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脱细胞基质在泌尿系统修复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肖树伟;符伟军;张旭

关键词:
摘要:泌尿系统的损伤、炎症、肿瘤和先天性畸形等疾病都可导致器官组织结构改变或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异体移植、自体移植和人工合成材料的替代,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和不足.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泌尿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组织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1)种子细胞的培养;(2)支架材料的研究;(3)组织工程化的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替代研究.目前组织工程常用的支架材料主要包括可降解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的脱细胞基质两大类[1].其中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生物组织相差甚远,表面疏水性及细胞黏附性差,因而影响种子细胞与材料的附着和相互作用.天然的脱细胞基质材料去除了可引起免疫反应的细胞成分,保留了含有生物活性分子的细胞外基质,更是完整地保留了组织的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的这些特点更复合理想中的支架材料,因而近年来利用脱细胞基质重建泌尿系统组织器官成为研究的热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在退行性瓣膜钙化灶周围的表达

    脂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是细胞内胆固醇代谢重要的限速酶.我们推测ACAT1可能参与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退行性主动脉瓣膜行手术切除的主动脉瓣标本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6)岁],因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手术切除正常主动脉瓣标本7例[男4例,女3例,年龄(41±8)岁].所有组织标本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采集,研究方案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作者:谢霆;李儒正;邢杰;董明;韩小虎;陈新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对骨肉瘤细胞株U2OS、MG6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骨肉瘤细胞株U2OS和MG63,采用浓度分别为0.1、1.0、10.0、100.0、1 000.0μmol/L的ALLN处理,噻唑蓝(MTT)法检测ALLN对于骨肉瘤细胞株U2OS和MG63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ALLN的凋亡诱导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LLN对骨肉瘤细胞株U2OS和MG63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ALLN对于骨肉瘤细胞株U2OS和MG63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U2OS和MG63的半数抑制浓度均约为10 μmol/L,ALLN作用于骨肉瘤细胞株U2OS和MG63后可明显诱导其细胞凋亡,同时ALLN也可降低两种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ALLN可明显抑制骨肉瘤细胞株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刘国狮;陶圣祥;肖紫春;刘雷;刘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核心蛋白聚糖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胆管癌和40例正常胆管组织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并分析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胆管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表达明显下调,而在正常癌旁组织高水平表达.44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阳性18例(阳性率为40.91%),而40例正常癌旁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表达均呈阳性(阳性率为100.00%,P<0.01).高、中分化组肿瘤核心蛋白聚糖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组肿瘤(62.5%比15.0%,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57.14%)明显高于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6.09%,P<0.05).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

    作者:余翔;李泉;毛永欢;王伟林;沈佳佳;骆霞岗;喻春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肺损伤辅助性T细胞1和辅助性T细胞17失衡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辅助性T细胞(Th)失衡变化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C57BL/6小鼠24只(体质量18~ 22 g),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脂多糖(LPS)和胶原酶V购自Sigma-Aldrich公司.小鼠白细胞介素(IL)-6、γ-干扰素(IFN-γ)、IL-4和IL-1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依科赛生物有限公司.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试剂盒RNAisoTM Plus、PrimeScriptTM RT reagent试剂盒、SYBR(R) Premix Ex TaqTM和PCR引物购自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刘军;黄东亚;于涛;杨毅;邱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管内止血带研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并进行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0只大白兔分为4组:A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1h;再分为A1、A2、A3、A4亚组,每组4只,分别于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后1h、5、14、21 d取右颈总动脉与球囊接触动脉标本,分别送作血管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B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2h,检查项目同A组.C组,空白对照组4只,不插入血管内止血带,检查项目同A组.D组,假手术组4只,切开皮下各层暴露右颈总动脉后1h,检查项目同A组.结果 C、D、A1、A2、A3、A4、B1、B2、B3、B4组Caspase-3浓度(μmoL/L)分别为:10.35±0.82、12.22±2.41、11.35±1.63、18.93±1.01、24.30±1.64、15.63±2.43、12.09±0.83、19.36±2.45、26.29±3.30、14.35±3.28;C、D、A1、A2、A3、A4、B1、B2、B3、B4组TUNEL染色阳性数分别为:0.26±0.20、0.29±0.02、0.38±0.03、0.44±0.06、0.59±0.05、0.42±0.07、0.40±0.04、0.54±0.05、0.63±0.08、0.48±0.05.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Caspase-3浓度、凋亡阳性细胞数于术后5d增加,术后14 d达高峰,术后21 d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B组分别与同时段A组比较,B组Caspase-3浓度和凋亡阳性细胞数高于A组(P<0.05).结论 血管内止血带持续阻断血流不超过2h时安全有效.

    作者:贺道华;张新元;杨铭;潘力;刁波;马廉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模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研究

    目的 观察在小猪骨质疏松模型中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后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贵州小猪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处死小猪后取出椎骨,人为造成椎骨L3椎体骨折,共造模成功38头,分为两组,A组19头,予以行椎体成形术(PVP)手术,B组19头,予以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观察两组猪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椎体18个月,A组6个月后手术部位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率为10.53%,12个月后为15.79%,18个月后为21.06%;B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均为5.26%,18个月后为10.53%.两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B组模型18个月后手术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37.47±3.47)%恢复至(79.91±8.2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9.76±3.57)°恢复至(8.77±2.40)°.A组椎体手术部位出现骨水泥渗漏率为21.05%,B组为5.26%.两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发邻椎骨折,改善后凸角度及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椎体后凸成形优于椎体成形(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可更好地改善后凸角度,并减少骨水泥渗漏;减少新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王方;吴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柯里拉京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柯里拉京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观察35 μmol/L柯里拉京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Notch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 35 μmol/L柯里拉京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20 μmol/L柯里拉京诱导细胞早期凋亡从2.0%上升到5.4%,晚期凋亡从3.1%上升至12.8%,40 μmol/L可见早期凋亡上升到7.0%,晚期凋亡上升至13.7%;35 μmol/L柯里拉京处理后可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Notch1、NICD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的表达.结论 柯里拉京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是通过Notch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谷乐;李文岗;胡素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白细胞介素在移植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IL)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它们除了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在器官移植后免疫调节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其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一、IL与移植免疫1.IL-2:IL-2是T细胞的自分泌或旁分泌细胞因子,由于其强大的T细胞生长因子活性被认为是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一个关键性细胞因子,与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实验证实,应用添加抗IL-2受体抗体的三联药物(氢化泼尼松、环孢素、麦考酚酸莫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肾移植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1].

    作者:雒建卫;邓勇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胶质瘤干祖细胞招募骨髓源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荧光示踪骨髓重建裸小鼠模型及其在胶质瘤干祖细胞招募骨髓源细胞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不同放射剂量辐照裸小鼠并收集辐照后外周血及骨髓数据确定清髓性骨髓毁损的佳剂量;辐照后24 h内经尾静脉移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GFP+细胞在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分布,比较移植前后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骨髓切片来评价重建骨髓功能;在此模型上原位接种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胶质瘤干祖细胞(SU3-RFP)观察其对骨髓源细胞的影响.结果 6 Gy辐照后3~5d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接近于0;骨髓细胞集落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减少.骨髓移植后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在28 d恢复到辐照前水平;流式结果显示骨髓和外周血中GFP+细胞分别为(90.95±2.05)%和(83.62±0.73)%;骨髓细胞集落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3-RFP原位移植瘤中发现GFP+骨髓源细胞特异性迁徙到肿瘤区域.结论 6 Gy是裸小鼠清髓性骨髓毁损的佳剂量;GFP+骨髓细胞裸小鼠模型可用于示踪研究肿瘤与宿主骨髓源细胞的关系;胶质瘤干祖细胞对骨髓源细胞具有特异性招募作用.

    作者:施佳;陈骅;沈云天;陈列松;戴纯刚;贾敬云;谢涛;刘兵;郭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与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一起被归为神经内分泌癌,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肺癌病理类型,LCNEC在整个肺癌中的发病率为2%~3%[1].其恶性程度高,术前诊断困难,相关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分析我科44例LCNE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手术治疗的LCNEC患者44例,其中男40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0:1,年龄26 ~ 76岁,中位年龄54岁.吸烟40例(88.9%),有肿瘤家族史3例(6.67%).首发症状为痰中带血或咯血12例,咳嗽、咯痰20例,胸痛或胸闷气短2例,乏力1例,体检发现9例.病程7d~3个月,中位病程1个月.

    作者:王岩;刘俊峰;曹富民;李保庆;王福顺;张难;石志华;李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6的表达及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6(MMP-6)的表达及沉默MMP-6小干扰RNA(siRNA)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干扰.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0例胃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以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MMP-6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GC7901细胞转染MMP-6 siRNA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噻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状况及细胞周期.结果 MMP-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9%,62/90)高于癌旁组织(27.1%,24/90;x2=14.812,P<0.05).胃腺癌组织中MMP-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MP-6 siRNA转染SGC7901细胞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F=14.459、11.813,P<0.05).结论 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MP-6有关.

    作者:陈志丹;陈德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对外周血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密不可分,在这一过程中,对机体免疫功能起负向调节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Treg)可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以112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ycTNM)较治疗前临床分期(cTNM)有T降期或N降期者归入降期组,无明显变化甚至进展者归入未降期组.经统计学分析降期组与未降期组新辅助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比例的变化.

    作者:刘海义;王海波;张毅勋;冯毅;卢艳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多糖蛋白包被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多糖蛋白包被(EG)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VNS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建模成功4h后均做以下检查:动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动脉血EG脱落标志物蛋白聚糖-1(Syn-1)、透明质酸(HA)和硫酸化素(HS)浓度;电镜观察小肠肠系膜小静脉EG的变化.结果 S组血浆TNF-α、Syn-1、HA和HS浓度分别为:(34.14 ±4.94) ng/L、(53.8±17.09)、(52.22±15.15)、(0.61 ±0.14) μg/L;LPS组上述4种物质浓度分别为:(222.82±13.44) ng/L、(95.10±33.54)、(108.43 ±23.66)、(2.40±1.15) μg/L,较S组显著升高(P< 0.01);VNS组上述4种物质浓度分别为:(103.04±7.18) ng/L、(59.32±18.65)、(58.8 ±15.67)、(1.00±0.15) μg/L,显著低于LPS组(P<0.叭).电镜下可观察到S组大鼠肠系膜小静脉具有完整连续的EG,而LPS组EG脱落明显,VNS组则未见明显EG脱落.结论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内皮多糖蛋白包被可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拮抗全身性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王翔;项辉;杨晓;李娜;李志锋;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缺氧对食管癌细胞株Caes-17中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以及两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人食管癌Caes-17细胞株,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常氧和缺氧条件下Caes-17中HIF-1α和CXCR4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06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食管鳞癌(ESCC)和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缺氧条件下,HIF-1 α蛋白(0.86 ±0.03)、CXCR4 mRNA (6.95±0.30)、CXCR4蛋白(0.56 ±0.02)表达与常氧下HIF-1α蛋白(0.28±0.04)、CXCR4 mRNA(1.09±0.14)、CXCR4蛋白(0.11±0.03)表达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缺氧时HIF-1αmRNA(0.96±0.06)与常氧条件下(1.14±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F-1α和CXCR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HIF-1α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CXCR4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HIF-1α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9,P<0.05).结论 缺氧可诱导HIF-1 α和CXCR4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HIF-1α和CXCR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密切相关,有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于振涛;张洪典;唐鹏;陈传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水凝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同种异体皮肤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在皮肤移植方面已有一定的应用,但其治疗效果极大地受限于移植细胞的滞留率和存活率.水凝胶(Hydrogel)是种新型生物材料,已被实验证实可以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我们将应用可注射性水凝胶作为载体输送BMSCs到移植皮肤中,促进移植细胞的定植与存活,从而提高移植皮肤的功能.

    作者:滕小梅;丁庆伟;沈振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液和关节液标本在进行细菌检测培养时培养瓶的选择

    目的 探索血液及关节液标本在进行细菌检测培养时培养瓶的选择.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细菌检测标本共191份,其中血液标本96份,关节液标本95份,同一标本同时采用BacT/Alert F活性炭血培养瓶(以下简称Bio-F瓶)和双相显色血培养瓶(以下简称双相瓶)进行细菌学检测培养,对同一标本在两种培养瓶中的细菌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患者纳入标准为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CRP)异常.结果 血液标本在Bio-F瓶和双相瓶中细菌的检出率分别是20.8%和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0,P<0.05),关节液标本在Bio-F瓶和双相瓶中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22.1%和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8,P>0.05).结论 在进行细菌检测培养时,推荐血液标本使用Bio-F瓶,关节液使用双相瓶.

    作者:陈松;符培亮;吴海山;吴宇黎;钱齐荣;李晓华;祝云利;陈宜;赵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动态监测30例胶质瘤、12例普通脑肿瘤和10例健康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CD3+、CD4+、CD8+和CD56+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 胶质瘤高级别组术前的CD3+值为(52.75±6.75)%,同期胶质瘤低级别组为(62.97±3.10)%,普通脑肿瘤组为(72.20±5.16)%,健康组为(78.79±4.40)%,胶质瘤术前CD3+值低于健康组和普通脑肿瘤组,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各时间点也与术前具有类似规律;胶质瘤患者的CD4+、CD56+和CD4 +/CD8+值均不同程度低于健康组和普通脑肿瘤组,而CD8+值则不同程度升高,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表现为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短暂性受到抑制,NK细胞活性反应性增强,以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而后前者逐渐恢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逐渐被特异性免疫反应取代.

    作者:陈萍萍;石松生;陈春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目的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经体外分离、提取BMSCs;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BMSCs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测两组治疗前后情况,比较感觉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感觉评分为(107.9 ±20.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5.9±17.6)分;对照组感觉评分为(100.3±19.9)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8±32.1)分;治疗后,实验组浅感觉评分为(84.6±20.7)分,深感觉评分为(85.2±20.2)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4.9±22.6)分;对照组浅感觉评分为(80.9±36.6)分,深感觉评分为(80.4±31.9)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7.3 ±27.7)分;实验组2例病程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1个月后转变为E级;对照组7例病程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处理无复发.结论 BMSCs移植用于脊髓损伤修复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郭志松;秦秉玉;代荣钦;邵换璋;程剑剑;张慧峰;刘卫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给予低剂量脂多糖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制成股骨头坏死模型.EPO组大鼠给予每天500 U/kg人重组EPO治疗1周.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估EPO的治疗效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骨坏死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头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结果 EPO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表现明显改善.EPO组骨坏死率(22.2%)较对照组(66.7%)明显下降(P<0.05).TUNEL实验证实,在0、2、4周时,EPO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率[(4.93±2.78)%、(21.74±6.84)%、(15.75±5.61)%]较对照组[(30.39±9.84)%、(45.00±13.95)%、(85.13±13.71)%]明显降低(P<0.05).相应地,各时间点EPO组Casepase-3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对大鼠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EPO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彭昊;陈森;李建平;周建林;方洪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白藜芦醇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害的保护机制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胆道结扎组,C组:胆道结扎同时Res干预组.取血清检测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 LT),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核因子-κB (NF-κBp65)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测肝组织SIRT1 mRNA及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肝组织PPARα蛋白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肝细胞凋亡.结果 B组与A组比较:血清ALT升高、SIRT1 mRNA及蛋白和PPARα mRNA及蛋白降低NF-κBp65蛋白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血清ALT降低、SIRT1 mRNA及蛋白和PPARα mRNA及蛋白增加、NF-κBp65蛋白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A、B、C组ALT、SIRT1 mRNA及蛋白、PPARαmRNA及蛋白、NF-κBp65、凋亡率指标为:A组(42.54±4.36) IU/L、1.000±0.000、0.320±0.007、1.000±0.000、73 134.33±6 775.63、0.14±0.02、(0.28±0.08)%;B组:(240.53 ±12.04) IU/L、0.430±0.030、0.190±0.005、0.390 ±0.028、38 417.33±3 039.34、0.54±0.05、(12.78±1.50)%;C组:(157.13 ±8.01) IU/L、0.740±0.027、0.240±0.012、0.630±0.031、55 173.00±4 222.83、0.41 ±0.04、(6.15±1.06)%.结论 Res能减轻梗阻性黄疸肝损害,可能通过激活SIRT1抑制NF-κB发挥抗炎、抗凋亡作用,促进PPARα的表达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作者:苗志钊;邬善敏;赵亮;陈辰;许朝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