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爱;黄勤挽;杨明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舌象特点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5 930例,根据舌象记录分舌质、舌体、舌下络脉、苔色、苔质5个方面描述.统计每种舌象比率并进行舌象评分,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患者年龄(AGE)、体质量指数(BMI),分析舌象评分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舌象为:舌质红占42.12%,暗红占30.90%;舌体胖大占34.58%,齿痕占31.40%;苔色白占42.43%,黄占37.32%;苔质厚占30.09%,腻占21.68%;舌下脉络瘀占63.25%,滞到瘀占15.34%,滞占15.06%.苔质评分与FPG呈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为0.071;苔质评分与2hPG呈正相关(P=0.046),相关系数为0.053;舌质评分与TG呈正相关(P=0.000),相关系数为0.155;苔色评分与AGE呈正相关(P=0.000),相关系数为0.087;苔色评分与BMI呈正相关(P=0.036),相关系数为0.084;苔色评分与TG呈正相关(P=0.035),相关系数为0.083;舌下脉络评分与AGE呈正相关(P=0.000),相关系数为0.191;舌下脉络评分与2hPG呈负相关(P=0.026),相关系数为-0.075.结论 2型糖尿病的舌象以厚腻、苔黄、舌胖、底瘀者多,与实验室指标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作者:贺宏波;闫韶哗;杨玲玲;贾淑明;仝小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明清时期为中医学史上辨治疫病的鼎盛时期,从温疫主要致病因素、防治温疫两个方面对明清时期16位主要治疫大家防治温疫经验进行阐释,研究探讨明清时期温疫学派总体辨治疫病的方法与特色.
作者:苏颖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配伍而成,具有益气活血、定悸复脉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房室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通过查阅文献,揭示了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现代药理学机制,为指导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赵涛;赵步长;伍海勤;刘娜;宋琳琳;黄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颈性抽动症病在肺肝,病性为痰热,临证在验方熄风定摇汤基础上加味,分经用药.同时重视情志、怡情养性,从肝着手,着眼于平、疏、清、柔以止肝动,以及调脾和中,注意食疗.
作者:刘莎莎;陈汉江;马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学科是依据共性特征划分而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其边界往往具有两面性,难以覆盖新兴学科.作为综合性科学的中医学,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双重性.这些决定了中医学术研究需要“跨界思维”,采用全球化视野,多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也就需要中医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整合.跨学科研究,将突破研究的瓶颈,引发中医药创新的源泉.
作者:杨奕望;李文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膈气肿、胸腔积液等[1].我们认为,本病属于中医“温疫”范畴,因外感“疠气”,加之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正气受损而致.现结合验案介绍辨治体会如下.
作者:汤伯宗;陆云飞;王强;徐庆年;吕莹;张文思;陈晓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医学很早就运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以广阔的视野,跨领域、多学科渗透,相互为用,创建不同于西医学的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医学探索与实践的范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实用性和永恒的生命力,体现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奠定了中医学全面的科学基础,也确定了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合法地位,具有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特征,为医学乃至当代复杂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也增进了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和方法学上的互补性,并增强了中医学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开拓精神.应避免过分强调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或人文属性,建立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特色相适应的方法学体系,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岭南医学常以名家、群体医家及学术流派为载体,既往以内、外、妇、儿等学科分类的研究方法,是“事类相从”治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立足于该理念,我们提出以“病机-治法”为纲目,各类治法联系古今医家与临床各科的“类法”研究思路,用以解读岭南医学.展开岭南地域学术资料的循证研究,将有助于实现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循环.研究过程中若能基于“类法”与循证理念,或更进一步地实现岭南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扬.
作者:杨志敏;范宇鹏;管桦桦;孙海娇;老膺荣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总结白癜风的疾病特点和病因病机,结合中医学络病理论,提出白癜风从络病辨治的思路,认为白癜风的发生、发展、变化是皮肤因虚感邪,入于皮肤络脉,络脉瘀滞,日久邪(毒)瘀伤正,形成虚、邪(毒)、瘀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终至痰瘀浊毒痹阻络脉.治疗方面宜采用“通补”结合的治疗法则,具体有扶正固本、通经活络、驱邪解毒等方法.
作者:王丽;周冬梅;王莒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现代针灸治疗尿潴留的腧穴应用规律. 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尿潴留文献.检索项:主题或全文,检索词:尿潴留或含癃闭.检索并记录尿潴留文献量及所有腧穴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尿潴留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布. 结果 检索出881篇有关针灸防治尿潴留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162个,常用腧穴(文献>45篇者)有三阴交、中极、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气海、肾俞、水道、膀胱俞、次髎、曲骨、太冲、太溪、合谷、秩边、百会、血海、三焦俞,共计18个穴位;少用腧穴(文献≥9但<45篇者)有归来、中髎、神阙等31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下肢部的远端选穴与下腹部、腰骶部的局部选穴为主,归经主要为肝经(78.57%)、任脉(58.33%)、膀胱经(50.75%).结论 现代针灸防治尿潴留常用腧穴有三阴交、阴陵泉、太冲、关元或中极、水道、肾俞或膀胱俞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部、下腹部和腰骶部.
作者:彭秀娟;梁琪;张永臣;杜广中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补肾止遗配方颗粒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48例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口服补肾止遗配方颗粒,5~8岁每次2/3袋,每日3次,9~14岁每次1袋,每日2次;并配合敷脐疗法.对照组口服缩泉丸配方颗粒,服法同补肾止遗配方颗粒.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主症(遗尿次数、睡眠深度)疗效及其他次要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8.2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睡眠深度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尿量清多、精神不振、形寒肢冷、面色淡白及脉沉迟无力等次要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止遗配方颗粒联合敷脐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肾气不足型临床疗效肯定,可以改善患儿遗尿次数、睡眠深度及其他临床症状.
作者:刘玲佳;王俊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H7N9禽流感2013年初侵袭我国,之后在全国多省市散发出现,虽尚未引起广泛流行,但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流行与气象有着紧密联系.运气学说在古代用于观察预测气象运动,以此来预测疫病的爆发流行情况.依据H7N9禽流感的自身特点及与气象的关系,结合运气学说理论,讨论H7N9禽流感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作者:张富永;叶青艳;陈逸云;陈建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既往多从虚、痰、瘀论治,气虚为其主要病因,痰、瘀为主要病机,而鲜有从浊气论者.初步探讨了COPD从浊气论治,认为肺气亏虚、浊气壅滞、痰瘀阻肺为COPD的病机特点.
作者:王传博;王婕琼;李泽庚;方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千金益康片配合耳穴疗法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千金益康片口服,每次6 g,每天3次,同时配合耳穴肝、肾、交感、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压豆治疗,双耳交替贴压,每周更换1次;对照组予女珍颗粒口服,每次6 g,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评定主要中医症状(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多梦、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坚)积分,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千金益康片配合耳穴疗法能明显提高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安全性好.
作者:桑海莉;桑雨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探索《黄帝内经》中“五态人”的体质特征.利用五态人格测验、五五体质检测量表从9 606份全国样本有效数据中抽取五种人格典型的数据组成典型“五态人”组,分析“五态人”体质均值与全国常模水平的差异,发现按照不同人格特征进行分类的“五态人”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
作者:王昊;杜渐;邵祺腾;李黎;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介绍吕绍光治疗不孕症的经验,主要包括首重调经、简化调周、病证结合、内外并治、夫妻同治五个方面.临证重视“周期用药”与“平和调治”,使得阴阳平和,气血调和,寒热平调.遣方用药具有少而精、廉而效的特点.
作者:张秋仔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黄芩、黄连均为临床常用清热药,但其功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含黄芩、黄连的方剂进行归纳,从症状、病机、功效、药物配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探求张仲景对黄芩、黄连的运用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陈晓晖;孔祥亮;何新慧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红花提取物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髓芯减压组、生理盐水+髓芯减压组、红花提取物+髓芯减压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予处理,髓芯减压组仅行髓芯减压术,生理盐水+髓芯减压组采用髓芯减压术配合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红花提取物+髓芯减压组采用髓芯减压术配合髓腔内注射羟基红花黄色素A(7.2 mg/kg).1周后处死兔,取出患侧股骨头,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中ERK、JNK和P38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ERK1和ERK2表达明显降低,JNK和P38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髓芯减压组、生理盐水+髓芯减压组和红花提取物+髓芯减压组ERK1和ERK2表达明显升高,JNK和P38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髓芯减压组比较,红花提取物+髓芯减压组ERK1和ERK2表达升高明显,JNK和P38表达降低明显(P<0.05).结论 红花提取物可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相关通路,增高ER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促进股骨头髓腔内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其凋亡,从而减轻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损伤,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作者:万甜;吴敏瑞;齐振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现代医学技术在妊娠病中应用的发展,为中医保胎提供了新的思路.何嘉琳教授在“何氏妇科”学术渊源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下治疗妊娠疑难病.分别介绍了染色体异常导致复发性流产、宫颈机能不全合并双胎妊娠、妊娠合并胎盘植入、妊娠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妊娠高血压治疗案例.
作者:马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比较四逆汤方药不同组合配伍对大鼠心脏的影响,探讨四逆汤配伍的减毒机制.方法 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附组、干姜组、炙甘草组、生附+干姜组(3∶3)、生附+炙甘草组(3∶2)、干姜+炙甘草组(3∶2)、生附+干姜+炙甘草组(3∶3∶2),每组20只,各组药材提取液的终浓度均为1 g/ml,根据动物体重按2ml/kg给药.采用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后,心电图连续描记120 min.以给药后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作为附子心脏毒性标准,按1∶0.8的比例降低/升高给药剂量,每个剂量使用1只动物,以出现心率异常剂量的上1个浓度剂量为开始,引入序贯表,连续观察20只大鼠的心电图变化,依据序贯表中各实验组给药剂量及动物心率异常出现时间,计算各组药物心脏毒性剂量.结果 生附组心脏毒性剂量为6.25 g/kg,心率异常时间为(12.36±1.15) min,生附+干姜组分别为4.19 g/kg、(6.18±1.09) min,与生附组比较,生附+干姜组可显著缩短大鼠心脏毒性发生时间(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心脏毒性.结论 四逆汤中生附片与干姜配伍可增大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炙甘草可对抗干姜、附子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作者:熊永爱;黄勤挽;杨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