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平;李沛清;张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燕玲主任医师,在行医近30年治疗肝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刘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介绍如下.1 初期重用清热燥湿解毒法中医学认为,肝炎病毒属湿热疫毒,尤其是在疾病早期,内湿与外湿相合,加之热邪内蕴,湿与热胶结难解,缠绵难愈为肝炎急性起病的基本病机,故此时清热燥湿化痰成为当务之急.患者可有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检测指标可见转氨酶波动,病毒高度复制等免疫激活期表现.刘老师惯用陷胸平胃汤(即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瓜蒌、法半夏、黄连、陈皮、山楂、夏枯草、厚朴、苍术、白术、浙贝母、枳实、栀子、虎杖、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白茅根、垂盆草、叶下珠等.其中小陷胸汤清化痰热,平胃散健脾燥湿,共奏清解湿热疫毒之功.
作者:柳诗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相关耳穴表面物理特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观察组)并设既往无腰腿痛病史患者4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耳穴腰骶椎区域压痛强度及血管、皮肤、形态改变,并计算耳穴腰骶椎颜色色差值.结果 观察组耳廓耳穴腰骶椎颜色色差值为(90.06±11.64) NBS,对照组为(33.67±4.00) NB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耳穴腰骶椎压痛强度及血管、皮肤、形态学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耳廓腰骶椎区域表面物理特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晓铭;仲远明;王茵萍;朱伟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贴敷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冬病夏治贴膏于夏天头伏期间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穴,贴敷2~6h,10天后(即二伏)和20天后(即三伏)各重复贴敷1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1年后观察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症状、缓解期时间、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并分析贴敷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80%;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症状、缓解期时间、发作次数均明显好转(P<0.05或P<0.01),发作持续时间未见明显改善(P>0.05).将患者根据贴敷时间分为4h以下组43例、4h组47例、4h以上组40例,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其贴敷时间长短对疗效并无影响.
作者:李丽萍;包烨华;楚佳梅;曾友华;宣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胃癌腹膜转移是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医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多从肿瘤血管生成角度认识,大多集中在单味药物或提取物的研究,没有阐明中医治法和相应方剂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认为升降失常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关键病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是其重要的病理演化特征,辛开苦降法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关键治法.
作者:刘喜平;李沛清;张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应用降逆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1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依照受试者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25~60岁,平均(35.21±2.83)岁;病程2个月至10年,平均4.51年.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9~58岁,平均(36.12±2.25)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4.75年.两组在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朱芳;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栓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行PCI成功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术后规范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连续使用1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天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及远近期抗栓疗效,同时评估安全性.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0天气虚证积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0天血瘀证积分、大血小板聚集率(MPA)、血浆遗传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纤维蛋白原(Fg)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趋明显(P<0.05);对照组3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治疗组均未发生MACE,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服药期间均无主要出血事件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明显降低PCI术后10天气虚证、血瘀证积分,抑制血小板活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不引起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郑约保;张娅;李灿东;陈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金贝乳康片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对照组(15只)、模型组(20只)、金贝乳康片组(20只).用二甲基苯蒽(DMBA)联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及冷水刺激应激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模型.金贝乳康片组给予金贝乳康片水溶液灌胃1.5g/kg,其余各组予生理盐水.30天后腹腔取血并采集乳腺织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EL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雌二醇(E2)及孕激素(P)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一系列生物表征变化,且CORT水平明显升高(P<0.05).金贝乳康片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以一般增生为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清CORT、E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水平略有升高(P<0.05). 结论 金贝乳康片可降低肝郁肾虚证模型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病理变化向一般增生转变,调节大鼠激素水平.
作者:邓卫芳;裴晓华;樊英怡;胡克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4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7例均系门诊患者,按照西医诊断标准诊断为湿疹[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11~68岁;包括急性湿疹31例,亚急性湿疹11例,慢性湿疹6例.治疗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8~72岁;包括急性湿疹29例,亚急性湿疹13例,慢性湿疹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 治疗方法2.1 自拟方治疗①急性湿疹:中医辨证多属热重于湿.自拟双清汤:菊花10g,连翘10g,白鲜皮15g,龙胆10g,栀子10g,黄芩15g,生地黄15g,车前子12g,柴胡6g,甘草6g,苦参6g.水煎服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热甚者加牡丹皮10g,大便于结加大黄15g、厚朴10g.外用:青黛、滑石(粉)、黄柏各15g,冰片9g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亦可用苦参、黄柏、白鲜皮各30g,花椒20g,红花、乌梢蛇、蛇床子各10g,加水2000ml,煎后人盆中,以毛巾遮盖患部以热气熏蒸.
作者:甘永康;刘惠;刘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药归经理论是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它具有明确的定位概念,但在临床应用中,药物归经理论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通过对各系疾病用药归经统计分析,发现药物归经与疾病归经密不可分,为提高选药组方的科学性,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彤;管竞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种属性约简方法在中医证候数据约简中的比较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方法对同一个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候数据集进行约简,并构建原发性失眠肝郁化火证的C4.5决策树分类模型,用5-交叉验证法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基于粗糙集约简模型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种约简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与其他两种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约简模型与主成分约简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方法能在保持较高质量分类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决策表中不必要的知识,是中医证候数据约简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陈淑慧;梁伟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初步分析影响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字化期刊(万方数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比对穴位贴敷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常用穴位及贴敷时机、时间等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结果 共收集文献36篇,合格29篇.穴位贴敷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为白芥子(89%)、生姜(74%)、细辛(74%);常用穴位为肺俞(93%)、大椎(46%)、天突(43%)、膻中(43%)、膏肓(43%);贴敷时机多为三伏天(55%);贴敷时间多为2~6h(59%).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COPD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穴位、时间、刺激强度等多种因素,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与临床疗效关系缺乏科学证据.
作者:吴淇燚;余学庆;李建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我国中医优势病种分布特点,为我国中医优势病种的定位、布局以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中852所医院具有的,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259种中医优势病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优势病种在不同类别、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地区、中医临床科室及其专科系统的分布状况. 结果 各地区前10位病种基本相同,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二级医院数比三级医院多,但三级医院病种数多于二级医院;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医院以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为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前10位病种基本相同,但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差异较大;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医院以政府办为主;中医优势病种在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眼、耳鼻喉科都有分布,但以中医内科和外科为主.结论 中医优势病种在我国各类医院中广泛存在,涉及的病种范围比较集中,不同类别、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地区、中医临床科室及其专科系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
作者:杨海丰;崔志伟;王茂;赵臻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李海松教授,在治疗男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将汗液的变化视为诊治勃起功能障碍重要的环节,总结了特殊的辨汗论治,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阳痿发病原因可归纳为痰、热、瘀、浊、湿、郁,瘀血是病理产物,瘀阻经络而致宗筋弛萎不用.阳痿的临床常见证型包括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命门火衰、恐惧伤肾、阴虚火旺[1].与阳痿相关的人体正气变化,主要在于阴阳气血.阴阳的变化,主要与肾脏关系密切,一身阴阳之根本在于肾.而气血的变化,则与心肝脾三脏关系甚密.
作者:成海生;王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病与西北燥证的病证相关性,为从异病同治角度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病防治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102例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排除现代医学疾病而不排除亚健康罹患者173例为对照组,采取问卷量表形式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西北燥证评分,并对高血压病与西北燥证病证切合指数分析及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与西北燥证典型相关分析. 结果 病例组西北燥证罹患率31.37%,对照组为16.76%,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西北燥证总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肺卫孔窍皮肤燥证、心肾阴虚证及脾胃蕴湿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情与西北燥证主兼证病证切合指数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典型相关分析:第一典型变量r1=0.9072(P<0.01);高血压因变量组阴阳两虚证载荷量大(0.5599),自变量组脾胃蕴湿证载荷量大(0.4191).结论 西北燥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伴随证候,并以心肾阴虚证为突出表现,高血压各临床证候与西北燥证主兼证均有相关性,以阴阳两虚证与脾胃蕴湿证相关性强.
作者:王燕;袁海燕;周铭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陆剑尘,1909年生.江西赣州市人.主任医师.年少体弱多病,乃立志学医.1932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曾在上海名中医朱鹤皋、徐小圃、丁仲英、顾渭川、祝味菊、王仲奇、夏应堂诸先生门下临证学习.1936年毕业后返乡梓,以行医为业.解放后曾任赣南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赣州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1980年评为主任医师,并被选为赣州市中医药学会主席,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西分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赣州分会名誉会长.历任赣州市人民代表,市人大委员,市政协委员,江西省五届人大代表等职.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伤寒论》从多个方面给后世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从常用方药(包括方药剂量、寒热比例、功效应用等)、作用部位、相互制约和气化相合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伤寒论》中寒热药物并用法及临床应用,指出寒热并用之法已遍及临床各科,故如有寒热夹杂之证,即可酌情应用,不可拘于伤寒、温病或杂病.
作者:雒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六年前,张志斌教授与我商量要写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医科普丛书,并请我担当此书的主审.很高兴现在这套精美雅致的图书已经放在了我的案头.丛书作者阵营整齐强大,分别是中医药历史文献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浏览翻阅了各位学者亲自动手撰写的著作之后,我感觉他们的确投入了真情实意做好这套中医科普书.中医药是以中华民族自然哲学与诊疗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一门古代医学科学,而至今葆其青春.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而在延绵五千年灿烂的华夏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医药学,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原创思维与优势,在当代疾病防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综述近5年来炙甘草汤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从抗药性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及抗缺血、缺氧再灌注心律失常等方面探讨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介导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及心肌酶的活性,影响心室肌细胞的L型Ca2+通道电流及瞬时外向钾电流、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等途径有关;临床研究方面,提示炙甘草汤对多种原因所致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房性、室性早搏及窦性心动过速有良好疗效,且与西药联合应用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并能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巍;鲁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城市居民中占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75%~80%,临床发现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大多数依靠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热疗联合化疗有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及优化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采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3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其美;蒋益兰;张良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中医“情志相胜”心理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做了总结,指出该疗法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改进对策,以使该疗法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方便临床应用.
作者:闫少校;郎俊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