保护效应的机制可能与减少IL-8和TNF-α等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表达、抑制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黎笔熙;陶军;朱水波;张晓明;宋晓阳;刘雷霆;殷桂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韧带和肌腱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韧带重建术被广泛应用于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2],以避免关节失稳及骨性关节炎等诸多问题[3].为了提高韧带愈合的质量和恢复韧带的正常功能,以转基因技术、合适的种子细胞、合理的支架材料及机械应力等作为基本要素的组织工程韧带在韧带愈合和重建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解决目前韧带和肌腱修复重建术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在组织工程韧带的构建过程中种子细胞的选择和转化尤为重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一种常用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本文对BMSCs在腱骨愈合领域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亮;张宪;张明宇;郑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马斯特里赫特Ⅱ类心脏死亡捐献模型.方法 选取巴马小型猪12头,以静脉推注氯化钾的方法诱导心跳骤停,继而通过心肺复苏机给予30 min标准心脏按压,5 min不接触时间之内无心电活动及自主呼吸,宣布死亡.建立模型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肝脏血流,并检测肝脏功能、血气分析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所有实验猪静脉推注氯化钾后出现室颤,心肺复苏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迅速降至3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肝脏血流100 ~140 ml/min,为基础值的14%~ 20%.宣布死亡时pH值显著降低,乳酸显著升高,病理检查提示肝细胞出现肝窦阻塞,弥漫性肝细胞水样变性.结论 静脉推注氯化钾,继而给予心肺复苏的方法可以建立一种稳定的马斯特里赫特Ⅱ类心脏死亡捐献低血压模型.
作者:刘蕾;刘懿禾;马宁;史源;覃虹;康一生;丁梅;徐倩;张玮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们自2007年采用前外侧入路显露途径,自肱二头肌外侧及肱桡肌之间进入,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根据具体情况显露或不显露骨间后神经,取得良好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15 ~ 70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低能量损伤如步行时滑倒、扭伤等引起者6例.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伤、交通伤37例.单纯桡骨骨折32例,尺桡骨双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15例,简单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6例.
作者:代立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泌尿系统的损伤、炎症、肿瘤和先天性畸形等疾病都可导致器官组织结构改变或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异体移植、自体移植和人工合成材料的替代,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和不足.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泌尿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组织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1)种子细胞的培养;(2)支架材料的研究;(3)组织工程化的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替代研究.目前组织工程常用的支架材料主要包括可降解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的脱细胞基质两大类[1].其中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生物组织相差甚远,表面疏水性及细胞黏附性差,因而影响种子细胞与材料的附着和相互作用.天然的脱细胞基质材料去除了可引起免疫反应的细胞成分,保留了含有生物活性分子的细胞外基质,更是完整地保留了组织的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的这些特点更复合理想中的支架材料,因而近年来利用脱细胞基质重建泌尿系统组织器官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肖树伟;符伟军;张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在皮肤移植方面已有一定的应用,但其治疗效果极大地受限于移植细胞的滞留率和存活率.水凝胶(Hydrogel)是种新型生物材料,已被实验证实可以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我们将应用可注射性水凝胶作为载体输送BMSCs到移植皮肤中,促进移植细胞的定植与存活,从而提高移植皮肤的功能.
作者:滕小梅;丁庆伟;沈振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手术创伤及其诱发的应激疼痛反应给机体带来了明显的伤害,严重影响手术的预后.急性手术疼痛向慢性转化的发生率高达10%~50%,其中2%~10%为重度慢性疼痛,其机制未明,需深入研究[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1种核蛋白,在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过程中持续高表达,可作为组织损伤的信号因子[2].本实验旨在观察剖腹探查术对大鼠脊髓HMGB1的表达和痛阈的影响,探讨HMGB1在手术创伤和疼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海明;蔡宏伟;谭素红;任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1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腺癌98例,鳞癌26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1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SP-A表达,依据患者术后化疗与否将样本分组,分析SP-A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合术后随访的生存数据,采用Cox多元回归及Kaplan-Meier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阳性率为67.7% (88/130),其中腺癌阳性率为83.0%,鳞癌阳性率12.5%,SP-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吸烟状态密切相关;SP-A对NSCLC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患者中,SP-A阳性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SP-A阴性组.结论 检测肺癌SP-A表达有助于预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效果.
作者:刘彦国;廖贻达;杨帆;李晓;姜冠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双氢青蒿素治疗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种植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种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3组:双氢青蒿素组(DHA)、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植物油),对比分析各组裸瘤重量、抑瘤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和凋亡指数(AI).结果 DHA组的种植瘤体积(1 979.63±357.29) mm3]和重量[(1.77±0.23)g]明显小于对照组[种植瘤体积(2 827.69±549.00) mm3,重量(2.50±0.65)g,P<0.05];实验组的HIF-1α的表达强度(0.2280±0.0439)少于对照组(0.336 7±0.089 6,P<0.05);实验组的MVD值(11.06±1.44)低于对照组(17.44±2.24,P<0.05);实验组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AI,(13.18±2.42)%]明显大于对照组[(3.28±1.04)%,P<0.05].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人胆管癌裸鼠种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陈有挺;洪志鹏;周智;欧荣文;石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 LISA)检测59例食管癌患者以及33例正常人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并观察41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变化.结果 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5.11±0.79)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53 ±0.15) μg/L,P<0.01],随着疾病的进展,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逐渐升高,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Ⅳ期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6.23±0.15)μg/L]明显高于Ⅲ期[(5.52 ±0.17) μg/L,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4.72±0.15) μg/L,P<0.01],Ⅱ期明显高于Ⅰ期[(4.11 ±0.16) μg/L,P<0.01],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低分化鳞癌患者血清Endoglin水平[(5.65 ±0.65) μg/L]显著高于食管中分化鳞癌患者[(5.10 ±0.80) μg/L]及食管高分化鳞癌患者[(4.65±0.58) μg/L,P<0.05];手术后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水平[(4.30 ±0.52) μg/L]较手术前[(4.70±0.54)μg/L]明显降低(P<0.01).结论 测定血清可溶性Endoglin表达水平有助于食管癌患者观察病情、监测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李太东;黄杰;倪武;林育超;刘秋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并进行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0只大白兔分为4组:A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1h;再分为A1、A2、A3、A4亚组,每组4只,分别于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后1h、5、14、21 d取右颈总动脉与球囊接触动脉标本,分别送作血管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B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2h,检查项目同A组.C组,空白对照组4只,不插入血管内止血带,检查项目同A组.D组,假手术组4只,切开皮下各层暴露右颈总动脉后1h,检查项目同A组.结果 C、D、A1、A2、A3、A4、B1、B2、B3、B4组Caspase-3浓度(μmoL/L)分别为:10.35±0.82、12.22±2.41、11.35±1.63、18.93±1.01、24.30±1.64、15.63±2.43、12.09±0.83、19.36±2.45、26.29±3.30、14.35±3.28;C、D、A1、A2、A3、A4、B1、B2、B3、B4组TUNEL染色阳性数分别为:0.26±0.20、0.29±0.02、0.38±0.03、0.44±0.06、0.59±0.05、0.42±0.07、0.40±0.04、0.54±0.05、0.63±0.08、0.48±0.05.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Caspase-3浓度、凋亡阳性细胞数于术后5d增加,术后14 d达高峰,术后21 d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B组分别与同时段A组比较,B组Caspase-3浓度和凋亡阳性细胞数高于A组(P<0.05).结论 血管内止血带持续阻断血流不超过2h时安全有效.
作者:贺道华;张新元;杨铭;潘力;刁波;马廉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对胃癌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TSG101表达水平的3组胃癌细胞亚系,分别进行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及血管形成.结果 (1)体外实验:TSG101组细胞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数目明显多于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19.50±3.02)个比(11.50±2.51)、(11.34±1.63)个,P<0.05],TSG101组细胞VEGF分泌水平高于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514.80±18.16) ng/L比(306.58±20.86)、(305.69±29.93) ng/L,P<0.05];(2)体内实验:TSG101组荷瘤裸鼠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11.16±2.31比5.33±1.63、4.66±1.36,(340.64±19.15) ng/L比(219.34±13.56)、(206.10±25.85) ng/L,P<0.05].TSG101组荷瘤裸鼠瘤组织中VEGF、VEGFR表达(0.548 ±0.032、0.345±0.042)明显高于未转染组(0.350±0.034、0.203±0.030)与空质粒组(0.327±0.020、0.206±0.036,P< 0.05).结论 TSG101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血管形成.
作者:杨扬;张敏;任晓静;王琦;武希润;申慧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