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马文玉

关键词:
摘要:肋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会由于疼痛等因素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恐惧以及焦虑的情绪,对其术后康复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改善疾病预后[1].本文主要对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60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6岁,平均(44.5±8.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4~67岁,平均(45.5±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疗效观察

    多年来,许多基层医院,特别是乡村医生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仅以空腹血糖作为糖尿病的疗效判定,而忽略了餐后高血糖的诊治,导致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过早发生.本文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的分组治疗,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6年3~9月期间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经过1个月以上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应用一种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差,空腹血糖大于8.0 mmol/L;餐后血糖大于13 mmol/L,无急性并发症,肝肾功正常.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29~70岁,平均(54±1.0)岁;阿卡波糖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34~71岁,平均(55±7.0)岁;病程1个月至4年.

    作者:王丹;刘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治疗未婚女性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32例临床体会

    我院对于部分年轻未婚妇女异位妊娠发生失血性休克者,经过积极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同时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未婚异位妊娠共243例,其中伴失血性休克59例,占24.3%,腹腔内出血量1000~2500ml.均有停经、腹痛及阴道不规则流血,血、尿HCG均阳性,B超提示盆腔积液或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并出现面色苍白、烦躁或意识淡漠及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行腹腔镜组32例;开腹手术组27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22.5±1.9)岁,停经39~68 d,平均43 d,平均腹腔内出血量1250 ml.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腹腔内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瑞雪;祝美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核酸检测与ELISA检测对HIV感染者筛查分析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国内HIV检测方法主要以ELISA方法检测人体内的HIV抗体或P24抗原,由于ELISA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低、检测窗口期长、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变异病毒的出现、导致漏检等局限性,仍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测血液中的HIV-RNA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窗口期,并且能够提高检测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率,同时可以检出变异病毒株.本文对核酸检测与ELISA检测对HIV感染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宝芹;夏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小板参数在乳腺癌患者化疗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高的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化、放疗治疗.随着对肿瘤患者血液系统中血小板增多症、高活性血小板产生的逐步认识,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逐渐被研究人员关注.在血小板参数中,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为了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乳腺癌化疗治疗的相关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化疗预后之间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经病理诊断证实并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患有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疾病者、正服用可以导致造血功能异常的药物等患者,共搜集128例.其中,化疗合并血小板增多(PLT≥300×109/L)的患者61例(血小板异常组),未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67例(血小板正常组)所有患者化疗期间未进行其他辅助治疗.所有研究对象的信息来源于患者病例信息.全部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7±7.1)岁.其中,血小板异常组年龄(63.8±5.4)岁;血小板正常组年龄(59.9±9.1)岁.

    作者:赵志强;王潮;张学平;张东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评估对早期预防脑梗死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作用

    坠积性肺炎是脑梗死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坠积性肺炎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与祛痰药物治疗,而实施有预见性的针对护理措施,对防治坠积性肺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护理评估对早期预防脑梗死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作用,以期为防治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61.26±3.35)岁.观察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0~80岁,平均(61.29±3.3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衡可比.

    作者:梁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肠梗阻护理体会

    老年肠梗阻是外科临床较常见的老年急腹症之一,因肠管阻塞引起的呕吐,腹胀和腹痛给老年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的肠梗阻可造成肠管坏死穿孔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必须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对本病的治愈率,文章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资料收集于我院普外科病房和病案资料科,98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60~82岁),其中男58例,女40例,发病距住院时间6~18 h,平均住院日为16.5天.临床表现:恶心、呕吐98例,腹胀、腹痛98例,腹部包块64例,血便12例,肠音亢进2例,发热(T>38℃)36例.

    作者: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癌TACE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措施,部分患者治疗期间会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临床表现,若处理不当,可能出现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发生的1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防治经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临床资料.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12例肝癌患者,接受了723次TACE治疗,其中15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作者:隋成君;喻超;王胜强;周凤伟;任东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在肺癌患者进行肺癌根治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为研究优质护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笔者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84例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护理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8~50岁,平均(34.2±3.3)岁.包括鳞癌15例,腺癌14例,其他1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7~51岁,平均(35.3±3.4)岁.包括鳞癌15例,腺癌12例,其他15例.经过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区别,因而可以进行比较.

    作者:关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康复影响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 h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的现象,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是导致产妇、胎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产后出血,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一种常见因素[1].因此,采取有效、安全的护理是避免宫缩乏力、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本文中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0~35岁,均为初次单胎妊娠,无其他严重妊娠合并症.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排除非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者,排除过敏体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中,年龄20~35岁,平均(26.68±2.24)岁;孕周36~42周,平均(39.14±3.31)周.观察组中,年龄20~35岁,平均(26.65±2.26)岁;孕周36~42周,平均(39.12±3.3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樊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中治疗肺癌的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手术属肺癌中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呼吸衰竭、肺炎、肺不张等呼吸道并发症,因此,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68例肺癌患者,观察并分析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其手术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田秋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照研究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术后复发率很高.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眼科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82例(106眼),其中男37例(41眼),女45例(65眼),年龄46~73岁,平均56.2岁;病史1~27年.复发性患者12例.翼状胬肉生长后侵人角膜缘内达2~6 mm.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50眼),对照组41例(56眼).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且具备相应的手术适应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变特征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具可比性.

    作者:李洪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并硅胶管环形置入术临床应用体会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急症,近年来,笔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并硅胶管环形置入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67例(67眼),男51例、女16例,年龄14~63岁、平均(34.7±11.6)岁,左眼19例、右眼48例,合并眶内侧壁和眶下壁复合性骨折9例;致伤原因有车祸伤、拳击伤、锐器伤、摔伤等,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37h、平均(9.7±6.4)h,伤后12h内就诊44例、超过12 h就诊23例,临床表现有颜面及眼睑组织损伤、溢泪,泪道检查示泪小管离断,均符合泪小管断裂诊断标准,其中上泪小管断裂6例、下泪小管断裂61例,断裂处距泪小点<6 mm者39例、≥6 mm者28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均除外眼睑组织缺损性损伤、感染糜烂及其他手术禁忌证者.

    作者:任娜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剖宫产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剖宫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部分医院开始使用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的方式,此方法手术过程简单、效果可靠.本文将我院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手术与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对照观察,为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保守治疗后无效的90例产妇.纳入标准:无其他盆腔病变,无心、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疾病.

    作者:周晓光;周宏;祝美洲;刘美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早产儿绒毛膜羊膜炎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探讨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出生率逐年增加,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成为新生儿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产前感染是导致自发性早产的主要原因,常致新生儿神经及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儿童生存质量.医源性早产则由母亲或胎儿因素所致早产.本研究分析不同原因早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探讨产前感染与早产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单胎早产儿47例,包括母胎膜早破(PPROM) 22例(破膜时间均>18 h),妊娠期高血压15例,特发性早产7例,胎盘早剥2例,前置胎盘1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剖宫产23例,自然分娩24例;胎龄29 w+3至34 W+1,出生体重890~1920 g.1.2方法 (1)分娩后在胎膜破口处取2 cm×2 cm胎膜全层组织,并在胎盘中央及边缘多点取1 cm×1 cm的胎盘组织.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由本院病理科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2)经剖宫产分娩者,分娩时取2 ml羊水做细菌培养.(3)早产新生儿出生后转入NICU,常规记录生命体征,如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及喂养等情况,并做胃液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监测血清胆红素等辅助检查.

    作者:侯莹;邹宁;王红宇;王金元;刁敬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合并痉挛性斜颈临床特点

    特发性震颤(ET)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典型的ET是4~12 Hz的姿势性、运动性震颤,无肌张力障碍,并且无导致震颤的环境及药物接触史.ET的病因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提出该病与遗传有关,在大多数家族病例中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一家系36成员中患本病8例,合并痉挛性斜颈(ST)患者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性,48岁,因双上肢不自主颤抖20年,头颈部不自主向右侧扭转6年,2016年5月入院.患者自28岁出现双上肢不自主颤抖,接近目标物或保持某个姿势时出现,休息及睡眠时消失,程度较轻,未治疗,亦无加重.

    作者:曾倩;曾昭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品管圈活动现存问题及改进方案

    品管圈早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在引入医药行业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国内大多数医院均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也已经召开了四届.护理人员的品管圈活动更是有效地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医院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强化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国内医院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护理品管圈依然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势必将影响护理品管圈活动深入开展,甚至制约整个医药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正是基于护理品管圈发展的战略视角,努力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使护理品管圈活动真正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作者:郭迎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难治性、复杂性等特征.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力差,容易受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必须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本文就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3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文护理对象,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1~71岁,平均(45.21±1.7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反复发热、咯痰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感染菌类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1例.结果:有26例多重耐药菌转为阴性,感染症状得到痊愈,4例护理后的症状无明显变化,在护理期间未造成其他感染,无死亡情况.

    作者:丛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超早期有效的溶栓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脑梗死的首选方法.但溶栓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如何能够在有效溶栓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我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30例进行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前列腺穿刺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观察

    随着前列腺穿刺技术的发展,其安全性、可靠性成为医护追求的目标之一.较高的感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是制约前列腺穿刺技术发展及广泛推广的一大障碍.针对各种并发症,穿刺技术的提高与高水平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重要.本院泌尿外科对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并行经会阴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作术前、术中、术后连续全程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建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内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症状持久所导致的,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起病急骤、预后差、病死率高.患者由于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病情的恢复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1].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

    作者:姜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