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慧;刘文科;郭允;董柳
石景亮(1939-2011),男,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后又师从著名中医专家吕承全教授.曾任焦作工学院医院院长、焦作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擅长脾胃病、肾病及妇科疑难病的治疗,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
作者:谢有良;徐英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五苓散和五苓汤治疗肾病综合征水湿内停证的疗效.方法 47例肾病综合征水湿内停证患者随机分为五苓散组和五苓汤组,剔除及脱落6例,有效病例41例,其中五苓散组21例,给予五苓散,每次9g,每日3次;五苓汤组20例,给予五苓汤,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均为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尿量和体重平均值及24h蛋白尿定量(24hU-TP)及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体重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平均尿量和体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U-TP及ALB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苓散对肾病综合征水湿内停证患者的利水消肿作用明显优于五苓汤.
作者:金汝真;余仁欢;高辉;杨丛旭;方芳;王建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浅析透法在伤寒、温病及内伤杂病中的应用,认为透法分为清透法和温透法.透法具有因势利导、分消病邪及用药多轻灵辛散等特点,深入研究透法为临床疑难杂病、顽症、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扬;扈晓宇;杨芳;潘勇;刘小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7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每次9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前后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发热、胸闷痛、喘息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咯痰、口干咽燥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未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志松;陈小松;牛洁;郝瑞福;王彤;王成祥;焦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颜正华(1920-),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中医药工作70余年,参与创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为我国首批中医药学教授与研究生导师.曾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23部.
作者:张冰;吴嘉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医学认为,心脑共主神明,心脑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络脉的通畅流利,后天气血的充分濡养.络脉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络病经久不愈,可致心血瘀阻、失养,出现“神伤”.基于心、脑二者生理病理的密切联系,针对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侵犯机体,难以有效控制的现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以心脑同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辨证把握,有助于中医药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优势.
作者:庞树朝;张军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针刺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72.0±7.32)岁,平均病程(12.7±7.5)年.贴敷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74.2±6.6)岁,平均病程(13.1±7.3)年.针贴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68.5±8.95)岁,平均病程(12.9±6.5)年.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72.6±10.19)岁,平均病程(11.6±9.0)年.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邵媚媚;曹琳;刘智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切而知之谓之巧”,脉诊作为中医文化的一大特色一直是不断探索的对象.探讨了寸口诊脉的作用机理.
作者:李晗;滕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病历摘要何某某,男,53岁.平素工作劳累,用眼过度.2009年11月13日,患者持续工作数小时后突发视物模糊,伴复视、额部疼痛,无眩晕,无肢体活动不利,无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两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于北京某医院急诊.查体:血压174/103mmHg,神清,语利,精神可,左眼球内收、外展受限,双眼左侧水平复视,光敏,无眼震,无面瘫,伸舌居中,双侧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
作者:程海英;陈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治疗组服用消癥汤,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25mg,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进行1年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及1年后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同时观察肌瘤大小对疗效的影响;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焦虑程度(SAS)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测定.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1年后随访治疗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减小大子宫肌瘤直径(P<0.05),1年后治疗组大子宫肌瘤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SAS评分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SA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92%,对照组总有效率75.38%,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癥汤和米非司酮均有较好的缩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作用,但在消除焦虑、改善贫血方面消癥汤优于米非司酮,且治疗后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米非司酮.
作者:倪小平;马大正;雷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 胡慎柔治疗内伤发热足痛医案叶少池令郎,年十五,发热,足不能行,且痛.予诊之,六脉俱十至,二尺弦细.此血虚发热,兼湿有寒.用逍遥散加酒柏三分,苍术一钱三分,吴萸三分.二帖痊愈.余不意应效如此之捷.(《慎柔五书·杂症例》卷五)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孟河医派作为中医史上较有影响的一大地域流派,有着300余年的无断代传承,对孟河医派发展的文化、经济及地理条件等社会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孟河医派的流派地域特征逐渐淡化、强调一归醇正的医学教育思想、传承形式不断改革及不拘门户、相互协作和学术交流的四大传承特点,对当今中医教育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有重要启发作用.
作者:李友白;刘跃光;郭胜伟;李爱民;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在7个临床试验中心筛选479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与试验组358例,分别给予血栓心脉宁胶囊和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风病证候评分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疗效评价指标,以一般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 472例完成了试验,其中对照组119例,试验组353例.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综合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69%、71.43%,试验组为37.96%、84.7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25%、68.91%,试验组为50.99%、83.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可以较好地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改善中医证候,但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善作用;该药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马大勇;韩振蕴;周杰;范吉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常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和高血压病相伴,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密切.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从单一组分着手,方法较为局限.在仝小林教授“膏浊病理论”指导下探讨与MS相关脂肪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同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实现“肥、糖、脂、压”同调,整体论治.
作者:车慧;刘文科;郭允;董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全程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5例DN患者随机分为A组157例、B组1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辨证给予止消通脉宁颗粒剂、止消温肾宁颗粒剂、止消保肾宁颗粒剂;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及与以上颗粒剂外观一致的安慰剂.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例数及时间,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影响终点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发生终点事件7例(4.5%),B组21例(13.3%),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方案、肾小球滤过率2项因素对DN终点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 建立在饮食控制、降糖、降压、调脂等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可降低DN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景;赵进喜;王世东;王颖辉;宫晴;庞博;周迪夷;傅强;杨洪涛;黄学民;张宁;王暴魁;范冠杰;周旦阳;陈志强;张会琴;佟杰;刘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1],Gartland Ⅰ型可采用屈肘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2~4周,GartlandⅡ型复位后稳定的骨折亦可按Gartland Ⅰ型骨折处理,其余GartlandⅡ型、GartlandⅢ型的骨折多数可手法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如复位后X线正位平片Baumann角为64~81°[2],侧位平片肱骨前方皮质向远方的延长线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则应立即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3].
作者:马建国;白祝荣;康小东;张凤桐;冯学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瘀血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病理产物.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探讨了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将研究概况做了论述.从中西医理论角度证实血瘀系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关键.
作者:王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小儿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以发作性的神昏、抽搐为临床特点,癫痫发作与先天因素(禀赋体质、孕期保健)、后天因素(惊、风、痰、食、热)有关,亦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癫痫发作时表现各异,而就诊时多为休止期,表现如常人,给临床辨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师马融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小儿癫痫的特点,就疾病休止期无证可辨的问题,提出要重视患儿的体质辨证,积极改善体质,可减少癫痫的发作,有利于指导治疗.
作者:王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回旋屈伸手法联合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合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继发渗出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行臭氧配合透明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之后用回旋屈伸手法治疗,对照组行利多卡因、曲安耐德局部封闭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旋屈伸手法联合臭氧合剂介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继发渗出性滑膜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陈小勇;黄旭东;肖育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逸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随机选择15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5mg/kg建立食管癌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替加氟组各15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g/kg、10g/kg、15g/kg给予豆根管食通口服液,空白组、模型组给等予容积生理盐水,替加氟组给予替加氟片20mg/kg,各组均于造模成功24h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24h后取瘤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高、中、低剂量组及替加氟组食管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剂量组明显优于替加氟组、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空白组、FasL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替加氟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促进模型大鼠食管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Fas表达、降低FasL表达有关,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作用优于替加氟片.
作者:王祥麒;郑玉玲;王璇;韩倩倩;王俊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