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贞;高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兴华教授,医术精湛,谙熟经典,善用经方.我们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冯老师运用四妙勇安汤治疗风湿病验案4则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何夏秀;杨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探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药物剂量,以利于张仲景经方剂量研究.认为“十黍为铢”的量值将《汉书·律历志》“百黍为铢”的量值缩小了10倍,有水与药物及药物之间比例失调之嫌,也不是张仲景经方的药物剂量;“晋秤始后汉末已来,分一斤为二斤耳,一两为二两”,据史料当是指将已经增大的剂量分一斤为二斤、一两为二两,以恢复古制.张仲景药物剂量至南北朝还在继续使用;刀圭、撮、合容量,据现存容器分别为0.5ml、2ml、20ml;钱五匕如指五铢钱的话,可理解为五铢重;勺、方寸匕容量及以容量为单位计重药物的量值有待进一步探讨;药升为陶弘景自制之升,非医家通用之升.
作者:程磐基;叶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授,行医40载,学验俱丰,临证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现结合病例将王老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经验总结如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外解表寒,附子温补肾阳,细辛以其气味辛温雄烈而走窜,既能佐附子温经补阳,又能佐麻黄解散表寒,与麻黄、附子相伍,可兼有表里两治之功.
作者:刘敏;闫军堂;郭少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从医50余载,医术精湛,在温病学、疑难病以及活血化瘀法等研究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对过敏性紫癜亦有深入的认识,现将张教授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海哲;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每周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老年Ⅲa~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多西他赛35mg/m2,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h,分别于第1、8天给药.对照组在给予多西他赛前1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片4mg,每天2次,共3天;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10ml,每天1次,连用14天,休息7天,21天为1个周期.两组疗程均以3周为1个周期,重复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疗效、Karnofsky评分、体重及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肝肾功能损害、便秘).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治疗组24.24%,对照组2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治疗组69.70%,对照组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降低和体重下降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乏力和肝肾功能损害、便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每周方案化疗治疗老年NSCLC患者安全有效,复方苦参注射液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方红明;蒋国军;万宇;蒋一玲;王晓艳;陆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72岁,2010年8月7日初诊.主诉:右上肢麻木2周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臂酸麻,手部无力,无头晕头痛,无饮水呛咳,无下肢不适.头颅核磁共振成像示:左额叶片状异常信号,慢性缺血灶不除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脑动脉硬化血流改变(混合型).颈椎X线片示:C3-7骨质增生,C3-4、C4-5、C5-6、C6-7椎间孔变窄.外院诊断为“颈椎病”,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于我院针灸门诊求治.
作者:刘存志;杨肖敏;石广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肝病实脾”这一治疗原则成为中医学“治未病”的典型范例.通过追本溯源,从另一角度赋予“肝病实脾”新的理论思想,结合五行学说,提出了五脏虚实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同时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区鸿斌;陶衔玥;金伟孝;张竞之;李华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大负荷运动能够引起运动员的体能和脏腑功能下降,同时伴有机体能量物质大量消耗,导致运动员产生运动性疲劳.近年来在运用中医药消除大负荷运动引起的运动性疲劳方面已有报道[1-4].本研究观察中药补血益气方对60名大负荷运动后运动员的恢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蒙医整骨术是自然、无创伤整骨疗法.基于“天人合一”(含“身心合一”)生命自然观,以生理心理、生物力学原理及方法探究它的“四步疗法”概念及其蕴含的“能动复位——功能愈合”宏观理念、手法.中国蒙医整骨术的整骨理念、手法特征不仅是它传继与沿用至今的根本立足点,更符合当今骨折疗法人性化、行为化、整体化的发展方向.
作者:照那木拉;王梅;肖吉日木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激怒应激对大鼠胃窦平滑肌动力及下丘脑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瘦素、胃动素的影响,以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给任何刺激;模型组、柴胡舒肝散组、生理盐水组均给予夹尾刺激,每次30min,每天2次,连续刺激14天.柴胡舒肝散组、生理盐水组每次应激后分别立即灌胃2ml柴胡散[27.5g/(kg·d)]及生理盐水,每天2次.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胃窦肌条收缩活动,下丘脑及血浆CRH、ACTH、瘦素和胃动素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离体胃窦肌条收缩频率和振幅明显减少(P<0.01),下丘脑CRH、瘦素及血浆CRH、ACTH、瘦素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而下丘脑与血浆胃动素浓度则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舒肝散组胃窦肌条收缩频率和振幅显著增加(P<0.01),下丘脑和血浆CRH、ACTH及瘦素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下丘脑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则明显上升(P<0.01). 结论 柴胡舒肝散可增加慢性激怒应激大鼠胃窦平滑肌动力,改善脑肠肽水平.
作者:周吕;刘汶;王礼建;陈誩;袁勃;范萌;宋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报告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NⅢ、Ⅳ期患者共172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对7个中医证型与18个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121例DNⅢ期患者中阴虚证99例(81.8%)、气虚证78例(64.5%),51例DNⅣ期患者中阴虚证33例(64.7%)、阳虚证23例(45.1%)、血瘀证36例(70.6%),两期患者中医证型比较,除痰湿证外,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血瘀证和湿浊证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瘀证、体质指数与痰湿证、餐后2h血糖与阴虚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DNⅢ期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证和阴虚证为主,而Ⅳ期以阴虚证、阳虚证和血瘀证为主,且部分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凤丽;陈志强;王月华;张晓琳;张江华;尹智炜;李黎莉;李林林;张雪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风病先兆证的研究对于中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中风病先兆证的病机关键环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探讨了热毒的中医学内涵及热毒和痰浊瘀血之间的关系,从热毒痰瘀互结研究中风先兆证的病理基础及主要病机,并提出其治疗原则及方药.
作者:安佰海;吉中强;唐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显示,心神不调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病因病机.镇心安神法注重心神的影响,以重镇安神、清心止痒、补益脾肾作为特应性皮炎的防治原则,在临床实践中以此理论为指导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迟慧彦;郎娜;黄尧洲;姚春海;佘远遥;赵一丁;李云峰;崔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庄国康教授从医5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庄老师运用玄府开窍法治疗银屑病经验介绍如下.1 玄府的涵义玄府首见于《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刘完素在总结前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玄府”的内涵.
作者:王煜明;吴小红;宋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魏长春,1898年生.浙江宁波慈城人.主任中医师.曾先后随姚精深、颜芝馨学业.1918年悬壶,1956年受聘赴杭,1957-1982年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1980年评为主任医师.行医67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年以治外感时病为擅长,后又致力于内伤杂病之调治,尤精于脾胃、肝胆疾病.临证胆大心细,明辨体质,因人施治;并以“去本无,保固有,因势利导,引邪外出”为原则.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即中医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亦称“摄领疮”.典型临床表现为斑片状损害,皮损肥厚,呈苔藓样变,色淡红或褐色,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时有剧痒,无渗出倾向.该病呈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好发于颈侧、腰骶、肘部、眼睑、外耳等部位,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愈困难.
作者:景慧玲;吴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介绍朱章志教授运用“温阳三法”论治糖尿病经验,以“首辨阴阳”为准绳而强调“阳主阴从”,以“六经辨证”为宗旨而强调“三阴病”为本,太阴重在“温运”,少阴首在“温扶”,厥阴贵在“温达”.
作者:林明欣;樊毓运;韩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颜德馨治疗厥证医案赵某,女,40岁.阵发性昏厥频作六载,发作时精神恍惚无主,有濒死之感,血压骤升.曾经当地多家医院会诊,不明其所以.遍用镇静药及中药补益之品,无效.于1988年10月6日请余会诊.症见眶周色素沉着,口唇青紫,脉细涩,舌紫苔薄.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方剂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中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就业方向明显不同于医学类专业,故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灵活增加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讲授方剂学基础知识为主、补充多学科交叉知识,并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知识应用能力,终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者:侯少贞;高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学模式作为医学的基本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黄帝内经》充分吸收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所建立的医学模式,对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对《黄帝内经》医学模式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提炼出《黄帝内经》“生物-心理-社会-生态-时间”医学模式.
作者:田丙坤;邢玉瑞 刊期: 2012年第09期